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77)
2023(5721)
2022(4855)
2021(4799)
2020(4027)
2019(9275)
2018(9220)
2017(17241)
2016(9525)
2015(11145)
2014(11216)
2013(11307)
2012(11120)
2011(10292)
2010(10263)
2009(9868)
2008(10238)
2007(9364)
2006(8257)
2005(7883)
作者
(27775)
(23327)
(23007)
(22114)
(15142)
(11239)
(10567)
(9114)
(8990)
(8394)
(8212)
(7851)
(7736)
(7555)
(7438)
(7132)
(6996)
(6777)
(6617)
(6443)
(6065)
(5612)
(5541)
(5381)
(5315)
(5167)
(5157)
(4904)
(4676)
(4650)
学科
(44286)
经济(44233)
管理(25340)
(22559)
方法(19722)
(19571)
企业(19571)
中国(16151)
数学(15599)
数学方法(15384)
(11219)
贸易(11212)
(11011)
(10542)
(9854)
(9624)
(9209)
业经(8992)
理论(8939)
(7802)
银行(7795)
(7729)
(7588)
金融(7586)
(7579)
教育(7444)
关系(6812)
(6668)
(6538)
农业(6027)
机构
大学(155474)
学院(147965)
(67541)
经济(66404)
研究(57161)
管理(50965)
中国(45197)
理学(42812)
理学院(42215)
管理学(41525)
管理学院(41227)
(34817)
科学(32149)
(31659)
(29239)
研究所(26306)
财经(25246)
中心(24282)
(23170)
北京(23111)
经济学(23006)
(22764)
师范(22622)
(21180)
经济学院(20519)
(20207)
(19472)
师范大学(18773)
财经大学(18768)
科学院(17072)
基金
项目(88190)
科学(69938)
基金(66608)
研究(66509)
(57960)
国家(57487)
科学基金(48066)
社会(44638)
社会科(42286)
社会科学(42275)
基金项目(33580)
教育(30873)
(28825)
自然(28498)
资助(28448)
自然科(27886)
自然科学(27879)
自然科学基金(27432)
(26394)
编号(25576)
成果(23968)
(22083)
中国(20906)
重点(20134)
国家社会(19656)
教育部(19472)
(18504)
课题(17907)
大学(17786)
人文(17778)
期刊
(78901)
经济(78901)
研究(52723)
中国(32279)
学报(24404)
(24288)
科学(22669)
管理(21227)
教育(20361)
大学(19180)
(18954)
学学(17442)
财经(14789)
(14075)
金融(14075)
农业(13016)
(13006)
经济研究(12982)
(12081)
技术(11330)
问题(10907)
国际(10871)
世界(10525)
图书(10180)
业经(8568)
书馆(7951)
图书馆(7951)
(7889)
技术经济(7576)
(7491)
共检索到2396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单世联  
在回答如何建设中国文化软实力时,论者们普遍认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一个重要方面,这里的文化产业,当然包括流行文化。但在约瑟夫·奈和亨廷顿等人的论述中,流行文化是否为"软实力"的资源,是一个需要论证的复杂的问题。在充分认识到流行文化可能发挥"软实力"的作用,也可能瓦解一国文化根基的多重性质后,中国文化软实力理论应当在五个方面提供新论:必须在民族精神传统与当代普遍价值之间寻求平衡;必须发展有内容、有意义的流行文化;必须从国内做起;必须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和公民行动;不能过分夸大文化的作用以至于形成文化决定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培根  王恭南  
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大学的实力,是大学快速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应不断注意自己的精神追求,不断改善自己的管理,时时刻刻注意维护自己的声誉。这其中大学领导者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增强大学软实力要善于转化,需要前瞻,但不能理想主义,不能一蹴而就。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化树  
打造大学软实力,提升大学竞争力,是全球性竞争环境下大学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大学软实力涵括了大学文化力、大学政治力、大学精神力、大学制度力等要素。快速增强的经济实力是构建和强化大学软实力的物质基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是构建和增强大学软实力的根本动力,充满活力的大学文化是构建和增强大学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在提升大学软实力过程中,必须消除计划体制的负面影响,克服各种问题障碍,努力增强大学软实力的内生力。培育大学精神,增强大学软实力的凝聚力。谋划事业发展,增强大学软实力的感召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郑继海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促进了各国文化的相互交流、交锋、交融,也使不同国家文化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我国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尤为重要。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增强文化软实力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些思想观点,对于我国增强自身文化软实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翠玉  
大学文化软实力是大学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有助于提升大学竞争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要创新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培育大学精神、提高大学文化软实力的研究力和传播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翠玉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需要,提升综合国力和国家形象,抵御西方文化入侵,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要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注重文化输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许金莉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视"中国文化"的学习有助于传播中国文化,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在分析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学习现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从教师、教材以及大学英语考试等三个方面来加强大学英语教学对于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的作用,进一步扩大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闫宁  
在现代经济的发展中,文化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怎样正确地认识和合理地利用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时代命题。该文以民间文化为例,从现代企业激励机制的完善、产品设计新元素的运用和新文化产业的拓展三个方面,阐释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文化软实力的具体表现形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窦学欣  
文化软实力在高校综合实力评估中愈显重要,成为各高校越来越关注的重要问题。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首先要在教育理念方面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软实力提升的方向。其次要以素质教育作为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赢在终点,为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垢宝印  
本文就文化软实力的概念理解,从文化资源、文化逆差、文化人才等方面分析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以弘扬民族精神,打造民族品牌,发展人才教育和开展文化外交等措施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宏华  李晓钟  
为应对全球环境问题,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世界经济跨入低碳经济时代。面对国际文化战略低碳竞争时代的到来,构建中国文化软实力对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将引领文化发展理念、价值观的转变。中国应该从低碳价值观念、制度、行为规范三个层次构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立起低碳时代国际文化市场规则的中国标准和低碳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国话语,成为积极的国际文化秩序重建的参与者、新文明形态的缔造者。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益东  
“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概念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建构,是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强国建设、教育强国与文化强国战略互动关系的系统视角。教育强国不仅是衡量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坚实的经济投入和制度保障、本土和世界文化的交融、加强价值观教育以及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是国际教育强国的基本经验。教育治理模式植根本国文化传统,是考察教育与文化关系的重要观测点。不能脱离本土文化环境探讨普适的教育治理模式及其背后的教育强国建设路径。我国教育强国建设具有独特的实践经验。一是教育治理体现鲜明的系统性特征。以党的统一领导和强大国家能力为基础,从宏观到微观、从高等教育到学前教育,构建了基于教育系统的条块治理体系及其协调机制。二是文化软实力与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现高度统一的战略互构性。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依托,深度耦合中华文明,构建文化自信;以科学教育、科技自立自强为抓手,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带动文化软实力提升;以教育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进话语重塑,努力构建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型国际关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祥  
一百个国家、一百个外交故事原外经贸部副部长生动解读国际交往谈与不谈,你都是谈判者谈判是最直接的文化角力。小而言之,关乎在某次谈判中是否可运筹帷幄、长袖善舞;大而言之,关乎一个国家在国际交往中的外在形象,以及在国际谈判席上主动权和话语权。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国际谈判深受其影响。在两国的谈判竞争中,军事等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中国为什么在国际谈判桌上很多时候不占优势?作者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对文化的差异性认识不够。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常常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国富  吴丹丹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对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促进作用。本文从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出发,选取文化传统、文化活动、文化素质、文化吸引、文化体制及政策五个方面的25个评价指标,形成一个分层次的、可操作性强且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对各省区的文化软实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各省区文化软实力的优势与劣势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连起  
文化一词最早指培养、种植、耕种,以后才引申出文雅、修养、高尚。就现实社会而言,文化是一系列习俗、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它起着规范、导向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文化是一个群体区别于其他群体的稳定的意识形态。一定的社会文化对该社会成员的态度和行为构成约束。一言以蔽之,文化的实质是"人化",文化的功能是"化人"。在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创建90周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