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85)
- 2023(6061)
- 2022(4807)
- 2021(4292)
- 2020(3280)
- 2019(6928)
- 2018(6791)
- 2017(11741)
- 2016(6711)
- 2015(7440)
- 2014(7822)
- 2013(7253)
- 2012(6754)
- 2011(6200)
- 2010(6141)
- 2009(5587)
- 2008(5379)
- 2007(4955)
- 2006(4308)
- 2005(3886)
- 学科
- 济(27284)
- 经济(27250)
- 管理(16267)
- 业(11514)
- 地方(10554)
- 学(9071)
- 企(8684)
- 企业(8684)
- 中国(8533)
- 农(7773)
- 方法(7206)
- 地方经济(6927)
- 业经(6296)
- 制(6141)
- 数学(5877)
- 体(5831)
- 数学方法(5798)
- 理论(5320)
- 农业(5180)
- 融(5060)
- 金融(5052)
- 财(4924)
- 和(4736)
- 环境(4726)
- 银(4607)
- 银行(4581)
- 行(4486)
- 教育(4422)
- 发(3973)
- 划(3418)
- 机构
- 学院(97018)
- 大学(95922)
- 研究(38329)
- 济(32956)
- 经济(31985)
- 管理(31279)
- 中国(27673)
- 科学(26694)
- 理学(26248)
- 理学院(25828)
- 管理学(25169)
- 管理学院(24982)
- 京(21470)
- 农(21160)
- 所(20444)
- 研究所(18943)
- 中心(17085)
- 业大(16908)
- 农业(16722)
- 江(16115)
- 财(15374)
- 范(15198)
- 师范(14943)
- 院(14676)
- 技术(13593)
- 北京(13396)
- 省(12793)
- 州(12635)
- 师范大学(12013)
- 财经(11793)
- 基金
- 项目(69790)
- 科学(53885)
- 研究(49769)
- 基金(48019)
- 家(43890)
- 国家(43539)
- 科学基金(35705)
- 社会(30268)
- 省(28783)
- 社会科(28467)
- 社会科学(28463)
- 基金项目(24711)
- 划(24603)
- 教育(22821)
- 自然(22688)
- 自然科(22084)
- 自然科学(22071)
- 自然科学基金(21628)
- 编号(20480)
- 资助(18504)
- 成果(17170)
- 重点(16830)
- 发(16313)
- 课题(15703)
- 创(14069)
- 部(13995)
- 计划(13861)
- 创新(13239)
- 科研(13118)
- 科技(12782)
共检索到1485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蒋璀玢 刘德落
历史的现实是共同体形态的生成场域。在历史的现实中考察共同体形态的历史演进,揭示共同体形态嬗变的历史规律,把握当时代共同体实然与应然内在张力关系的叙事逻辑,建构起唯物史观视域中共同体形态的嬗变逻辑,是历史地考察人类文明演进规律的重要问题,构成了整体地呈现现实的人的生存境遇的重要论域。马克思在“货币-资本-理性国家”的抽象逻辑中揭示了“资本共同体”的抽象性与虚幻性,勾勒出“真正共同体”遵循的生产基础、主体地位、连结秩序和价值旨归等基本原则,深刻演绎出“虚幻共同体”向“真正共同体”形态演进的历史必然,为审思共同体形态发展的当代境遇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旨归、思路原则与实践遵循提供了理论视域。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田
在如今的中国,每时每刻都有年轻的人们带着简单的行李,怀着对城市生活的希冀,揣着薄薄的火车票踏上远行的列车,沿途风景新鲜而陌生,一如他们尚未展开的人生。车票的这头是日益凋敝的乡土社会,而另一头则是需要大量劳工来支撑竞争优势的企业,它们正敞开大门迎接这些城镇化的孩子。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罗汝珍 陈玉红 唐小艳 谢露静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承载着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重任,为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供了新的举措,也为产教共涉领域的责任体系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责任与共同体具有共生逻辑,它在共同体的构建和维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行业产教融合责任共同体具有“供需对接、资源聚集、人才培养、技术攻关、教学改革”的五位一体内涵,以及“机制健全、多元投入、模式多样、问题导向”等鲜明特点。但在实践中,履责工作推进还有待加强,特色仍没有充分彰显。因而,有必要聚焦共同体责任,撬动行业龙头企业主动担责,给予责任主体平等话语权,处理好责任主体的疏离风险,追寻主体成长与共同体建设的和谐共生。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吴晓蓉 谢非
"人类命运共同体"由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发展实践提出,凝聚着中国人的古今智慧。其追寻公平正义、协同发展、文化多元和责任共担的价值取向很好地体现于反贫困实践中。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审视教育反贫困,可以发现,受教育是贫困者追求公平正义的起点和提升促进协同发展的基础;教育是贫困地区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媒介,也是贫困者实现分享社会繁荣和共担发展责任的手段。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审视教育反贫困,建议从利益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三个方面,构建教育反贫困的多维共同体,从宏观上把握教育反贫困实践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玉珠 弓秀云 张秋月
技能社会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迈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提出的一种教育和社会革新理念。技能社会是以技能为本质与核心,以技能形成体系为重要载体,以技能共同体为建设逻辑的社会。在技能社会的建设中,应基于不同的技能形成体系,构建适应区域差异、产业差异、企业技术创新差异的多样化技能社会。在技能社会的建设中,以技能为核心的价值共同体是技能社会建设的目标指向,以共赢为根本的利益共同体是技能社会建设的实践要求,以主体共在均衡为关键的命运共同体是技能社会建设的结构承当。
关键词:
技能社会 技能 技能形成体系 技能共同体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云芳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以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巩固的历史进程为根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中的若干问题链条,用有形有感有效的大量鲜活历史史料,让学生认识到,在历史的主动选择过程中,狭隘的民族观一步步被抵制和消解,最终从统治者到民众产生了更为集中、统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观念。这种历史主动选择的共同体叙事逻辑不仅科学揭示了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和哲理,夯实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而且大力宣介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了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宁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其中蕴藏着构建城乡经济共同体,推动城乡经济共同繁荣的价值底蕴。城乡经济共同体与共同富裕本质上存在统一性:共同富裕彰显着城乡经济共同体的价值追求,城乡经济共同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理解城乡经济共同体构建的逻辑向度需基于城乡经济发展演绎脉络的历史逻辑、城乡发展失衡积重难题的现实逻辑以及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旨归的实践逻辑予以把握。在实践进路上,城乡市场一体化、资源配置均衡化、产业发展融合化与经济形态共生化是理解城乡经济共同体构建的四重维度,支撑着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为此,构建城乡经济共同体亟需统一城乡要素市场,提升城乡生产要素配置水平;促进资源均衡配置,强化城乡资源的互通与交融;推动城乡产业融合,促进城乡产业链条双向延伸;优化城乡经济结构,营造城乡经济相融相生格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吕洪刚
社区公民道德建设除了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实国情之外,还需要借鉴一切优秀的道德教育思想。杜威共同体建构理论的三个基本维度,正好契合了公民道德生成的三重逻辑。其中,共同善作为共同体追求的最高原则,是社区道德治理的价值目标;习惯是共同体中个体维系良好关系的规范,是社区公民道德的主动性生长和保证条件;民主教育是促使社区公民道德生成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公民道德 共同体 建构理论 社区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罗生全 刘志慧
教师伦理发展的既有逻辑将发展的动力和阻碍主因归咎于个人道德水平的高低,忽略了教师作为共同体成员的角色担当,从而使教师伦理发展遭遇困境。共同体视域下,教师伦理是共同体对教师身份的本质确认,为教师伦理发展提供新的认识视角、方法路径和价值标准。共同体对教师伦理发展的价值表征主要表现在作为意义共同体的理念引导、作为文化共同体的情境交融和作为实践共同体的行为构筑等三个层面,而最终价值效用的发挥有赖于共识性的伦理信念的建立、交往理性为基础的发展机制的生成以及反思性实践智慧的养成。
关键词:
教师伦理 共同体 伦理共同体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广千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的理性思考,是对人类未来和世界前途发展的新观点、新探索。这一思想的逻辑结构系统全面、内涵丰富,包含逻辑起点、逻辑渊源、逻辑理路和逻辑归宿等四个方面,是中国着眼于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福祉、回应全球治理问题而提交的中国方案。
关键词:
习近平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逻辑结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唐兴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属于精神力量范畴。从本质属性、存在价值、根本目的等维度审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落点都聚焦于人的价值塑造,是通过价值塑造达成民族团结和“五个认同”旨归的教育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行动,必须在对象、内容、形式和空间等教育要素中,突显对“共同性”的价值观照。要牢牢把握“团结”与“认同”教育的逻辑主线,构建面向全员和促进全维发展的教育格局,坚持“意识”和“存在”互构的实践范式,统整制度性教育与非制度性教育两个场域,全面推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再次强调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种场合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概念。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他首次向世界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再次强调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种场合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概念。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他首次向世界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文娟
人类社会总是以“共同体”的形式实现发展的。对共同体的理解和思考,不仅需要从宏观角度加以整体把握,更需要从微观层面上对个人进行关照。对“现实的个人”的关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价值旨归。马克思通过历史唯物主义阐明了“真正共同体”的存在基础,并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真正共同体”的根本价值目标。面对现代共同体中个人发展的现实困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从重建共同感、修复交互性和重塑主体性入手,以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实现“真正共同体”远大理想奠基,以此回应“人类命运共同体何以可能”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