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88)
- 2023(16599)
- 2022(14013)
- 2021(12939)
- 2020(10999)
- 2019(24818)
- 2018(24477)
- 2017(47766)
- 2016(25515)
- 2015(28501)
- 2014(28316)
- 2013(27880)
- 2012(25524)
- 2011(22802)
- 2010(22977)
- 2009(21798)
- 2008(21566)
- 2007(19189)
- 2006(17068)
- 2005(15315)
- 学科
- 济(113007)
- 经济(112857)
- 业(100134)
- 管理(93240)
- 企(88779)
- 企业(88779)
- 方法(54216)
- 数学(45033)
- 数学方法(44425)
- 财(37683)
- 农(35453)
- 业经(33007)
- 中国(26135)
- 务(25847)
- 制(25820)
- 财务(25779)
- 财务管理(25731)
- 农业(24744)
- 企业财务(24457)
- 技术(20519)
- 策(20114)
- 地方(19306)
- 贸(19224)
- 贸易(19214)
- 易(18706)
- 和(18669)
- 理论(18657)
- 划(18629)
- 体(18297)
- 银(16852)
- 机构
- 学院(369238)
- 大学(364740)
- 济(157673)
- 经济(154537)
- 管理(152887)
- 理学(131671)
- 理学院(130447)
- 管理学(128437)
- 管理学院(127741)
- 研究(113103)
- 中国(90650)
- 财(78428)
- 京(74886)
- 科学(64179)
- 财经(61443)
- 江(56732)
- 农(55904)
- 经(55802)
- 中心(54110)
- 所(53987)
- 业大(50495)
- 研究所(47988)
- 经济学(47924)
- 北京(46456)
- 财经大学(45372)
- 州(43804)
- 农业(43406)
- 经济学院(43345)
- 范(42953)
- 师范(42585)
- 基金
- 项目(242298)
- 科学(194569)
- 研究(180684)
- 基金(179026)
- 家(152661)
- 国家(151335)
- 科学基金(133989)
- 社会(117856)
- 社会科(112040)
- 社会科学(112014)
- 省(94495)
- 基金项目(93851)
- 自然(85644)
- 自然科(83753)
- 自然科学(83734)
- 教育(83486)
- 自然科学基金(82272)
- 划(78314)
- 资助(74111)
- 编号(72789)
- 成果(58395)
- 部(55050)
- 重点(53269)
- 创(52523)
- 发(50928)
- 课题(49770)
- 制(49552)
- 国家社会(48926)
- 创新(48437)
- 教育部(48206)
- 期刊
- 济(175264)
- 经济(175264)
- 研究(108533)
- 中国(69187)
- 财(64714)
- 管理(61157)
- 农(51818)
- 科学(47347)
- 学报(46856)
- 大学(38398)
- 融(36913)
- 金融(36913)
- 学学(36401)
- 农业(35627)
- 技术(35595)
- 教育(33428)
- 财经(31004)
- 业经(30373)
- 经济研究(27188)
- 经(26524)
- 问题(22834)
- 技术经济(20814)
- 业(20251)
- 统计(20066)
- 策(18871)
- 财会(18238)
- 贸(17965)
- 现代(17921)
- 商业(17132)
- 理论(17120)
共检索到5495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孙晓华 郭旭
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是我国政府为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基础性作用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基于差分内差分方法,将装备制造业作为处理组,非装备部门作为控制组,从"量"和"质"两方面评估了振兴规划对于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作用。通过动态面板模型的构建,以1999-2010年行业数据为样本,对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的政策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振兴规划的实施不仅使装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提高12.2%,而且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加4.8%。振兴规划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劳动投入和研发投资实现的,资本深化程度和企业规模并没有因为振兴规划而得到明显的改善。上述研究结论表明,...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译 徐焕章
为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政府加大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力度以及扣除范围。要想准确地评估政策实施效果,既要考虑政策对创新投入的影响,还要关注政策实施的异质性。本文以2012-2022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DID方法评估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前后对制造业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从实施效果来看: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通过缓解融资约束进而促进了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投入。进一步研究发现:实施效果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对东部地区、国有制造业企业、非高技术及低发展能力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投入实施效果最为显著,但对西部地区、非国有制造业、高技术和高发展能力制造业企业创新投入效果欠佳。此研究针对切实帮助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更好地实现政策助企纾困的目标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制造业企业 创新投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俊蓉 林荣日
[目的]通过分析政府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否影响乡村振兴,探究返乡创业试点政策在乡村振兴的五个层面产生何种效应。[方法]本研究使用熵值法测度了乡村振兴指数,以之来衡量乡村振兴的发展水平,并将返乡创业试点这一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我国2011-2019年11省447个县域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展开了探讨。[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返乡创业试点政策推动乡村振兴效应明显;相比于贫困县,返乡创业试点政策对非贫困县的影响系数更大;返乡创业试点政策促进产业兴旺发展效应最大,其次是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生态宜居和治理有效。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升级和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等控制变量也对乡村振兴产生了作用。从影响机制上看,返乡创业试点政策通过集聚效应、投资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对乡村振兴产生作用,其中投资效应的作用最大。[结论]返乡创业试点政策的实施对乡村振兴产生了促进作用,而且政策效果在时间上具有时滞性。
关键词:
返乡创业 乡村振兴 双重差分检验 县域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清
选取全国范围内309家发电厂放松规制前后的生产经济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对2002年至2005年放松规制的政策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和研究。结果表明,发电侧放松规制政策未能显著提高我国电力行业发电厂的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放松规制政策的不完全性导致发电侧电力市场的竞争发生扭曲。因此,应进一步完善电力市场的竞争结构,使信息披露机制更加透明化。
关键词:
放松规制 双重差分模型 发电侧市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爽 陈儒 姜志德
结合2004—2015年中国首批低碳试点省市面板数据,在测算各省农业碳排放量的基础之上,考虑克服样本选择的内生性和宏观政策影响的外生性问题,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低碳试点政策对各省农业碳排放影响的效果及原因。结果表明:2004—2015年,5个低碳试点省农业碳排放量普遍处于持续上升态势;低碳试点政策在不同省对农业碳减排的影响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陕西省、湖北省和辽宁省低碳试点政策有效降低了该地区农业碳排放量,而广东省、云南省政策实施效果不明显;整体上来看,2010—2015年,低碳试点政策的实施未能对农业碳减排产生显著影响,主要原因是现行减排政策的目标偏好性,导致农业领域内碳减排的实施力度不够。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潘江玲
本文基于1998-2009年两位码的中国装备制造业数据和拓展的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实证考察了产业集聚与技术进步的关系,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技术进步之间存在双向关系。一方面,产业集聚既是促进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的短期原因,也是影响技术进步的长期因素;另一方面,短期内技术进步诱发了装备制造业的集聚,但长期内二者却无必然的因果关系。这一结果不仅拓展了产业集聚的成因,也为政府的产业集聚政策决策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谭光荣 周游 李乐
利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实证研究中国"营改增"政策对687家服务型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营改增"政策显著促进了服务型制造业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营改增后,服务型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增加幅度为1.132%;"营改增"对不同规模的服务型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影响差异较小;企业服务化程度的加深对其研发投入的影响存在先削弱后加强的现象。
关键词:
“营改增” 服务型制造业 研发投入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谭光荣 周游 李乐
利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实证研究中国“营改增”政策对687家服务型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营改增”政策显著促进了服务型制造业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营改增后,服务型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增加幅度为1.132%;“营改增”对不同规模的服务型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影响差异较小;企业服务化程度的加深对其研发投入的影响存在先削弱后加强的现象。
关键词:
“营改增” 服务型制造业 研发投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乔晶 胡兵
本文通过整合"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倍差法考察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商贸服务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促进效应显著,当地生产销售型对外直接投资可能带动资本品等的出口;总体看,2005-2009年期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正向影响出口贸易的发展,在改变样本匹配方法和模型设置以及控制加工贸易等情形下,这一结论是稳健的。本文的研究为协调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等宏观决策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出口 匹配倍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葛建新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是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大力发展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是推动一国工业化进程的关键。从世界制造业发展的经验看,发达国家都是制造业发展迅速的国家,而欠发达的、发展缓慢的国家都是制造业不发达、结构升级困难的国家。本文从装备制造业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作用出发,分别从市场开放、技术创新以及政府保护的角度阐述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产业成长 幼稚产业保护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谢海洋 曹少鹏 高敏
选取2007-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使用双重差分PSM方法实证检验了高科技资质认定政策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高科技资质认定政策有利于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但对于研发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并且高科技认定政策能提高国有企业的研发绩效,对非国有企业影响不明显。由于研发活动的风险较大和企业申请资质认定政策的动机异质性等原因,高科技资质认定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高科技资质认定政策并不是完全有效。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谢海洋 曹少鹏 高敏
选取2007-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使用双重差分PSM方法实证检验了高科技资质认定政策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高科技资质认定政策有利于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但对于研发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并且高科技认定政策能提高国有企业的研发绩效,对非国有企业影响不明显。由于研发活动的风险较大和企业申请资质认定政策的动机异质性等原因,高科技资质认定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高科技资质认定政策并不是完全有效。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金强 陈勇明
随着制造业升级的推进,结构性就业矛盾将日益突出。本文基于技术进步对制造业就业市场的作用机制分析,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半参数估计模型实证检验了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分析结论显示:产业技术进步具有吸纳与替代的双重就业效应。短期内技术进步将对制造业就业总量产生替代效应,并且这种替代效应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渐增强;而长期则会产生就业吸纳效应。应采取适度的财税扶持政策,缓解制造业结构性就业矛盾。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金强 陈勇明
随着制造业升级的推进,结构性就业矛盾将日益突出。本文基于技术进步对制造业就业市场的作用机制分析,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半参数估计模型实证检验了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分析结论显示:产业技术进步具有吸纳与替代的双重就业效应。短期内技术进步将对制造业就业总量产生替代效应,并且这种替代效应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渐增强;而长期则会产生就业吸纳效应。应采取适度的财税扶持政策,缓解制造业结构性就业矛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睿 马勇亮 陈婕
2009年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后,我国在保基本、强基层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公立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供给主体,是医改的重点和难点。笔者设计了补偿机制激励模型,发现医院成本自担比例越高,则成本控制水平越高,医疗质量越低;反之亦然。为验证结论和政策效果,笔者运用河南省332家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前后共6年的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的方法,得出县级公立医院试点改革无偏的估计效果。研究还发现,医改对降低县级医院的次均药品成本和人均住院药品费用有积极作用,但对提升医疗质量有反向作用,对引导患者基层就医没有显著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