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16)
- 2023(2925)
- 2022(2288)
- 2021(2218)
- 2020(1551)
- 2019(3661)
- 2018(3303)
- 2017(6255)
- 2016(3371)
- 2015(3810)
- 2014(3619)
- 2013(3562)
- 2012(3312)
- 2011(3027)
- 2010(3125)
- 2009(2795)
- 2008(2859)
- 2007(2660)
- 2006(2433)
- 2005(2306)
- 学科
- 济(13141)
- 经济(13131)
- 业(12364)
- 企(10966)
- 企业(10966)
- 管理(10828)
- 农(5460)
- 业经(4432)
- 中国(4331)
- 策(3707)
- 方法(3631)
- 地方(3430)
- 农业(3428)
- 划(3227)
- 和(3064)
- 制(2928)
- 经营(2921)
- 技术(2855)
- 贸(2844)
- 贸易(2841)
- 易(2785)
- 理论(2639)
- 财(2561)
- 计划(2545)
- 决策(2534)
- 发(2454)
- 数学(2440)
- 数学方法(2382)
- 销(2223)
- 供销(2218)
- 机构
- 学院(50156)
- 大学(48925)
- 济(20164)
- 管理(19803)
- 经济(19703)
- 研究(18398)
- 理学(17040)
- 理学院(16843)
- 管理学(16630)
- 管理学院(16506)
- 中国(13661)
- 京(10411)
- 科学(10371)
- 所(9005)
- 农(8580)
- 财(8383)
- 研究所(8184)
- 江(7904)
- 中心(7721)
- 范(7600)
- 师范(7557)
- 院(6717)
- 财经(6678)
- 北京(6540)
- 农业(6499)
- 业大(6376)
- 州(6358)
- 经(5997)
- 师范大学(5974)
- 科学院(5621)
共检索到789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琳 钟钰
“藏粮于技”是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技术发展总体服务于粮食安全,经历了以粮食增产、增产提质、增产增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三个阶段。“藏粮于技”战略是马克思农业技术思想和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的中国化实践,是内嵌于不同时代制度框架下的技术创新,丰富了粮食安全实践形式。“藏粮于技”面临技术体系转型、权责框架优化、人才结构更新等新的发展议题。未来要厚筑粮食根基,革新技术体系;统筹顶层设计,压实党政责任;挖掘人才活水,激发内生动力,以实现“藏粮于技”与粮食安全协同发展。
关键词:
藏粮于技 粮食安全 政策演进 技术转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芸 钟钰
“两藏”战略是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之策。为梳理“藏粮于技”概念缘起和内涵,以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技术创新与技术变迁理论、制度与技术的关系为理论基础,分析了“藏粮于技”战略的理论逻辑和内涵演变。结果表明:1)“藏粮于技”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重要实践,其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双向互促特色鲜明。2)“藏”的内涵包括市场和产量调控、完善粮食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精准、科学合理的粮食调控体系,并解决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农民增收等可持续问题。3)“技”的内容扩展为全要素、全产业链、多学科技术集成和应用,技术扩散呈现多主体交互、反馈,农业技术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本研究从科技自强自立、摆脱路径依赖、内涵式发展道路和创新体系效能4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进一步明确“藏粮于技”战略未来取向和实现路径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改革
[作者]
普蓂喆 吕新业 钟钰
我国粮食产需关系经历了从产不足需到产需稳定、丰年略有余的转变。从产需张弛视角来看,我国粮食政策演进可分为五个阶段,其变迁逻辑表现为:在产不足需背景下,注重数量安全和经济安全;随着产需矛盾逐渐弥合,消费升级强调"质""量"并重,注重经济与市场安全。在每个阶段,市场反应与政府决策相互交织、动态适应、共同推进。为促进未来粮食产业提质增效,应坚持粮食生产主动权、强化科技支撑、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结构调整。
关键词:
粮食政策 粮食安全 产需关系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罗荃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粮食价格政策经历了自由价格政策、统购统销价格政策、双轨制粮食价格政策及最低收购价保护下的全面放开政策等几个阶段。粮食价格政策演进呈现出与当时国家总体战略相匹配、通过政策体系边际改进、逐步提升市场在价格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等内在逻辑脉络,但也出现了政策滞后性和宏观调控效果欠佳等问题。面对国外粮价波动影响加剧和民众粮食消费水平升级的形势,应努力提高中国粮食生产水平、稳妥推进国内国际市场融合、完善国内粮食价格应急体系、完善国内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区分粮食品种完善粮价支持政策,稳妥有序地推进中国粮食价格政策改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曹峥林 王钊
随着分工深化和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产生并快速发展。本文在分析农业服务外包的演进轨迹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揭示其理论内涵、演进逻辑和未来取向。研究认为农业服务外包具备分工内涵要义和合约变革本质,并遵循立足产权分割与技术可分的分工深化和基于技术进步与要素流动的资源配置两个演进逻辑。农业服务外包演进的可能方向是,服务外包内容将覆盖全产业链、服务外包组织将走向一体化、服务外包模式趋向平台化。政府应当妥善处理好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的关系,为农业服务外包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发展条件、引导供需有效衔接并构建长效运行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韩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为立足新发展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依据。从理论逻辑出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既要统筹协调好五对逻辑关系,又要从党的宗旨、社会主要矛盾、发展的目标任务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四个维度来深刻认识。从历史逻辑出发,回顾了建党百年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实践探索、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从实践逻辑出发,在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短期面临着粮食供需结构分化问题;中长期内部发展面临保产能稳增长的难点压力与粮农和粮食主产区的短板弱项,外部供给则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引致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立足新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基于中国的国情、世情、农情、粮情,应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把握好土地的长期稳定性和发展灵活性的平衡,使农业生产关系更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促进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和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共同赋能粮食产能;率先实现粮食主产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粮农收入,促进实现共同富裕;优化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主销区布局,共同扛起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政治责任;加大财政金融支农力度与风险监测,提高粮食产业风险保障水平;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完善粮食流通与储备体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粮食更高品质消费需求;提高国际贸易与关键物流通道掌控力,共同维护世界粮食安全。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霍军
税收战略规划的使命、愿景、核心价值和目标被统称为税收战略规划主旨。该主旨作为税收战略规划的核心,决定了特定时期税收战略规划的方向。本文梳理了美国已实施的4个税收战略规划主旨的演进轨迹,分析了当前第5个税收战略规划的主旨要素格局,并对美国税收战略规划主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本文通过研究发现,美国税收战略规划主旨始终秉持推动税收现代化的战略使命和战略总目标,各主旨要素服从和服务于这一战略主旨。税收战略使命追求"两个关切";税收战略愿景追求维护国家税收制度的完整性;税收战略价值追求"诚信、责任、开放合作、包容、透明"理念;税收战略目标追求税收战略支柱和战略基础的综合目标。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成光 陈成鑫
[目的/意义]通过对《2024—2026年情报界开源情报战略》以及《国家安全战略》、《国家情报战略》等美国官方战略涉及开源情报的部分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美国开源情报战略的演进逻辑,把握美国开源情报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开源情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内容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梳理美国开源情报战略的叙述演进,考察开源情报战略转向,预测美国开源情报工作未来发展趋势,进而对我国开源情报工作得出有益启示。[结果/结论]美国开源情报战略成阶段性演进,经历了密源情报的补充手段时期、全源情报的组成要素时期和大国竞争的战略工具时期。未来将持续落实以数据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强化数据保护,注重创新,并将开源情报领域开始作为情报界的先验领域。未来我国一方面要深化数据核心地位,实施数据驱动的情报工作模式,设立专职情报协调部门,同时与其他开源情报组织合作,借由情报披露赢得大国认知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反开源工作,注重数据安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冯明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窗口期,需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的基本内涵,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既是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振新发展动能质效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重塑全球价值链体系的重要前提。不可忽视的是,生产环节供需错配现象凸显、收入分配格局失衡、流通环节现代化水平不足以及居民消费倾向总体偏低,已成为国民经济循环所面临的困境。为此,应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收入分配结构、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以及全面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着手,切实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助力中国在"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志文 魏珺玥
明确普职分流政策的逻辑、困境与未来取向是确保普职分流良好推进的必然要求。从历史逻辑来看,普职分流的政策和实践因社会和职业教育的变化而不断演进;从现实问题来看,普职分流面临两大现实困境,即普通高中学历和中职学历不等值、学历价值和技能价值不匹配;从未来改革来看,需要加快推进“职教高考”制度建设,大幅增加中职学校的经费投入,提高中职教育的基础地位,重新审视学历与技能的关系,真正形成“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社会观念,实现普职主动分流、协调发展。
关键词:
普职分流 学历价值 技能价值 技能型社会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殷俊明 王平心 吴清华
本文试图借助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对成本控制战略的演进逻辑进行理论解读。着重从成本控制战略中涉及的关键特征变量,即控制环境、控制机制、控制形式、控制方法、控制内容和成本动因等,对各个阶段的变迁之诱因、特征变量之不同内涵及相互比较等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阐释。籍此,构筑一个为预测成本控制战略发展及完善企业实践的分析性框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贡生
与渐进式改革相伴随,中央先是提出区域规划、协调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然后提出"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进而形成新时代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从区域板块划分的角度看,先是提出"沿海和内地""东、中、西部"地区,然后提出"西部、中部、东部和东北地区",进而形成西部、东北、中部和东部的划分;从城市群形成的角度看,先是提出城市建设、大中城市建设、中心城市建设、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中国特色城镇化、新城市群建设,然后提出城市群规划布局,进而提出新时代要"以城市群为主体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云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目标依次为东部沿海地区优先发展、倡导区域协调发展、区域总体发展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并行。在区域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区域类型划分逐渐精确、相关配套政策日渐丰富、空间规划体系逐步完善、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管理权限日益明确、区域协作逐渐精细。总体看,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市场化变革、由相对封闭向对外开放的国际化探索、由学习模仿向中国特色的自主性构建的过程。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区域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军梅
文章通过对俄罗斯对外贸易战略及相应的政策工具配套进行归纳总结,发现俄罗斯对外贸易战略由"进口替代"到"休克疗法"再到"能源大棒"的清晰的演进脉络,并基于此对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和转型的特点与趋势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正确的研判。
关键词:
俄罗斯 对外贸易战略 理论逻辑 政策选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彭莉洁
产教融合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路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经历了萌芽初创期、恢复重建期、改革探索期、新时代深化创新发展期四个阶段。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历史演进看,职业本位、实践本位、社会本位作为职业教育的本真价值,也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逻辑起点。面向当前及未来发展,要从规划建制入手,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经济的全面融合;强化行业协会的协调职能,助推职业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合作;明确和落实企业的主体地位,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多方联动和深度参与;依托职业教育的本真价值,搭建全方位的产教融合模式;构建成本分担和利益分配机制,促进产教主体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历史演进 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