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29)
- 2023(13952)
- 2022(11230)
- 2021(10549)
- 2020(8768)
- 2019(19666)
- 2018(19452)
- 2017(38251)
- 2016(20501)
- 2015(22840)
- 2014(22771)
- 2013(21675)
- 2012(19685)
- 2011(17347)
- 2010(17041)
- 2009(15410)
- 2008(14870)
- 2007(12840)
- 2006(11152)
- 2005(9679)
- 学科
- 济(80026)
- 经济(79943)
- 管理(59647)
- 业(56837)
- 企(46284)
- 企业(46284)
- 方法(36289)
- 数学(32122)
- 数学方法(31655)
- 农(24341)
- 中国(22495)
- 财(21685)
- 业经(19184)
- 贸(16440)
- 贸易(16432)
- 易(16069)
- 农业(15974)
- 地方(15688)
- 制(14881)
- 学(13888)
- 务(13279)
- 策(13279)
- 财务(13227)
- 财务管理(13200)
- 理论(12939)
- 技术(12739)
- 银(12686)
- 银行(12655)
- 企业财务(12509)
- 融(12245)
- 机构
- 学院(279240)
- 大学(277688)
- 济(117041)
- 经济(114736)
- 管理(111181)
- 理学(96317)
- 理学院(95353)
- 管理学(93674)
- 管理学院(93157)
- 研究(90688)
- 中国(69216)
- 京(56584)
- 财(54661)
- 科学(53476)
- 农(43809)
- 所(43683)
- 财经(43558)
- 中心(43161)
- 江(41506)
- 业大(40830)
- 经(39807)
- 研究所(39646)
- 经济学(36399)
- 范(35627)
- 师范(35258)
- 北京(34839)
- 农业(34217)
- 院(33672)
- 经济学院(32941)
- 州(32640)
- 基金
- 项目(193782)
- 科学(154388)
- 研究(143360)
- 基金(142177)
- 家(123934)
- 国家(122921)
- 科学基金(106673)
- 社会(92506)
- 社会科(87794)
- 社会科学(87778)
- 省(75138)
- 基金项目(74803)
- 自然(68608)
- 自然科(67105)
- 自然科学(67085)
- 教育(66695)
- 自然科学基金(65866)
- 划(63530)
- 编号(57958)
- 资助(57416)
- 成果(46375)
- 重点(43701)
- 部(43506)
- 发(42145)
- 创(41122)
- 课题(39831)
- 国家社会(38809)
- 创新(38390)
- 教育部(37853)
- 科研(37359)
- 期刊
- 济(123754)
- 经济(123754)
- 研究(81074)
- 中国(50778)
- 财(41919)
- 管理(41257)
- 学报(40387)
- 农(40069)
- 科学(38502)
- 大学(32409)
- 学学(30639)
- 教育(30252)
- 融(29097)
- 金融(29097)
- 农业(27366)
- 技术(25397)
- 业经(21354)
- 财经(21002)
- 经济研究(20268)
- 经(18086)
- 问题(16651)
- 贸(14118)
- 业(13939)
- 技术经济(13123)
- 理论(12835)
- 现代(12749)
- 版(12705)
- 科技(12678)
- 国际(12532)
- 商业(12375)
共检索到4058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余振 顾浩 吴莹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弊端逐渐显现,世界主要国家相继采取了被称为"质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本文在阐释"质化宽松"货币政策"风险转移"机制的基础上,比较了美日中三国在实施"质化宽松"货币政策基础、目标以及工具上的不同,并运用事件分析法发现,日本的政策实施效果较为显著,而中国和美国的政策效果相对较小。因此,中国央行需要更多地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多样化信用和流动性支持工具、优化风险资产和优质资产比例、提高政策声明可信度。
关键词:
质化宽松 量化宽松 美日中货币政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穆争社
结合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践,本文阐述了"定量宽松"和"信贷宽松"政策的异同点,分析了政策的实施阶段及所呈现的特点、政策工具的差异。认为在肯定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所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应当充分认识并高度关注其所面临的政策措施防卫性特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受到严重威胁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透明度,合理引导社会公众预期;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所创造的广义流动性的管理。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许丁 张桥云
本文从货币流通速度的视角尝试探讨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作用渠道和实施效果。基于美联储支付系统的数据估算货币流通速度,替代传统的以GDP/M2计算的收入货币流通速度,通过建立一般均衡模型和拓展的交易恒等式,得到货币流通速度与多个经济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实证检验发现,美国量化宽松导致大量流动性以准备金形式滞留在银行体系中而没有进入实体经济。同时,货币流通速度的大幅度下降使得QE刺激经济的效果大打折扣。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黄桂田 孙露晞
本文对英国在1761—1960年间200年的经济增长因素分解研究发现,决定和影响英国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在继投资扩张之后,创新或技术进步并不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支撑要素。实际情况是技术因素和资本扩张因素不是具有强烈的阶段互补性,就是呈阶段性的更替。这与以索洛模型为代表的现代经济增长模型诠释的决定长期经济增长因素的假说和现在正普遍流行的观念存在差异。中国在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既要重视创新和技术进步,也不能简单抛弃资本积累。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扈文秀 王锦华 黄胤英
本文首先基于托宾Q理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视角,对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然后对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托宾Q值、货币政策及经济走势进行梳理总结,探索对我国当前货币政策走向的启示意义,最后得出以下结论:美联储的四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一步保持了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刺激创新型企业融资,起到了恢复市场信心、复苏房地产市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的作用。在我国,随着股票市场在货币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托宾Q值逐步显现。2007年以来在中国人民银行实施偏紧的货币政策下,我国有效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201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继续稳定增长,但部分宏观经济指标呈下滑趋势,金融市场资金持续紧缺...
关键词:
量化宽松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托宾Q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胜会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采取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文章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视角,对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实施的背景、具体措施进行了阐述,并重点考察了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对央行资产、负债及其构成、货币政策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急剧膨胀的央行资产、大量投放的流动性必然造成将来通胀压力,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如何顺利退出,事关经济金融的稳定和货币政策的效果,也是央行在经济复苏阶段面临的新的课题。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动下,2009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货币信贷快速增长,信贷结构继续优化,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对扭转经济增长下滑趋势、提振市场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新华 熊小雅
2008~2011年,美联储推出的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实施效果与预期有较大落差。基于后凯恩斯主义的内生货币理论,由于货币供给来源于经济体的内生需求,因而中央银行无法外生控制货币供应量,也无法简单地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刺激银行体系扩大信贷投放,以达到对内提升需求、扩大就业的政策目标,而对外的货币贬值也不必然能有效改善贸易逆差。中国调控经济、应对危机应该弱化汇率制度对国内政策的限制,完善信贷的内生创造机制,有效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互动机制确保就业。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邓毅
美国次贷危机自爆发以来由房地产领域的局部性危机,发展演变为影响美国金融体系正常运转的系统性危机,并迅速蔓延波及其他国家演变为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进而由金融领域波及实体经济,使全球经济遭受重创,陷入衰退的境地。我国虽然没有遭受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但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出口受阻,经济增长放缓,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价格暴跌,人们对未来的信心降到低谷。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穆争社
本文以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逻辑起点,研究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特征和运行机制;结合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践,阐述了政策的两种类型——"定量宽松"和"信贷宽松"的异同点,分析了政策的实施阶段及其特点、政策工具的差异、取得的成效及面临的问题,并指出值得借鉴之处。
关键词:
政策利率 量化宽松 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石凯 刘昊虹
美国超宽松货币政策的目标原本是拉动经济增长和降低失业水平,然而就是在这两方面超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却与预期相去甚远2012年9月13日,美联储宣布开始以每月400亿美元规模购入机构抵押贷款支持债券,此举标志着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肖芍芳 黄洁文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一种非传统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后,美国选择了这种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本文对该政策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运用计量模型对该政策的效果进行分析。经过分析发现,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对于增加流动性、防止通货紧缩有一定作用,但长期效果不明显。而在刺激经济复苏方面,效果微弱。因此,本文认为,美联储应谨慎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才能提高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效果影响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李彬 邓美薇
在国际与国内因素影响下,安倍政权出台了史无前例的无限度、无限期的异次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旨在短期内提振日本经济。时隔一年多,异次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效果差强人意。在出口方面,日元大幅贬值却未带来"J曲线效应"。在消费方面,受提高消费税影响,物价增幅过快,没有达到稳定增长目标。在投资方面,企业没有显著增加设备投资,整体经济规模尚未出现明显变化。此外,异次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还潜藏着债务加剧和海外投资者投机行为加剧等风险,从而可能给新兴经济体带来金融动荡等诸多隐患。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翟会颖 刘婧
金融危机时期,鉴于传统货币政策面临"流动性陷阱"的无效性,美联储实施了非常时期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本文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出发,结合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系统分析了其运行效果。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流动性陷阱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向松祚
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早已深陷负利率和流动性陷阱,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基本失效,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量化宽松和伯南克的货币政策准则当地时间2012年9月13日,美联储正式宣布实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简称QE3)。根据联储公报,QE3包括如下举措:第一,每月新增购买400亿美元联邦机构发行的抵押债券,主要是联邦房贷机构发行的债券。第二,继续实施利率扭曲操作,以降低长期利率。加上利率扭曲操作的长期债券购买量,到今年年底,联储每月购买的债券量为850亿美元,与第二轮量化宽松购债量持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