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63)
- 2023(3903)
- 2022(3134)
- 2021(3142)
- 2020(2440)
- 2019(5894)
- 2018(5865)
- 2017(9412)
- 2016(6233)
- 2015(7346)
- 2014(7500)
- 2013(6622)
- 2012(6052)
- 2011(5814)
- 2010(6168)
- 2009(5255)
- 2008(5154)
- 2007(4756)
- 2006(4296)
- 2005(4064)
- 学科
- 教育(19705)
- 管理(14166)
- 济(13618)
- 经济(13610)
- 业(12600)
- 企(11802)
- 企业(11802)
- 中国(10292)
- 理论(9068)
- 教学(7884)
- 学(6580)
- 方法(5696)
- 技术(5471)
- 财(4373)
- 发(4177)
- 研究(4123)
- 数学(4094)
- 学法(3981)
- 教学法(3981)
- 数学方法(3948)
- 思想(3876)
- 发展(3874)
- 业经(3806)
- 展(3752)
- 政治(3752)
- 农(3600)
- 思想政治(3549)
- 政治教育(3549)
- 治教(3549)
- 德育(3510)
- 机构
- 大学(84956)
- 学院(80497)
- 教育(28920)
- 研究(28812)
- 管理(25263)
- 范(23553)
- 师范(23488)
- 济(22329)
- 理学(21847)
- 经济(21563)
- 理学院(21493)
- 管理学(20976)
- 管理学院(20782)
- 师范大学(19521)
- 京(19344)
- 科学(15891)
- 职业(14325)
- 所(13714)
- 技术(13571)
- 江(13506)
- 中国(13321)
- 北京(13069)
- 研究所(12467)
- 中心(11543)
- 教育学(11386)
- 财(11233)
- 州(10796)
- 院(10030)
- 职业技术(9900)
- 财经(9014)
- 基金
- 项目(48687)
- 研究(45966)
- 科学(39965)
- 教育(31284)
- 基金(30921)
- 社会(25753)
- 家(25485)
- 国家(25077)
- 社会科(24037)
- 社会科学(24033)
- 编号(23007)
- 成果(22636)
- 科学基金(21163)
- 省(20256)
- 划(19146)
- 课题(18847)
- 年(16768)
- 基金项目(15484)
- 项目编号(14407)
- 规划(13978)
- 部(12902)
- 性(12606)
- 重点(12449)
- 研究成果(12276)
- 教育部(12246)
- 度(11999)
- 资助(11831)
- 一(11764)
- 自然(11268)
- 发(11202)
共检索到1290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金志远
课程知识选择从"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到"谁的知识最有价值"的转变过程,是课程知识选择视野从无主体向主体发生变化、课程知识选择主题、从无主体向主体问题发生变化、课程知识选择方法论从无主体向主体方法发生变化的过程。在民族教育课程知识选择的视野、主题和方法论上应介入知识与权力的关系,关注权力在民族教育课程知识选择中的重要影响。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金志远
选择主体对课程知识选择和认定具有重要的影响。民族教育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国家性,民族教育课程知识对体现民族性和国家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民族教育课程知识选择的主体,除了民族主体之外,还应有国家主体。只有国家主体的存在,才能保证民族教育课程知识选择的目的、客体和对象、依据和标准,有助于促进和实现各民族学生的国家认同。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金志远
民族认同是民族基础教育课程知识选择的逻辑起点。这是由民族认同的主体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知识选择主体的同一性、民族认同的客体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知识选择客体的共通性、民族认同的目的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知识选择目的的一致性、民族认同的依据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知识选择依据的等同性所决定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建霞 赵朝晖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知识是原理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与工作过程知识相融合的综合性技术知识,是高职院校课程组织的核心,是学习者职业能力养成的关键,它具有选择性、实践性、序化性、默会性、具身性与协同性等基本特征。
关键词:
课程知识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知识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方绪军
新一轮技术革命,科学知识向生产技术转移、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发展、技术知识向课程知识转化等因素促进职业教育知识生产实现变革,其焦点在于职业教育课程如何适应性选择的问题。基于唯物主义历史观,探析技术知识变革的历史演变钩沉,并从价值、数量、结构以及评价等维度出发,深入剖析技术知识变革背景下职业教育课程本体遮蔽。基于此,提出职业教育课程适应性选择的策略,具体包括把握职业教育核心价值取向,重构技术知识转型的课程体系,实现“知识生产”与“课程供给”的动态互补;践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观,形成类型化的课程建设范式,实现“课程建设”与“人才质量”的线性提升;坚持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架设技术知识变革与课程改革的桥梁,实现“知识供给侧”与“课程需求侧”的动态平衡;秉持人的全面发展观,构建异质类多维课程评价体系,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和谐共生。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璐 徐国庆
智能时代下工作任务的变化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工作知识为知识论基础的职业教育课程已无法满足新的时代背景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以深厚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灵活的工作情境分析与判断为核心、熟练的规范操作与权变创新为表征、崇高的职业理想和道德为追求的专业知识成为职业教育课程的知识论基础的新发展。由此,职业教育课程需要从理论知识的培养、具体工作情境的融入、现代学徒制的开展三个方面进行革新。
关键词:
智能时代 专业知识 工作知识 现代学徒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袁梅 苏德 江涛
应然价值预设关系到民族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对民族教育的一种理想化的方向指引。民族教育的应然价值取向,可基于民族教育的存在价值、逻辑起点、本质属性和自身规律等维度来预设。它体现在对多民族国家、对少数民族族群、对少数民族个体、对少数民族教育自身价值诉求的理性观照。应然的民族教育,应是一种推进国家认同、族间团结融合、文化创生的教育;是一种推进民族性格延续、民族文化革新、民族族群进步的教育;是一种推进少数民族受教个体"国家化"、"民族化"、"个性化"的教育;是一种凸显底色性、协统性、差异性的教育。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民族教育 应然价值 价值取向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良华
知识是有力量的,教育应该重视知识的学习。但并非所有的知识都是有力量的,课堂教学中的知识是否有力量,取决于三个条件:知识是丰富的而不是单调的;知识是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知识是有趣的而不是无趣的。
关键词:
知识 力量 丰富 有用 有趣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吴春艳 肖非
文中论述了智障教育中课程生活化的内涵、缘由及其在我国培智学校课程中的推进状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智障教育课程中由于一味地强调狭义的生活化而导致的误区,尤其是所出现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狭隘化的问题。据此,提出了智障教育课程设置应追求有意义的生活,并具体分析了有意义的生活这一核心价值取向如何在智障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中具体体现。
关键词:
智障教育 课程生活化 有意义的生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卢海燕 姜明房
隐性知识理论为我们更全面认识"什么是知识"提供了新的视角,其对社区教育课程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基于隐性知识的逻辑再先性、社区教育目标要求、社区教育个性化地位和独有价值的要求以及社区居民学习需求的要求,结合现阶段社区教育课程现状,社区教育课程中培育社区居民的隐性知识应遵循以下路径:要给社区居民更多的实践和表达机会;注重教师与居民、居民与居民、社区与居民之间的深度交流;重视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促进教师本人基于隐形知识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
隐性知识 社区教育 课程 培育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罗平实 杨磊
推动职业教育成为完整的教育类型,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关键,而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落脚点在于课程建设。作为一种弥补专科高职教育“技能本位”倾向和普通本科教育“知识本位”倾向而存在的类型教育,职业本科教育兼具高等性与职业性双重属性,这决定了其在课程建设时必须从价值取向、内容设置及组织实施上统筹好知识与技术的关系。然而,当前职业本科教育课程建设尚存在“去知识化”“弱技术化”“知技分离”等知识性与技术性解离的困境。因此,未来应采取知识理性与技术理性并驱的建设逻辑,从课程属性、课程联系、课程资源等多维要素出发,通过把握知识教育与技术介入的辩证关系、推进学科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会贯通、探索理论资源与实践资源的跨界整合,助推职业本科教育课程走向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吕寒雪
教师教育课程整合是新时代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一步,教师知识是教师教育课程从分离迈向整合的逻辑起点。重新审视教师教育课程的知识基础,发现教师教育课程知识作为认知、思维与价值观的内在勾连,强有力知识对师范生最有价值,包含日常经验知识、科目理论知识和教学化知识。教师教育课程整合即通过知识强有力属性融通下的领域化课程体系,促进师范生对强有力知识的理解、运用和生产,增进教师教育课程作为一个整体的育人功能。在具体行动上,需立足项目导向的课程进阶,以多重场域联动的教学学术共同体为整合纽带,借助于学科概念、跨学科概念和本土话语,推动强有力教师教育课程图景的实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国庆
课程内容没有实质性突破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改变课程内容分析的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的二元框架,引入工作知识的分析视角,从而克服传统分析框架中的技术与观念困境,有效地促进以工作知识为主体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
工作知识 职业教育 课程开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匡淼娟
课程问题首先是知识问题。现代科学知识型所统治的职业教育课程存在着诸多问题,成为职业教育长期处于低效的重要原因。当前,知识型正由"现代知识型"向"后现代知识型"转型,在这一背景下,职业教育课程及教学的多方面都要发生本质改变,表现在课程内容走向多元化,课程开发坚持多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在情境中合作开发、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
关键词:
知识转型 职业教育 课程改革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国庆
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应当遵循学科逻辑还是工作逻辑,是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论的问题。关于这一问题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主张要把职业教育课程建立成形式学科,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应当以工作任务为逻辑中心。本文以工作知识的心理表征研究结论为依据,认为工作逻辑应当是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组织的合理选择。
关键词:
职业知识 工作逻辑 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组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