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439)
2023(22033)
2022(18820)
2021(17486)
2020(14600)
2019(33446)
2018(33040)
2017(62777)
2016(34008)
2015(38199)
2014(37862)
2013(37139)
2012(34431)
2011(31170)
2010(31708)
2009(29222)
2008(28479)
2007(25307)
2006(22502)
2005(20118)
作者
(98234)
(82155)
(81471)
(77664)
(52421)
(39475)
(37009)
(32086)
(31264)
(29591)
(27897)
(27895)
(26334)
(26121)
(25418)
(25279)
(24270)
(23803)
(23601)
(23518)
(20668)
(20285)
(20021)
(18845)
(18495)
(18273)
(18139)
(17957)
(16657)
(16272)
学科
(150826)
经济(150676)
管理(100760)
(94739)
(78296)
企业(78296)
方法(62986)
数学(54402)
数学方法(53570)
中国(40632)
(38556)
地方(33885)
(33593)
业经(33118)
(31804)
农业(26289)
(25985)
技术(25417)
(24667)
贸易(24648)
理论(24530)
环境(24057)
(23783)
(23047)
(22774)
银行(22720)
(22558)
金融(22556)
(21794)
(20539)
机构
大学(482834)
学院(482447)
(197727)
经济(193544)
管理(187841)
研究(166987)
理学(161691)
理学院(159846)
管理学(156663)
管理学院(155801)
中国(126381)
(104398)
科学(103011)
(89811)
(84352)
(79114)
研究所(76552)
中心(75576)
(72533)
业大(71178)
财经(71048)
北京(66655)
(64553)
(64335)
师范(63712)
农业(61184)
(60918)
经济学(59638)
(58731)
经济学院(53378)
基金
项目(324532)
科学(255503)
研究(236417)
基金(234443)
(204874)
国家(203147)
科学基金(174617)
社会(148960)
社会科(141177)
社会科学(141141)
(127158)
基金项目(122816)
自然(113648)
自然科(110972)
自然科学(110947)
教育(109298)
自然科学基金(108944)
(106850)
资助(97723)
编号(95784)
成果(77769)
重点(72985)
(71317)
(70981)
(68947)
课题(66804)
创新(63987)
科研(61606)
国家社会(61440)
教育部(60787)
期刊
(223653)
经济(223653)
研究(143259)
中国(101305)
学报(76320)
管理(72821)
(71641)
科学(70332)
(68149)
大学(58186)
教育(57280)
学学(54477)
农业(49468)
技术(45641)
(44414)
金融(44414)
业经(36198)
经济研究(36081)
财经(35015)
(30090)
问题(28066)
(27160)
图书(26533)
技术经济(25269)
统计(24491)
科技(24320)
(22775)
资源(22283)
(21969)
理论(21922)
共检索到7320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苏玉同  宁凌  
“蓝色粮仓”的建设对于维持渔业资源稳定、促进渔业科技创新、带动渔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0—2019年我国11个沿海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PVAR模型分析了蓝色粮仓中生态资源承载、渔业科技创新与渔业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在建设“蓝色粮仓”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渔业科技创新对生物资源承载与渔业经济发展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控制渔业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承载随着时间推移会呈现背离发展的趋势。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以渔业科技为核心,充分发挥其对于“蓝色粮仓”中生态资源承载与渔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生态资源承载为根基、以渔业经济发展为抓手推动“蓝色粮仓”生态产业化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苏玉同  宁凌  
“蓝色粮仓”的建设对于维持渔业资源稳定、促进渔业科技创新、带动渔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0—2019年我国11个沿海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PVAR模型分析了蓝色粮仓中生态资源承载、渔业科技创新与渔业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在建设“蓝色粮仓”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渔业科技创新对生物资源承载与渔业经济发展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控制渔业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承载随着时间推移会呈现背离发展的趋势。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以渔业科技为核心,充分发挥其对于“蓝色粮仓”中生态资源承载与渔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生态资源承载为根基、以渔业经济发展为抓手推动“蓝色粮仓”生态产业化建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宁凌  宋泽明  
基于2007—2017年我国11个沿海省份的有关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分析海洋科技创新、海洋全要素生产率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自我增强机制和双向促进关系,但相互促进效果较小;长期来看,海洋经济发展对海洋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大于对海洋科技创新的影响,而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对海洋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基于研究结论,提出通过发挥自我增强机制的提升作用提高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全要素生产率的相互促进效应,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经济质量,促进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海洋强国建设。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朱骅  
"碳汇渔业"主要是指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CO_2,并通过收获水生生物产品,把这些碳移出水体的过程和机制。更具体地说,是指通过养殖和收获贝类、藻类、滤食性鱼类、甲壳类、棘皮类等水产品将碳移出水体,使碳被再利用或被储存,但这一渔业生产方式的转型需要一系列机制保证。这些机制既可以保证"碳汇渔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又能使之成为"蓝色粮仓"国家战略的基础保障。这些措施包括:选择固碳速率高的养殖品种、科学组合养殖品种、提升养殖技术、以海洋牧场革新生产组织方式、推动建立国际蓝碳交易体系、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水产养殖业合作等,这其中海洋牧场的规划与建设是"碳汇渔业"与"蓝色粮仓"战略相结合的关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红生  
蓝色粮仓建设对保障食物安全、推动经济发展、催生新兴产业、彰显国家权益、改善生态环境以及突破产业瓶颈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科技和产业背景下,如何卓有成效地构建蓝色粮仓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明确了蓝色粮仓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蓝色粮仓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实现渔业产业由大国向强国跨越以及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能力的总体目标,从聚焦重大需求、构建科技创新链,坚持原创驱动、突破重大科学问题,强化集成示范、支撑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等方面论述了实施途径,即按照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典型应用示范全链条布局的要求,坚持生态优先谋划,陆海统筹布局,针对种质创制、健康养殖、资源养护、友好捕捞、流通加工五大产业类型需求,实施良种引领、空间拓展、技术升级、产业示范四大行动,建立智慧养殖、智能捕捞、绿色加工三大体系,满足优质蛋白供给和产业转型升级两大需求,最终构建中国特色的蓝色粮仓。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杜军  寇佳丽  赵培阳  
为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2006—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对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对海洋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海洋经济增长对海洋科技创新具有显著的影响;从短期来看海洋经济增长对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效应不明显,从长期来看海洋经济增长能够促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增长的正效应逐渐减弱,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是海洋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海洋经济增长是海洋科技创新的格兰杰原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莉  林香红  付瑞全  
选取沿海地区11个省市1988—201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C-D生产函数和索洛余值法,结合空间关联度,测算并分析沿海地区海洋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差异。研究表明,"十二五"期间沿海地区海洋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均高于55%,存在区域差异但不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科技已成为海洋渔业增长主要动力。最后,基于当前五大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背景,提出提高海洋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促进现代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及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史清华  
一天,同门师妹,宁波大学胡求光教授给我打来一个电话,期望我对她的专著写一个书评,我也没有多想,自认都是黄门(黄祖辉老师)弟子,研究的主题应差异不大,随口就答应了。没想到,几天后,寄到书案的专著《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与浙江蓝色牧场建设路径研究》,粗粗翻了一下,让我倍感头大。一个全新的领域,如何来评,能否完美交卷,成了我近一个月来心中的结。既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韩立民  李大海  
建设“蓝色粮仓”是“构建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命题。本文在分析我国总体粮食安全形势的基础上,从海洋食物生产能力增长、居民营养供给、节约资源要素以及缓解陆域生态环境压力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蓝色粮仓”在我国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从创新养殖模式、发展远洋渔业和推动技术进步等方面,深入论证了“蓝色粮仓”在食物供给方面所拥有的巨大潜力;最后,从战略高度提出了建设“蓝色粮仓”的相关对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培辉  袁薇  
金融在收入分配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理论研究表明金融发展与居民收入差距间存在非线性关系。该文利用动态门限面板模型考察了中国31个省市金融发展与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关系。研究表明,中国金融发展与居民收入差距间存在明显的门限效应,当金融发展超过门限值时,金融发展有助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当金融发展低于门限值时,金融发展会扩大居民收入差距。部分省市部分年份金融发展水平已超过门限值,对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发挥正向作用。因此,为解决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问题,须保持超过门限值的最低金融发展水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沈可  李雅凝  
采用2000~2018年中国31个省份的动态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人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的影响以及影响的异质性。运用系统GMM方法发现,人口老龄化与科技创新、根本性创新及渐进性创新之间均呈驼峰型关系,即老龄化先促进后抑制创新水平;相较于渐进性创新,人口老龄化对根本性创新的负面效应将更早显现。进一步运用动态面板门槛模型,揭示了人口老龄化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存在城镇化率门槛效应,城镇化率的门槛值约为86%,即当城镇化率低于该门槛值时,人口老龄化将抑制创新;而当城镇化率高于门槛值时,老龄化转而有利于促进创新。由此可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将有助于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军  寇佳丽  赵培阳  
通过构建海洋环境规制、科技创新综合指数,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得到2006—2015年中国11个沿海地区(除港澳台外)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PVAR模型,考虑海洋经济期望与非期望产出,探讨海洋环境规制、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地区间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区域异质性,全国沿海地区宏微观层面存在"强"波特假说,具有时滞性,长江流域沿海地区只存在"弱"波特假说,就我国整体沿海地区而言,需要极大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沿海区域间海洋环境规制强度与海洋科技创新协调度,进一步完善海洋保护税,促进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波  翟璐  韩立民  
"蓝色粮仓"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海洋渔业健康发展、优化居民膳食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推进中国"蓝色粮仓"建设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本文从产业发展动态、管理制度、组织体系的角度分析了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的"蓝色粮仓"发展概况与有效方法及措施,基于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的经验,中国应该从资源养护、制度完善、科技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推进中国"蓝色粮仓"建设进程,为有效发挥"蓝色粮仓"的粮食保障功能提供新动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洁  刘君  李新运  
围绕蓝色经济区科技创新人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变量,利用2002-2014年相关数据,对各变量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构建基于经济意义的SVAR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探讨科技创新人才对经济发展的动态影响及贡献程度。结果表明,蓝色经济区科技创新人才与经济发展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科技创新人才对经济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作用存在滞后期且效果不明显。因此,政府在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成果产出及成果转化,以充分发挥蓝色经济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波  韩立民  倪国江  
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在结构改革背景下,探究海洋渔业经济增长结构效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多维度分析了海洋渔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渔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结果显示:海洋渔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软化、生产结构变化对海洋渔业经济增长影响的阶段性特征明显,总体表现出产业结构调整对海洋渔业经济增长具有结构红利,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贡献度要高于合理化、软化与生产结构,更有利于推动海洋渔业经济增长。同时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了海水养殖业地位,推动了海洋渔业的稳定发展。结果表明未来海洋渔业在于追求高端、精深、特色产业发展而非产业间均衡发展,重点增强海洋渔业工业、服务业实力,实现工业化与服务化协同演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