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76)
- 2023(8498)
- 2022(7394)
- 2021(6747)
- 2020(5893)
- 2019(13732)
- 2018(13307)
- 2017(25636)
- 2016(13969)
- 2015(15886)
- 2014(16166)
- 2013(16337)
- 2012(15769)
- 2011(14697)
- 2010(15130)
- 2009(14276)
- 2008(14268)
- 2007(13243)
- 2006(11806)
- 2005(10733)
- 学科
- 济(83059)
- 经济(82982)
- 管理(36363)
- 业(36320)
- 方法(31370)
- 数学(27883)
- 数学方法(27634)
- 企(25847)
- 企业(25847)
- 农(20853)
- 地方(19813)
- 中国(17482)
- 学(17046)
- 财(15137)
- 农业(14967)
- 业经(14489)
- 地方经济(13304)
- 制(11744)
- 贸(11684)
- 贸易(11681)
- 易(11214)
- 和(10621)
- 环境(10434)
- 融(10387)
- 金融(10384)
- 银(9770)
- 银行(9739)
- 行(9331)
- 理论(9233)
- 经济学(8685)
- 机构
- 大学(222028)
- 学院(220263)
- 济(101109)
- 经济(99162)
- 研究(80903)
- 管理(79167)
- 理学(67643)
- 理学院(66778)
- 管理学(65546)
- 管理学院(65126)
- 中国(59756)
- 科学(49390)
- 京(46550)
- 财(43864)
- 所(42838)
- 农(40014)
- 研究所(39001)
- 中心(35852)
- 财经(35022)
- 江(34106)
- 经济学(32996)
- 业大(32599)
- 经(31503)
- 农业(31502)
- 范(30075)
- 师范(29805)
- 经济学院(29593)
- 北京(29480)
- 院(27844)
- 州(26627)
- 基金
- 项目(138902)
- 科学(108282)
- 研究(100539)
- 基金(100416)
- 家(87622)
- 国家(86901)
- 科学基金(72654)
- 社会(64825)
- 社会科(61292)
- 社会科学(61271)
- 省(53903)
- 基金项目(52897)
- 教育(45832)
- 划(45479)
- 自然(45166)
- 自然科(44054)
- 自然科学(44033)
- 自然科学基金(43256)
- 资助(41480)
- 编号(40342)
- 成果(34119)
- 重点(31969)
- 发(31701)
- 部(31192)
- 课题(28298)
- 创(27811)
- 国家社会(27089)
- 教育部(26510)
- 科研(26470)
- 创新(26207)
共检索到333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吴理财
贫困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 ,如果单纯从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贫困 ,或者满足于对贫困的经济学分析 ,都不能抓住贫困问题的实质。贫困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概念 ,对贫困问题 ,除了应以人为主体加以考察、研究以外 ,还必须分析它的社会文化属性。
关键词:
贫困 经济学分析 贫困文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汪海东 管严友 何珊
1965年,Schutz首先将贫困概念引入了经济学领域,引发了学术界对贫困根源的思考和研究,并针对贫困形成的不同原因提出了的各项缓解措施。在实践中,一些国家也探索通过金融手段,从贫困源头消除和缓解贫困产生的各种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
贫困 经济学 金融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一涛
农村教育贫困的直接原因在于高层政府没有建立起规范、有效的转移支付制度。农民作为一个弱势利益集团无法对政府的决策产生强有力的影响,是规范、有效的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迟迟未建的原因,也是农村教育贫困的根本性原因。从利益集团角度解决农村教育贫困问题,要求畅通农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使政府的决策更好地反映农民的利益诉求
关键词:
农村教育 贫困 转移支付 利益集团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园 蒋轩 王铮
区域性贫困是我国突出的发展难题,贫困地区的致贫因素在地理学基础上可能存在着结构性的差异。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根据新经济地理理论建立指标体系,使用灰色关联法建模计算14个连片特困地区的致贫因素,剖析了我国区域性贫困形成的层次性原因。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与信息化水平更多制约了当前中国东部山区,如大别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的发展;中部山区如罗霄山区、吕梁山区、武陵山区主要受交通-经济区位落后及部分自然禀赋欠缺的影响较大;西部山区如西藏区、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滇西边境山区的首要致贫因素还是集中在自然禀赋方面,但具体成因各异。最后,针对不同地理成因引发的贫困,文中讨论了相关的政策问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新伟
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是当前中国政府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虽然从1986年中国政府就已经开始实施大规模的反贫困计划,但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绝对贫困人口数量的下降极为缓慢。面对政府日益增大的扶贫投资与下降缓慢的贫困人口数量两者并存的现状,不能不重新反思我们...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洪兴建 李金昌
文章主要以浙江省城镇贫困的实证分析为例,探讨城镇反贫困的有效政策。作者测定了近两年的浙江省城镇居民收入贫困线和有关贫困指数、1997年以来相对贫困的变动轨迹、低保规模和标准,分析了影响浙江省城镇贫困的若干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镇反贫困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贫困 因素分析 政策建议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胜年 张琦
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再生产理论视角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贫困和减贫的历史变迁。以国家贫困线标准审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贫困及其减贫演变推进,实际上就可理解为从单一经济收入贫困的简单再生产,扩大到除了考虑经济收入以外,还包括公共服务、社会福利、公民权利等多维综合因素的扩大再生产视角。而立足国内减贫发展态势,将贫困及减贫问题置于国际视野之下,从全球更大范围思考及应对贫困难题,则是中国大国责任在减贫领域的重要体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玉萍
本文分析贫困地区农户对大病及其影响的认知,考察农户大病发生状况,估算农户大病经济成本。研究发现,农户从治疗方式、费用、患病严重程度、疾病类别和治疗疾病的医院级别等角度认知大病;农户大病经济成本超过8000元/年;贫困农户有更大的大病风险和更高的经济成本。本文建议实施"新农合"门诊补偿,推动大病照料的社会化服务,建立贫困户专项贷款和改革完善现行的贫困医疗救助制度,提高贫困农户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
农户 大病风险 经济成本 湖北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盛济川 施国庆
本文将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和模型应用于水库移民贫困原因的研究中。根据水库移民贫困问题的特点,分别从移民的实物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对于移民的货币补偿不足以弥补移民的福利损失是导致移民贫困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水库移民 贫困原因 经济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玛依拉·米吉提 阿依吐逊·玉素甫
通过运用FGT贫困指数和在Lorenz曲线基础上的贫困指示增长曲线对新疆农村最近几年的贫困变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2003年到2007年,经济增长减缓了新疆农村的贫困状况,但收入分配状况的恶化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增长减缓贫困的积极作用。除2003~2004年以外,其余时期的经济增长都不是亲贫式的增长,新疆农村的贫困人口在经济增长中获得的利益少于非贫困人口。因此,为了有效地减少贫困,新疆不仅要注重通过经济增长减少贫困规模,同时也要重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并且把减少收入分配不均等的重点要放在提高最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上。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兵 赖景生 胡宝娣
基于是否有利于穷人,结合收入分配状况和贫困水平的变化来审视中国经济增长,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政策含义。本文在建立农村居民收入Lorenz曲线的基础上,利用贫困指示增长曲线的实证分析揭示,1985~2003年间中国的经济增长不是有利于穷人的增长,农村穷人在经济增长中的获益少于富人;对农村贫困变动的测度和分解表明,经济增长使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大幅度减少了贫困,但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收入不平等加剧部分地抵消了经济增长的减贫成效。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 贫困缓解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继承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当代中国正经历由绝对贫困治理向相对贫困治理的阶段性转变。相对贫困的动态性、隐蔽性和差异性,决定了治理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现代西方发展经济学比较研究的视角,阐释相对贫困现象、辨析相对贫困概念、探究相对贫困标准,进而提出"后扶贫时代"中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对策、科学设定相对贫困衡量标准的建议、建立解决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的思路,以期从学理层面建构中国相对贫困治理的理论图景。
关键词:
相对贫困 后扶贫时代 贫困治理 乡村振兴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樊振佳 肖树璇
[目的/意义]以多元话语分析为基础,将信息贫困视为由不同社会群体话语所建构出来的话语性“实在”,而不假定其存在某种唯一的本意,旨在摒弃一元论,从多元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信息贫困及减贫路径。[方法/过程]借助多元话语分析理论工具,分别从政府、社会和学界话语切入,剖析信息贫困的话语建构策略、话语系统,梳理信息贫困话语建构的多元性特征,分析话语间的相容及差异。[结果/结论]政府、社会、学界分别为外部结构性、可及性、联结性减贫话语,其中政府话语侧重宏观层面,而社会和学界话语在其基础上更深入微观层面。过于强调宏观的外部结构性因素,或过于强调微观的个体素养建设,都不利于话语性实践的转换。呼吁多元话语的对话与融合,且在不同情境下倡导由不同话语体系主导的多元话语融合减贫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