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87)
- 2023(5180)
- 2022(4266)
- 2021(4248)
- 2020(3450)
- 2019(8065)
- 2018(7600)
- 2017(13853)
- 2016(7166)
- 2015(8419)
- 2014(7983)
- 2013(7996)
- 2012(7705)
- 2011(7133)
- 2010(6937)
- 2009(6395)
- 2008(6304)
- 2007(5317)
- 2006(4755)
- 2005(4425)
- 学科
- 济(33553)
- 经济(33510)
- 业(15646)
- 管理(15183)
- 方法(14746)
- 中国(13830)
- 数学(13665)
- 数学方法(13605)
- 企(11067)
- 企业(11067)
- 贸(9409)
- 贸易(9403)
- 易(9285)
- 农(8606)
- 财(6180)
- 学(6142)
- 制(6112)
- 关系(5980)
- 融(5908)
- 金融(5908)
- 银(5830)
- 银行(5827)
- 行(5738)
- 出(5563)
- 农业(5394)
- 业经(5373)
- 发(5066)
- 环境(4881)
- 和(4454)
- 口(4391)
- 机构
- 大学(108855)
- 学院(103814)
- 济(54934)
- 经济(54318)
- 研究(45313)
- 管理(36759)
- 中国(35436)
- 理学(31610)
- 理学院(31200)
- 管理学(30773)
- 管理学院(30571)
- 科学(24282)
- 京(24232)
- 财(22889)
- 所(22499)
- 研究所(20727)
- 经济学(19341)
- 中心(19016)
- 财经(18691)
- 经(17527)
- 经济学院(17415)
- 北京(16268)
- 院(16082)
- 农(15504)
- 范(14368)
- 财经大学(14289)
- 师范(14280)
- 科学院(13997)
- 研究中心(13247)
- 江(12988)
- 基金
- 项目(70567)
- 科学(57066)
- 基金(55547)
- 研究(51932)
- 家(50486)
- 国家(49712)
- 科学基金(41150)
- 社会(36682)
- 社会科(34921)
- 社会科学(34914)
- 基金项目(27941)
- 自然(24463)
- 自然科(23922)
- 自然科学(23914)
- 自然科学基金(23547)
- 资助(23262)
- 教育(22915)
- 省(21899)
- 划(20635)
- 中国(18611)
- 编号(18009)
- 部(18008)
- 国家社会(17455)
- 重点(16422)
- 教育部(15682)
- 成果(15672)
- 发(15479)
- 创(14271)
- 人文(14221)
- 重大(14008)
共检索到1632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碧蓉
当代知名作家张曼菱女士追忆其父亲张进德先生(字退耕)的散文集——《中国布衣》(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版)。该书为16开本,以麻布般的黄色作为封面,正好和书名中的布衣交相辉映,简洁的装帧中透露出一种布衣独有的质朴素雅之感。翻过扉页和版权页,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退耕先生遒劲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凤华
传统人文精神在现代时空里遭到了质问和扬弃,本文拟立足新的文化视点文化层面就这种质问和扬弃进行再质问,并对人文精神的内涵进行再思考。
关键词:
传统人文精神 现代阐释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段吉方
从文本阐释的角度切入中国阐释学的当代建设是中西阐释学理论所给予的理论启示。深化中国当代文本阐释诗学的理论与实践是建设中国阐释学的路径之一。中国当代的文本阐释诗学并非是要建立一种新的阐释学理论,而是要强调重点从文本阐释的角度出发,将中国阐释学的研究与发展根植在不同文化语境的文本阐释的基础之上,倡导中国阐释学的理论与实践自文本始,经过充分的文本阐释工作,最终走出文本,锤炼文本阐释的诗学、美学与哲学特质。公共阐释论及相关论述揭示了西方阐释学与中国阐释学在文本阐释诗学构建中的理论资源,提出了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设的新思路,对推动和加强中国阐释学的当代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公共阐释论 文本阐释 对话 中国阐释学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宗美
"诗可以怨"作为中国古代原创性诗学命题之一,是对《诗经》文本的一种阐释,而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对"诗可以怨"的再阐释形成了一条跨越时空、影响深远的理论脉络。在"诗可以怨"理论的诸多阐释向度中,它与中国抒情诗学体系以及古代知识分子个体价值追求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骆云飞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最鲜明的不同点,在于"乐感文化"与"罪感文化"的差异。"乐感文化"源于先秦的"礼乐文化",这种文化具有深厚的国家性、民族性。"中和美"是其本体审美特征,始终在穿透历史,塑造着中国人的灵魂。
关键词:
礼乐文化 音乐美学 国家性 乐感文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涂又光
论人文精神涂又光①人文精神,在中国,在西方,象一轮喷薄而出的海上红日,正在高等教育中升起。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高等教育发展的三阶段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从传说五帝到清朝末年,可谓“人文”阶段;近百年来,可谓“科学”阶段;正在发展为“人文·科学”阶段...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安瑞霞 代建军
民间教学变革是基于特定文化背景草根化的实践创新,它蕴含着丰富的原创性思想资源,是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它能够揭示、挖掘和提炼本土化的教学理论。从文化的视角审视民间教学变革,需要对民间教学变革的文化基因、文化语境、文化表征、文化特质等进行深度阐释,揭示民间教学变革的学理价值,明确民间教学变革的文化依存。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黄鹏程
文章通过CHGIS和QGIS等地理信息系统和定量分析方法,对《列朝诗集小传》可考籍贯诗人进行数据分析及可视化呈现。研究发现:明代诗人"南方性"特征明显,主要位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等地;诗人集中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环太湖流域、福建、广东的珠江流域等地;南北诗人比例差距悬殊,但从明代中期开始北方诗人所占比重有一定上升。文章借助地理分布可视化呈现,考察经济、文教、政治对诗人地域分布的作用,由此阐释钱谦益在选录诗人中对吴中诗人的倾向及其诗学观念。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志
引入现代法律特别是物权的概念来阐释地权,在加深对地权复杂性的认识时,也带来一些观念上的繁复和混乱。本文基于传统中国民间土地市场及其交易习惯,以"地权—地价或地租"这一解释框架来阐释地权,提出交易相关方能获取部分或全部地价或地租,就视为占有部分或全部地权,地权的分割可以是非永久彻底的,不同地权的分割比例等于其地价比。本文还详细分析了典、押租等不同的地权交易形态中地权分割和转移的情况。
关键词:
地权 一田二主 典 押租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志
引入现代法律特别是物权的概念来阐释地权,在加深对地权复杂性的认识时,也带来一些观念上的繁复和混乱。本文基于传统中国民间土地市场及其交易习惯,以"地权—地价或地租"这一解释框架来阐释地权,提出交易相关方能获取部分或全部地价或地租,就视为占有部分或全部地权,地权的分割可以是非永久彻底的,不同地权的分割比例等于其地价比。本文还详细分析了典、押租等不同的地权交易形态中地权分割和转移的情况。
关键词:
地权 一田二主 典 押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孟建伟
在人类所有的文化活动中,教育应当是最具有人文意义的活动,理应最具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蕴含着一种全新的教育观,从中我们将在有关教育的目的、方法和内容等一系列问题上获得许多新的灵感。站在人文精神的高度,我们不仅能够清醒地看到实然的教育和应然的教育之间的偏差和距离,而且更能够清晰地看到未来教育及其改革的出路和希望。
关键词:
教育 人文精神 教育观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熊静
家庭教育是人的基本教育,是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所以特别重视家教的作用,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家训文献。在古代家训中,教子读书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经过千百年的沉淀,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独具特色的阅读思想和理念,对今天儿童阅读、家庭阅读活动的开展具有参考价值。通过对历代家训文献的考察可以发现,古人家教中的阅读思想主要从"读书是修身立德之本""勤学苦读、持之以恒""知行合一""勤读圣贤书""广博相宜""读书非为求利禄""书香家风"7个方面体现出来。
关键词:
家训文献 家庭教育 阅读传统 阅读理念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荣生 于龙
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更需要这样的研究者:有丰富的经验,又有足够的理论基础,而且能够从事理论到实践的技术转换。洪宗礼作为语文教师、语文教育研究者和语文教材编者,在教学和教研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升经验,深入思考和研究,勇于自我超越和开拓创新,打通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通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实绩。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刚
本文首无梳理了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的由来及中国文化中人文的涵义 ;其次 ,分析了自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的主要观念 ,认为人文主义的主题是人的潜在能力和创造力 ;再次 ,本文提出我们今天的新人文精神并不排斥科学 ,它包含两个相关方面 :人文关切和科学理性 ;最后 ,文章提出 :新人文教育 ,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学校生活中的人文性 ,二是师生人文精神的建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