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15)
- 2023(14838)
- 2022(12892)
- 2021(12472)
- 2020(10400)
- 2019(24524)
- 2018(24294)
- 2017(46054)
- 2016(25263)
- 2015(28655)
- 2014(28363)
- 2013(28249)
- 2012(26038)
- 2011(23508)
- 2010(23362)
- 2009(21436)
- 2008(21202)
- 2007(18595)
- 2006(16519)
- 2005(14792)
- 学科
- 济(101601)
- 经济(101499)
- 管理(79315)
- 业(72260)
- 企(63242)
- 企业(63242)
- 方法(45093)
- 数学(38509)
- 数学方法(38134)
- 中国(29151)
- 财(27346)
- 农(26304)
- 业经(24282)
- 贸(22701)
- 贸易(22687)
- 易(22173)
- 地方(20331)
- 制(20076)
- 学(19897)
- 农业(17604)
- 和(17599)
- 务(17199)
- 财务(17121)
- 财务管理(17086)
- 理论(16742)
- 企业财务(16112)
- 划(15977)
- 银(15867)
- 银行(15834)
- 环境(15755)
- 机构
- 大学(353613)
- 学院(349622)
- 济(144048)
- 管理(143036)
- 经济(140869)
- 理学(121804)
- 理学院(120426)
- 研究(119291)
- 管理学(118728)
- 管理学院(118046)
- 中国(93179)
- 京(77630)
- 科学(71935)
- 财(66326)
- 所(59144)
- 中心(53906)
- 研究所(53895)
- 财经(52388)
- 农(51400)
- 江(51280)
- 北京(49815)
- 业大(48525)
- 经(47734)
- 范(46847)
- 师范(46514)
- 院(43392)
- 经济学(43123)
- 州(41932)
- 农业(40040)
- 财经大学(39044)
- 基金
- 项目(235064)
- 科学(185172)
- 研究(174981)
- 基金(171457)
- 家(148511)
- 国家(147300)
- 科学基金(126637)
- 社会(110260)
- 社会科(104522)
- 社会科学(104492)
- 基金项目(91055)
- 省(88815)
- 自然(81473)
- 教育(79852)
- 自然科(79485)
- 自然科学(79468)
- 自然科学基金(78058)
- 划(75321)
- 编号(71674)
- 资助(70768)
- 成果(58508)
- 部(53040)
- 重点(52043)
- 发(49897)
- 课题(48950)
- 创(48291)
- 教育部(45796)
- 国家社会(45501)
- 创新(45045)
- 人文(44387)
- 期刊
- 济(160635)
- 经济(160635)
- 研究(106462)
- 中国(70525)
- 管理(55754)
- 财(51842)
- 学报(51662)
- 科学(49963)
- 农(45755)
- 教育(39509)
- 大学(39206)
- 学学(36046)
- 农业(32104)
- 技术(30504)
- 融(30443)
- 金融(30443)
- 财经(25699)
- 经济研究(24949)
- 业经(24651)
- 图书(22611)
- 经(22083)
- 问题(21214)
- 业(19734)
- 贸(18732)
- 资源(17731)
- 技术经济(17373)
- 理论(17032)
- 现代(16655)
- 国际(16262)
- 世界(16082)
共检索到5305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雪梦
本文在阐述了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和"本土化用工"策略的相关背景后,以国有大型资源开发类央企——中国有色集团为例,分别从劳动用工的管理体系、培训教育体系、劳资谈判薪酬管理体系以及跨文化沟通体系四个方面,详尽论述了该企业的"走出去"人力资源本土化用工的管理经验,对其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客观评价,梳理总结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并给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走出去 本土化用工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温丽琴 胡志军 周新生
目前我国将对外开放的重点向中部地区转移,山西作为中部六省之一,发展相对落后,对外投资合作的规模小,归根到底就是缺乏人才和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本文通过对山西"走出去"过程中人力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思想观念落后,人才缺乏,收入水平低,分配不均衡等问题,进而从宏观提出人力资源区域合作交流开发、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建立人才库等策略,从微观提出精细化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策略。
关键词:
山西 “走出去”战略 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梅 朱晋伟
文章从战略性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通过对"走出去"样本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情况的调查研究,探讨"走出去"企业的国际人力资源战略管理问题。总体上看,中国"走出去"企业大多数采用"遵从母制"的国际人力资源战略。从具体东道国情况看,进入发达国家的企业,在研发管理负责人、供应采购负责人和生产技术负责人方面,会偏向录用东道国员工;进入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上述三个主要负责人会更多地任用外派人员,也就是录用母国的员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君 孙健敏
随着全球化的浪潮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应对机遇与挑战。在机遇与挑战共存的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将如何应对?文章分析了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国际化发展道路上面临的挑战,以及阐述了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在人力资源配置、培训与开发以及绩效与薪酬方面做出应对。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君 孙健敏
随着全球化的浪潮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应对机遇与挑战。在机遇与挑战共存的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将如何应对?文章分析了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国际化发展道路上面临的挑战,以及阐述了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在人力资源配置、培训与开发以及绩效与薪酬方面做出应对。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宝银
2005年元旦期间,校园里很静,我伏在办公桌前仔细地阅读着商务部一位同志关于“走出去”战略的论文。文章见地精辟,甚为深刻。一气读完之后,文章又引领我陷入深深的回忆与思考之中。记得是2004年12月初的一个周末,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和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联合举办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战略”研讨会。在会上,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宁向东副主任就自己对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研究作了重点发言。围绕着宁向东老师的研究报告,我、人民大学的杨瑞龙教授、原北京大学校长吴树青教授先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一些问题。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红英 朱子阳
近年,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企业大量在海外投资。经历了30多年的投资净流入后,中国成为了投资输出国。中国的许多政策都是围绕对外投资的,例如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此外,从2009年开始,中国开始其人民币国际化征程。有许多研究分析了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动因及影响。部分研究把"走出去"视为中国在国际领域的雄心和改变国际秩序的诉求。事实上,原因远非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彭劼 盛梅 张军
2001年我国正式启动"走出去"战略。经过十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走出去"战略成果显著,整体达到了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预期战略目的。目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资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面临新形势和新环境,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对"走出去"行为进行阶段性评估,有利于在下一阶段扬长避短、优化投资结构,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姚望 蔡小军
本文对我国“4”战略的发展历程及其内涵、动因、走出去的基本方式及其战略框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该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文章着重指出“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主体是我国政府或者企业,客体是国际市场,目标是获取发展条件和持续竞争优势,方式是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的观点。
关键词:
“走出去”战略 研究概况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程春华 杨亚柳
我国的跨国公司在"走出去"战略下,如何实现跨文化、跨制度的有效管理,已经提到比较管理学研究的议事日程上来。本文论述了比较管理学的内涵,归纳了比较管理学的研究特色及主要理论模式,对中国"走出去"战略下的比较管理学研究要点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比较管理学 “走出去”战略 研究要点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金城
一、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及其发展现状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加快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对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互利共赢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魏彦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农业企业海外投资流量和存量不断增长,已经成为中国农业海外投资的主力军。然而民营农业企业资金不足、缺乏投资布局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已经成为其海外农业投资的主要障碍。新希望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民营农业企业,也是最早在海外农业投资的民营农业企业。在其20多年的海外投资历程中,创新了多种投资模式,积累了丰富的投资经验。因此未来中国民营农业企业海外投资过程中,可以借鉴新希望集团的投资路径,各级政府也要为其提供政策支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马泽华
随着我国政府对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各项促进和保障措施的逐步完善,我国企业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政府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处于服务和支持的角色,国内企业能否真正“走出去”并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关键要靠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企业间竞争的成败,人才是最重要因素之一。品牌的国际竞争力,是体现企业价值的无形资产之一。良好的企业文化更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是一种新型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简尚波
本土信用评级机构高水平“走出去”对于中国推动债券市场和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全球金融治理话语权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本土信用评级机构“走出去”成效不强,与评级机构服务质量和资本实力不强、债券市场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偏弱、海外市场开放环境屏障、国际评级市场垄断有关。推进本土评级机构高水平“走出去”,需充分考虑其战略价值和正外部性,营造强力外部支持环境,包括从国家层面加强战略重视,加大财政、资本等资源支持,优化行业监管环境,深化债市和人民币国际化建设等;本土评级机构则应加强以评级技术为核心的综合能力建设,合理谋划“走出去”空间布局,多渠道、多形式推进业务对外渗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