- 年份
- 2024(11874)
- 2023(16401)
- 2022(13133)
- 2021(11945)
- 2020(9791)
- 2019(21742)
- 2018(21389)
- 2017(40738)
- 2016(21580)
- 2015(23493)
- 2014(22992)
- 2013(22054)
- 2012(19458)
- 2011(17068)
- 2010(16399)
- 2009(14867)
- 2008(13961)
- 2007(11963)
- 2006(9926)
- 2005(8371)
- 学科
- 济(86147)
- 经济(86060)
- 管理(66808)
- 业(66391)
- 企(55675)
- 企业(55675)
- 方法(40546)
- 数学(35527)
- 数学方法(35130)
- 中国(24007)
- 农(23946)
- 业经(23228)
- 财(21899)
- 技术(19661)
- 农业(16498)
- 贸(16158)
- 贸易(16146)
- 易(15761)
- 地方(15453)
- 学(15113)
- 制(14485)
- 产业(14329)
- 务(14270)
- 财务(14226)
- 财务管理(14204)
- 企业财务(13558)
- 技术管理(13527)
- 理论(13329)
- 银(13091)
- 银行(13051)
- 机构
- 学院(294391)
- 大学(293909)
- 济(122251)
- 管理(121593)
- 经济(120210)
- 理学(107520)
- 理学院(106472)
- 管理学(104698)
- 管理学院(104159)
- 研究(91554)
- 中国(67741)
- 京(58868)
- 科学(56752)
- 财(52463)
- 农(49347)
- 业大(46381)
- 财经(43615)
- 中心(43601)
- 所(42803)
- 江(41374)
- 经(40091)
- 研究所(39715)
- 农业(38951)
- 经济学(38175)
- 范(35743)
- 师范(35254)
- 北京(34973)
- 经济学院(34739)
- 院(33976)
- 商学(33211)
- 基金
- 项目(217802)
- 科学(174758)
- 基金(162068)
- 研究(154967)
- 家(143152)
- 国家(142008)
- 科学基金(124086)
- 社会(103147)
- 社会科(98166)
- 社会科学(98146)
- 基金项目(86547)
- 省(85380)
- 自然(81159)
- 自然科(79474)
- 自然科学(79454)
- 自然科学基金(78088)
- 划(71951)
- 教育(71151)
- 资助(63000)
- 编号(60091)
- 创(50792)
- 重点(48904)
- 部(47646)
- 创新(46749)
- 发(46332)
- 成果(45615)
- 国家社会(44417)
- 科研(42223)
- 教育部(41453)
- 人文(40828)
- 期刊
- 济(119214)
- 经济(119214)
- 研究(75499)
- 中国(51801)
- 学报(47611)
- 管理(45651)
- 科学(44176)
- 农(43498)
- 财(40451)
- 大学(36848)
- 学学(35047)
- 农业(29611)
- 教育(27389)
- 技术(26292)
- 融(22578)
- 金融(22578)
- 业经(21312)
- 财经(21030)
- 经济研究(20159)
- 经(18160)
- 业(16844)
- 科技(16491)
- 问题(16412)
- 技术经济(14918)
- 版(14351)
- 商业(13881)
- 策(13315)
- 统计(12870)
- 图书(12860)
- 现代(12615)
共检索到4020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宁 张冉 于玲玲 张谦 刘伟
数字化办公的持续发展使得员工寻求反馈的渠道受限,囿于数字孤岛的员工难以采用传统沟通渠道中“看”与“问”相结合的寻求形式获取反馈,从而间接削弱寻求反馈对创造力的影响。此时,员工缺失临场感带来的“生动”辅助线索,更依赖“理性”文本表达获取反馈从而实现自我调整。运用扎根理论和调节焦点理论挖掘数字化寻求反馈中语言框架的构念特点并重构量表,进一步基于解释水平理论,从“促进进步”还是“引发内耗”问题出发,研究数字化寻求反馈的语言框架对创造力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基于促进式和防御式语言框架的寻求反馈正向影响创造力,工作反刍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2)虚拟临场感负向调节基于促进式和防御式语言框架的寻求反馈与工作反刍间的关系;(3)主管设定的沟通期望和虚拟临场感交互项会强化基于促进式和防御式语言框架的寻求反馈与工作反刍间的关系。研究结论不仅从语言框架视角拓展寻求反馈的内容构念及其对创造力的影响机理,还揭示了匹配“类传统”与“远程”工作情境的最佳数字化获取反馈的语言框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朱健 张彬
基于数字化领导理论和个人—组织匹配理论,探讨数字化领导对团队创造力和个体创造力的影响,以及团队授权和工作重塑的中介作用、个人—团队匹配的调节作用。通过两阶段配对问卷调查法收集到来自35家企业62个工作团队的369组配对问卷数据,采用多层次结构方程模型和系数乘积法进行假设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化领导正向影响团队创造力,且正向跨层影响个体创造力;(2)团队授权在数字化领导与团队创造力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工作重塑在数字化领导与个体创造力之间发挥跨层中介作用,团队授权—工作重塑在数字化领导与个体创造力之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3)个人—团队匹配正向调节数字化领导与团队授权之间的关系,并正向调节数字化领导与工作重塑之间的关系;(4)个人—团队匹配正向调节团队授权在数字化领导与团队创造力之间的中介作用,并调节工作重塑在数字化领导与个体创造力之间的中介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宁 张王 周密 丁雪薇 张谦
反馈寻求与创造力关系已被证实会受到策略、反馈源、效价等因素影响,但忽视了寻求时机对创造力的作用。随着企业竞争格局加剧,员工将反馈信息转化为创造力的时效性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反馈寻求时机的构念界定与特点描述并不明晰,关于其对创造力的作用机制尚未得出明确结论。为此,首先通过质性分析探索反馈寻求时机的内涵、特点,并进行量表重构;其次,根据解释水平以及双元学习等理论,从时间视角出发,探索时间压力下即时与延时寻求反馈对个体创造力的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即时和延时寻求反馈均显著正向影响个体创造力;双元学习中介于即时/延时寻求反馈与个体创造力,即时与延时寻求反馈分别通过利用式、探索式学习促进个体创造力提升;时间压力正向调节即时寻求反馈与利用式学习关系,负向调节延时寻求反馈与探索式学习关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东方 罗瑾琏 黄良志
关于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吸引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反馈是组织中常用的一种激励策略,是提高员工创造力的外部干预手段。文章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领导反馈通过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以我国高科技企业密集的长三角地区企业内任职员工为调查对象,总共发放问卷260份,有效回收问卷214份。研究结果表明:领导的积极反馈对员工创造力有正向影响,心理资本在积极反馈与员工创造力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领导的消极反馈对员工创造力有负向影响,心理资本在消极反馈与员工创造力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理论上丰
关键词:
领导反馈 员工创造力 心理资本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谷传华 韩梅 薛雨康 沐小琳
数字创造力是在数字化背景下,个体、团队或组织利用或通过数字技术表现出来的新颖而适用的能力。数字创造力研究的主题包括设计环境、创造性艺术和学习、人—技术—环境的关系、支持和政策等。近年来,数字技术在创造力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创造性的社交活动、创造力训练工具的开发以及提高创造力的辅助工具的应用等方面。数字技术的个体使用者和团体使用者的特征、工作环境的特征均会影响人们的数字创造力。未来应注意加强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改善研究设计,扩大研究对象的范围,对数字创造力的领域特殊性以及数字技术对创造力的消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耿紫珍 赵佳佳 丁琳
为了探究中国传统文化情境中上级如何提供反馈来激发员工创造力,本研究考察了我国内隐、含蓄的高语境文化下,上级惯用的发展性反馈提升下级中庸思维,影响其创造力的内在机理。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体系中的认知调节机制,剖析中庸思维对上级发展性反馈施加于员工创造力的中介作用,考察组织创新支持感对该中介作用强弱的调节,构建"被调节的中介"理论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上级发展性反馈对中庸思维、员工创造力有显著正向影响;(2)中庸思维在上级发展性反馈与员工创造力之间存在显著中介作用;(3)组织创新支持感正向调节中庸思维的中介作用。研究的主要理论贡献在于:将中国高语境传播和儒家文化特点融入西方成熟管理理论,构建并验证了在不同组织支持程度下,上级反馈通过促进员工认知调节提升员工创造力的社会认知研究框架,挖掘出我国传统中庸思维蕴含的多元权变、统筹全局、中和适宜的创造性潜力,推动了员工创造力形成机理的中国情境化研究发展。本文研究结果对上级运用反馈激发员工创造力的本土管理实践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淑春 金洁
数字化变革触发了企业价值创造的各环节发生改变,颠覆了传统的价值创造逻辑,成为重塑专精特新企业价值创造力的加速器。本文以数字化重塑专精特新企业价值创造力的理论依据为逻辑起点,从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环节角度,剖析数字化重塑专精特新企业价值创造力的产品开发机制、生产运营机制、技术研发机制和企业组织机制;基于数字化重塑专精特新企业价值创造力的实践,分析与比较国内外典型模式,总结提炼数字化重塑专精特新企业价值创造力的经验启示,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专精特新企业 数字化重塑 价值创造力
[期刊] 预测
[作者]
张建卫 滑卫军 周愉凡 郑文峰
个体跨界行为与创造力关系是协同创新背景下组织行为研究的一项重要主题,但二者间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晰。基于资源依赖理论,本文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以探讨研发人员跨界行为对创造力的作用机制。对8家科技型企业668名研发人员开展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研发人员跨界行为对创造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共享部分中介了二者间关系;(2)领导积极反馈分别正向调节了跨界行为与知识共享、创造力间关系,以及知识共享与创造力间关系;(3)领导积极反馈正向调节了知识共享在跨界行为和创造力间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为科技型企业激励研发人员跨界行为和创造力提供了重要理论和实践启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马君 赵红丹
激励不力始终困扰着创造力的理论发展与管理实践,背后折射出我们对于内外激励影响创造力的协同机理认知模糊。本文以动机整合调整为主导线索,尝试提出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任务意义促进创造力,但增量递减;奖励调节二者关系,在任务意义处于低水平区间内,高程度奖励能够更好地促进任务意义转化为创造力,而在高水平区间内,低程度奖励即可维持并促进二者转化;(2)创造力角色认同加强任务意义对创造力的积极影响,并部分中介奖励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3)心理框架干扰奖励的调节效应,高损失框架、高程度奖励组合下任务意义对创造力的影响最优。研究结果有助于厘清认知学派与行为学派的理论分野,揭示员工从...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磊 尚玉钒
本研究从心理学的调节焦点理论切入,构建了基于调节焦点理论的领导对下属创造力影响机理模型。具体探讨领导的"行为示范"、"语言框架"及"反馈",通过对个体调节焦点与群体共享调节焦点两个层面的共同引导,进而影响下属创造力的作用过程。本研究将丰富并厘清人们对领导提升下属创造力的影响路径与作用规律的认识,并为领导通过日常管理来激发下属创造力提供借鉴与指导。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志成 祝养浩 占小军
基于自我损耗理论考察创造力对职场不文明行为的影响,以及在以上关系中员工自我损耗的中介作用和职业认同的调节作用。通过对323名员工-同事两阶段的配对调查发现:创造力对职场不文明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自我损耗中介了创造力与职场不文明行为之间的关系;职业认同减弱了创造力与自我损耗之间的关系,员工职业认同越高,创造力与自我损耗之间的正向关系以及自我损耗在创造力与职场不文明行为关系中的间接作用越弱。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汤超颖 高嘉欣
员工创造力是组织竞争力的源泉,理清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和机理至关重要。本文梳理了近30年来国际重要商业管理期刊刊发的员工创造力研究论文,将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因素提炼为三类来源:创造性个体因素、创造性情境因素和两者的交互作用。文章进一步指出,当前众多员工创造力领域的研究所依据的源头理论机理只涉及四类关系:特定领域的知识积累与创造力、创造性个体特质与创造力、动机与创造力、情绪与创造力。未来的研究面临的挑战在于深入探讨员工创造力的内涵、研究框架的系统性与导向性,和创造力形成的过程机理。
关键词:
员工创造力 创造性个体特质 创造性情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斌斌
零售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与员工创造力的定位互补成为重要研究课题。门店员工是零售企业和顾客的边界连接者,门店创造力是零售企业创新的源泉。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将门店创造力分为顾客服务创造力和组织管理创造力,从个体、组织和顾客三个方面出发,围绕零售数字化时代经营管理的新特征选取影响因素,构建了"影响因素—门店创造力—门店绩效"的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尝试为数字化时代的零售创新研究做出理论积累。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鲜苗 徐振亭 霍伟伟
如何正确处理员工未被实施的创意,达到既能激发其创造力,又能使组织资源发挥其最大效能的目的,是领导者关注的重要议题。整合自我决定理论、领导与成员交换关系理论,探究研发团队成员创意越轨行为对其创造力的作用,以及领导反馈行为与个体创新自我效能感交互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创意越轨行为对个体创造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创新自我效能感在创意越轨行为与创造力之间起正向调节效应。领导反馈的3种行为在创意越轨行为与创造力之间的跨层次调节效应有所差异,创新自我效能部分中介领导反馈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论不仅为个人及领导在创意失败后采取何种应对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营造创意产生的支持氛围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端旭 洪雁
员工创造力是企业创建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如何提升员工创造力已经引起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尽管已有研究认为领导支持行为有助于员工创造力的实现,但是关于领导支持行为通过怎样的具体机制来影响员工创造力并没有得到系统的阐释。本研究以我国各类企业181名员工为样本,将内部动机和心理投入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并验证了领导支持行为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领导支持行为对员工创造力有显著正效应,内部动机和心理投入在领导支持行为与员工创造力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