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45)
2023(11306)
2022(9334)
2021(9087)
2020(7460)
2019(17120)
2018(17320)
2017(31940)
2016(17649)
2015(20673)
2014(20785)
2013(20255)
2012(18765)
2011(17160)
2010(17391)
2009(16267)
2008(16311)
2007(14398)
2006(12899)
2005(12359)
作者
(51340)
(42915)
(42597)
(40868)
(27616)
(20736)
(19446)
(16714)
(16576)
(15527)
(14921)
(14714)
(14109)
(13880)
(13635)
(13309)
(12972)
(12492)
(12332)
(12218)
(11169)
(10594)
(10468)
(9860)
(9798)
(9575)
(9542)
(9448)
(8828)
(8608)
学科
(78244)
经济(78167)
管理(45932)
(43789)
(34957)
企业(34957)
方法(34628)
数学(30473)
数学方法(29820)
中国(26070)
(21057)
(16905)
(16354)
业经(16349)
贸易(16342)
(16189)
(15859)
(15193)
农业(13420)
理论(13310)
(12717)
银行(12691)
地方(12583)
(12218)
(12177)
金融(12175)
(11027)
(10936)
(10796)
(10679)
机构
大学(258918)
学院(254086)
(108551)
经济(106452)
研究(94986)
管理(91636)
理学(77661)
理学院(76703)
管理学(74894)
中国(74570)
管理学院(74433)
(57569)
科学(56972)
(49508)
(49211)
研究所(44669)
(42519)
中心(41946)
(38442)
财经(38376)
北京(37496)
业大(35648)
(35418)
师范(35088)
(35084)
经济学(34450)
(33948)
农业(33102)
经济学院(30709)
(30418)
基金
项目(161324)
科学(126482)
基金(118181)
研究(116271)
(104456)
国家(103682)
科学基金(87362)
社会(74412)
社会科(70485)
社会科学(70464)
基金项目(60081)
(59392)
自然(55778)
教育(54873)
自然科(54623)
自然科学(54611)
自然科学基金(53651)
(51747)
资助(50959)
编号(45785)
成果(39155)
重点(37130)
(36827)
(34297)
课题(32904)
(32333)
国家社会(31880)
教育部(31609)
中国(31070)
科研(30878)
期刊
(123768)
经济(123768)
研究(83514)
中国(57830)
学报(43025)
(39992)
科学(39715)
(38131)
管理(38015)
教育(33706)
大学(33296)
学学(30717)
农业(27147)
(25093)
金融(25093)
技术(23957)
经济研究(20999)
财经(20434)
(17880)
业经(17394)
(16487)
问题(16153)
(15925)
国际(15407)
世界(14818)
统计(14648)
图书(14512)
技术经济(13171)
(12682)
(12541)
共检索到4076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俞可平  
“西化”与“中化”之辩──评30年代前后关于中国现代化模式的两种观点俞可平对于象中国这样一个现代化是在外部刺激下发生的国家,现代化过程对社会意识形态有两个基本的要求:合法性要求和合理性要求。前者解决要不要现代化的问题,后者解决如何现代化的问题。自从清...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吉瑞  
本文认为,中国目前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尤其是在人均GNP方面,大约相差30倍左右。要在半个到一个世纪内赶超上发达国家,必须创造连续几十年人均GNP每年增长5—6%或7—8%,无论如何也不能低于3—4%,否则,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很难缩小。为此,中国只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在90年代基本上要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作者设想,可以在中国建立起一种“民间独立经营、市场自动协调、中央宏观控制”的格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攻坚战宜在近期发动,过迟会丧失战机,使我们的战略目标不能实现。我们现在面临着十分有利的时机,改革前进一步,中国的现代化充满光明和希望,后退一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泽  
90年代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之研究朱泽一实现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世界各国致力于农业发展的共同目标。作为生产力方面质的变化,农业现代化具有共性和普遍性。发达国家自本世纪30年代以来,在实现国家工业化基础上,相继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从这些国家实...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姚先国  朱海就  
本文区分了两种不同的灵活专业化模式 ,分别以产业专有资产和企业专有资产为特征。前者是对产业专有资产的不同组合而实现灵活专业化 ,后者是通过企业的创新以及大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灵活专业化。两种模式见于不同类型的产业区。本文还认为前一种模式中企业间的交易不是特质交易。前一种模式向后一种模式转变是产业区创新的重要条件 ,实现这种转变需要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与信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旭   卢江  
两种生产理论是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自身生产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的理论,它们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彰显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物质资料生产经历了从明显短缺到相对富有,从城乡区域和两大部类动态失衡到相对平衡的历史过程。在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大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资料生产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则,完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物质条件,致力于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通过建立基本经济制度并发挥好其作用不仅破解了西方现代化的物质生产难题即经济危机,从而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和高质量发展,还通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破解了西方现代化的人口生产难题,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田正平  张彬  
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是比较典型的“后发外生型”,即起步较晚、且由外来因素所诱发。因此 ,对西方高等教育的借鉴、模仿、融合所导致的发展模式的不断转换就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本文认为 ,如果我们把一个世纪作为一个历史过程考察 ,就会发现 ,百年间 ,在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选择上似乎走了一个大圆圈。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又是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教育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因此 ,如何处理对西方高等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移植与对传统的继承、改造和发扬的关系 ,又构成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另一个突出特点。文中深入地分析了这种移植与传统的冲突、融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特征。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德馨  苏少之  
近年来,中央多次强调,农业要迈上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新台阶,必须在新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回顾我国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历程,实事求是地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对于解除当前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疑虑,克服种种思想障碍,推动农村合作经济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不仅必要,而且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本文的主旨是对50年代初期农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卢良恕  
90年代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展望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中国农学会名誉会长卢良恕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我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在12亿人口中,农民占80%左右,农业产值占相当大的比重,农业现代化进程将直接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中国建立45年...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志澄  
建设与国民经济相协调,与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化农业,应从战略上给农业、农村、农民和农村改革升温,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地选择相应的技术路线,并使科技兴农的策略落到实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要有与之相应的农用工业体系。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盛邦和  
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出现"社会性质大论战"。结果以下理论成为中国现代思想的主流:中国历史社会虽显示某些"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特点,然而与世界多数国家同样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各阶段,近代以来,则显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征。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晓愚  
"跨代传播"是中国传统书画传承过程中的一种独特现象:后代的艺术鉴藏者通过题跋的方式,谈论、品评前代人的作品,回应之前观赏者的心得体会。由此,书画便成为不同时代的人之间延期对话的媒介。本文通过对若干件古代名画跨代传播的考察,力图分析文人与帝王这两种不同身份的观画者如何在题跋中构建特定的话语模式,揭示在话语竞争背后隐藏的深层权力关系争夺。分析绘画跨代传播中的话语竞争具有重要意义:将艺术史研究的重心从"艺术家"转向具有解码权力的"观众";使艺术史能够切入各种具有时空性的文化议题;挑战并补充了传统图像志分析的研究方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曾垂凯  时勘  
文章从传统面试的局限性入手,介绍了结构化面试的内涵、有效性及其两种常用模式:行为描述面试和情境面试。较为详尽的阐述了两种面试的主要流程,分析了两种面试模式各自的长处与不足,比较了二者的共同点和主要差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云廷  
本文旨在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模式的演进过程,观察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城市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并对我国城市化未来发展方向做出合乎规律的判断。我们认为,中国城市化模式正面临着重大的整体性变革,变革的方向就是"离土不离乡"的城镇化模式与"离乡不离土"的城市化模式的对接与融合。这种变革是社会经济转型的必然产物,它对于正处在体制创新的中国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基于这样的认识,文中对两种城市化模式对接与融合所面临的困境、矛盾和背景进行了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了两种模式对接与融合的条件、过程、机制、形态和路径选择,最后给出了政策性结论。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蒋依婷  陈江  
知识管理的概念与运用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商业界。至今,知识管理在企业管理的运用中逐渐衍生出两种主要管理模式:一是知识管理=对信息的管理,即编码化管理模式;二是知识管理=对人的管理,即人物化管理模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崔裴  李慧丽  
为探寻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经验与教训,对美、英、法、德、日五国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美、德两国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发现,以美国为代表的内生集中型城市化模式和以德国为代表的外生均衡型城市化模式代表了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当中的两种不同模式。其中,德国模式不仅在快速城市化的同时避免了严重的"城市病",而且对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