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47)
- 2023(11016)
- 2022(8956)
- 2021(8619)
- 2020(6542)
- 2019(14876)
- 2018(14087)
- 2017(26662)
- 2016(14479)
- 2015(16325)
- 2014(15996)
- 2013(15225)
- 2012(14130)
- 2011(12576)
- 2010(13421)
- 2009(12320)
- 2008(11491)
- 2007(10484)
- 2006(9589)
- 2005(8932)
- 学科
- 济(49207)
- 经济(49156)
- 管理(38586)
- 业(37852)
- 企(31591)
- 企业(31591)
- 融(26066)
- 金融(26065)
- 中国(24297)
- 银(24228)
- 银行(24219)
- 行(23561)
- 财(22519)
- 农(17098)
- 制(16085)
- 地方(15514)
- 方法(14667)
- 业经(13659)
- 理论(13615)
- 教学(12547)
- 数学(12315)
- 数学方法(11949)
- 策(11708)
- 农业(11492)
- 学(11481)
- 财政(11445)
- 中国金融(11228)
- 体(10244)
- 务(10075)
- 财务(10046)
- 机构
- 学院(192335)
- 大学(186567)
- 济(76869)
- 经济(74900)
- 管理(66453)
- 研究(65089)
- 中国(55892)
- 理学(55230)
- 理学院(54633)
- 管理学(53641)
- 管理学院(53246)
- 财(43637)
- 京(38485)
- 科学(36011)
- 中心(32212)
- 江(31810)
- 所(31525)
- 财经(31167)
- 范(28812)
- 师范(28531)
- 经(28112)
- 研究所(27912)
- 州(26155)
- 农(25681)
- 北京(25055)
- 经济学(24315)
- 院(23653)
- 技术(23635)
- 银(23029)
- 财经大学(22782)
- 基金
- 项目(116388)
- 研究(96039)
- 科学(90086)
- 基金(78511)
- 家(65640)
- 国家(64957)
- 社会(57565)
- 科学基金(55462)
- 社会科(54451)
- 社会科学(54439)
- 省(48346)
- 教育(47239)
- 编号(42236)
- 基金项目(39360)
- 划(39318)
- 成果(37059)
- 资助(32362)
- 课题(31804)
- 自然(31404)
- 自然科(30622)
- 自然科学(30616)
- 自然科学基金(30050)
- 年(27626)
- 发(27170)
- 重点(27078)
- 性(26288)
- 项目编号(25650)
- 部(25382)
- 创(25229)
- 规划(23969)
共检索到318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宋作玲 孙慧
以"运筹学"课程教学为载体,秉承"智慧互联、融合创新"的理念,构建知识、能力和价值素养有机结合的目标体系,涵盖思想、心理、社会、工程、科学、文化各个层面。基于建构主义、学习共同体的教育理论,探索"运筹学"课程思政"内外驱动—教学实施—效果评价"的实践路径,从教师提升、学生调动、思政元素挖掘、思政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评价改进等方面提出了融合、共享、协同的教学策略,为交通与物流类及相关专业开展运筹学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文蕊 赵品晖 胡文军 赵全满 牟振华
基于专业与课程的需求,从马克思主哲学原理、疫情防控、冬奥会、中国传统文化等角度切入,设计与知识点紧密融合的思政元素。采用强调成果导向及持续改进的ADDIE教学设计模型,通过混合式教学获取真实的学习过程数据,利用数据分析的结果持续改进教学过程,构建“运筹学”课程思政体系并保证其教学效果,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蒲松 夏嫦
以物流管理专业为背景,将知识工具、职业素养与德育价值融通,探索物流管理专业背景下运筹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而且提升其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培养其对专业的认同感与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蒲国利 汪文茹
从学生视角出发,基于认知度调查分析学生对于“运筹学”课程思政元素的真实需求,运用QFD方法对该课程的思政教学方式进行配置,基于实施优先级和实施难度建立散点图对不同教学方式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从学生认知视角实现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方式的最佳匹配,以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提升“运筹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研究中系统深入的定量分析确保了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能为其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薛宇
偏重实操性和理工性的高职院校,带有商科性质的经济法类课程的受重视程度偏弱,如何建设高职经济法类课程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问题。文章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及学院管理内外三方面,剖析了高职经济法类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之现状及缘由,构筑教学内容注重两个加强、教学方法与手段三个强化、探究四方面考核形式三层体系的高职经济法类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思路与模式,并侧重从构建体现课程思政的智慧课堂、打造高素质专业教师团队、利用案例教学增强课堂互动、突出课程特点与素养等层面,囊括内涵、底蕴、素养、意识、观念的课程思政视阈下,高职经济法类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路径与策略,推进高职经济法类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优化升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亚蓉
高校肩负着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大任务。进入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无论是在量上还是质上都取得了突破性成就,高等教育不仅向学生传授先进知识、培养学生专业能力,而且承担起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塑造学生价值观的重要职责。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键是要在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的同时,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董艺
应用运筹学原理进行工程管理问题的分析、计算、处理,可以使诸多复杂问题简单化和条理化,做到科学合理、经济适用。通过某建筑工程项目材料运输和电缆敷设项目应用运筹学原理的实践案例,阐释运筹学对于工程管理的意义与作用。
关键词:
运筹学 工程管理 应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晓慧
优化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要以课程化为基本理念,把握课程内涵,避免窄化或泛化;把握课程特征,明确一致性与差异性。基于"金课"标准,以政治性为引领,体现职业性;以标准为共性,注重特色性;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教师主导。在行动策略上,须以"三化"夯实课程基础,以"三个融通"打造课程实施格局,以"三个重点"推进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政课实践教学优化 课程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佳悦 杨辉 李萍 孙丽娟
混合式教学方式的产生促进了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授课模式的转变,更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提供了有利契机。基于此,文章在混合式教学与课程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目标的指导下,探究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的实践路径并选取会计专业基础课《会计学原理》进行教学实施,探索出“双重+三元+四动+五感”的教学方法体系和“横向+纵向”的思政内容供给体系,以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爱岗敬业、诚信自律、求真务实的价值观念和勇于质疑的科学精神,从而实现德育与智育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课程思政 会计学原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靖
本科院校物流运筹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的针对性不明确和创新应用能力较弱。文章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评价方式及实践创新等方面给出物流运筹学教学改革思路和建议,突出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物流运筹学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明忠
运筹学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物流人才培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特点,从课程的目标、设计理念、内容、方法、手段、考核等方面对高职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物流管理 运筹学 教学改革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锐
<正>历史文化学习既要有开放包容的宏观视野,把握世界历史发展大势,了解不同民族生存发展的基本文化特征,也要立足当地,关注区域历史文化特征与演化路径,加深学生对当地历史文化的了解。区域历史文化就发生在学生身边,对学生来说更具亲和力,对唤醒学生民族文化意识、改造思想文化理念、提升历史文化学习兴趣具有突出作用。地域历史文化教学不应是单纯的区域历史分析,应当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阐释区域历史文化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使区域历史文化发挥应有的立德树人作用,让学生在学习区域历史文化时能够做到反思、领悟、提升,以史为鉴,以史明志,厚植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雪梅 周斌
探索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模式,对推进高等教育发展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影响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集中在学校内部和学校外部两个方面。目前,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有待完善;部分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欠缺;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组织实施和条件保障缺失。通过对部分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协同育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我们提出完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全方位+融合”“全员+融合”“全过程+融合”以及“全评价+融合”的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新模式,即“四个融合”的独特模式,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育人实践的发展。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思政课程 协同育人 课程改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岩 李新纲 朱秋莲
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机制、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大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当前,应用型高校存在对"课程思政"建设不够重视、专业教师的认识和课程实施能力不足、学生进取精神不足等问题。因此,要优化顶层设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一体化实施;结合自身特点,突出"课程思政"建设的特色;注重多方联动、知行合一,强化"课程思政"的实践育人效果。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应用型高校 课程思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