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72)
2023(6719)
2022(5274)
2021(5218)
2020(4281)
2019(9871)
2018(10173)
2017(20275)
2016(10830)
2015(11817)
2014(11749)
2013(11621)
2012(10399)
2011(9595)
2010(9972)
2009(9297)
2008(8965)
2007(8160)
2006(7267)
2005(6410)
作者
(29227)
(25013)
(24431)
(23442)
(15282)
(11883)
(10966)
(9655)
(9342)
(8642)
(8371)
(8347)
(7797)
(7648)
(7488)
(7400)
(7306)
(7096)
(7043)
(6902)
(6150)
(6109)
(6088)
(5913)
(5617)
(5575)
(5525)
(5248)
(5080)
(4844)
学科
(50565)
经济(50526)
(48617)
(35581)
农业(32425)
管理(22545)
方法(20262)
数学(18979)
数学方法(18497)
业经(16641)
(14966)
企业(14966)
农业经济(12319)
中国(11865)
(10021)
地方(9937)
(9923)
(9423)
农村(9404)
发展(8603)
(8599)
(8284)
(7794)
建设(7577)
土地(7484)
(7423)
(7252)
收入(7224)
(7131)
贸易(7127)
机构
学院(151762)
大学(144294)
(63739)
经济(62464)
管理(61890)
理学(54185)
理学院(53732)
管理学(52546)
管理学院(52298)
研究(47661)
(46233)
中国(38630)
农业(34697)
业大(29859)
(29345)
科学(28774)
(25462)
中心(23979)
(23367)
(23042)
农业大学(21482)
研究所(21078)
经济管理(19855)
财经(19726)
(19063)
师范(18924)
(18297)
(17959)
北京(17762)
经济学(17737)
基金
项目(102088)
科学(80667)
研究(77740)
基金(73356)
(63109)
国家(62478)
科学基金(54167)
社会(49946)
社会科(46900)
社会科学(46887)
(42315)
基金项目(38609)
编号(34537)
教育(34383)
自然(33383)
(33370)
自然科(32632)
自然科学(32629)
自然科学基金(32018)
资助(29715)
(28295)
成果(26682)
(23089)
(22319)
课题(22138)
重点(22104)
(21133)
国家社会(20519)
创新(19652)
(19580)
期刊
(76628)
经济(76628)
(54169)
研究(39381)
农业(36959)
中国(32147)
科学(22184)
学报(22170)
业经(20707)
大学(18522)
学学(17916)
管理(17675)
(17189)
(16216)
(16064)
金融(16064)
技术(14687)
教育(14456)
农业经济(14413)
农村(13813)
(13813)
问题(11246)
(10234)
经济研究(9517)
农村经济(9226)
世界(9145)
经济问题(8909)
统计(8875)
财经(8850)
社会(8429)
共检索到2232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耿羽  
税费改革后,国家对于农村的治理方式从"资源提取"转为"资源输入",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要依赖于国家项目资金,其运作模式可归纳为"输入式供给"。大量资源下乡,却未能使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状况得到实质改善。外在的国家财政型供给没有引起相应的效益,内在的村社自助型供给则往往无法达成合作。问题的症结在于只有自上而下的国家资源输入,而没有自下而上的村庄承接。利用村民自治来连接上级资源和村庄,不仅能提高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绩效,还能锻造和培育基层的民主风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晏鹰  宋妍  
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式直接影响公共物品的总量和配置状态。单一化的垂直供给模式不能有效缓解当前公共物品供给总量不足问题。而多中心的供给模式将有效缓解农村公共物品数量短缺问题,而且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主体对公共物品的特殊需求。因此,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上有必要引入多元供给主体,形成水平协调的供给模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玉春  唐娟莉  郑英宁  霍学喜  
陕西一直实行"以农补工、优先发展城市、优先发展工业"的倾斜性战略政策,使得城乡在资源分配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村发展处于劣势地位,尤其是农村公共物品未能得到有效供给,其供给主要是采取以政府为主导的模式。研究利用陕西农村1990-2008年的时间序列统计数据,通过构建陕西农村经济发展的9个评判指标并对其分别赋予不同的隶属度,运用模糊评判法,对陕西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经济发展阶段进行了定量评判。实证研究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陕西农村地区整体上处于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即经济发展的成长阶段。因此,陕西应主要采取以政府为主导型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而私人(市场)供给只能作为农村...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邓蒙芝  
本文利用农村社区层面的面板数据以农村道路为例考察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并对可能影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因素进行了计量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主要存在3种供给模式:政府供给、村庄自我供给以及政府和村庄联合供给。不同供给模式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呈现出较明显的差异化特征,政府供给模式更多地发生在村庄规模较小、收入水平低、耕地资源较少的非粮食主产区;村庄自我供给模式较多地发生在村庄规模较小、非农经济活动活跃、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村地区;政府和村庄联合供给模式在税费改革以后则更多地发生在村庄收入水平较高、非农经济活动活跃的富裕地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谭琪  
目前中国农村地区公共物品的三种供给模式,即政府主导型模式、市场化模式和第三部门模式,都有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也具有自身范围内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有鉴于此,在对近年来出现在河北安新县乡镇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村委会与农户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并对这种模式的运作机制、产生的内外部环境、优势和不足进行了详细阐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安永军  
建设与分散小农户有效对接的公共品供给机制是乡村善治的关键命题。国家在外部监控的前提下将公共品供给事务承包给私人主体,生成了"市场包干制",它能够实现前台治理与后台治理的分离,形成了双层治理格局。市场机制能够通过激励清晰化实现服务专业化,而村社组织的支持能够降低协调成本,二者协同实现水利体系与分散小农的高效对接。由此可见,国家是公共品供给的第一责任主体,高效的公共品供给离不开国家的引导与支持;而市场机制具有调动积极性的优势,国家在有效监控的前提下利用市场机制的优势能够提高公共品供给效率。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水峻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三农"金融支持受到体制、政策和环境等制约,农村金融供给的抑制仍很突出。本文立足农村金融供给的视角,实证分析了制约"三农"金融支持的深层次因素,辨析了农村金融体系的功能定位,在借鉴国外农村金融供给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多元化新型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的思路。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洪必纲  
公共领域治理中出现的多中心治理体制否认了政府作为单中心治理者的合理性,印证了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理论的正当性。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上实现多主体、多渠道和多方式共存的供给模式是解决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的有效途径。通过对BOT模式的特征和民营BOT模式在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优势分析表明:完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的关键在于加强相关制度设计,充分发挥民营BOT在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强大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董明涛  孙钰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复杂化。面对多样化的农村公共需求,市场、第三部门等供给主体逐渐参与到供给中,形成多元主体合作供给的态势。为了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优势,达到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本文探索了农村公共产品多元主体的合作模式,并对此合作模式下各供给主体的角色定位及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期探索多元主体的最佳合作模式和互动方式。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郑华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多中心治理模式可以摆脱单纯政府机制、市场机制的困境,实现农村公共产品"正义的分配"。近年来,农村"一事一议"的决策制度是"多中心治理"理论在我国农村的制度性尝试,丰富完善了村民自治制度,实现了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资金来源和权力中心多元化。但政府、市场组织、村民、非营利组织等多元治理主体在协同合作中也存在着理解错位、有限理性、参与度不足、定位不准等诸多问题。充分发挥政府的"元治理"角色,有效履行市场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和个人的合作治理责任,是疏解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困境的重要保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业苗  
以政府或以市场为主体的单中心体制都存在失灵问题,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与治理机制应该多元化。但多元并非对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治理的多个主体进行简单分工,应该根据其公共属性和政治属性的要求,一方面要型塑一个以政府为主导地位的"一主多元"的供给模式,另一方面,还要构建一个与其供给模式相适应的综合治理机制,包括竞争机制、参与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和分工机制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明涛  闵锐  曹海琴  
农村公共产品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但近年来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这对现有农村公共产品治理模式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探索如何发挥政府、市场、第三部门等多元供给主体的力量、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治理模式,直接关系到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效果。对此,网络治理理论为农村公共产品治理模式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文章借鉴网络治理理论的理念,探索性地构建了农村公共产品多元合作供给的治理模式,并提出了创造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的条件,构建合作供给平台,实施监控合作供给行为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司言武  
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目前仍处于短缺状态,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促进和谐社会建立,迫切需要我们完善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本文在对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浙江省农村安全饮用水供给为切入点,分析并指出突破农村公共品供给困境的思路,即创新政府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作用模式以及调适财政补助资金的投入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