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67)
2023(16925)
2022(14848)
2021(14022)
2020(11775)
2019(27044)
2018(26890)
2017(51455)
2016(28100)
2015(31806)
2014(31768)
2013(30312)
2012(27526)
2011(24568)
2010(24463)
2009(22123)
2008(20959)
2007(17794)
2006(15410)
2005(13057)
作者
(76688)
(63524)
(63165)
(60267)
(40365)
(30659)
(28825)
(25011)
(24445)
(22638)
(21838)
(21245)
(20009)
(19753)
(19741)
(19391)
(19173)
(18804)
(18217)
(18187)
(15625)
(15555)
(15284)
(14558)
(14296)
(14132)
(14102)
(14056)
(12757)
(12611)
学科
(109324)
经济(109202)
管理(77018)
(70805)
(58881)
企业(58881)
方法(51998)
数学(46147)
数学方法(45502)
(29679)
中国(28129)
(27690)
地方(25695)
业经(24176)
(21618)
(20637)
农业(19859)
理论(19592)
(18439)
贸易(18432)
(17811)
技术(17300)
(17023)
财务(16948)
财务管理(16909)
环境(16793)
(16644)
企业财务(16009)
(15607)
金融(15604)
机构
学院(380972)
大学(374703)
管理(149271)
(146384)
经济(143115)
理学(130184)
理学院(128739)
管理学(126223)
管理学院(125534)
研究(121254)
中国(88607)
(77925)
科学(76249)
(67521)
(59139)
(57947)
中心(56570)
(55990)
业大(55757)
财经(54406)
研究所(54104)
(52722)
师范(52226)
(49627)
北京(48317)
(45448)
农业(45075)
(44702)
技术(44660)
经济学(44197)
基金
项目(267432)
科学(210635)
研究(199164)
基金(191525)
(165563)
国家(164167)
科学基金(142392)
社会(123193)
社会科(116583)
社会科学(116551)
(108098)
基金项目(101844)
教育(95355)
自然(92780)
自然科(90599)
自然科学(90577)
(89157)
自然科学基金(88894)
编号(83562)
资助(79071)
成果(66404)
重点(60449)
(58687)
课题(58256)
(57046)
(55705)
创新(51856)
科研(51122)
教育部(50869)
大学(50682)
期刊
(154245)
经济(154245)
研究(108857)
中国(72927)
学报(57207)
教育(55986)
管理(52825)
科学(52284)
(51363)
(50942)
大学(44290)
学学(41291)
技术(37802)
农业(35712)
(30596)
金融(30596)
业经(26929)
财经(25799)
经济研究(24650)
(22006)
问题(19794)
图书(19378)
职业(18256)
(17700)
统计(17642)
理论(17556)
科技(17390)
资源(17070)
技术经济(16888)
(16880)
共检索到543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阙庆华  禹明华  
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其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除了掌握职业技能外,高职学生自身所具备的"软实力"对其实现全面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在不断创新的高职教学改革中,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对学生"软实力"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要增强高职学生"软实力"培育质量,就要从教学理念、采用模式、课程设计等高职教学改革方面不断努力。这样,才能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邵路才  才晓茹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不能适应新形势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教学困境,教学效果不理想。主体间性理论改变了主客二分的传统教育模式,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新的哲学范式。借鉴主体间性理论成果,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评价方式等方面,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对提高高职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易兰华  
调查显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激励需求由个人发展、直接报酬、间接报酬、尊重认可、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等6个因子构成,高职院校目前的激励水平与青年教师的期望存在较大差距,不同人口特征群体对激励因素重要性评价存在广泛而显著的影响。针对此,高职院校应制订和完善各种激励政策,建立系统激励体系,正确认识和实施物质激励,加强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增强激励的针对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雷小波  李佳嘉  
在职培训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充当着补给站的作用。通过对湖南省3所高职院校教师在职培训现状进行调查发现,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在职培训存在培训目标机械、单一,培训内容偏重理论知识,教师主体地位被忽视,教师体验感有待增强,培训周期缺乏连贯性和周期性等问题。优化高职院校教师在职培训需要实现培训目标多元化,培训内容兼顾理论和实践,激发和尊重培训主体的体验感,合理规划培训时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哲民  万秋红  
校企协同是高职院校构建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区域技术技能积累力的首要途径和主要实践形式。通过SPSS 20.0统计软件对湖南省54所高职院校的技术技能积累力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考察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人均企业实践时间、高职院校从企业引进兼职教师专业课课时比例、高职院校企业合作数量和所属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这5种校企协同形式对技术技能积累力的影响度。结果表明:个人层面的技能协同是提升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力的基础,组织层面的管理协同是提升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力的关键,建议高职院校要扎根区域产业发展的土壤,构建产业层面的战略协同,整体提升技术技能积累的长效性,从而实现跟随产业发展到引领产业发展的转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舒底清  
本文从湖南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出发,在分析"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并就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胡晓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正在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培养满足职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现状,阐述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了未来教学改革的方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宇佳  
在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培养综合型职业技能人才在职业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高职院校作为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趋势下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一点尤其体现在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教学中。本文研究了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方面实施改革的必要性,并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寻了有利于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以期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供方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文洁  
高职院校教育进入全面质量提升阶段,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是当前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任务。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即是适应该背景而产生并被广泛运用。它变接受为发现与探索,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具体从改革教材、改革教学方案、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机制着手,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燕  吴玉剑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永恒主题。专业动态机制建设作为其中一个核心要义,在目前的发展中存在责权分配错位、有效供给失位、文化熏陶缺位三大困境。本文结合教育供给侧的主旨内涵、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的时代发展要求以及高职院校本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从明确专业动态机制建设的思路,保证专业动态机制建设方向精准化;建立多元化的供给侧,促进专业动态机制建设的生态发展;塑造专业动态机制建设精神3个方面对这一机制的建设进行了探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涛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要基于学生终身学习的需求。本文在梳理了我国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发展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目标不清、缺乏特色、不受重视等问题,提出了职业化、项目化、信息化这三种课程建设的路径并进行探析,从而为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晓卿  樊伟伟  陈冬梅  顾振华  
“1+X”证书制度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职业院校专业与课程建设、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1+X”证书制度受国家证书制度顶层设计、社会培训评价组织遴选与履职、行业企业参与证书标准制定的程度、证书的社会认可度、院校试点实施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可从管理制度、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条件、资源建设等方面深化改革,完善“1+X”证书制度实施路径,达成技术技能人才高质量培养、高质量就业的目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薛栋  文静  
依托"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平台,通过对18980名学生的满意度调查,探求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过程所涉及的各要素对学习质量的解释力和影响力。调查表明: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对于学习收获整体持肯定态度,教师教学是最具解释力的因子,人际关系成为高职学生学习收获认知新的增长点,而高职院校对学生学习提供的校园支持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据此结果,建议高职院校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注重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提高学生对学习资源获取的主动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玲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前高职院校的战略任务,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整体形象和未来走向。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文化建设行为的"缺位"、"错位"和"移位"问题。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作为文化的开发、建设和发展的能力,融职业文化的吸引力、人才培养的公信力、办学资源的整合力、跨界文化的协同力、文化服务的影响力等为一体。为提升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要弘扬职业文化,提升文化凝聚力;明晰办学理念,提升文化感召力;培育办学特色,提升文化竞争力;营造文化环境,提升文化协调力;加强文化传播,扩大文化影响力;强化机制建设,增强文化保障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继平  
"软实力"的概念是由美国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学派学者约瑟夫·奈于20世纪80年代首次提出。按照约瑟夫·奈的观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软实力"是依靠文化价值、生活方式和商业手段等发挥出来的无形影响力,是一种生活与文化的价值。"硬实力"是"软实力"的基础和载体,而"软实力"是硬实力的无形延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