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57)
- 2023(2543)
- 2022(2171)
- 2021(1987)
- 2020(1789)
- 2019(3888)
- 2018(3814)
- 2017(7225)
- 2016(3973)
- 2015(4564)
- 2014(4485)
- 2013(4553)
- 2012(4435)
- 2011(3878)
- 2010(3859)
- 2009(3594)
- 2008(3556)
- 2007(3272)
- 2006(2894)
- 2005(2771)
- 学科
- 济(14906)
- 经济(14882)
- 管理(8860)
- 业(8262)
- 企(7842)
- 企业(7842)
- 方法(7001)
- 学(5466)
- 中国(5006)
- 数学(4963)
- 数学方法(4861)
- 理论(3976)
- 业经(3938)
- 文化(3739)
- 农(3600)
- 财(3489)
- 教育(3458)
- 和(3336)
- 地方(3316)
- 产业(2942)
- 制(2833)
- 市场(2588)
- 贸(2412)
- 贸易(2410)
- 农业(2387)
- 易(2321)
- 融(2217)
- 金融(2216)
- 策(2088)
- 体(2079)
- 机构
- 大学(59289)
- 学院(57062)
- 研究(24695)
- 济(19968)
- 经济(19427)
- 管理(17757)
- 中国(17750)
- 科学(17244)
- 理学(14853)
- 农(14649)
- 理学院(14591)
- 管理学(14159)
- 京(14063)
- 管理学院(14057)
- 所(14043)
- 研究所(12852)
- 农业(11948)
- 业大(10800)
- 中心(10502)
- 江(9777)
- 财(9233)
- 北京(9030)
- 院(8952)
- 范(8842)
- 省(8692)
- 师范(8639)
- 科学院(7702)
- 室(7685)
- 州(7605)
- 农业大学(7389)
共检索到954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尹允镇
巫俗发源于中国的东北,给日本的古代文化以深刻影响。这一点反映在记录在《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的日本的古代歌谣上。记录在《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的古代歌谣是日本古代社会生活的产物,从《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的日本古代歌谣看,日本古代非常盛行巫俗文化。所以那时产生的歌谣如情歌、挽歌、相闻歌、祝酒歌、祝福歌以及乐府歌谣都不能不带有巫俗文化的影响。而这又是日本古代文化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有力佐证。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家海
举目皆水的地理环境,赋予楚人自由灵动的水性思维,也造就了楚国歌谣富丽妖艳的面貌。正如水之仪态万千,楚国歌谣也没有固定的语言形式和节奏声调,尤其是虚词入歌,不仅丰富了楚国歌谣的表现形式,也扩大了情感的表现空间,有利于抒发抑扬顿挫的情感,呈现楚人生活的不同方面,并使其形成了或柔媚或刚劲的多元化风格。分析水性思维与楚国歌谣的形成原因、表现特征和风格特点之间的关系,可以进一步发掘楚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
歌谣 水 柔媚 刚劲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舒静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闽南地区歌谣蕴藏丰富的地方民俗文化,其流传范围包含厦门、漳州、泉州金三角,同时辐射台湾、东南亚地区,歌谣类别包含泉州歌谣、漳州歌谣、诏安歌谣和安溪歌谣。闽南地区歌谣蕴含丰富的地方文化,它既是真实记录闽南人民跨海奋斗的文化图志,也是展现闽南地区民众生活、鲜活再现闽南地方风俗的文化长廊,它还传递着闽南民间文化知识,起到道德教化的作用。
关键词:
闽南地区歌谣 闽南文化 文化内蕴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嘉璇
闽台传统歌谣直白质朴、平易上口,题材大多是以反映闽台民俗生活、表达人民思想心声为主,从闽台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歌谣《一只鸟仔》的方言特性、人文特征和民族性等方面着重探析作品当中蕴含的地域文化特性,以局部放眼整体,剖析传统歌谣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角色。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陈杰
大别山民间歌谣源远流长,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此创建根据地后,有意识地将革命话语填入传统歌谣曲调,创作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红色歌谣。新中国成立后,红色歌谣成为革命记忆。革命亲历者、地方党史工作者以及高校研究者分别基于革命记忆传承、政治宣传、学术研究等不同目的,先后深入大别山区对红色歌谣记忆与文献进行搜集,并整理出丰硕的红色歌谣文献资料。红色歌谣的搜集整理工作对于保存红色歌谣记忆,强化国家政治文化认同,还原革命历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红色歌谣 文献 革命记忆 大别山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万驰
当今中国存在乡土文化流失的问题,乡土课程建设成为振兴乡土文化的重要渠道和举措。以歌谣研究为个案来考察民国时期知识精英的乡土课程实验,可以丰富课程史研究议题,深化乡土课程理解。民国时期知识精英开展乡土课程实验的成功经验包括三点:第一,知识精英能够扎根于地方文化教育传统,且接受西方乡土文化思潮的影响。这促发知识精英产生乡土文化自觉意识和视界的转向。第二,以歌谣为代表的乡土文化研究能够在学界顺利开展,与知识精英在教育界中得到中小学界以及社会教育界的支持密切有关。学校教师及民众教育人士开展了歌谣学研究,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民间歌谣,并将之作为学校教材以及民众读物的内容。第三,歌谣课程实验的知识根基是历时已久的现代乡土学术研究。同时,这场知识精英主导的乡土课程实验也面临了诸多挫折,虽然得到学界的大力支持,但还是遭遇部分保守知识分子与世人的排斥与不理解,这使得课程实验的开展面临困难。
关键词:
知识精英 乡土课程 歌谣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任敬军 李红娥
通过系统解读《记纪》神话,可知其中的小竹、竹林、竹笋以及箕、梳、笼、箭、箸、竹秆、竹刀等竹文化意象是上古日本竹文化在神话文学中的折射和形象表述,反映了上古时期日本竹文化的历史悠久、灵力巫术、种类丰富、内涵深刻等特征,隐含着上古时期隼人族等土著民族遭受欺凌压迫的历史秘密。
关键词:
古事记 日本书纪 神话 日本竹文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陆野
15~18世纪的猎巫运动是近代欧洲社会转型时期的一次社会"痉挛"。农业经济的低迷、巫术信仰与基督教信仰的冲突以及社会焦虑的心理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下引发了猎巫运动。而在乡村猎巫运动中,流行的巫术魔鬼观、对违背乡村公俗者的敌视以及教会的组织下,猎巫运动得以在欧洲社会中迅速展开并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在15世纪中期至18世纪的猎巫过程中,大约五万以上的人士被冤枉成巫师,甚至迫害致死,其中多为女性。从社会文化语境看,猎巫绝非是某种孤立的历史事件,而是中世纪末和近代早期波及西欧甚至整个欧洲范围的一场社会运动,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恐慌情绪。
关键词:
欧洲 猎巫运动 巫术 女巫 社会运动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吕霄霄
中国古代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和16世纪的西班牙文学《女战士谣曲》讲述了两个发生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而内容却颇为相似的故事,出现了两位替父从军的女英雄。文章借助跨文化交际理论分析了木兰和女战士在行动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异同,进而揭示民族文化、伦理规范领域的差异,剖析造成差异的深层原因,以期对中国和西班牙文化的渊源有更透彻的认识。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蔡剑侠
漫谈巫山文化旅游作者:蔡剑侠单位:巫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634700)文章指出,巫山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龙骨坡“巫山猿人”以及“巫山神女”,还有孔明碑、陆游洞、悬棺实物、商周文化遗址、明清古建筑群等等,其博大精深不但为全国自然景观旅游胜地所少见,...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王兴孙 周林根
有一个美国商人第一次到拉美国家做生意。为了会见该国财政部的副部长,在办公室外等了整整一个小时,要不是来此之前已有人告诉他,那个国家的人时间观念不强,否则,他真要以为生意已经告吹,当晚就会打点行李回家。因为,在美国,每一个商人都明白,如果不能按约定时间被领进客户的办公室,则意味着人家对你压根儿不感兴趣。同样,如果一份洽谈生意的建议被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叔子
首先,论述了教育是“以人为本”、“以育为法”的“育人”,而非“以器为本”、“以制为法”的“制器”;其次,论述了在素质教育中文化素质的内涵及其核心———人格、爱国主义;再次,论述了《周易·贲卦·彖辞》中的“文明以止”、“化成天下”及其同文化素质教育的关系;第四,分析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是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第五,分析了文化所涵的知识、思维、方法、原则以及精神在文化素质教育中各自的作用;最后,对10年来我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作了极简扼的回顾与展望。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娟
所谓的民俗主义(folklorism),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于政治、经济或其他目的而编造出来的"假民俗",又称"伪民俗"(fake lore),但是出于某种原因,这种被制造出来的"伪民俗"却一直被认为是采自田野的"真民俗",或者来自某种"真传统"。民俗主义包含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伪造",一个就是一直被"信以为真"。"伪民俗"的概念上个世纪50年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崇旺
明清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商业发展史上最后一个高峰期,也是商人文化习俗发展,日趋成熟的时期。来自不同地域的商人,在因袭前人的遗风故俗基础上,并在长期的商业活动中形成了具有行业及地域性特征的文化习俗。开展对这一时期商人文化习俗的研究,有助于明清商业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限于笔力和篇幅,本文着重对明清商人的经营文化习俗作一系统的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