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69)
2023(2742)
2022(2245)
2021(2459)
2020(1798)
2019(4282)
2018(4445)
2017(6369)
2016(4872)
2015(5662)
2014(5965)
2013(5066)
2012(4819)
2011(4787)
2010(5324)
2009(4463)
2008(4478)
2007(4288)
2006(4031)
2005(3885)
作者
(11682)
(9626)
(9342)
(9329)
(6116)
(4711)
(4437)
(3999)
(3682)
(3655)
(3294)
(3287)
(3253)
(3236)
(3100)
(3057)
(3033)
(2874)
(2832)
(2828)
(2810)
(2503)
(2374)
(2341)
(2307)
(2276)
(2209)
(2078)
(1983)
(1976)
学科
教育(19647)
中国(10482)
(9082)
经济(9071)
管理(7612)
理论(7606)
教学(5996)
(5926)
(5750)
(4981)
企业(4981)
思想(4114)
政治(3870)
(3797)
发展(3588)
思想政治(3588)
政治教育(3588)
治教(3588)
(3563)
德育(3558)
研究(3474)
(3465)
高等(3367)
改革(3263)
(3187)
学校(3106)
教育改革(2819)
学法(2792)
教学法(2792)
技术(2757)
机构
大学(69932)
学院(63138)
教育(27317)
研究(25897)
(21557)
师范(21519)
师范大学(17849)
(16955)
(15707)
经济(15038)
科学(14497)
管理(13870)
(13271)
中国(12646)
(12291)
北京(11966)
研究所(11857)
职业(11800)
理学(10877)
技术(10833)
教育学(10640)
理学院(10568)
管理学(10191)
管理学院(10018)
(10014)
中心(9666)
(9635)
(8755)
职业技术(8061)
教育学院(7850)
基金
研究(32192)
项目(31382)
科学(25530)
教育(24321)
基金(18021)
成果(17682)
社会(16988)
编号(16239)
社会科(15635)
社会科学(15628)
课题(15490)
(14332)
国家(14000)
(13897)
(13686)
(13528)
规划(10772)
科学基金(10661)
(9938)
(9788)
项目编号(9704)
研究成果(9410)
(9167)
(9133)
阶段(9115)
(9064)
重点(8826)
年度(8769)
教育部(8611)
(8377)
期刊
教育(47662)
研究(34021)
中国(24077)
(22011)
经济(22011)
职业(11228)
学报(9759)
技术(9336)
(8980)
大学(8750)
科学(7401)
技术教育(7189)
职业技术(7189)
职业技术教育(7189)
学学(6129)
(5759)
论坛(5759)
高等(5757)
(5753)
财经(5505)
管理(5198)
成人(5101)
成人教育(5101)
高等教育(5055)
(4832)
图书(4803)
(4485)
发展(3914)
(3914)
书馆(3909)
共检索到1159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国仁  
西化”论与五四前后的高等教育思想朱国仁自鸦片战争到五四前,中国人逐步认识到了自己的落后。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又“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再到“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①,梁启超的“三段论”基本上勾画出了中国近代文化观的变迁过程。与之相对应,先进的中国...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别敦荣   邵剑耀  
蒋南翔高等教育思想是中国高等教育理论和思想的宝贵资源和财富,是中国高等教育理论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发挥了重大影响。他的高等教育思想主要涵盖三个层次、九个领域,包括以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道路思想、数量与质量相统一思想、高等教育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等为代表的宏观层面的思想;以“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办学思想、重点大学建设思想、高等工程教育思想等为代表的中观层面的思想;以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思想、教职工队伍建设思想、课程与教学改革思想等为代表的微观层面的思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陆亭  
为缅怀和纪念蔡克勇教授仙逝一周年,对蔡克勇教授高等教育学术思想进行梳理。在梳理过程中,深感蔡克勇教授的学术生涯就是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构的缩影,因而同时兼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学科建构。蔡教授高等教育学术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3个相对独立而又有着密切内在联系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原华中工学院工作期间,他结合自己工作岗位的切实需要,对高等教育领域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重要创始人之一。第二阶段是调入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以后,他继续对高等教育领域的基本问题进行研究,并积极参与国家高等教育决策咨询和制定工作,是郝克明同志开创的宏观教育研究的重要参与者。第三阶段是他从国家教...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振天  
任何事物都有质和量的双重规定性。就高等教育而言,人们对其质已有全面系统的研究,形成了大量的成果,然而对于高等教育“量”的研究却相对贫乏和薄弱。“量”作为高等教育基本属性之一,存在着客观量、主观量和行为量等不同类型。高等教育的量既具有相对独立价值,包括自身的丰盈性、程度比较性、发展激励性及其对质的支持性,同时又有对高等教育质的依附性和受制性的一面。研究高等教育的量是为了更好地加以应用,做好量化研究、量化控制和量化评价,处理好量化伦理,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孙春柳  张友星  
本文透过大学扩招现象分析了改革开放前后 ,我国社会分层结构和流动的变化 ,指出大学扩招为了顺应大众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增加 ,而这种增加是由于改革开放后 ,高等教育对社会分层的影响越来越大 ,高等教育已逐渐成为社会筛选的主要手段和上升流动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因而政府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和诱因。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曾宁波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费希特(Fichte 1762—1814)生活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他曾对德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他反思旧大学的利弊,提出了新大学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思想的新型的建设人才。他构想的新大学的办学模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婷婷  
高等教育思想研究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研究内容纷繁复杂。对高等教育思想研究的内涵、本质和结构及其内容的考察显示,高等教育思想有个体和群体、广义和狭义之分;同时,它是一种实践性认识,这决定了它的结构及其评价和检验方式。高等教育思想研究的内容总的来说有两大体系,即哲学体系和实践体系。观念上的这种区分能使研究的内容更加集中和突出,研究方法更加科学合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学飞  
二战以来美国高等教育民主论思想探讨陈学飞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高等教育的巨大发展和变化,有着美国国内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以及国际的诸种纷繁复杂的原因,但其中在指导思想上明确提出高等教育民主化,并在政策上加以推行,应当说是一个重要原因。一美国教育史与...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学义  龚波  
胡锦涛总书记8月31日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引起了教育界乃至全国上下的强烈反响和一致共鸣。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深感总书记对教育、教师、人才培养问题最为重视,特别是对教育的价值、教师的价值、人才的价值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江源  
周恩来生前一直十分重视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他的这一思想主要是:(1)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教育的一个方针性问题;(2)教学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主要环节;(3)师资是提高高等质量的关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夏蓓  
随着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完善,“社区制”已经逐渐取代“单位制”成为社会的基本“细胞”,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社区教育是社区建设的重要支撑点,目前社区教育的现状与社区教育的地位不相适应,高等教育机构的介入则是提升社区教育质量、丰富社区教育内容、促进社区教育发展不可缺少的元素。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网络技术的进步,高等教育自身也要求走出校园,发挥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进入社区、参与社区教育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高等教育介入社区教育是一条互利互补的、值得探索的发展之路。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磊  栗洪武  
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高等教育改革表现出明显的三个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1949-1951年)以继承老解放区高等教育经验为主要特征;第二阶段(1952-1956年)偏离老解放区高等教育模式,转而以模仿苏联高等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为主要特征;第三阶段(1957-1965年)以回归老解放区高等教育模式为主要特征。在老解放区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高等教育改革内容主要包括:确立为党和国家培养工农出身的知识分子的教育方针,建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制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学计划,实行部门办学的管理体制等。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霍新宾  
"劳资合行"即劳资双方共生于同一行会,是中国传统行会作为"劳资共同体"组织结构的基本特点,也是广州早期劳资关系的主要组织形态。根据五四前后时人对广州手工业行会的相关调查不难发现,尽管在组织结构上已现"劳资分离"态势,但"劳资合行"的行会制度仍是根深蒂固,并依然支配着广州手工业劳资双方的日常生活:它不仅通过行规惯例的约束机制以强化劳资的会籍管理及其生产经营,同时还借助团结互助的激励机制来固结人心,弥缝劳资纷争,藉以维系行会在城市社会经济中的垄断地位与作用。际此"劳资合行"的行会制度与理念的长期浸润下,劳资阶级意识萌生的阻力可想而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别敦荣  
在高等教育评估功能的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 :超出高等教育评估的范畴谈论其功能 ;运用逻辑思维推导高等教育评估的功能 ;单纯强调高等教育评估的积极作用而忽略其消极影响。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 ,人们没有能够认识到高等教育评估的认知性本质特征。从高等教育评估的认知性特征出发进行研究 ,高等教育评估具有鉴定作用、反省作用、参谋作用、批判作用和中介作用等五大功能 ,与此同时 ,它还具有马太效应、认同效应和逆反效应等三大消极影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俊学  王小兵  
教育服务理念是基于高等教育的基本产出是教育服务,学生是高校的主要顾客等观点的基础上提出和形成的。教育服务理念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必然要求,其主要内容可归纳为:高等教育产出服务观、高等教育服务市场观、受教育者消费权益观、高等教育服务质量观、高等教育服务营销观等。高等教育服务理念对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打造我国高等教育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