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76)
2023(12302)
2022(10640)
2021(9841)
2020(8132)
2019(18508)
2018(18389)
2017(34086)
2016(19519)
2015(22173)
2014(22144)
2013(21239)
2012(19483)
2011(17767)
2010(18033)
2009(16418)
2008(16250)
2007(15039)
2006(12897)
2005(11484)
作者
(55030)
(45969)
(45697)
(43722)
(28922)
(22162)
(21173)
(17936)
(17178)
(16644)
(15432)
(15383)
(14895)
(14488)
(14293)
(14253)
(14209)
(13567)
(13486)
(13186)
(11637)
(11424)
(11217)
(10682)
(10446)
(10373)
(10232)
(10176)
(9460)
(9265)
学科
(69058)
经济(68996)
管理(49050)
(46153)
(36754)
企业(36754)
方法(31089)
数学(26839)
数学方法(26484)
(22276)
中国(20252)
(17646)
业经(16177)
理论(15559)
(15176)
(14800)
贸易(14793)
农业(14671)
(14356)
地方(14338)
(13639)
教育(13537)
教学(12069)
(11230)
(10990)
财务(10959)
财务管理(10919)
(10884)
银行(10837)
环境(10607)
机构
学院(268809)
大学(264203)
(98808)
经济(96276)
管理(94411)
研究(88164)
理学(80618)
理学院(79558)
管理学(77845)
管理学院(77310)
中国(63762)
科学(56448)
(55895)
(48813)
(46295)
(45447)
(43948)
业大(41627)
中心(41317)
研究所(41187)
(41139)
师范(40730)
农业(38560)
财经(36452)
技术(35116)
北京(35105)
(34992)
(32754)
师范大学(31978)
(31569)
基金
项目(174392)
科学(134360)
研究(132880)
基金(119030)
(103306)
国家(102324)
科学基金(85950)
社会(78547)
社会科(74153)
社会科学(74126)
(73236)
教育(66460)
基金项目(62601)
(60860)
编号(58593)
自然(54029)
自然科(52732)
自然科学(52717)
自然科学基金(51749)
成果(48929)
资助(48355)
课题(42509)
重点(40509)
(39067)
(37898)
(36966)
(35734)
项目编号(34734)
创新(34280)
(33931)
期刊
(112870)
经济(112870)
研究(78815)
中国(59578)
教育(51188)
(45198)
学报(44145)
科学(37691)
(37457)
大学(32792)
管理(32427)
农业(30592)
学学(30158)
技术(27807)
(21437)
金融(21437)
业经(21222)
经济研究(18123)
财经(17313)
(16386)
职业(16296)
(15022)
图书(14988)
问题(14787)
(14252)
商业(12888)
(12684)
(12601)
论坛(12601)
技术经济(12464)
共检索到402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白苗  杨大伟  
现代产业与品牌的发展对中职人才规格的要求决定了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必须"跨越"学校和企业的界线,在这一理念需求下分析了当前中职学校教师专业素质"跨界"培养过程中教师来源单一、培养机制不健全、以及教师的积极性不高等基本现状,提出应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完善培养机制、提高教师跨领域学习的积极性,为中职学校教师在新时代背景与潮流的要求下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形成参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璐  王梦君  
在"跨界"理念的指引下,文章提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研究的意义,分析了我国当前高职教育教师来源单一、职后培养机制不健全、考核制度不完善、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等教师专业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提出拓宽教师来源的渠道:聘用企业技能人才;加强校企合作,完善教师"跨界"培养机制;设计考核方案,调动教师参与积极性等一系列路径,多方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小林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从教师专业化的角度明确了合格幼儿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质。应以《专业标准》为依据,加强幼儿教师职业准入管理,建立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建立健全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教师进修制度等保障机制,切实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专业素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金岭  
教师专业素养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包括作为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教育理念和教育情意等方面。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章艳华  
世界各国都把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对于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推动高职教育内涵发展,起关键性作用。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的培养途径,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做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娟  
体育教师的能力与素质决定了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运动训练等方面的质量和水平。文章针对高校体育教师能力与素质包含的多方面内容,提出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师入职前培训,使其教育教学知识、技能均衡发展;增加多方支持,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增强高校体育教师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动力;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等措施,为探索高校体育教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路径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晓蓉  
新的课程理念对思想政治教师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在当前,思想政治教师在基本素质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不能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因此,必须从多方面不断培养和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基本素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霞  
教学是一所大学的立身之本,而大学教师的基本素质是其自身的立业之本,将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阐述了当代大学教师的基本素质构成,分析了大学教师基本素质发展中的问题所在,并从一定层面指出了提升当代大学教师基本素质措施。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孟万金  
本文从全纳教育思想的高度考察了教师专业素质及专业化标准研究的现状,系统探讨了全纳教育理念下教师专业素质结构及专业化标准的构建原则和基本内涵。构建原则分别为:(1)普教与特教的统一;(2)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3)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4)确定性与生成性的统一;(5)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6)指导性与自主性的统一;(7)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基本内涵概括为四大子系统,即:专业理念、专业智能、专业情怀、专业规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路海萍  
加强职教师范生双师素质培养是国家职教教师教育改革的应然之举,也是满足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内生性需要的必然之举。职教师范生双师素质要求呈现专业性、职业性、师范性“三性”融合的本质特征。针对跨界协作欠稳固、专业设置面偏窄、课程体系条块分割、培养方式学科本位、实训资源不足及指导不力等培养困境,以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从培养主体、培养内容、培养过程与管理、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等方面探寻改革路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黄小莲  
基于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背景,我们有必要对职前教师培养和职后教师培训作一统筹规划。职前的教师培养应侧重教师专业知识的建构;专业思维方式的训练;专业情感的培育和专业行为的初步习得;职后的教师培训则应侧重于专业实践知识的管理,专业反思习惯的养成和专业教育智慧的提升。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叶岚  
教师教育培养已经成为教育领域改革创新的一大重点,反思型教师培养成为其中的一个方向。教师专业化模式为这种反思型教师培养培训提供一个很好的新视角和新思路。从此视角审视,目前我国反思型教师培养存在很多不足与问题。鉴于此,我们必须积极构建科学化与专业化的复合创新型价值取向,优化组合反思型教师培养的传统与现代模式,整合反思型教师培养的方式、形式和手段,拓展和延伸反思型教师培养的内容与目标体系,整合反思型教师的培养路径,加大对整个培养过程的评估与监控,这样方能推动我国教师教育培养工作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代光英  冯维  
2007年,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被批准为教育部第一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多年来,学院根据教育部、财政部颁布的质量工程建设要求,围绕教育学特色专业建设目标与定位、课程设置与实践技能的提高、专业发展的制度保障、特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家型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大胆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和宝贵经验,今呈现供交流与研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志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前提,而国民素质的提高仰赖于发展基础教育,而要保证基础教育真正达到开发人力资源的目的,必须充分认识传统教育的弊端,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孟现志  
目前,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困境,除了客观上就业环境变化导致的结构性就业难之外,大学生就业能力欠缺、综合素质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也是重要原因。研究表明非专业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有着重要影响。从实际情况看,非专业素质是毕业生就业的"短板"。在考察思想品德素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和非专业知识素质等四种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主要非专业素质基础上,提出大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的路径: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开展全程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健全非专业素质考核评价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