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48)
- 2023(17611)
- 2022(15111)
- 2021(14228)
- 2020(11697)
- 2019(26455)
- 2018(26301)
- 2017(50422)
- 2016(27425)
- 2015(30480)
- 2014(29792)
- 2013(29382)
- 2012(26744)
- 2011(24013)
- 2010(23658)
- 2009(21893)
- 2008(20949)
- 2007(18271)
- 2006(15948)
- 2005(13365)
- 学科
- 济(105702)
- 经济(105583)
- 业(79031)
- 管理(73289)
- 企(56559)
- 企业(56559)
- 农(51834)
- 方法(45280)
- 数学(39451)
- 数学方法(39041)
- 农业(34417)
- 业经(28388)
- 中国(27366)
- 财(25876)
- 地方(22491)
- 学(22464)
- 制(19852)
- 贸(19726)
- 贸易(19718)
- 易(19155)
- 技术(17070)
- 理论(16466)
- 环境(16432)
- 务(16158)
- 财务(16092)
- 财务管理(16067)
- 银(15279)
- 和(15235)
- 银行(15214)
- 发(15155)
- 机构
- 学院(380852)
- 大学(376788)
- 管理(148828)
- 济(148218)
- 经济(145032)
- 理学(130436)
- 理学院(128993)
- 管理学(126699)
- 管理学院(126042)
- 研究(125871)
- 中国(93725)
- 农(83778)
- 科学(81400)
- 京(78594)
- 业大(66422)
- 农业(65009)
- 财(64032)
- 所(63188)
- 中心(58586)
- 研究所(58149)
- 江(54456)
- 财经(52152)
- 范(50398)
- 师范(49848)
- 北京(48345)
- 经(47676)
- 院(44918)
- 州(44442)
- 经济学(43501)
- 农业大学(41788)
- 基金
- 项目(270142)
- 科学(210727)
- 研究(195690)
- 基金(194447)
- 家(171352)
- 国家(169831)
- 科学基金(144583)
- 社会(123305)
- 社会科(116343)
- 社会科学(116314)
- 省(106981)
- 基金项目(104300)
- 自然(94447)
- 自然科(92189)
- 自然科学(92164)
- 自然科学基金(90511)
- 划(89483)
- 教育(88728)
- 编号(81224)
- 资助(77914)
- 成果(63946)
- 重点(60231)
- 发(58574)
- 部(58557)
- 创(56527)
- 课题(54550)
- 创新(52625)
- 科研(51540)
- 国家社会(50415)
- 教育部(49529)
- 期刊
- 济(162889)
- 经济(162889)
- 研究(104947)
- 农(83459)
- 中国(69850)
- 学报(67137)
- 科学(59322)
- 农业(56819)
- 大学(50501)
- 管理(48428)
- 学学(48086)
- 财(46742)
- 教育(39922)
- 业经(33355)
- 融(32089)
- 金融(32089)
- 技术(30492)
- 业(27314)
- 经济研究(24431)
- 财经(23949)
- 问题(22799)
- 版(21381)
- 经(20492)
- 科技(19741)
- 业大(19180)
- 图书(18299)
- 资源(17476)
- 技术经济(17368)
- 现代(17013)
- 理论(16852)
共检索到538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智勇 闫丽娟
农村精英再生产贯穿土族农村社区的发展历程,其关键则是政治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这三类基本资本的再生产与作为辅助的社会资本发挥作用,合力推动这一过程的进行。其引发的效应集中于同村民自治制度、精英—民众关系和社区记忆的关系,为影响土族农村社区发展的实质内容。农村精英再生产为精英群体在土族农村社区量的增生与质的提高提供了途径,总体上发挥着积极意义,为土族农村社区共同体的延续与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
土族 农村精英 再生产 资本 效应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廖青
在上海市的四所精英大学中以立意取向选择了3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借助布尔迪厄场域和资本的理论工具,从学习环境、学习参与和学习结果等三个学习经历维度进行了质化取向的个案研究。研究结论是:精英大学给进入其中的农村学生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绝大多数受访者凭借主体行动,掌握了此场域的逻辑和运行规则,在这一场域中完成了文化资本的积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印子
鲁西北农村分家与代际互动形态对既有家庭再生产理论形成冲击。伴随家产的累积与流动,家庭的"分—继—合"体系发生重组,进一步呈现出虚"分"、弱"继"、实"合"的特点。面对社会转型带来的家庭发展压力,母家庭成为子代核心家庭应对生活压力时的转嫁对象,代际互动过程中的家不仅没有裂分,反而紧密地粘连在一起。现代农村家庭结构趋于代际合作的实质,是分家后围绕家庭再生产所形成的亲子两代核心家庭之间家庭资源的整合利用。家庭结构趋于核心并非意味着家的整体性的退场,中国的现代家庭依然具有自己独特的传统面向。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姜立强 姜立娟
农民生产影响农村环境质量的过程、机制和特点不同于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本文从国家、市场和地方性知识的角度,选取某个典型的农业村,从地表附着物的变化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两个方面分析了农民生产实践中的环境问题,指出农村环境质量再生产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是特定时空国家、市场和农民日常生产逻辑之间关系的具体展现,从而为农村环境质量问题分析提供了可操作性的路径。
关键词:
农业生产 环境质量 地方性 再生产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黄映晖 张正河
本文以河南省为例 ,深入分析了农村改革后二十年来劳动力再生产成本的变化情况 ,得出如下结论 :1 983~ 2 0 0 3年 ,农村劳动力再生产成本总量呈显著上升的趋势 ;生活费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稳步下降 ,文教娱乐费、医疗保健费和工时费的比重却明显提高 ,其中文教娱乐费上升幅度最大。比较而言 ,城乡劳动力再生产成本仍存在较大差距 ,农村劳动力再生产成本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再生产 成本 人力资本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黎
在农村发生社会分化的背景下,阶层分化成为影响农民婚姻匹配的重要因素。基于晋江农村婚姻实践的调查研究表明,在阶层婚配视角下,不同阶层围绕作为优势婚配资源的上层适婚男女展开竞争,上层家庭的竞争优势使其对中下层家庭形成婚配挤压和婚配排斥,最终带来不同阶层内部婚配的模式。嫁妆作为婚姻财礼的一种形式,由男方家庭支付的彩礼和女方家庭给女儿的财产共同组成,因而成为阶层展开婚配竞争的工具。天价嫁妆是上层家庭婚配优势的集中体现。通过支付天价嫁妆,上层家庭完成婚配对象的阶层身份确认、赢得对于子代婚配选择的支配、实现姻亲之间的权力匹配,并最终实现上层内部的婚配联合与阶层地位再生产。由于不同阶层能够支付的嫁妆水平不同,农民婚配方式呈现出明显的阶层分化特点:上层家庭之间形成以“父母主导”、偏爱本地婚姻、“门当户对”为主要特点的婚姻圈;而底层家庭青年则被排斥在上层婚姻圈之外,他们倾向于通过自由恋爱来寻找婚配对象。阶层婚配视角的引入,带来嫁妆意涵的改变,嫁妆成为阶层婚配竞争的媒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黎
在农村发生社会分化的背景下,阶层分化成为影响农民婚姻匹配的重要因素。基于晋江农村婚姻实践的调查研究表明,在阶层婚配视角下,不同阶层围绕作为优势婚配资源的上层适婚男女展开竞争,上层家庭的竞争优势使其对中下层家庭形成婚配挤压和婚配排斥,最终带来不同阶层内部婚配的模式。嫁妆作为婚姻财礼的一种形式,由男方家庭支付的彩礼和女方家庭给女儿的财产共同组成,因而成为阶层展开婚配竞争的工具。天价嫁妆是上层家庭婚配优势的集中体现。通过支付天价嫁妆,上层家庭完成婚配对象的阶层身份确认、赢得对于子代婚配选择的支配、实现姻亲之间的权力匹配,并最终实现上层内部的婚配联合与阶层地位再生产。由于不同阶层能够支付的嫁妆水平不同,农民婚配方式呈现出明显的阶层分化特点:上层家庭之间形成以“父母主导”、偏爱本地婚姻、“门当户对”为主要特点的婚姻圈;而底层家庭青年则被排斥在上层婚姻圈之外,他们倾向于通过自由恋爱来寻找婚配对象。阶层婚配视角的引入,带来嫁妆意涵的改变,嫁妆成为阶层婚配竞争的媒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美新 蔡晓梅 黄凯洁
随着中国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乡村文明变革成为备受关注的时代议题。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是乡村文明变革和乡村文化治理的重要载体,而祠堂是其中传统而典型的类型。论文采用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的质性方法,探究当代祠堂空间的再生产及其映射的乡村文化治理方式。研究发现:(1)当代祠堂的再生产是嵌入在乡村文化治理的情境之中,乡村文化治理的视角为理解当代乡村祠堂的再生产提供了一种共时性的解释力;(2)当代祠堂主要通过空间、主体、实践与价值四位一体的方式实现空间再生产,四者之间相互支持,缺一不可;(3)当代中国乡村文化治理践行“以实化虚”,包括紧紧依托具体的乡村文化公共空间治理载体、合理划分多元治理主体职责、使用经验性治理技术、强调乡村治理目标,以激发乡村文化治理内在活力与效力,实现传统村落的文化振兴,进而推进乡村的全面振兴。研究结果对中国乡村文明变革具有理论与现实价值。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兴 余正勇
民宿实践与乡村发展有着显著的交互关系,已成为助力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以空间表征和非表征为视角,借助Rost CM6语义分析软件进行网络文本数据处理,深入探讨民宿对乡村空间的地方再生产问题。以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的明月村为典型案例,基于民宿改造引发的新旧空间转变分析,研究地方空间的创新发展。结果发现:(1)民宿实践对地方具有重要的表征与非表征建构作用,且经由景观功能的差异化塑造和具身体验实践路径实现对地方空间的表征与非表征,塑造了新的地方空间形象;(2)民宿空间表征与非表征过程中实现了对地方空间意义的叠写与再生产,实现了地方空间的创新发展;(3)媒介宣传与地方的互动构建过程通过协商得以固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谢治菊
社会转型期,西部少数民族农村社区中的四种传统社会资本(即传统权威、传统规范、传统节日、传统交往基础)发生了变化,利益、信任、参与、合作、法律等注入其中,成为了西部少数民族农村社会资本新的构成要素,对构建和谐农村社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更好地构建西部少数民族农村社会资本、进行社区治理,政府应转变村民观念,为农民提供交往的平台;发挥社区精英的作用;加强村委会建设;依法治村,构建新型村寨社会规范;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农村教育。
关键词:
社会资本 传统权威 社区精英 依法治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谈小燕
本文以成都瑞泉馨城为例,发现合理整合和利用社区精英对于"村转居"社区治理有重要意义。社区精英在政府整合、利用其资源的基础上以社区组织为载体发挥作用,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信任,促进生人社会向熟人社会的转变;促进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实现自治;促进新生活共同体的构建,走向善治。这个过程是实现社区精英的存在与社区治理需求的契合,是社区居民增加信任与社区精英得到激励的契合,是社区精英以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参与治理与实现社区自治契合的过程。但是需要转变政府职能,需要以社区居民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府角色定位。
关键词:
社区精英 “村转居”社区 社区治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曹志奎 陈雪萤 朱斯斯 庞乾奎
社会资本在制度、物质、组织、情感、技术、保障等六个维度上,促进回迁社区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在回迁社区建设过程中,社会资本经历了内部群体关系分化、乡村社会关系解体和城市社区关系重构三个阶段,该过程反映了社会资本的城市化进程。在此基础上,浙江“未来社区”建设,在制度上赋能多元主体互治,赋权社区自治;在物质上激活社区公共空间,提供社交场所;在组织上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引导社交活动;在情感上激发主体参与认知,促进内生认同;在技术上应用数智技术集成,实现整体智治;在保障上前置运营统筹管控,推动持续发展,为回迁社区社会资本再生产提供了可行路径。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华芹
中国农村城市化的现实路径具有多样性,区域经济学理论只能解释城市化路径的区域差异,却无法解释村际差异。社区资本是一个有效的分析概念,指的是一个社区所拥有的能够用来投资的资源,包括自然、文化、人力、社会、政治、金融和建设资本七种类型,每种类型的资本都会对农村的发展产生影响,正是社区资本拥有情况以及资本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农村城市化路径的村际差异。我们要关注农村社区的多样性现实,看到社区居民积极主动利用各类社区资本谋求发展的一面,同时也要适当参与,帮助他们进行社区资本建设,实现农村因地制宜的城市化。
关键词:
农村城市化 路径 村际差异 社区资本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杨梨 王曦影
近年来,农村学校的欺凌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关注,然而鲜有研究探讨农村青少年同伴群体文化、校园欺凌行为以及底层再生产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对江苏省一所农村学校初中师生的深度访谈发现:农村青少年分化为"混团伙"与"守规矩"两类同伴群体,推崇反学校文化的"混团伙"以欺负群内的"小弟"为乐,更以欺凌学业成绩不佳的"守规矩"的青少年为荣;学业优秀的"守规矩"的青少年常常可以获得来自教师和学校的保护,进而免于遭受校园欺凌。农村中学的校园欺凌现象与同伴群体文化生产过程有关,同时受到农村学校资源不足和分层教学制度的影响。农村中学校园欺凌现象体现了同伴群体文化生产与学校教育制度交织下的"权力不对等"被不断地强化,从而进一步阻碍了部分底层青少年向上流动的可能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宇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上海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积累,城市物质空间环境在不断变迁的同时出现了以创意产业集聚区为代表的新的城市更新与空间改造类型。针对这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空间现象,本文将基于21世纪初上海城市转型背景,以田子坊创意产业集聚区为实证案例,通过消费文化的研究视角,力图从中发掘出潜藏于创意产业空间演变过程的作用力量和原因机制,从而揭示并解释这一空间再生产的现象和过程。
关键词:
空间再生产 消费文化 创意产业 田子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