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36)
- 2023(9236)
- 2022(8292)
- 2021(8086)
- 2020(6711)
- 2019(15655)
- 2018(15601)
- 2017(30218)
- 2016(16596)
- 2015(18750)
- 2014(18846)
- 2013(18715)
- 2012(17004)
- 2011(14827)
- 2010(14745)
- 2009(13257)
- 2008(12960)
- 2007(10819)
- 2006(9216)
- 2005(7774)
- 学科
- 济(61213)
- 经济(61143)
- 管理(52141)
- 业(47238)
- 企(40711)
- 企业(40711)
- 方法(30864)
- 财(28480)
- 数学(26750)
- 数学方法(26468)
- 中国(16460)
- 农(16134)
- 务(14531)
- 财务(14474)
- 财务管理(14426)
- 地方(13930)
- 学(13835)
- 企业财务(13729)
- 业经(13538)
- 财政(12725)
- 制(12166)
- 理论(11288)
- 和(10567)
- 农业(10456)
- 政(10354)
- 贸(10095)
- 贸易(10091)
- 技术(9965)
- 环境(9794)
- 易(9782)
- 机构
- 大学(226259)
- 学院(224598)
- 管理(94131)
- 济(84823)
- 经济(82881)
- 理学(82519)
- 理学院(81669)
- 管理学(80362)
- 管理学院(79976)
- 研究(70700)
- 中国(51653)
- 京(47804)
- 财(46289)
- 科学(45517)
- 所(35069)
- 财经(33954)
- 业大(33592)
- 农(32713)
- 研究所(31834)
- 中心(31765)
- 江(31116)
- 经(30810)
- 北京(30167)
- 范(29016)
- 师范(28789)
- 院(25946)
- 农业(25531)
- 州(25483)
- 财经大学(25213)
- 经济学(24293)
- 基金
- 项目(159054)
- 科学(124260)
- 研究(117671)
- 基金(114777)
- 家(98907)
- 国家(98071)
- 科学基金(84840)
- 社会(72061)
- 社会科(68209)
- 社会科学(68189)
- 基金项目(62229)
- 省(62224)
- 自然(55978)
- 自然科(54640)
- 自然科学(54629)
- 自然科学基金(53611)
- 教育(53571)
- 划(51943)
- 编号(48972)
- 资助(47211)
- 成果(39571)
- 部(34821)
- 重点(34785)
- 创(33085)
- 课题(32790)
- 发(32710)
- 项目编号(30846)
- 创新(30727)
- 科研(30627)
- 教育部(30006)
- 期刊
- 济(89829)
- 经济(89829)
- 研究(67074)
- 中国(39713)
- 财(38683)
- 学报(34975)
- 管理(32746)
- 科学(31697)
- 农(28885)
- 大学(26395)
- 学学(24776)
- 教育(24672)
- 农业(20753)
- 技术(18791)
- 财经(15954)
- 融(15587)
- 金融(15587)
- 业经(14516)
- 经济研究(14246)
- 经(13322)
- 图书(13030)
- 理论(12134)
- 问题(11553)
- 实践(11409)
- 践(11409)
- 科技(11269)
- 财会(10802)
- 技术经济(10616)
- 会计(10612)
- 情报(10263)
共检索到3180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一花
财政自利是政府作为“经济人”的一种必然现象。财政自利不仅可以发生在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而且也发生在政府之间。唯有对政府财政活动进行立宪约束,才能从根本上制约政府的过分自利而损害社会或下级政府的行为发生。本文主要从依法建立民主理财、民主决策监督机制,实现纳税人对政府的有效约束以及依法建立政府间合理分权制衡机制等两个方面比较全面的分析了政府财政自利的约束和制衡。
关键词:
政府 财政自利 财政立宪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文旗
财政立宪不仅仅只是在《宪法》中确立财政的基本规则,而且更是通过综合改革,实现民主、法治、公平的宪政理念在实践中得以体现的追求。因此,财政立宪既是—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又是一项长期性的艰巨任务。推进财政立宪不能讲求尽善尽美,一蹴而就,应根据财政立宪所需具备的配置条件,综合考虑,重点突破。财政立宪的路径可设计为:1.注重思想层面对价值理念以及目标追求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一花
中国县乡财政困难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政府与社会、政府之间的关系的矛盾。以往在技术层面上修修补补式的改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本文主张采取财政立宪的制度创新思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通过完善法治和建立有效的民主决策监督机制,实现纳税人对政府的根本约束和监督;另一方面是规范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抑制政府间的过分自利倾向,实现政府间的合理分权与制衡。
关键词:
县乡财政 困难 成因 财政立宪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必福
财政立宪不仅是世界宪政国家的源头,也是一国实行宪政的基础,在我国更是推动法治国家和宪政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指出财政立宪是通向法治和宪政的重要途径,并对西方财政立宪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对我国财政立宪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我国财政立宪的事项安排和方式选择。
关键词:
财政立宪 宪政建设 路径选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文旗
实行财政立宪既是对当前财政问题挑战的主动应对,又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积极回应,更是全面构建公共财政的理性抉择。从国际背景来看,财政立宪还正顺应了世界潮流之趋势。本文主要从我国财政立宪历史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我国财政立宪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我国财政立宪的发展路径,即从思想引导层面、制度建设层面、机制操作层面以及社会层面协同推进。
关键词:
财政立宪 国家建设 财政改革 路径设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志伟 洪钢
清末的预备立宪活动,曾被学界判断为一场骗局和闹剧。但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分析,从立宪的核心问题——财政状况着眼,可见这场运动有着深刻的财政动因。预备立宪是晚清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商民的共同追求。这场运动失败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而不是一场闹剧破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守刚
本文结合时代背景,对西方财政立宪主义的理论、政策主张及其在美国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和阐发。在此基础上,提出该理论对我国财政实践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
财政立宪主义 现代税收 征税权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彭立峰
在清末立宪运动中,围绕着财政体制的再造,清中央政府旨在高度集权,地方政府意在固化地方财权,而立宪派大力彰扬国民财政权。在复杂的三方博弈中,立宪派所预期的现代财政体制并未出现,但是立宪派首次将民主、法治和自治等理念引入财政领域,大力彰扬国民的财政参与权、自主权和监督权,催生了财政民主主义的中国萌芽。
关键词:
财政民主主义 宪政 财政预算 地方自治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剑文
财政是以公共权力进行的资源配置,它不仅是维系国家运转的经济基础,更是推进国家与公民关系和谐发展的政治基础。公共财政是与近现代的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制度。财政民主不仅结合了宪政主义和法治主义,更是统一了政治民主与经济民主的要求,其实现对政府行为法治和公民权利保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拟探讨财政民主的宪政逻辑、剖析中国财政民主的制度缺失,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历史和现实的财政民主路径。
关键词:
宪政 财政民主 财政法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志勇 姚林
财政活动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政治体制基础上的,从历史经验可以看出,国家的经济政治体制不同财政类型也不同。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构建公共财政体系以来,财政的公共化改革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本文主要从西方宪政理论的角度对公共财政与宪政理念的契合之处进行分析,以期深化对公共财政的认识,促进我国公共财政的制度化建设。
关键词:
宪政 公共财政 代议制 纳税人权益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周刚志
由于理论界对于司法机关的宪法适用权问题尚未达成一致意见,中国宪法释义学的发展面临逻辑困境。财政宪法学由立宪科学向宪法释义学的理论转型,当以"实质宪法观"为理论视角,以法律的"合宪性推定"为前提,依循"合宪性解释"的方法,可资为部门宪法释义学之范例。
关键词:
立宪科学 宪法释义学 财政宪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文炳勋
宪政的核心在于分权与制衡。财政立宪就是为了保证国家公权力行使的能力及其正确行使,宪法对国家的财政权在不同的国家机关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界分的一项政治制度。我国财政民主化的改革较多地关注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财政分配关系,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管理体制,相比之下,财政权力在国家立法机关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罗正月
西方宪政发展史表明,财政立宪是国家以征税权为核心的财政权由封建君主向民主政府转移的结果;私有财产权与国家财政权的对立统一关系,决定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划清财产权与财政权之间的界限,为宪政国家中财政权的活动设定底线,以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导向,决定了我国有必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构建以民主宪政为基础的公共财政体制。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超雄
随着削藩战争的深入,唐宪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付财政压力。在此过程中,内官不断试图参与国家财政,内库与国库两大体系共同支撑了战时财政的需要,国家财政逐渐形成了内库与国库相互独立又相互协调的"二元"格局。这种财政"二元"格局是在元和两税法体制外的军费及体制内的养兵和俸禄支出增加的背景下,对两税法"量出以制入"原则的突破,是在当时赋税制度下寻求财政扩张的结果。正是这种产物,保障了元和削藩的胜利。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元起 王飞
本文分析了公共财政和宪政的历史演进过程,指出宪政与公共财政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公共财政既是宪政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宪政也是公共财政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在现代社会,公共财政的发展和完善必须以宪政为基础。宪政以贯彻和实行体现人民意志的宪法规范和代议制度(或代表制度)为基本特征,因此,现代公共财政必须以由宪法规范确认、受议会(或代表大会)决定和监督权为发展完善的基础。从宪政基础角度探讨当今中国公共财政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之路,对完善我国公共财政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公共财政 宪政 宪法 税收立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