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36)
- 2023(9300)
- 2022(7699)
- 2021(6735)
- 2020(5283)
- 2019(11889)
- 2018(11733)
- 2017(21648)
- 2016(11413)
- 2015(12853)
- 2014(13099)
- 2013(13111)
- 2012(12803)
- 2011(12017)
- 2010(12437)
- 2009(11471)
- 2008(11280)
- 2007(10347)
- 2006(9772)
- 2005(9106)
- 学科
- 济(74579)
- 经济(74530)
- 管理(29191)
- 地方(25912)
- 业(25160)
- 中国(22321)
- 企(17800)
- 企业(17800)
- 方法(17273)
- 农(16974)
- 业经(15801)
- 地方经济(15737)
- 数学(14657)
- 数学方法(14577)
- 学(12398)
- 发(12129)
- 农业(11909)
- 融(11550)
- 金融(11549)
- 银(10784)
- 银行(10768)
- 环境(10716)
- 行(10633)
- 制(10376)
- 贸(9560)
- 贸易(9548)
- 和(9154)
- 易(9064)
- 财(9013)
- 发展(8821)
- 机构
- 学院(171394)
- 大学(168574)
- 济(81226)
- 经济(79553)
- 研究(69218)
- 管理(58796)
- 中国(53243)
- 理学(47851)
- 理学院(47213)
- 管理学(46540)
- 管理学院(46203)
- 科学(39113)
- 京(37548)
- 所(35401)
- 财(35310)
- 研究所(31376)
- 中心(30342)
- 江(28803)
- 农(26779)
- 财经(26389)
- 经济学(25722)
- 范(25084)
- 北京(24924)
- 院(24882)
- 师范(24868)
- 经(23677)
- 州(23382)
- 经济学院(22608)
- 省(21831)
- 业大(21126)
- 基金
- 项目(102154)
- 研究(79836)
- 科学(79645)
- 基金(70191)
- 家(60067)
- 国家(59480)
- 社会(51528)
- 科学基金(50082)
- 社会科(48777)
- 社会科学(48768)
- 省(41746)
- 基金项目(36056)
- 教育(35496)
- 划(33988)
- 编号(32688)
- 发(29923)
- 资助(28426)
- 自然(28052)
- 成果(27767)
- 自然科(27304)
- 自然科学(27299)
- 自然科学基金(26779)
- 课题(24986)
- 发展(24978)
- 展(24542)
- 重点(23700)
- 部(21681)
- 国家社会(21214)
- 创(21053)
- 年(20345)
共检索到2996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明洪
"藏彝走廊"是我国西部地区最重要的民族走廊,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联结我国西北、西南,纵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印缅孟经济走廊、长江经济带。从统筹西藏与四省藏区协调发展出发,变民族走廊、文化走廊为经济走廊,建成联结西北西南跨国经济通道,拱卫西南边疆特别是西藏,横跨五大藏区,聚合藏、彝、羌等30多个少数民族的走廊型经济带。从实践上看,国家实施相关政策已经做出了前期探索。推动"藏彝经济走廊"建设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定位,建立产业支撑,交通、城市建设先行,内外协作与协同机制以及给予政策支持。
关键词:
西藏 四省藏区 统筹协调 藏彝走廊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杜俊平 陈年来 叶得明
[目的]对水资源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深入研究,能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协同理论对水资源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相互作用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水资源、区域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评价法测算了两者综合水平,对河西走廊地区20032013年两者的协调发展进行考察和测评。[结果]河西走廊地区水资源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历了低度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等4个阶段,呈上升态势;该区域的区域经济系统综合水平从2003年的0.051增加到2013年的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杜俊平 陈年来 叶得明
[目的]对水资源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深入研究,能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协同理论对水资源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相互作用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水资源、区域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评价法测算了两者综合水平,对河西走廊地区2003~2013年两者的协调发展进行考察和测评。[结果]河西走廊地区水资源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历了低度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等4个阶段,呈上升态势;该区域的区域经济系统综合水平从2003年的0.051增加到2013年的0.943,呈现稳定的上升态势,对两者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然而水资源综合水平仅在0.403~0.650之间波动,总体水平较低,水资源对两者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十分有限;水资源与区域经济综合水平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表现出非同步性;从空间特征来看,该区域内各市之间水资源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地区差异十分明显。[结论]河西走廊地区总体上水资源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度高于协调发展度,协调发展度呈现出从低度失调到中级协调的上升态势,但协调发展度总体水平偏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万鲁河 张茜 陈晓红
将点轴开发的典型地区——哈大齐工业走廊作为研究区域,在指标体系构建和模糊数学理论的支持下,建立协调度模型,深入分析哈大齐工业走廊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度,并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解,以探讨影响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协调度呈阶段性变化特征,哈尔滨和大庆的协调度经历了3个阶段,即上升—下降—上升,齐齐哈尔只经历了上升—下降2个阶段;除了哈尔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在2006年属于濒临失调以外,其他的均属于协调类型;哈、大、齐的社会经济指标对生态环境发展的影响大小不同,3座城市影响最大的指标依次是:实际利用外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油消费量,生态环境指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影响最大的指标分别是:工业废气排放量、交通噪声平均值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因此,要有针对性地调整这些方面,才能使哈大齐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发展相协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方永恒 张娇
基于2013—2018年面板数据,解析藏羌彝走廊文化产业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借助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剖析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藏羌彝走廊文化产业发展时空演变与各因素的作用规律具有高度一致性,由东南向西北呈现出阶梯状发展趋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基础设施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部分抵消了文化传播距离等带来的负面影响。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逐渐减小,促进了藏羌彝走廊文化产业的平稳发展,根据文化产业发展阶段可以将影响因素时空异质性的作用机理分为3个阶段:依靠资金政策等扶持的前期发育阶段、以产业扩张和完善发展机制为主的中期扩张阶段、文化产业自成体系和平稳发展的后期稳定阶段。在文化产业政策制定过程中要因时因地因阶段制宜。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谢海燕 贾彦鹏 杨春平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二者仍然存在不协调、不融合的现象。推动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需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以经济手段推动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从顶层设计、法规政策体系、宏观调控手段、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评价考核等方面进一步构建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绿色产业体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樊杰
从国家利益和青藏地区的文化与自然特性出发 ,结合对青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评价 ,提出青藏地区近期发展的基本战略。在深入分析青藏地区战略实施的重要驱动力———国家扶持政策及其效果的基础上 ,提出了调整国家政策的建议 ,为青藏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并将构筑青藏地区特色经济系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 ,分别探讨了支撑特色经济体系的3个支柱产业系列 (以旅游为主体的文化产业系列、绿色生态和特色农牧业系列、以民族工业和当地土特产品加工业为主的轻纺工业系列 )的发展重点。
关键词:
青藏地区 特色经济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袁永友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胡景岩
2009年8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国务院在2011年7月14日下发的《关于横琴开发有关政策的批复》明确了横琴将实施比经济特区还特殊的政策。温家宝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长新
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出现若干发展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的阶段.就必须把协调放在首要地位.因为,协调是持续、稳定发展国民经济的前提.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已充分地证明了这是一条重要的、必然的发展规律.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协调地发展国民经济虽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但有关的科学论著中,尚涉及的不多.因此,对其中几个理论问题加以讨论,以引起我国理论界的注视,并进行深入的讨论,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仲耀黎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进程的加快,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安徽高职教育尚未完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专业结构、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尚有一定差距。安徽的经济建设需要高职教育提供人才支撑、科技支持与服务。为此,高职教育要为安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发展壮大皖江产业带、大力推进产业集聚,提供人才支撑,必须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协调互动、互相促进,最终形成共同发展。
关键词:
安徽 高职教育 地方经济建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敏 汪强
富国强军战略的实施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阶段。文章对建设和谐社会中国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以及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指出:国防与经济建设关系的调整演变必须着眼于实现和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必须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提高国民经济的军民兼容度,增强平战转换能力。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协调发展 国防经济 国家利益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震
职业教育与中原经济区的协调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研究表明,职业教育与中原经济区建设还存在规模、结构、布局和质量上的不适应。要实现职业教育与中原经济区的协调发展,必须要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形成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弹性机制;进一步整合、转型现有专业,培育新兴专业;按照"米"字形调整职业教育布局,壮大职业教育办学力量;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办学质量。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中原经济区 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立伟 沈满洪
本文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首先,描述了政策演变的基本轨迹。根据有关经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模型以及环境政策的历史发展过程,将我国环境政策的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经济优先阶段(1978-1995年);协调兼顾阶段(1996-2005年);环境优先阶段(2006-至今)。结合"两个大局"战略构想和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1978-1999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形成期(2000-2003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深入期(2003-至今)。然后从正反两方面对政策实施的总体效果进行了分析。最后...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政策评析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丽
有关税收收入占GDP比重持续下降问题的研究,是当前经济与税收研究的焦点之一。不少专家学者认为,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现阶段我国分配体制不健全,税外收入过多,导致宏观税负轻,微观税负重;二是税收征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文从数量分析的角度,通过对税收占GDP比重持续下降成因的数量分析,提出通过解决税制的结构性失调问题,保持税收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