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0)
2023(444)
2022(395)
2021(388)
2020(294)
2019(648)
2018(588)
2017(1080)
2016(583)
2015(696)
2014(606)
2013(643)
2012(559)
2011(487)
2010(535)
2009(488)
2008(497)
2007(432)
2006(381)
2005(374)
作者
(1507)
(1194)
(1129)
(1115)
(733)
(556)
(517)
(456)
(444)
(441)
(434)
(392)
(385)
(376)
(372)
(366)
(325)
(324)
(322)
(302)
(297)
(285)
(281)
(276)
(268)
(265)
(261)
(261)
(253)
(248)
学科
(1405)
经济(1402)
(1140)
管理(1135)
(860)
企业(860)
中国(752)
(724)
产业(598)
教育(559)
文化(512)
市场(502)
理论(492)
文化产业(455)
文化市场(455)
(454)
业经(435)
方法(427)
(420)
(367)
(342)
农业(311)
(308)
地方(306)
(300)
(299)
贸易(299)
工作(298)
(297)
(290)
机构
大学(7937)
学院(7495)
研究(2890)
(2325)
管理(2310)
经济(2235)
中国(2017)
理学(1978)
理学院(1931)
管理学(1869)
(1842)
管理学院(1838)
(1703)
师范(1701)
科学(1566)
师范大学(1471)
(1425)
(1343)
(1300)
北京(1250)
研究所(1245)
中心(1198)
教育(1188)
(1041)
(981)
社会(921)
财经(909)
(872)
(840)
(825)
基金
项目(4361)
科学(3433)
研究(3420)
基金(3126)
(2652)
国家(2622)
社会(2330)
科学基金(2205)
社会科(2186)
社会科学(2184)
教育(1653)
基金项目(1539)
(1484)
成果(1419)
编号(1405)
(1399)
自然(1193)
自然科(1167)
自然科学(1167)
资助(1165)
自然科学基金(1149)
(1027)
课题(999)
国家社会(981)
(974)
重点(963)
项目编号(943)
教育部(919)
(884)
(881)
期刊
(3107)
经济(3107)
研究(2742)
中国(2248)
学报(1846)
教育(1811)
科学(1452)
大学(1357)
(1276)
学学(1185)
图书(1150)
管理(1101)
(1041)
书馆(1029)
图书馆(1029)
(1011)
社会(749)
社会科(662)
社会科学(662)
农业(638)
财经(573)
(556)
金融(556)
(523)
技术(508)
(477)
论坛(477)
(466)
(452)
(430)
共检索到134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汪宁宁  胡斌  
赵清阁是将老舍的长篇小说《离婚》改编成电影剧本的第一人。文章剖析了原著主题以及赵清阁对诗意的抉择,探析了改编者与老舍之间的"诗意",分析了赵清阁如何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对人物进行二次创造从而再次呼应了小说主旨。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舒乙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桂凯丽  
<正>由巴拉兹·贝拉著,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电影美学》一书,通过电影艺术形式的发展过程及电影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探讨了电影的艺术本性,还论述了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的经验总结、功过是非、艺术特点等,至今仍然对研究电影美学和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电影《日瓦戈医生》对主题、人物、音乐、景色等方面的塑造和演绎是电影美学中不可多得的成功之作。电影《日瓦戈医生》采用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方式,通过主人公日瓦戈医生一生的命运和与其有关的人物折射出俄国恢弘壮阔的历史,主题深刻。电影中出现的人物并不多,地点辗转在莫斯科、西伯利亚、乌拉尔山等为数不多的地域,但却深刻刻画了俄国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中人民群众的生活实况,尤其表现了在连绵的战争中俄国人民饱受妻离子散、颠沛流离的战争灾难。
关键词: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家思  
中国现代抗战广播剧文学具有重要的思想与艺术价值。从其书写的历史来看,伟大的抗日战争是由民众的呼号呐喊和中国共产党等党团组织积极倡导而推动政府最后正面主导的民族圣战;它一开始就高扬起民族团结、共同对敌的思想大旗,显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其揭示的精神动力来看,它是中国人民基于救亡使命,在世俗的家族伦理要求和民族国家的伦理规范的合力推动下展开的,形成了不怕牺牲、英勇抗敌和坚强不屈的精神意志,这正是抗日战争最终能够以弱胜强的内在原因。它以精巧的构思和人性的书写突破了政治宣传的不足,显示了对诗意的追求,展示了艺术描写的深度,产生了较强的审美感染力。因此,中国现代抗战广播剧文学为中国现代文学增添了艺术新质,无论从政治宣传还是历史书写或者是艺术创新上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席东梅  黄百央  
在宁波外事学校实验剧场,音乐唯美、悠扬,纱幕上渐入的文字,抒发着一种多年坚守的职教期待,更给人一种伴随职业教育静美成长的竞赛情怀——期待,让生命拥有最美的成长。从最古老的文明,走向最青春的风采。十二年,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林虹,1988年毕业于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教育管理专业,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幼儿园园长。曾获江苏省幼教先进工作者、南京市幼教学科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大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南部农业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种地如绣花"的先民们在广袤大地上的辛勤耕耘,不仅养育了世世代代各族人民,更在洱海滨、苍山麓以及散落在群山间的大大小小盆地中勾勒出一幅幅美丽壮阔的田园画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大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南部农业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种地如绣花"的先民们在广袤大地上的辛勤耕耘,不仅养育了世世代代各族人民,更在洱海滨、苍山麓以及散落在群山间的大大小小盆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劭荣  
口述剧本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剧本形式,其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优戏。优戏以滑稽、戏谑、斗口为特征,早期演出没有剧本,仅靠演员临场发挥。"优语"经历了从口头文学至书面文学的转变过程,优人大多擅于言辞,具备较强的现场编演技能,优戏表演具有明显的即兴编创特征。唐宋优戏很可能产生了文字剧本,从戏剧套语的使用和戏剧题材的因袭等情况来分析,口述剧本传统并未中断。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朱璇  
老舍小说《微神》中出现的重要色彩——绿、红黄、灰紫、浅粉各具深层的象征意蕴。呈现的色彩本质上是作者内心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通过分析这些色彩能够揣摩其创作背后的情感态度。丰富的色彩背后蕴藏着老舍对生命的关怀和理解。老舍强调关注个体的生存状态,而不是从阶级关系的角度来剖析社会现实,悲悯情怀使其能站在更高的层级上思考人物悲剧命运的缘由。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洪桂美  
幸福的学校能打造出幸福的教师,幸福的教师能教出幸福的学生。幸福学校需要予以老师极大的人文关怀,予以学生春风化雨般的真诚关爱。当师生都能在这里自由和谐地成长、发展时,这里便是幸福之园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铁山  栗洪武  
先秦儒家是诗意德育的积极倡导者与践履者,其思想精华包括"性善"与"好德"的德育人性观、"效法圣贤"与"致中和"境界的德育目的观、"以善统真"与"以美促善"的德育实践观、"以诗言志"与"比德喻志"的德育言说观四个方面,不仅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了哲学智慧、伦理处事原则,而且对实施完整、有效的德育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进福  
"我讨厌旅行。"半个世纪以前,结构主义大师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如是说。但正是"讨厌旅行"的列维—斯特劳斯因其讨厌的旅行缔造了经典名篇《忧郁的热带》(TristesTropiques,1955),成就了人类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其于西印度群岛特别是巴西的旅行经历也成为人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殷世东  
课堂是学生校园生活的主要场所。课堂生活状态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生存与发展状况、生活质量、生命价值等。检视当下课堂,课堂强调惟理性、惟科学,认知过程变成一种"离身"认知过程。固守惟学科的逻辑传递学科知识,学生按照学科逻辑接受、复制,被动地掌握既定的学科知识,导致课堂缺失生命的灵动与人的丰富性。课堂过分依赖媒体技术及网络资源,导致人的反思能力的下降等,进而影响学生创造能力提升。通过关注学生生命个体,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通过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技术辅助教学,营造开放的教育情境,自由的教育空间,形成良好的课堂生态,营造"诗"的意境,让课堂成为诗意的栖居地。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舒浪  
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写就了一着首言简意明的“家训诗”,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个值得学习的光辉榜样。 近代学者王湘绮先生为家人写一副语浅意深的佳联:“戳破窗纸容易补,败坏道德最难修。” 著名作家老舍给女儿女婿写一副对联:“劳逸巧安排健康多福;油盐休浪费勤俭持家。” 爱国将领冯玉祥的侄儿要去抗日前线,临行前,将军写诗予以勉励:“孝子贤孙须先救国,志士仁人最重保民,” 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撰写了一副对联,专门教育孩子:“创业难,守业亦难,明知能力唯艰,事事莫争虚体面;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