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54)
2023(10111)
2022(9102)
2021(8661)
2020(7154)
2019(16844)
2018(16900)
2017(32964)
2016(17856)
2015(20133)
2014(19963)
2013(19754)
2012(17978)
2011(16102)
2010(15978)
2009(14304)
2008(13835)
2007(11978)
2006(10423)
2005(9012)
作者
(49975)
(41186)
(40970)
(38981)
(26407)
(19804)
(18712)
(16286)
(15532)
(14756)
(14131)
(13747)
(13036)
(12957)
(12714)
(12536)
(12409)
(12334)
(11684)
(11623)
(10162)
(10003)
(9833)
(9353)
(9224)
(9159)
(9089)
(9026)
(8200)
(8079)
学科
(69496)
经济(69425)
管理(51898)
(50275)
(43054)
企业(43054)
方法(33600)
数学(28866)
数学方法(28553)
(18128)
贸易(18122)
(18035)
(17750)
(17541)
中国(17534)
业经(15714)
地方(14754)
(14507)
(12288)
理论(12072)
农业(11986)
技术(11868)
(11838)
(11309)
(10775)
环境(10741)
财务(10711)
(10700)
财务管理(10691)
企业财务(10042)
机构
大学(248509)
学院(247107)
管理(103458)
(96885)
经济(94716)
理学(90448)
理学院(89485)
管理学(88093)
管理学院(87640)
研究(79389)
中国(57393)
(52754)
科学(49428)
(42613)
(38688)
业大(36285)
(35997)
研究所(35461)
中心(35395)
财经(34996)
(34564)
北京(33135)
(32774)
师范(32529)
(31844)
(29292)
(28594)
农业(28107)
经济学(28040)
商学(26784)
基金
项目(173774)
科学(136598)
研究(129006)
基金(125930)
(108590)
国家(107692)
科学基金(93067)
社会(79936)
社会科(75778)
社会科学(75758)
基金项目(67616)
(67525)
自然(60894)
自然科(59452)
自然科学(59441)
教育(59036)
自然科学基金(58372)
(56655)
编号(53538)
资助(51912)
成果(42888)
(38411)
重点(38169)
(36754)
课题(36263)
(36217)
创新(33594)
项目编号(33387)
教育部(33162)
科研(33057)
期刊
(102735)
经济(102735)
研究(71900)
中国(42514)
管理(37570)
学报(37098)
科学(34949)
(32494)
(30533)
教育(28438)
大学(28184)
学学(26271)
农业(23300)
技术(21412)
(17981)
金融(17981)
业经(17463)
经济研究(16108)
财经(16012)
图书(15234)
问题(13775)
(13469)
理论(12978)
科技(12459)
实践(12128)
(12128)
技术经济(12071)
(12010)
(11827)
现代(11684)
共检索到3506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姚望  蔡小军  
本文对我国“4”战略的发展历程及其内涵、动因、走出去的基本方式及其战略框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该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文章着重指出“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主体是我国政府或者企业,客体是国际市场,目标是获取发展条件和持续竞争优势,方式是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的观点。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仇明  
本文旨在将“走出去”战略置于国际商务理论框架下 ,进行政策理论层次的初步研究。第二部分以国际商务理论重新定义“走出去”战略的含义与实质 ,并对“走出去”的方式进行讨论。最后就“走出去”战略对于企业和政府的政策启示进行分析。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金城  
一、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及其发展现状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加快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对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互利共赢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杨华基  李鸿阶  
本文通过“走出去”发展战略国际比较,阐明国际资本流动与对外投资的关系,主要国家对外投资政策及其借鉴意义。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福建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政策支持体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宝银  
2005年元旦期间,校园里很静,我伏在办公桌前仔细地阅读着商务部一位同志关于“走出去”战略的论文。文章见地精辟,甚为深刻。一气读完之后,文章又引领我陷入深深的回忆与思考之中。记得是2004年12月初的一个周末,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和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联合举办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战略”研讨会。在会上,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宁向东副主任就自己对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研究作了重点发言。围绕着宁向东老师的研究报告,我、人民大学的杨瑞龙教授、原北京大学校长吴树青教授先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一些问题。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陆小成  
基于“双碳”目标实现以及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有利于利用国际资源优势,更好地应对全球减排压力,布局全球低碳产业链,参与和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当前,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碳减排、逆全球化等诸多挑战,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面临许多难题,主要表现为东道国政局与政策变动大、国际贸易壁垒增多、生产和经营成本上升、低碳技术创新不足、技术人才严重缺失等。以实现“双碳”目标为契机,深入实施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应树立低碳理念,引领国际标准和应对各种风险;制定低碳战略,出台扶持政策以推进“本土化”;布局低碳产业,强化国际合作和共建“一带一路”;完善低碳制度,降低企业成本与打造低碳品牌;培育低碳人才,增加创新投入以提升低碳竞争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文晖  
2006年农业“走出去”战略正式提出以来,中国农业“走出去”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在贸易保护主义和投资保护主义的影响下,农业对外贸易和农业对外投资领域的传统战略逐渐面临新环境的挑战,科技创新逐渐成为推进中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强劲动力。本文以科技创新的视角,全面分析了推进中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机理、现状与面临的挑战。从提升农产品科技竞争力、深化目标市场研究和开拓以及加强保障机制建设方面提出推进农业“走出去”的创新路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高文志  余建星  宁向东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燕生  
加入WTO十年后,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认为,根据购买力平价测算,2016年中国GDP将由2011年的11.2万亿美元升至19万亿美元,而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红英  朱子阳  
近年,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企业大量在海外投资。经历了30多年的投资净流入后,中国成为了投资输出国。中国的许多政策都是围绕对外投资的,例如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此外,从2009年开始,中国开始其人民币国际化征程。有许多研究分析了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动因及影响。部分研究把"走出去"视为中国在国际领域的雄心和改变国际秩序的诉求。事实上,原因远非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彭劼  盛梅  张军  
2001年我国正式启动"走出去"战略。经过十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走出去"战略成果显著,整体达到了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预期战略目的。目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资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面临新形势和新环境,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对"走出去"行为进行阶段性评估,有利于在下一阶段扬长避短、优化投资结构,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曾诗鸿  
中国进出口银行自1994年成立以来,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 进出口银行办理的与境外投资相关的业务, 规模还比较小,针对我国出口信贷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出口信贷的国际发展趋势,进出口银行应抓住机遇完善配套法规,大力发展买方信贷,强化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增强对出口的支持力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建平  
本文通过选取2002~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对外投资和文化产业增加值进行VAR模型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产业的海外投资对文化产业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虽然当期效果不太明显,滞后效应却较为显著。因此我国应加强文化品牌的培育,建立文化人才储备计划,完善文化中介服务机制,使海外投资能够形成对文化产业显著推动的政策回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