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68)
- 2023(13173)
- 2022(11266)
- 2021(10784)
- 2020(8899)
- 2019(20671)
- 2018(20614)
- 2017(40325)
- 2016(21616)
- 2015(24570)
- 2014(24583)
- 2013(24146)
- 2012(21920)
- 2011(19517)
- 2010(19579)
- 2009(17554)
- 2008(17062)
- 2007(14864)
- 2006(12878)
- 2005(11169)
- 学科
- 济(80417)
- 经济(80329)
- 管理(64060)
- 业(62290)
- 企(54478)
- 企业(54478)
- 方法(36630)
- 数学(30084)
- 数学方法(29698)
- 农(22021)
- 中国(21824)
- 财(20693)
- 业经(20386)
- 地方(17249)
- 学(16687)
- 理论(16625)
- 制(16258)
- 贸(16187)
- 贸易(16179)
- 易(15725)
- 和(15071)
- 农业(14594)
- 技术(13959)
- 务(13480)
- 财务(13405)
- 财务管理(13382)
- 教育(12948)
- 企业财务(12584)
- 划(12494)
- 环境(12111)
- 机构
- 学院(300709)
- 大学(300555)
- 管理(122480)
- 济(113727)
- 经济(111069)
- 理学(106567)
- 理学院(105387)
- 管理学(103727)
- 管理学院(103152)
- 研究(95514)
- 中国(69508)
- 京(63398)
- 科学(58767)
- 财(51568)
- 所(46553)
- 中心(43298)
- 江(42796)
- 农(42728)
- 业大(42489)
- 研究所(42462)
- 财经(42071)
- 范(41469)
- 师范(41156)
- 北京(39985)
- 经(38279)
- 州(35614)
- 院(35037)
- 农业(33358)
- 师范大学(33070)
- 经济学(32630)
- 基金
- 项目(206940)
- 科学(162487)
- 研究(156036)
- 基金(148034)
- 家(127511)
- 国家(126384)
- 科学基金(108998)
- 社会(96168)
- 社会科(91008)
- 社会科学(90980)
- 省(80901)
- 基金项目(78964)
- 教育(72575)
- 自然(70312)
- 自然科(68671)
- 自然科学(68659)
- 划(68192)
- 自然科学基金(67421)
- 编号(66244)
- 资助(60132)
- 成果(54037)
- 重点(45757)
- 部(45447)
- 课题(44970)
- 发(43956)
- 创(43551)
- 项目编号(41454)
- 创新(40271)
- 教育部(39527)
- 大学(38956)
- 期刊
- 济(125651)
- 经济(125651)
- 研究(88093)
- 中国(55052)
- 管理(45994)
- 学报(44341)
- 科学(41818)
- 教育(40666)
- 农(39250)
- 财(38568)
- 大学(34080)
- 学学(31600)
- 农业(27781)
- 技术(26382)
- 融(23139)
- 金融(23139)
- 业经(22395)
- 经济研究(19668)
- 财经(19586)
- 图书(18423)
- 经(16665)
- 问题(16088)
- 业(15026)
- 理论(14639)
- 科技(14470)
- 商业(14372)
- 现代(14184)
- 技术经济(13586)
- 实践(13568)
- 践(13568)
共检索到4312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锐 陶岚
中国民族品牌利用2009年金融危机和2011年欧债危机大举并购国外强势品牌,但"蛇吞象"式的跨国并购却造成了国内外消费者的认知失调。本研究从以往较少探讨的跨文化背景出发,围绕如何解决不同文化背景下消费者的认知失调,引入认知一致性、CBBE和跨文化相关理论,运用实验和线性混合模型等方法,寻求中美两种文化类型下民族品牌并购后的有效品牌战略和作用路径。有趣的发现是:对于中、美消费者,单一品牌、维持价格和原产地等保持"原汁原味"的并后品牌战略效果最好,而且这种战略在中国消费者效果更好;另外,在作用路径上品牌契合度在并后品牌战略和品牌绩效间都起着显著的中介作用。这些成果既丰富了现有品牌战略理论,又为民族品牌国际化提供重要实践指导。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晨 王海忠 钟科
人们习惯认为,企业应通过"示强"——"凸显自己优势"的方式来赢得消费者青睐。然而,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却通过"示弱"的营销思维赢得全球"粉丝"(如苹果等)。虽然美国学术界已证实"示弱营销"更能赢得消费者情感认同,但国内理论界尚未关注"示弱营销"的价值。本文在国内率先对"示弱营销"进行实证研究,以国际市场"蛇吞象"并购为背景,探索"示弱"品牌传记是否能减弱"蛇吞象"中对"强"品牌的负面影响以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当弱品牌不采用"示弱"品牌传记时,消费者对强品牌的购买意愿下降;当弱品牌采用"示弱"品牌传记时,相比"示强"品牌传记,消费者对弱品牌的情感认同更高,对强品牌购买意愿下降得更少;品牌传记与强品牌...
关键词:
示弱营销 新兴企业 跨国并购 情感品牌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郭锐 陶岚 汪涛 周南
2009年,中国民族品牌借全球金融危机之机,为加快其全球化的步伐,花费重金并购国外强势品牌。然而,"蛇吞象"式的跨国并购背后却是消费者的认知失调。同时,国内外现有研究针对改善该认知失调的品牌战略研究十分有限。因此,本文基于认知一致性和顾客品牌资产(CBBE)理论,从弱势品牌视角出发,围绕如何有效减轻"蛇吞象"后消费者的认知失调,运用焦点小组、个人访谈、实验和LME模型,最终得到了一些重要的发现:品牌要素战略(名称变化)、营销支持战略(价格维持或降低)以及次级联想杠杆战略(原产地保留或去除)都对并后品牌绩效产生显著影响。此外,本研究还揭示了消费者认知失调的改善机制,即品牌契合度在减轻消费者失调的...
关键词:
民族品牌 品牌战略 认知失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郭锐 陶岚
自2009年金融危机和2011年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民族品牌大举并购国外强势品牌,但"蛇吞象"式的跨国并购背后却是消费者的认知失调及其动态变化。以往研究较少涉及解决此认知失调的动态品牌战略研究。因而,本文从"弱并强"后的动态视角出发,围绕如何长期有效减轻该认知失调,引入认知一致性和CBBE理论,运用动态实验和线性混合模型等方法深入剖析并购后动态品牌战略。有趣的发现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并后品牌的名称变化(品牌要素战略)和价格变化(营销支持战略)一起减少该认知失调的作用会随时间增强,但相对于其名称变化,价格变化更能减少该认知失调。这些成果既丰富了现有品牌战略管理理论,又为民族品牌国际化提供了重要...
关键词:
弱并强 民族品牌 并后品牌战略 动态视角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姚鹏 王新新 靳代平
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崛起的条件下,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新兴企业通过实施"蛇吞象"式并购即并购西方著名品牌来加快其国际化进程。虽然品牌是"蛇吞象"式并购中创造价值的关键要素,但它尚未引起国内外营销学者的足够关注。本文在对国内外最新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对"蛇吞象"式并购的内涵及对并购后品牌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接着对并购后企业可以采取的品牌战略和品牌管理策略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最后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国内从事品牌研究的学者和进行并购实践的管理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蛇吞象”式并购 弱势品牌 品牌战略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志忠 张超 王耀中
构建存在三个差异品牌产品的一期动态博弈Hotelling模型,分析跨国公司并购东道国企业后的品牌策略。当跨国公司的自有品牌与东道国品牌的差异程度较小,与东道国竞争企业的品牌差异程度较大时,如果多品牌经营的维护成本很小,那么跨国公司并购后将选择联合经营自有品牌与东道国品牌;如果多品牌经营的维护成本很大,那么跨国公司并购后将选择弃用东道国品牌,而单独经营自有品牌。当跨国公司的自有品牌与东道国品牌的差异程度较大,与东道国竞争企业的品牌差异程度较小时,跨国公司并购后将选择弃用自有品牌,而单独经营东道国品牌。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裘晓东
在国家推行"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通过并购手段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已成为中国企业推进经营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但是,国内知名品牌的企业在实施跨国并购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品牌如何扩张,是多品牌运作还是维续单一品牌?如何实施有效的品牌延伸?如何提升品牌价值?这些对于企业充分发挥并购的协同效应,实现经营资产、规模和能力的有效扩张,意义重大而深远。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苑泽明 顾家伊 富钰媛
文章以协同效应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后发企业国际化理论为依据,基于"蛇吞象"并购模式和动机,旨在从企业盈利能力、管理效率、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国际化水平四个方面构建"蛇吞象"海外并购绩效评价体系,并采用纵向案例研究方法,选取吉利集团2009—2016年海外并购事件,对指标评价体系进行应用并得出结论:吉利集团"蛇吞象"海外并购显著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吉利集团"蛇吞象"海外并购对盈利能力和管理效率无明显增强作用;吉利集团"蛇吞象"海外并购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国际化程度,但波动性较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诚 谷留锋
跨国公司通过合资控股与并购活动取得一些国内品牌的控制权。但对于本土品牌的处理方式却呈现多样性与各个时期的差异性。文章认为跨国公司控制当地品牌后的处置方式选择主要决定于本土品牌和国外品牌定位的差异性、跨国公司对本土品牌的控制程度。本土品牌的处置方式在各个时期的倾向性变化是由我国市场环境变化与跨国公司相应的战略变化相互作用引起的。
关键词:
品牌策略 古诺均衡 跨国公司 并购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文纲
在跨国并购中,并购双方品牌资源的整合是跨国并购整合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并购方可以选择的品牌资源整合策略主要有:品牌收购、品牌租赁、贴牌、使用自有品牌、树立本土化的新品牌等。在对各种整合策略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为样本,选择MNL离散选择模型,对企业跨国并购的品牌资源整合策略选择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
并购整合 品牌 品牌收购 品牌租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许诗康
构造跨国并购品牌整合模式的风险灰色关联测度模型,判断各种品牌整合模式风险大小的可能性,得出最优的品牌整合模式,并通过实例说明测度模型是可行有效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红明
品牌战略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重要战略之一,也是中国企业最不擅长的战略。本文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品牌战略进行了初步总结,从品牌定位、品牌渗透、品牌阻击及品牌本土化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论述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品牌战略各个阶段的特点。最后提出应对原则及措施。
关键词:
品牌 品牌战略 跨国公司 竞争战略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范秀成 张彤宇
近年来 ,联合品牌战略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的青睐。本文对联合品牌战略的内涵进行了分析 ,并重点探讨了不同类型的联合品牌 ,阐述了实施联合品牌战略的优势和风险 ,最后对联合品牌战略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联合品牌 品牌战略 品牌管理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薛艳丽
并购后品牌整合的构建是使并购成功不可或缺的战略措施。笔者在"企业品牌是一个生命体"的前提下构建了企业品牌生态系统层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并购后品牌战略管理的生态因子模型;并就某卷烟集团并购后品牌生态战略实施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并购后企业品牌应与品牌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态因子共同进化,从而实现并购后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进化的目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志杰 孙倩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购物平台得到快速的发展,对传统零售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互联网+"背景下,自有品牌成为网络零售商与传统零售商抢夺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目前自有品牌是企业争夺市场的重要战略之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逐渐意识到自有品牌的重要性,但是我国自有品牌发展时间不久,消费者对自有品牌的了解也知之甚少,企业更是缺乏对自有品牌的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因此,深入研究自有品牌的发展史及战略定位,对企业迅速打开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让企业自有品牌深入人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互联网购物平台自有品牌的概念及背景进行基础阐述,然后对互联网购物平台和自有品牌发展史及现状进行介绍,阐述了互联网购物平台自有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互联网购物平台自有品牌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