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08)
- 2023(2792)
- 2022(2276)
- 2021(2015)
- 2020(1666)
- 2019(3865)
- 2018(3736)
- 2017(7157)
- 2016(4084)
- 2015(4530)
- 2014(4317)
- 2013(4397)
- 2012(4194)
- 2011(3901)
- 2010(3701)
- 2009(3354)
- 2008(3186)
- 2007(2912)
- 2006(2642)
- 2005(2412)
- 学科
- 济(15945)
- 经济(15921)
- 管理(10760)
- 业(9488)
- 方法(7899)
- 企(7857)
- 企业(7857)
- 数学(7035)
- 数学方法(6934)
- 学(5115)
- 财(4811)
- 中国(4742)
- 农(3685)
- 制(2992)
- 业经(2942)
- 环境(2701)
- 贸(2627)
- 贸易(2626)
- 务(2603)
- 财务(2600)
- 财务管理(2588)
- 地方(2587)
- 融(2571)
- 金融(2571)
- 理论(2568)
- 易(2551)
- 企业财务(2516)
- 农业(2457)
- 银(2333)
- 银行(2311)
- 机构
- 大学(59477)
- 学院(57231)
- 研究(24630)
- 济(23046)
- 经济(22583)
- 管理(18442)
- 中国(17593)
- 科学(16798)
- 理学(15739)
- 理学院(15516)
- 管理学(15113)
- 管理学院(15032)
- 农(14978)
- 所(13905)
- 京(13713)
- 研究所(12761)
- 农业(12188)
- 业大(11459)
- 中心(10421)
- 财(10363)
- 江(9283)
- 院(9166)
- 北京(8738)
- 省(8265)
- 财经(8125)
- 室(7752)
- 农业大学(7628)
- 经济学(7621)
- 科学院(7531)
- 经(7521)
共检索到897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綦鲁明 胡敏一
本研究认为,"补短板"就是要补足产品供给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滞后领域,推动产品供给结构调整,增加有效供给。其目标是通过扩大有效供给,解决供需错配问题,其实质是我国经济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升。"补短板"需要从供需两侧发力,发挥好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重点做好土地制度改革,人才与创新,公共产品投融资、金融结构改革,补"产业"短板等工作。
关键词:
“补短板” 有效供给 政府 市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綦鲁明 胡敏一
本研究认为,"补短板"就是要补足产品供给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滞后领域,推动产品供给结构调整,增加有效供给。其目标是通过扩大有效供给,解决供需错配问题,其实质是我国经济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升。"补短板"需要从供需两侧发力,发挥好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重点做好土地制度改革,人才与创新,公共产品投融资、金融结构改革,补"产业"短板等工作。
关键词:
“补短板” 有效供给 政府 市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国平 方龙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必须要结构性发力,力争形成有效供给与新需求,以稳定有效投资并培育新动能,从而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2018年上半年,在中国经济防风险、去杠杆大背景下,影子银行融资受限,PPP项目清理整治,地方债发行减速,财政和金融呈实质紧缩之势。宏观杠杆率虽得以趋稳,但负面效应也逐渐显现,实体经济受到明显冲击。7月31日,中央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蕾 章博
车牌的特许权资产属性是车牌供给政策的关键理论依据。政府供给、市场供给以及政府与市场双重供给模式,是车牌等特许权供给政策的可选模式和理论因由。1986~2017年国内车牌供给政策不断完善,既有一定成效,又存在改进空间。新加坡、东京等地的车牌供给政策制定、市场配置手段应用及实践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完善特大城市车牌供给机制,应构建特大城市车牌供给与交易机制,实现一级市场增量车牌供给与二级市场存量车牌交易的有机结合,合理制定相关配套政策。
关键词:
车牌供给政策 市场配置资源 三去一降一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崔瑜
加强扶贫供给侧改革,精准对接扶贫对象需求,引领金融机构精准投入,增加扶贫攻坚有效供给作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广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截至2015年末,广西贫困人口仍有452万人,排全国第四,占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8.1%;贫困发生率10.5%,高出全国4.8个百分点;2016年需要完成减贫120万人,实现1000个贫困村、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万。因此,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广西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压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永礼
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历史和新时代高度,把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贯通全篇。报告在总结过去五年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和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变化时,特别指出,五年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得以深入贯彻,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报告直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新征程将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提示我们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报告强调全党要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蕾 章博
车牌的特许权资产属性是车牌供给政策的关键理论依据。政府供给、市场供给以及政府与市场双重供给模式,是车牌等特许权供给政策的可选模式和理论因由。19862017年国内车牌供给政策不断完善,既有一定成效,又存在改进空间。新加坡、东京等地的车牌供给政策制定、市场配置手段应用及实践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完善特大城市车牌供给机制,应构建特大城市车牌供给与交易机制,实现一级市场增量车牌供给与二级市场存量车牌交易的有机结合,合理制定相关配套政策。
关键词:
车牌供给政策 市场配置资源 三去一降一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 綦鲁明
"补短板"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诠释了"补短板"的内涵、目标实质和手段,提出: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补短板"应突出如下五个重点:(1)土地制度改革;(2)人才与创新;(3)公共产品投融资;(4)金融结构改革;(5)补产业"短板"。文章围绕上述五个重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有红
2018年年初以来,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大幅回落,全年基础设施投资仅增长3.8%,增速同比回落15.2个百分点。进入2019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仍低位徘徊,前7个月仅增长3.8%(见图1)。在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增速回落较多的背景下,一些领域和项目存在较大投资缺口,亟须聚焦基础设施领域突出短板,保持有效投资力度。
关键词:
民间资本 基础设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倪 姜巍
1.厘清政府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投融资体制,逐步建立政府的"三单制度"(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界定清楚政府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边界。今后,政府应从权力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2.建立并完善现代产权制度。打消民间资本对于投资安全性的顾虑。"这是根本性问题。"李佐军强调,今后必须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坚持"公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宜勇 关博
一、坚持"统账结合",提高面向老年群体的保障效能。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长期制度安排,为确保制度的平稳发展,减少外生经济和社会成本,要继续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框架和缴费比例,避免长期效果难以准确判断的颠覆性改革。考虑到在当前政府财力负担能力下,继续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确有较大困难,因此可采用名义账户设计,兼顾参保激励功能,确定适当的记账利率,保证账户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 綦鲁明
"补短板"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诠释了"补短板"的内涵、目标实质和手段,提出: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补短板"应突出如下五个重点:(1)土地制度改革;(2)人才与创新;(3)公共产品投融资;(4)金融结构改革;(5)补产业"短板"。文章围绕上述五个重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汪红驹
2018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97316亿元,同比增长6.0%,为2000年以来最低。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1.4%,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的影响,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比上年同期下降3.2个百分点。受货物贸易的顺差大幅收窄,而服务贸易逆差扩大的影响,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下降11个百分点。2018年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增长0.43%,1-7月累计同比降至5.5%,固定资产投资信心不足,下行压
关键词:
杠杆率 创新药物研发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吴越涛 刘春雨
县城(县政府驻地镇或街道及其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委会所辖区域),以及县级市城区(市政府驻地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委会所辖区域及其他区域),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县城补短板强弱项,是一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重大战略任务。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游明伦
关于高职教育是否有学科的问题,似乎是一个不需要讨论和争论的常识性问题。可就是这样一个常识性问题,却困惑着高职教育的现实发展。基于此,文章以"学科建设"尚未形成高职教育内涵发展之"共识"为切入点,选择遭受质疑和争议的高职教育专业发展地位与作用、专业学术理论研究及其认知、专业人才培养现实困惑等三个热点话题入手,从高职教育学科发展政策指向不明、高职教育理论体系缺失和高职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所局限等方面探究了具体成因。在此基础上,从高职教育的"大学属性"(即知识性、学术性、文化性、社会性、创新性)和"职业属性"(即紧贴产业、对接职业、校企协同、服务就业、技术逻辑)两个方面提出了高职教育"学科建设"应是"专业建设"的根基,并且具有"跨界生长"、"复合交叉"和"协同融合"三个显著特色。最后,基于创建高职教育跨领域"一流专业应用学科"的视角,从坚持产业导向的学科跨界融合发展路径、树立学科生态化的协同发展理念、构建专业学科融合发展模式等三个方面就如何弥补专业学科短板、加强高职专业学科建设进行了创新思考。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专业内涵 学科缺失 应用学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