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41)
2023(17160)
2022(14689)
2021(13963)
2020(11399)
2019(26235)
2018(25991)
2017(49220)
2016(27020)
2015(30744)
2014(30898)
2013(29438)
2012(26799)
2011(23948)
2010(23847)
2009(21444)
2008(20644)
2007(17845)
2006(15280)
2005(12985)
作者
(74950)
(62235)
(61671)
(58818)
(39564)
(29793)
(28190)
(24623)
(23918)
(22023)
(21187)
(20858)
(19658)
(19436)
(19167)
(18896)
(18715)
(18453)
(17772)
(17716)
(15358)
(15331)
(15090)
(14272)
(13897)
(13776)
(13712)
(13644)
(12526)
(12291)
学科
(98798)
经济(98669)
管理(75091)
(68482)
(57756)
企业(57756)
方法(47039)
数学(40257)
数学方法(39650)
中国(27954)
(27491)
(26126)
(23258)
业经(23077)
理论(21033)
(20403)
地方(19437)
农业(18212)
教育(17665)
(16839)
贸易(16829)
(16444)
(16407)
财务(16326)
(16322)
财务管理(16290)
技术(15931)
(15817)
银行(15771)
企业财务(15406)
机构
大学(372513)
学院(368061)
管理(143657)
(138408)
经济(134987)
理学(125254)
理学院(123820)
管理学(121280)
管理学院(120613)
研究(119912)
中国(86686)
(78612)
科学(75629)
(64131)
(58402)
(58007)
业大(55556)
中心(55396)
(53756)
(53694)
研究所(53607)
师范(53159)
财经(51813)
北京(49204)
(47280)
农业(45256)
(44512)
(43457)
师范大学(42800)
经济学(41549)
基金
项目(259274)
科学(203913)
研究(193185)
基金(185557)
(161177)
国家(159771)
科学基金(137442)
社会(119465)
社会科(112921)
社会科学(112891)
(102685)
基金项目(98260)
教育(92258)
自然(88947)
自然科(86861)
(86859)
自然科学(86837)
自然科学基金(85208)
编号(80441)
资助(75548)
成果(66233)
重点(58467)
(57337)
课题(56621)
(54905)
(54154)
创新(50301)
大学(50008)
项目编号(49751)
科研(49598)
期刊
(148138)
经济(148138)
研究(108672)
中国(73945)
学报(60262)
教育(58704)
科学(53553)
(52370)
管理(51457)
(49143)
大学(47257)
学学(43191)
农业(36374)
技术(33460)
(28103)
金融(28103)
业经(25336)
财经(24861)
经济研究(23303)
(21272)
图书(20649)
问题(18817)
(18112)
科技(18050)
(17855)
理论(16979)
技术经济(16016)
实践(15622)
(15622)
商业(15551)
共检索到5301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项建英  孙炳海  
具身认知理论的本质特征是具身,即认知的身体性、体验性、环境性和生成性。而省属师范大学研究生层次卓越教师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离身,出现师德教育遮蔽身体主体、知识学习剥离身体体验、专业能力训练脱离现实情境、自我发展能力缺乏开放的生成机制等问题。省属师范大学针对教师培养过程中的离身问题,形成了"身体"转向研究生层次卓越教师养成新路径:师德教育具身,凸显身体主体;专业知识学习具身,注重身体体验;专业能力培训具身,重视创设教育教学情境;自我发展能力养成具身,着力构筑开放生成系统。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越  李健  冯明义  
世界教师教育改革逐渐呈现出卓越取向,卓越教师培养已成为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西华师范大学自2010年起实施"优秀园丁教育培养计划",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优化教师职前培养路径。研究发现:良好的专业态度是卓越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实践导向的课程体系是卓越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反思性实践模式是卓越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大学与中小学的共生伙伴关系是卓越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撑平台。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马健生  张弛  孙富强  
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情况。北京师范大学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聚焦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研制与开发。为此,明确了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的问题,夯实了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科学基础,确立了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与素养结构,借助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推动了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与培养措施的完善,为提高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卓越教师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兰菊  蔡玉俊  
随着企业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许多高职院校都在调整专业建设方向,有些专业招聘教师的学历层次也在向博士层次提升。无论是校企合作,还是高职内涵发展、“双高校”建设项目、高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等客观需求上均要以博士层次卓越职教师资为支撑和引领。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基于卓越职教师资培养探索构建“工学+教育学”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校—企—校”实践育人体系、教育学与工学“嵌入式”科研培养体系、全过程一体化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形成了高职博士层次卓越职教师资培养的有效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威廉G.蒂尔尼  戈鑫  
认为研究生教育对一个国家至关重要,教师的质量、学生的质量及教育培训的方式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最重要要素;分析了一门高质量的研究生课程所面临的挑战;对实现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提出了五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作者] 徐向阳  付兴林  
"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心精而专,始能由博而约"是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以培养卓越教师为目标的师范生素能教育,除了着力于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心的转移、从重知识型的教学转变为重能力型的教育的培养外,还应该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的思路与培养方案。如何在专业领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爱好和就业意向进行自我发展之外,更需要总体框架的设计。在具有一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构建系统下,又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与师范品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梦卿  安培  
卓越中职教师应具备师范能力、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四种基本能力,具有师范性、技术性、学术性三种基本属性。卓越中职教师培养计划的提出目标是培养一大批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中职教师,优化中职师资队伍结构,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更好地支撑与服务中国经济建设。卓越中职教师培养计划需要国家加强顶层设计,需要培养院校提高培养质效,需要职教师范生积极树立身份意识。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熊俊  
警察职业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警察职业教育"卓越教师"的培养是实施教育部"卓越计划"的重要举措。为保障警察院校学科的发展,提升警察职业教育质量,警察职业教育"卓越教师"应具备高尚的专业品质,广博的专业知识素养,精深的专业实践能力及深厚的人文素养。警察院校可以通过內生外引的方式,集聚"卓越教师"后备人才;通过多元投入,促进"卓越教师"持续发展;以制度护航,保障卓越教师"共生效应"的最大化;协同创新,实现资源共享等路径培养各专业的"卓越教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史卉  贾雪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迫切需要提升其职业成熟度。职业发展态度是衡量职业成熟度的重要维度。本研究从天津市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三年级抽取了215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比了卓越师资实验班和普通班学生在结果预期与职业发展态度的现状和两者间回归路径上的差别。研究证明实验班学生在职业发展态度上更成熟,但是实验班学生和普通班学生在结果预期与职业发展态度的关系上区别不明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庆石  刘伟  孙宗扬  吴宝峰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是高等院校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面向社会培养符合需求的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举措。本科层次卓越会计人才的基本素质包括责任感、创新性、应用性和国际化四个方面。本科层次单越会计人才培养标准应包括人才素质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其中,人才素质标准包括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个人特质及基本技能三个方面,职业技能标准包括公司治理、战略及风险管理,税收筹划等方面。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振刚  孙翠香  
打破学科壁垒,通过跨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提高博士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博士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从本质上来讲,是跨"教育学"与"工学"的跨学科人才培养,应确立融"职业性""技术性""师范性"和"研究性"于一体的培养目标;制定凸显"跨学科"及"专业实践能力"考核的招生制度;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为核心课程类型,凸显"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建设多学科来源的、校内外导师相结合的指导教师团队;建立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组织体系,理顺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管理机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徐今雅  杜海琼  
依据整合性、服务性以及反馈性原则建立研究生会工作信息化模式,并在研究生会网站建设、短信平台使用和电子杂志制作方面加以实践,能较好地解决研究生会传统工作模式中普遍存在的群众基础薄弱、信息传送效率较低、工作成本偏高等问题,信息化是研究生会工作创新的必然选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韩益凤  
不同的质量观、质量理念会导致对大学的不同评价,同时也会引导现实中的大学走向不同的发展方向。质量话语一旦成为衡量大学成功与否的标杆,大学发展便面临倒向质量话语一端的风险。"卓越"的大学与平庸的教育是现代大学在质量话语体系之下应警惕的陷阱。现代大学只有重拾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回归教育的本质、在人文传统和质量话语之间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才能超越质量话语的藩篱,确保对学生成长产生真正高等的教育影响。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浙江师范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坐落在金华北郊景色怡人的芙蓉峰下,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双龙洞相毗邻,校内环境清幽,绿树成荫,芳草似锦,是求知成才的好处所。1997年,学校被省教育工委、省教委授予“文明校园”称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