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0)
2023(1408)
2022(1127)
2021(1073)
2020(951)
2019(1999)
2018(2102)
2017(3385)
2016(2174)
2015(2485)
2014(2542)
2013(2448)
2012(2321)
2011(2002)
2010(2135)
2009(1909)
2008(1864)
2007(1812)
2006(1574)
2005(1400)
作者
(6461)
(5294)
(5261)
(4948)
(3337)
(2480)
(2460)
(2158)
(2064)
(2007)
(1842)
(1822)
(1766)
(1698)
(1644)
(1602)
(1602)
(1550)
(1505)
(1496)
(1390)
(1381)
(1339)
(1301)
(1265)
(1221)
(1157)
(1151)
(1119)
(1115)
学科
管理(5959)
(5238)
经济(5229)
(4484)
(3760)
企业(3760)
中国(2588)
理论(2071)
(1946)
(1929)
(1905)
银行(1894)
(1826)
教育(1783)
方法(1779)
(1715)
(1690)
(1671)
金融(1671)
(1650)
业经(1478)
教学(1441)
数学(1214)
数学方法(1185)
地方(1144)
技术(1114)
农业(1108)
(1070)
环境(1026)
(1018)
机构
学院(27979)
大学(27547)
研究(10579)
管理(9204)
(8496)
中国(8179)
经济(8169)
理学(7408)
理学院(7316)
管理学(7090)
管理学院(7045)
科学(6977)
(6614)
(5650)
(5542)
研究所(5117)
中心(5078)
(4880)
(4869)
技术(4759)
业大(4655)
(4409)
师范(4374)
北京(4371)
农业(4366)
(4097)
(3920)
职业(3692)
(3674)
教育(3488)
基金
项目(18100)
研究(14167)
科学(13294)
基金(11130)
(10082)
国家(9958)
(7889)
科学基金(7784)
社会(7608)
社会科(7097)
社会科学(7097)
教育(7059)
(6564)
编号(6482)
成果(6056)
基金项目(5630)
课题(5262)
自然(4601)
资助(4503)
自然科(4468)
自然科学(4464)
自然科学基金(4377)
(4323)
(4258)
重点(4186)
项目编号(3962)
(3790)
(3691)
(3650)
(3624)
期刊
(10312)
经济(10312)
研究(8590)
中国(8028)
教育(6665)
学报(5654)
(5331)
科学(4424)
(4258)
大学(4090)
学学(3732)
农业(3728)
管理(3572)
技术(3383)
(2835)
金融(2835)
职业(2445)
(2318)
图书(2081)
业经(1817)
(1780)
(1751)
论坛(1751)
技术教育(1635)
职业技术(1635)
职业技术教育(1635)
科技(1592)
业大(1587)
经济研究(1526)
财经(1518)
共检索到463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夏静  
有关"诚"的阐释,是历代思想家理论建构的重要内容。纵观"诚"的话语谱系在子学、经学、理学解释传统中的演变发展,可以看到,建立在认识论、本体论基础上,"诚"既与经验层面的伦理规范相联系,也与天地人的整体意义世界和人的存在本体相联系,还与精神生活所向往的审美境界相联系。梳理"诚"的话语谱系在子学、经学和理学中的意义脉络,有助于重新审视"诚"及其衍生范畴在传统价值观建构中的重要意义。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曾庆栋  
纪念活动是张太雷借助纪念历史事件、节日和人物表达话语意义的重要载体。张太雷通过刊发纪念文章和出版纪念专刊的形式,纪念历史事件、节日和人物,释放了纪念活动的表达功能、协调功能和批判功能,旨在阐发革命主张,协调政治关系,批驳谬误伪说,动员中国社会各革命阶级共同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向前发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明全  
课程的本质是什么?这是长期困扰课程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基于传统认识论的课程定义多限于对课程属性的描述,而课程属性的多样性又使得各种定义只能关注某一方面而不能予以系统阐述,由此导致了观点杂陈、语义多歧的局面。本文借鉴当代西方知识论和方法论的新成果,运用谱系学话语分析的方法对课程的概念进行阐释和比较,尝试构建课程的概念谱系,以期提供一种理解课程的新范式。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蒋永福  
从谱系学的角度来看,图书馆学话语有三大族系,即技术图书馆学、人文图书馆学和制度图书馆学。技术图书馆学以实用主义价值观为其话语特征,人文图书馆学以理想主义和自由主义价值观为其话语特征,制度图书馆学则以现实主义价值观为其话语特征。参考文献15。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继瑛   叶浩生  
长期以来,孤独症谱系障碍被认为是一种广泛性神经发育障碍。围绕着孤独症谱系障碍,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假设。大多数理论假设都带有一定程度的神经中心主义特点,即所有影响因素最终都被归结为大脑神经功能的障碍或紊乱,孤独症谱系障碍被认为是一种“脑的疾病”。生成论从“意义建构”的视角看待孤独症症状,主张孤独症或者是意义建构方式的扭曲,或者是一种独特的意义建构模式。这既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也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干预、治疗和教育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陆国栋  章雪富  
在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只有在弄清楚大学教学课程谱系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发挥通识教育、大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作用,从而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一、通识教育引入了一种新的知识观念,改变了大学教学的知识谱系通识教育改变了大学教学的知识谱系。以前大学教育只有基础课和专业课,相应的也就只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课主要是意识形态、价值观和身体素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拓  
当前的世界主义研究大体可分为实践研究与理论研究两部分。实践研究主要关注世界主义在当前的价值,着重探讨世界主义为何在全球化时代能够复兴,它对于全球治理有何意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何关系,如何在相互依存的全球化时代实现社会正义、分配正义和普遍人权,等等。世界主义的理论研究主要围绕世界主义的概念与分类展开,内容非常丰富。世界主义概念与分类研究无疑有助于我们对其丰富内涵的认知,因而是探索世界主义的必要途径与方法。但是这种途径所了解的世界主义总体上讲是概念式的、碎片化的,缺乏历史感和整体性,因此有必要以哲学的、历史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仲梁  
统计传播由话语构成,其效果与统计话语的特质联系在一起。中国统计目前的话语体系是一种半官方半专业的话语体系,自说自话的色彩比较浓厚,离大众话语体系有相当的距离,离现实社会语境也有相当的距离,应强调用户和公众导向,破解话语惯性,实现统计话语从独白到对话的转变。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张政文  
在电影艺术传入中国的百余年中,它不断吸收及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于变革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建构中国电影学派,从学理上梳理中国电影的历史谱系与发展逻辑,有助于形成中国电影的话语体系,真正把握和凸显其艺术特质,进而坚定文化自信,努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此,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文章,围绕"中国电影学派理论建构"问题展开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张政文教授认为,构建中国电影学派首要是通过描述中国电影的历史谱系,揭示中国的电影艺术观和电影思想观,进而设立中国电影的中心议题与标识性概念。北京电影学院侯光明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目标是践行具有鲜明的民族精神和审美趣味的电影创作与学术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美学文化特质的电影学派,以增强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北京师范大学胡智锋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要始终立足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将中国电影放置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中去考察。百年中国电影文化发展的大脉络中形成了三大历史主调:革命文化、人民电影、多元开放。三个时期在思想与美学层面的背反状态均深刻影响着中国电影的创作实践与文化建构。北京电影学院贾磊磊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价值体系建构是整个中国电影学派建构中不可分割的核心部分。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是一个中国电影在艺术精神上、在产业发展上、在思想境界上不断迈进、升华的历史进程。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秦乐琦  
归纳式回音包含哪些话语策略?它们对课堂教学来说意味着什么?本文首先展示归纳式回音的话语策略,随后在具体的对话情境中分析归纳式回音的功能和意义。归纳式回音包含重复、改述和描述这三大话语策略。研究发现,长期被低估的教师重复是教师倾听的证据,它标志着教师向学生立场的靠近;教师改述能够帮助学生习得专业的数学话语,对教师改述的技巧性使用有可能促使学生进一步解释自己的观点,或扩大课堂互动的范围;教师描述传递了教师对学生所持观点的理解,特定情境中的教师描述可能成为教师“自证”的工具。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湘  
作为承载理学思想的重要著述形式,语录时常被认为是异于注疏和文章的,能延续讲学精神、发挥面谈口授优势的文本,然而这一认识与宋代理学家的意见不尽相合。语录乃介于口传与书传之间的特殊形态,其口传的优势不能掩盖它在书传方面的弊端。因记录者介入而导致的文本失真、失控,以及编纂和运用过程中对无功利、重体会的理学精神的背离,使语录遭到程颐、谢良佐等人的批评。批评者表面上否定了语录,但实际上起到了规训语录的记载和阅读行为,使其回归格物致知正轨的作用。语录与文章均属载道之具,本无优劣之分。二者的对立乃理学日常化理念所引发,“作文害道”与“语录非文”的话语争锋印证了它们在不同空间的局限与活力。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光华  方俊明  
本实验比较了12位自闭症谱系儿童和12位年龄及非语言智商匹配的聋童、12位年龄及语言智商匹配的智力障碍儿童手势模仿能力。研究发现:(1)自闭症谱系儿童手部模仿能力明显落后于聋童,略高于智力障碍儿童;(2)身体部位定向的困难可能是自闭症谱系儿童无意义手势模仿的主要障碍;(3)运用自我-他人投射理论可以有效地解释自闭症谱系儿童的模仿缺陷和特异性的错误类型。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志伟  
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族形态及其内涵,因社会经济条件和文化背景的差别,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呈现出许多差异。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广泛存在的宗族组织,是在明代中期以后社会变迁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形式,是该地区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过程的产物。宗族发展历史中的文化过程,蕴含着社会变迁的重要信息。聚居在番禺沙湾的何氏宗族的发展,为这一研究兴趣提供了一个颇具典型意义的个案。本文试图通过何氏宗族发展过程中积极重构祖先谱系的现象,从一个侧面揭示宗族的文化意义。作为一种尝试,难免拙笨悖谬,望方家赐教。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袁强  
教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体。在传统控制取向的规范约束下,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空间,很难形成真正创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本文分析探讨了传统规范课堂的弊端以及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个人、人际和生活意义的生成问题。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唐光荣  
中国学者虽然意识到清理一书各版本间的亲缘关系有助于描述该书传承的历史,并有助于判定版本价值和异文价值,但在中国谱系法没有充分发展,处于较原始状态。西方学者建立一套完整的谱系法理论,该理论强调讹误在确定版本亲缘关系时的关键作用,以连结性讹误、区分性讹误两类标志性讹误为基础,确立版本谱系图,然后根据谱系图以特定的程序,重建亡佚的原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