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57)
2023(10493)
2022(8797)
2021(8052)
2020(6577)
2019(15153)
2018(14816)
2017(28103)
2016(15071)
2015(16976)
2014(16835)
2013(16529)
2012(15417)
2011(14283)
2010(15096)
2009(14170)
2008(12928)
2007(11632)
2006(10525)
2005(9891)
作者
(45085)
(37271)
(37144)
(34956)
(23901)
(17920)
(16880)
(14422)
(14412)
(13510)
(12690)
(12628)
(12114)
(11938)
(11590)
(11572)
(10889)
(10850)
(10845)
(10675)
(9634)
(9341)
(9311)
(8587)
(8574)
(8433)
(8359)
(8342)
(7726)
(7456)
学科
(67853)
经济(67800)
(41425)
管理(40011)
(33622)
企业(33622)
中国(26894)
(26532)
金融(26531)
方法(25282)
(24392)
银行(24371)
(23767)
数学(22162)
地方(21684)
数学方法(21648)
(18009)
业经(16698)
(14146)
(13990)
(13284)
农业(12644)
理论(12134)
技术(11661)
(11479)
贸易(11461)
中国金融(11181)
(11061)
地方经济(10977)
(10901)
机构
学院(214140)
大学(209174)
(86367)
经济(84368)
管理(78590)
研究(75878)
理学(66333)
理学院(65540)
管理学(64031)
管理学院(63664)
中国(63171)
科学(47328)
(45179)
(39503)
(39478)
(38967)
中心(36183)
研究所(35691)
(33613)
业大(31963)
财经(30388)
农业(30290)
北京(28957)
(28599)
(28469)
师范(28238)
(27333)
(26894)
经济学(26169)
技术(25350)
基金
项目(138573)
科学(108264)
研究(101017)
基金(97332)
(84947)
国家(84212)
科学基金(72034)
社会(62348)
社会科(59332)
社会科学(59319)
(58004)
基金项目(50562)
(47420)
教育(46828)
自然(46311)
自然科(45300)
自然科学(45284)
自然科学基金(44430)
编号(41910)
资助(41090)
(35723)
成果(34315)
重点(31825)
(30315)
课题(30299)
(28637)
发展(28343)
创新(28322)
(27850)
科研(25939)
期刊
(100414)
经济(100414)
研究(65176)
中国(49844)
(37691)
(35968)
金融(35968)
学报(33959)
管理(31429)
科学(31028)
(28991)
教育(27467)
大学(25671)
农业(25171)
学学(24231)
技术(21235)
业经(17891)
经济研究(16449)
财经(14866)
(13204)
(12790)
问题(12379)
统计(11478)
技术经济(11007)
(10853)
科技(10792)
图书(10609)
理论(10359)
商业(10261)
(9743)
共检索到3412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德勇  和金生  
知识和创新越来越成为组织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本文通过对组织学习的"融知-发酵"模型中的知识菌株的来源、产生方法、产生过程及其主要作用进行分析,使企业在日益竞争的环境下对知识,尤其是知识菌株(创意)进行有效的管理,使组织学习的目的和目标更加明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梅申  沈爱光  熊晓辉  沈昌  
以植酸钙作为唯一的磷源,从无花果中分离到一株产植酸酶的菌株,利用液体发酵对该菌株的发酵工艺进行研究, 获得最适发酵培养基即淀粉8 % , 葡萄糖2 % , NaNO3 1 .0 % , KH2PO40 .01 % ,KCl0 .05 % ,MgSO4 0 .05 % ,FeSO4 0 .01 % ,pH 值为5-0 ,采用10 % 的接种量,10 % 的装液量,经30 ℃,150 r/min 摇瓶培养8 d,发酵液酶活达870-87 pu/mL;采用该酶处理豆粕粉30 ℃下反应90 min,植酸( 盐) 降解率达75 % ,处理液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由0-167 mg/mL增加到12-1 mg/...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石岗  颜方贵  宋维平  
从腐烂苹果、青椒等材料分离得到一株葡萄糖酸杆菌 (Gluconobactersp .)A6 可将葡萄糖转化为 2 ,5 二酮基 D 葡萄糖酸。该菌的发酵条件研究表明 ,在含质量浓度 2 5 %葡萄糖的玉米浆碳酸钙培养基中 ,2 8℃发酵 7d可生成 2 ,5 二酮基 D 葡萄糖酸钙 172 0mg/mL ,转化率为摩尔比 5 2 0 5。在耐糖性方面高于国内同类报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龙建友  吴文君  
 对1株拮抗链霉菌No.24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其最佳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单因素发酵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碳源以30g/L葡萄糖和30g/L小米最佳,有机氮源以10g/L黄豆饼粉最好,无机氮源以2g/L(NH4)2SO4最好,最适发酵时间为96h,最适发酵培养温度为32℃,最适初始pH值为7.2~7.4,最佳振荡频率为210r/min,装液量为40mL/250mL。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代鹏  徐雪莲  贺玉平  戴经元  林开春  
以多杀菌素产生菌C121菌株为试验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基的研究,探索不同碳源、氮源对多杀菌素生物合成的影响。经L18(37)正交筛选试验,最终筛选到一个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用菌株C121进行摇瓶发酵条件试验的结果表明:当500 mL三角瓶中装料40 mL,消前pH 7.0,转速为210 r/min,温度为30℃时是最佳发酵条件,其发酵效价达到586μg/mL。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茂山  张泽华  吕振环  
为提高拮抗放线菌S-091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对其发酵培养的营养及环境条件进行研究。用番茄灰霉病菌作为抑菌活性测定的靶标菌,分别测定该菌株发酵培养基营养成分中不同种类的碳源、氮源、微量元素等物质以及发酵温度、培养基初始pH值、装液量、摇床转速等不同的发酵条件下菌株发酵液对靶标菌抑制作用的大小,以筛选出最适宜S-091菌株发酵培养的营养组成和环境条件。结果表明:在营养条件方面,可溶性淀粉和花生饼粉是菌株产抗生素的较优碳源和氮源营养;多种微量元素中KCl对菌株抗生素产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发酵环境条件方面,S-091菌株抗生素产生的较优培养温度为32℃,pH值为7,摇床转数为140r·min-1...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艳  刘长江  薛景珍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L-乳酸高产菌株HT的最适发酵培养基为:麦根4%、磷酸氢二钾0.5%、硫酸铵0.5%、豆饼粉0.5%、玉米淀粉水解糖5%、碳酸钙5%、pH值为6.5;通过变温培养试验确定其最适的生长温度为28℃,最适的发酵温度为46℃;采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进行L-乳酸发酵,HT菌株在第4天就到达了发酵终点,L-乳酸产量为40.19g.L-1,对糖的转化率为92.6%。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学武  胡博涵  刘素纯  任智璐  蒋加拉  李佳莲  
为开发微生物油脂资源,从土壤中筛选出1株油脂含量为13.52%的曲霉,经紫外线诱变选育出1株油脂含量为18.75%的高产油脂曲霉.通过对菌体产油脂因素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摇瓶发酵培养最适产油脂条件为:以30g/L马铃薯淀粉为碳源,以0.897g/L硫酸铵为氮源,碳氮比为80∶1,培养温度28℃,pH6.5,摇瓶发酵120h.验证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该条件下所得菌体生物量为12.62g/L,油脂产量为4.748g/L,菌株油脂含量为37.62%,淀粉利用率为78.53%.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义强  王启业  华连滩  彭牡丹  钟洁  罗浪  
菌株是丁醇发酵生产的重要因素,优良丁醇菌株的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是提高丁醇产量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选取工业上重要的产丁醇菌株——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ATCC 55025为对象,进行紫外诱变,获得了一株丁醇产量高、耐受性强和稳定性好的优良突变株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U-57,由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存,注册号为CCTCC M 2013208。该突变株发酵产丁醇和总溶剂(丙酮、丁醇、乙醇)分别为6.44g/L、10.57 g/L,较原始菌株分别提高了7.15%、6.98%。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以及Box-Behnke...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杜海英  李海山  
为了筛选漆酶高产菌株,优化其液态发酵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利用平板筛选获得菌株,通过测定漆酶活力优化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从自然界中筛选出一株产漆酶活力较高的白腐真菌,命名为J-1;菌株J-1适宜的发酵培养基为:麸皮4%,蛋白胨1.5%,CuSO41.0 mmol/L,对羟基苯甲酸10 mmol/L,氯化镁10 mmol/L;适宜的培养条件为:250 mL三角瓶中装40 mL培养基,培养基初始pH为5.0,接种量为6%,培养温度为30℃,转速为200 r/min,培养时间为9 d。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方俊  卢向阳  莫瑾  邱业先  蒋红梅  马美湖  李宗军  
为了筛选到发酵猪血的优良菌株,利用平板划线法,从农村个体屠宰场土壤中分离获得了菌株B60,该菌株在以猪血为惟一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旺盛且蛋白酶活力强,利用B60菌株发酵猪血粉,使猪血粉的蛋白质含量下降了44.8%,氨基酸态氮含量上升了8.25倍,可溶蛋白含量上升了190%,说明B60菌株是1株发酵猪血的优良菌株.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军德  陈思  杨璐  闫潇  陈璋  
为降低纳豆氨腥味,提高纳豆激酶活力,从工艺条件入手,以纳豆感官、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和纳豆激酶活力作为评判标准,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索了沼泽红假单胞菌与纳豆芽孢杆菌的比例、发酵温度、发酵时间3个单因素的最佳条件,然后通过正交试验探索了这3个因素的最佳联合条件。结果表明:最佳联合条件为沼泽红假单胞菌与纳豆芽孢杆菌比例1∶50,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22h,在此发酵条件下,纳豆口感好,氨腥味明显降低,纳豆激酶活力增大显著,可达8432.003U·g~(-1),与纳豆芽孢杆菌单独发酵纳豆时相比提高53.74%,氨含量降低79.81%。纳豆芽孢杆菌与沼泽红假单胞菌混合发酵在保持纳豆原有的保健功效外,还丰...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艳  马荣山  赵春燕  张楠  王希尧  
以米曲霉为出发菌株,通过物理、化学及复合诱变得到一株曲酸高产菌株ENTG-206,并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玉米水解糖12%,麦根-豆饼粉0.6%,MgSO4.7H2O 0.05%,KH2PO40.2%,pH值6.0。以优化后的培养基进行30L摇瓶发酵,发酵4d产酸可达49.8mg.mL-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龙建友  姬志勤  师宝君  吴文君  
从12个省采集的200份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放线菌No.24菌株,其产生菌经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以17种病原真菌、8种病原细菌和酵母菌为供试菌,分别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管碟法测定了No.24菌株发酵液对病菌的抗菌活性。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生测结果表明,No.24菌株发酵液对17种供试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达80%以上的占76.5%;管碟法生测结果表明,No. 24菌株发酵液对8种供试细菌和酵母菌的4种抑菌圈直径在15 mm以上。对No.24菌株发酵液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液对热和酸的稳定性强,发酵液加热到80C未丧失活性,在pH 2~3的1 mol/L HCI溶液...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安平  谢碧霞  沈伟  蒋雅茜  
从栓皮栎自然发酵基质中分离得到的36株酵母菌,经TTC平板显色图变化挑选出5株菌株,分别测试比较其发酵性能。结果表明:筛选的5株酵母菌菌落形态基本一致,但酵母菌XS03和XS04的死亡率显著低于XS01、XS02和XS05等3株酵母菌(P<0.0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