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1)
2023(457)
2022(434)
2021(380)
2020(379)
2019(910)
2018(891)
2017(1648)
2016(979)
2015(981)
2014(1027)
2013(1024)
2012(960)
2011(888)
2010(830)
2009(755)
2008(763)
2007(684)
2006(588)
2005(518)
作者
(2434)
(2019)
(2006)
(1956)
(1384)
(1046)
(901)
(848)
(782)
(756)
(718)
(715)
(694)
(682)
(671)
(628)
(606)
(602)
(579)
(564)
(540)
(536)
(514)
(495)
(481)
(471)
(447)
(430)
(423)
(404)
学科
(3685)
经济(3683)
管理(2291)
(1999)
(1740)
企业(1740)
方法(1577)
数学(1410)
数学方法(1366)
(1333)
中国(1050)
(770)
(720)
(719)
业经(601)
理论(587)
(555)
贸易(555)
(548)
(542)
金融(542)
(534)
经济学(533)
环境(523)
(522)
农业(513)
地方(497)
(495)
(466)
银行(464)
机构
大学(12830)
学院(12094)
(5284)
经济(5165)
研究(4560)
管理(4136)
理学(3661)
理学院(3606)
中国(3454)
管理学(3427)
管理学院(3405)
科学(2782)
(2705)
(2370)
(2301)
研究所(2067)
中心(2016)
经济学(1919)
(1916)
师范(1904)
财经(1888)
(1874)
(1873)
(1739)
北京(1731)
经济学院(1697)
(1644)
(1603)
业大(1587)
师范大学(1529)
基金
项目(7910)
科学(6405)
基金(6101)
(5502)
研究(5456)
国家(5451)
科学基金(4585)
社会(3626)
社会科(3445)
社会科学(3444)
自然(3029)
自然科(2978)
自然科学(2976)
自然科学基金(2938)
基金项目(2867)
资助(2785)
(2770)
教育(2640)
(2530)
(1891)
编号(1886)
重点(1880)
成果(1770)
教育部(1658)
(1628)
国家社会(1613)
科研(1553)
人文(1493)
(1480)
大学(1470)
期刊
(5695)
经济(5695)
研究(4069)
中国(2740)
学报(2365)
管理(1985)
科学(1942)
大学(1869)
(1865)
(1835)
学学(1726)
教育(1641)
农业(1200)
(1193)
金融(1193)
财经(1076)
(965)
经济研究(954)
技术(947)
统计(939)
(771)
问题(739)
(719)
决策(709)
(683)
(646)
业经(639)
国际(638)
世界(636)
图书(596)
共检索到197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立新  傅鹏  
"诺斯第二悖论"是我国学者在本世纪初提出的一个关于经济增长、制度变迁与交易费用三者间存在着某些矛盾性结论的问题描述。如果把总量交易费用与单笔交易费用之间的深层关系厘清,其实"诺斯第二悖论"并不存在,并且还能得出以下结论:(1)衡量制度变迁的标准应为单笔交易费用的高低,而非总量的多少;(2)总量交易费用可以划分为制度费用以及制度既定条件下市场交易费用之和,并且总量交易费用的上升有助于单笔交易费用的下降;(3)总量交易费用占GDP的比例并不会无限上升,而且总量交易费用的上升与单笔交易费用的下降只在某一范围内并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袁庆明  
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制度的一个重要作用是降低作为经济运行的"摩擦力"的交易费用。理论上,交易费用会随着一国制度的进步和完善而降低。但是,据瓦利斯和诺思测算,美国自1 870年到1 970年的1 00年间总量交易费用占GNP的比例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越来越高了。这种理论(随着制度的进步交易费用应该越来越低)与实际(测量到总量交易费用越来越高)的矛盾被称之为"诺思第二悖论"。瓦利斯和诺思测量到的总量交易费用并非交易费用的全部,表面上测量到的总量交易费用上升了,但"理论上"的总量交易费用是下降的,即是说,随着制度的进步,不仅每笔交易的交易费用下降了,理论上的总量交易费用也是下降的,所谓"诺思第二悖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卢周来  
通过对诺斯关于交易成本、制度与经济绩效之间关系的深入梳理 ,尤其是通过引入诺斯区分过的两种交易成本即“每一笔交易的交易成本”与“社会总和交易成本”概念 ,笔者认为国内学者讨论的所谓“诺斯第二悖论”其实并不成立 ;同时 ,两种交易成本在量上并不是简单的加总关系。前者更多指狭义的“内生交易成本” ,而后者更侧重于指“外生交易成本”。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建标  曹利群  
诺思的国家悖论被经济学家所熟悉,而他用交易费用分析制度变迁时的悖论却很少被人们所注意。诺思认为交易费用下降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制度的变迁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同时,诺思也指出长期中交易费用是在不断增长。这种短期内交易费用的下降和长期内的增长构成诺思的又一悖论———诺思第二悖论。诺思第二悖论不仅仅是诺思的悖论,也是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分析范式的悖论。对制度变迁的分析,我们需要新的选择和新的思路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何一鸣  罗必良  高少慧  
从交易管制放松的理论视角分析农产品流通体制市场化转轨的内在机理与制度逻辑,文章构建一个以破解"诺斯悖论"为出发点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推导的动态博弈模型证明,若农产品交易管制收益的增长率不能超过成本的增长率,则国家实施农产品交易管制的努力程度将下降。农产品产量的增多增加了全面实施交易管制所需要的信息与监督费用,从而导致国家最终无法维持现存的农产品交易管制制度,不得不放松对农产品交易的管制。因此,农产品交易管制放松是国家解决"诺斯悖论"的理性选择。1978-2012年间中国农产品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面板数据与上述理论模型基本上是一致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佳  
在理解农民合作的内在机理中,政府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但政府的介入往往形成一个"悖论"。通过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的合作历史,展示了政府进退对农民合作的影响。结合目前农民合作的现状,分析由于政府缺位,制度资源供给不足,农民合作陷入困境。因此,由于农民自组织资源的局限性,政府介入农民合作是必要的,但要注意介入的尺度,要在公共决策与私人决策之间保持平衡。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乔琳  
“诺斯悖论”现象说明新制度经济学国家理论具有局限性,对它的批判需要追溯到方法论本身,即揭示个人主义方法论在进行制度分析时的理论困境。马克思主义国家二重性理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基础,阐明了国家阶级性与公共性之间本质与表象的关系,对国家的经济职能和经济作用进行了更为深刻的分析,指出国家能否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国家经济治理公共性与阶级性的一致程度。“诺斯悖论”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国家阶级性与公共性的矛盾,而不是什么悖论。国家二重性理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应用和细化,对认识国家与经济的关系、把握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和当代价值。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向荣  
经济人假设自诞生以来,一直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批评与挑战。"利他行为"的存在,和经济人的"自利性"假设存在矛盾,理论上被称为斯密悖论。通过对经济人假设内涵的逐一分析,发现经济人假设存在的核心问题是对人的行为目标描述不准确。人的真实行为目标不是功利利益或者快乐,而是平静。同情心支配下的利他行为,是为了自己内心获得平静,也属于自利的范畴。把人的行为目标界定为追求平静后,可得出"平静型经济人假设"这一概念,该假设包括自利性、信息不完备性和有限理性三个基本内容,可以消除传统经济人假设与现实之间出现的诸多矛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向荣  
经济人假设自诞生以来,一直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批评与挑战。"利他行为"的存在,和经济人的"自利性"假设存在矛盾,理论上被称为斯密悖论。通过对经济人假设内涵的逐一分析,发现经济人假设存在的核心问题是对人的行为目标描述不准确。人的真实行为目标不是功利利益或者快乐,而是平静。同情心支配下的利他行为,是为了自己内心获得平静,也属于自利的范畴。把人的行为目标界定为追求平静后,可得出"平静型经济人假设"这一概念,该假设包括自利性、信息不完备性和有限理性三个基本内容,可以消除传统经济人假设与现实之间出现的诸多矛盾。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袁成  刘晓楠  
保险市场监管中的诺斯悖论是指政府本应从公共利益出发,提供公正公平的监管政策,但由于自身利益问题,政府干预行为会出现失灵,导致监管效率下降,损害保单所有人的利益。中国保险市场发展多年,保险监管同样存在诺斯悖论,主要体现为政府监管政策供给不足和供给过剩并存,这源于特殊的中国保险制度、产权背景和保监会定位,可通过政府监管目标、主体、手段和内容的积极调整,尽量修正政府失灵,以化解诺斯悖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尹德洪  
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房地产业对经济的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地方政府诺思悖论行为的存在,导致我国商品房的房价不断波动,地方政府缺乏稳定房价的内在动力。中央政府应出台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稳定房地产市场,克服地方政府因诺思悖论行为的发生而导致的房地产市场的混乱。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贾楠  年志远  
我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归根结底是一种国家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分析其中的国家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文献多从银行业制度变迁、市场绩效及风险角度阐述和解释我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进程,本文通过梳理我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中的国家行为,结合诺斯国家理论,试图从国家效用和偏好角度解释我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进程,认为国家基于偏好所导致的诺斯悖论问题是我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层次障碍之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现阶段我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原则和路径。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学明  
在第二国际理论家那里,存在着两种形式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与否定:其一是以伯恩斯坦为代表,他公开地亮出自己的修正主义观点,并明言自己的观点是与马克思相违背的,为了推崇自己的观点,不惜对马克思的理论大肆鞭挞;其二是以让·饶勒斯等人为代表,他在提出自己的修正主义观点时竭力曲解马克思的理论,努力把自己的修正主义观点说成是符合马克思的理论的,他把宣扬自己的修正主义观点与歪曲马克思的理论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本文着重评述了后一种,即让·饶勒斯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与否定。另外,本文剖析了让·饶勒斯早期的两个理论观点,即力主把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结合起来,强调唯物史观并不妨碍对历史作唯心的解释,以及强调社会主义思想来源...
[期刊] 求索  [作者] 肖卜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创造性提出“第二个结合”,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既为破解“古今中西之争”创造了时代条件和实践基础,又为破解“古今中西之争”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个结合”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内在逻辑,就在于它坚定了文化自信,筑牢了道路根基,巩固了文化主体性,造就了新的文化生命体,加速了文明更新,打开了面向未来的创新空间。从彼此契合、守正创新、开放包容、明体达用、互相成就等维度分析发现,“第二个结合”可以推进实现破解“古今中西之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惠强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在研究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中提出"新古典国家理论",即国家一方面保护私有产权,另一方面也存在掠夺产权的可能性。过去30年针对诺斯的观点有许多讨论和延伸,本文试图梳理这些研究成果,探求其在何种程度上推进了"新古典国家理论"。本文将从五个方面简要概述这些理论进展,分别包括国家的演化、政治组织机构、选民团体结构、剩余索取权与激励、意识形态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