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49)
- 2023(4712)
- 2022(3287)
- 2021(2839)
- 2020(2154)
- 2019(4628)
- 2018(4835)
- 2017(9248)
- 2016(5156)
- 2015(5880)
- 2014(5992)
- 2013(5531)
- 2012(4824)
- 2011(4299)
- 2010(4112)
- 2009(3835)
- 2008(3819)
- 2007(3527)
- 2006(3214)
- 2005(3114)
- 学科
- 济(21099)
- 经济(21076)
- 管理(13643)
- 业(13196)
- 农(9342)
- 企(8936)
- 企业(8936)
- 中国(8360)
- 业经(6654)
- 农业(6121)
- 方法(5958)
- 发(5011)
- 数学(4873)
- 地方(4829)
- 数学方法(4821)
- 发展(4437)
- 展(4433)
- 制(4299)
- 财(4278)
- 学(4196)
- 产业(4043)
- 银(3781)
- 银行(3772)
- 行(3618)
- 体(3540)
- 融(3521)
- 金融(3521)
- 信息(3506)
- 贸(3296)
- 贸易(3294)
- 机构
- 学院(73214)
- 大学(72420)
- 济(30865)
- 经济(30288)
- 研究(28322)
- 管理(25633)
- 理学(21844)
- 中国(21613)
- 理学院(21608)
- 管理学(21094)
- 管理学院(20974)
- 科学(17247)
- 农(16795)
- 京(16025)
- 所(14689)
- 研究所(13398)
- 农业(13170)
- 财(13157)
- 中心(12705)
- 业大(12131)
- 江(11638)
- 财经(10479)
- 范(10119)
- 院(10046)
- 师范(9998)
- 北京(9909)
- 经(9608)
- 经济学(9408)
- 州(8973)
- 科学院(8810)
- 基金
- 项目(49342)
- 科学(38955)
- 研究(36220)
- 基金(35797)
- 家(31951)
- 国家(31688)
- 科学基金(26671)
- 社会(23670)
- 社会科(22433)
- 社会科学(22427)
- 省(19149)
- 基金项目(18576)
- 自然(16376)
- 自然科(16004)
- 自然科学(16000)
- 教育(15929)
- 划(15910)
- 自然科学基金(15726)
- 编号(14949)
- 资助(13587)
- 成果(12188)
- 重点(11592)
- 发(11287)
- 部(10610)
- 国家社会(10423)
- 课题(10216)
- 创(9848)
- 创新(9331)
- 科研(9202)
- 发展(9097)
共检索到1129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阮海波
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的分析工具发现,国家与农民在围绕谁来种、种什么、怎么种与如何激励种粮上存在张力,张力的结果是农业妇女化、兼业化、“去粮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难与种粮人相对贫困。国家遵循的是政治逻辑,目的是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农民遵循的是经济逻辑,理性小农以家庭经济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种粮不能帮助农民实现“发家致富”。国家的“政府要粮”行为与“农民要钱”行为之间难以耦合,国家的政治逻辑存在单向性与单一性问题,忽视了农民的经济逻辑、需求层次逻辑、市场逻辑。因此,以市场逻辑调节国家政治逻辑与农民经济逻辑之间的张力,构建具有包容性的“一体两翼”的多重种粮逻辑关系,以协调多重逻辑(国家、农民、市场)的合力,实现国家的“种粮增产”,农民的“种粮增收”与“种粮致富”的双羸结果。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泽填 林擎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尹文静 侯军岐
我国的粮食安全在新时期呈现出新局面,专家学者就此提出了诸多对策建议。本文主要探讨利用国际市场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从国际市场的粮食可供性及经济可行性分析利用国际市场的可行性,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国际化 可行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汪来喜 赵金霞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和世界金融业的高速发展,金融及金融衍生品逐步向粮食渗透,使粮食出现了粮食金融化的现象。同时,由于宽松的货币政策、生物能源的开发、国际大宗粮商的垄断等因素的助推,使粮食的价格不再由供求决定,而更多的是由资本决定,粮食已由商品属性逐步转变为商品和金融双重属性。因此,为应对粮食金融化,我国应该加快完善我国粮食产业链,建立具有竞争力的粮食龙头企业,完善我国的粮食期货市场,争取粮食定价权和谈判权,提高我国应对粮食金融化的能力,从而保证我国粮食安全。
关键词:
粮食金融化 粮食安全 对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许经勇 黄焕文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重大的战略物资。保障粮食安全是任何一个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本文就当前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以及实现粮食安全目标与粮食购销市场化的互动关系,作较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购销市场化 互动关系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郁玲 张佩 于亿亿 谢锐莹
研究目的:基于粮食安全视角,系统梳理和总结中国耕地"非粮化"研究进展,展望未来研究趋势和重点方向。研究方法:文献回顾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在研究尺度上,既有研究更多关注粮食主产区,而多尺度耦合研究尚显不足;在研究内容上,耕地"非粮化"的概念界定较为一致,但测算方法尚未达成共识,耕地"非粮化"的驱动因素及防治策略较为丰富,但就如何构建区域协调治理机制的研究尚且不足;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统计分析和计量模型,而地理空间分析技术应用不足且多学科综合研究范式亟需完善。研究结论:未来中国耕地"非粮化"研究应着力构建全方位、多角度认知框架并采取分类化的管控策略,加强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重大战略的协同推进,强化多尺度耦合研究完善区域协同治理机制,增强测算方式的创新与地理空间分析技术的应用,强化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构建耕地"非粮化"研究新范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任柏强
一、科学理解粮食安全内涵 “粮食安全”概念的提出,最早见于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理事会通过的《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其背景是当时发生了世界性的粮食危机。《约定》要求有关国家“保证世界上随时供应足够的基本食品,保证稳步扩大粮食生产及减少产量和价格的波动”,“保证世界谷物库存量最低安全水平不能低于全年谷物消费量的18%”。现在,普遍被人们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阳 段邵聪 肖慧敏
维护粮食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保障,而耕地“非粮化”制约着中国粮食安全。基于农地流转再利用的资本逐利视域,立足不同区域的实证案例,发现耕地“非粮化”现象广泛地存在于农地流转中,农地经营户在流转耕地上偏好种植果木等经济作物,而非粮食作物。究其原因,农地流转本质上是资本下乡对耕地利用的再造,而资本下乡秉承着逐利性原则。受限于市场经济内生机制、政府干预形式和力度缺陷、公共政策执行存在偏差及农地流转合同未规定耕地使用方式等因素影响,农地经营户种植粮食作物的比较效益偏低,难以满足资本逐利需要。当前,囿于农村劳动力空心化及老龄化、土地承包期限延长至30年政策等条件制约,不应盲目地将农村流转耕地收回重新分配给农民耕种,而应遵循农地流转再利用的资本逐利逻辑。在农地流转基础上,选择区域实施商业化种粮政策,同时通过优化政府干预形式和力度,确保公共政策精准执行及利用协商治理调整合同内容方式来提升农地经营户种粮积极性,从而推动耕地“非粮化”朝着“种粮化”转向。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樊琦 刘满平
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裕、美元汇率不断贬值的背景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飙升,给全球通胀带来了较大压力,粮食逐渐成为全球投机资本追逐的重要目标之一。粮食市场与货币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联动关系日趋紧密,粮食金融化属性日益凸显,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粮食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因此,研究和探讨粮食金融化趋势下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一、粮食金融化趋势1.全球范围内货币流动性充裕。近年来,全球主要经济体一直维持较低的利率水平,不同国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宁自军
2001年,国务院对包括浙江省在内的8个主销区推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这项改革要求取消粮食定购任务,放开粮食市场和粮食价格,确保粮食生产能力、可调控库存和财政支农力度,粮食购销市场化后,必将对销区粮食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文章以具有浙江"粮仓"之称的嘉兴市为例,就主销区粮食安全的现状及粮食购销市场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衡量指标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奚宾
粮食金融化已成为威胁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论文分别从粮食生产、粮食流通、粮食贸易和粮食收益等方面分析了粮食金融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据此,政府应加快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积极开发粮食期货品种,强化我国粮食金融政策,加大市场调节力度,加强国际粮食贸易合作,以化解粮食金融化的不利影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关键词:
粮食金融化 价格波动 粮食安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培垌
2012年,受异常天气影响,美国、俄罗斯、巴西、印度等国的粮食生产低于预期,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农产品价格在资本炒作下不断上涨。期货市场上,在投机资金的推动下,玉米、大豆和小麦等粮食品种的价格剧烈波动。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粮食市场已经与货币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等金融市场的联动增强,逐步形成了粮食金融化趋势。粮食价格不再像以前由基本供求关系决定而是由资本和货币所决定。本文分析了粮食金融化对中国的影响,提出如何在金融全球化下保持中国粮食安全的策略。
关键词:
粮食危机 粮食金融化 粮食安全 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振霞
粮食金融化是目前威胁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文章利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对粮食安全与粮食金融化的含义进行界定,阐述基于粮食金融化视角下,中国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并从粮食生产收益降低、经济运行使宏微观风险增加、粮食生产分散、粮食企业过度集中及粮食的价格受到流动性与供需因素的双重影响等方面分析了粮食金融化背景下威胁粮食安全的重要原因。据此,提出了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实现粮食集约化生产;加强国际粮食贸易合作;加强市场信息化建设,培养专业化人才;大力培育粮食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粮食主产区补贴制度;完善金融支持体系,确保粮食价格稳定;不断开发粮食期货品种,增加套期保值功能等6项对策意见,以应对粮食金融化带来的...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东 王远卓
近期全球粮价大涨,引发人们对粮食安全的关注。粮食安全不仅事关人民生计,也会引发经济政治社会问题。从理论角度看,货币超发—粮食金融化—进口国粮食安全风险是货币放水背景下引发粮食安全问题的传导路径。粮食安全风险向经济层面传导,引发输入型通货膨胀,带动相关生产要素成本和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形成通货膨胀和本币汇率贬值的恶性循环,造成跨境资本外流和外汇储备下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美联储开启无限量化宽松计划,引发粮价的上涨;叠加蝗灾和疫情影响,全球粮食减产概率很大,供给缺口叠加货币超发引发的粮价上涨,未来全球的粮食安全风险不可小觑。当前要重视经济结构单一、社会脆弱度高的粮食进口国未来发生粮食安全风险的可能性,特别要高度关注巴西、厄瓜多尔等13个粮食进口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开展对外贸易和直接投资的中方企业,应当高度关注东道主国粮食安全风险,积极寻求商业保险和政策性保险。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也应当高度重视自身的粮食安全风险。
关键词:
货币超发 粮食金融化 粮食安全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