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17)
- 2023(7198)
- 2022(5449)
- 2021(4633)
- 2020(3596)
- 2019(7936)
- 2018(8264)
- 2017(15585)
- 2016(8905)
- 2015(10105)
- 2014(10377)
- 2013(9959)
- 2012(9187)
- 2011(8150)
- 2010(8213)
- 2009(7407)
- 2008(7519)
- 2007(7045)
- 2006(6509)
- 2005(6102)
- 学科
- 济(37156)
- 经济(37102)
- 管理(32175)
- 业(23968)
- 企(20105)
- 企业(20105)
- 环境(16771)
- 方法(12285)
- 中国(11926)
- 农(11105)
- 学(11052)
- 划(9972)
- 数学(9708)
- 业经(9550)
- 数学方法(9520)
- 财(9384)
- 地方(7847)
- 发(7718)
- 制(7545)
- 和(7291)
- 农业(7194)
- 规划(7192)
- 环境规划(6976)
- 资源(6529)
- 理论(6424)
- 务(6226)
- 财务(6203)
- 财务管理(6186)
- 银(6176)
- 银行(6163)
- 机构
- 大学(129191)
- 学院(128769)
- 济(49823)
- 经济(48629)
- 管理(46328)
- 研究(44422)
- 理学(38990)
- 理学院(38572)
- 管理学(37683)
- 管理学院(37494)
- 中国(34688)
- 科学(28335)
- 京(28252)
- 财(23778)
- 所(23035)
- 农(22869)
- 江(21228)
- 中心(20823)
- 研究所(20636)
- 业大(19296)
- 范(18465)
- 财经(18442)
- 师范(18252)
- 北京(17792)
- 农业(17639)
- 州(16667)
- 经(16616)
- 院(16246)
- 经济学(15233)
- 省(14650)
- 基金
- 项目(83493)
- 科学(65270)
- 研究(60615)
- 基金(60162)
- 家(53068)
- 国家(52658)
- 科学基金(44777)
- 社会(38981)
- 社会科(36847)
- 社会科学(36832)
- 省(33027)
- 基金项目(31451)
- 自然(28387)
- 自然科(27660)
- 自然科学(27653)
- 划(27413)
- 自然科学基金(27121)
- 教育(27040)
- 编号(24295)
- 资助(23792)
- 成果(20039)
- 重点(19090)
- 发(18690)
- 部(17741)
- 课题(16958)
- 国家社会(16506)
- 创(16402)
- 科研(15967)
- 制(15486)
- 创新(15473)
共检索到202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琳
“蓝碳”在中国环境公益诉讼中实则有着诉讼缘由、保护法益、责任承担方式这3种不同的角色与定位,应给予不同的规范化建议。应明晰“蓝碳”行政监管机制、明确将“蓝碳”纳入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受案范围;转变环境司法范式,开启“蓝碳”环境司法机制,保护“蓝碳”法益;从适用范围、条件、程序等方面来规范作为责任承担方式的“蓝碳”。
关键词:
蓝碳 环境公益诉讼 生态修复 现代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江润民 朱晖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在实际操作中经常需要面对来自科技和道德的挑战。以司法权为主导强化其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作用,并以行政权作为辅助系当前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但是,司法权的加强容易造成其突破自身权力范围侵入行政权的范围之内或者与行政权功能相重叠,造成司法权与行政权关系定位错误。当代环境事业冗杂零碎,更加需要利用行政权来作为主要解决环境问题的手段。因此,就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而言,应当通过加强和有效运用行政权、增设民事公益诉讼前置程序以及完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来纠正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两者的关系,从而使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得到良好的运行。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旭勇
"不依法履行职责"的认定在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运行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现有的研究成果,对职责范围界定、履职期限计算、判断标准选择等问题的关注与探讨严重不足。基于审判程序与执行程序的明确分工,保障生效行政决定内容实现的相关法定职责不应纳入行政公益诉讼监督,但是行政机关回复检察建议的职责具有独立性,属于行政机关的履职范围。履职期限以收到检察建议为计算起点,并应当将鉴定、公告等时间扣除。较之行政私益诉讼中的依申请履职,公益诉讼案件中行政机关的履职行为具有调查取证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调查对象的天然阻抗性以及"行刑衔接"的复杂性等特殊性,履职期限可以适当延长。由于职权法定、程序法定以及自然条件限制等原因,"不依法履行职责"的认定应选择行为标准。
关键词:
行政诉讼 公益诉讼 不依法履行职责
[期刊] 求索
[作者]
曹梦娇
变更判决是行政诉讼判决类型中的独特存在,一方面变更判决能够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达到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的诉讼目的;另一方面因其系法院直接代替行政机关作出决定,有司法权干预行政权之虞。从实践来看,变更判决适用困难存在变更判决适用范围与功能定位存有抵牾以及变更判决与撤销判决适用条件模糊两个制约因素。变更判决不宜仅限于金钱及其替代物的给付,还应包括数额、比例计算以及权属的确认。在区分“明显不当条款”和“款额错误条款”的规范意旨情况下,可以在行政裁决、行政协议等案件中扩展变更判决的适用空间。变更判决是撤销并重作判决的例外,适用关键在于行政裁量权是否缩减至零。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飞 徐泳和
新《行政诉讼法》确立了由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制度。以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反映了宪法层面上的权力分配与制衡机制,体现了人民主权理论、分权制衡理论与国家积极作为理论。根据检察机关的职能定位与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维护公共利益的目标,检察机关的诉讼地位应当界定为公诉人。在此基础上,应围绕以下制度内容来完善行政公益诉讼的程序制度构建:检察机关调查取证制度;检察建议与诉讼程序的衔接制度;不履行职责的判断标准;检察机关举证责任制度。
关键词:
诉讼地位 公诉人 程序构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书敏
通过分析近两年环境公益诉讼的司法实践,从案件数量、地区分布、原告资格以及被告资格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新《民事诉讼法》和新《环境保护法》确立并实行公益诉讼以来,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发展迅速。立案数量不断增加、受案范围不断扩大、被告范围从私主体扩大到公主体,然而在案件受理、原告资格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变落后环境观念,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工作质量,健全环境公益诉讼相关制度,以更好地保护环境公共利益,为环境公益诉讼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
新《环境保护法》 环境公益诉讼 制度完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宗廷
环境权是公民的法定权益 ,通过诉讼的途径和机制排除环境侵害是最为有效和可取的。本文正是在分析了环境侵权的种类及特点的基础上 ,对环境侵权提起公益诉讼进行了研究 ,并指出建立环境侵权公益诉讼制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
环境侵权 诉讼 公益诉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平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依据民事诉讼法和民事实体法的规定,受害者可以提起环境污染侵权民事诉讼。由于单个受害者的经济实力以及诉讼能力远不及污染企业,为了弥补受害者个体诉讼能力的不足,我国可以参照西方国家的环境公益民事诉讼制度,赋予环境公益组织有限的诉权,给予他们适格原告的身份,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充分保护广大民众的环境公共利益。
关键词:
环境污染 公益诉讼 适格原告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天文
“诉的利益”概念在我国行政审判实践和理论中尚无统一理解,将其界定为独立于原告资格和受案范围的诉讼要件,特指法院对原告诉讼请求进行实体判决的必要性和实效性。这一狭义理解可彰显诉的利益独特的问题意识,增强其司法适用性,并为这一概念的法定化提供可能。我国行政诉讼的权益保障功能为诉的利益提供了制度前提,诉讼类型化的发展扩宽了其适用空间,但还须完善立案登记制,明确其诉讼要件的体系定位。诉的利益要从诉权行使目标、救济渠道效率、实体判决效果、起诉时机等方面加以判断,具体要求在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和实践中已有体现。为了维持诉的利益的特定内涵,应当明确其讨论范畴不包括复议前置和一般起诉期限,其与行政纠纷可诉性、诉讼请求形式的要求也无重合。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英 鄢斌
环境民事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制度所说的举证责任倒置是一个举证责任的再分配 ,其基本考虑乃在于要衡平受害人和致害人间基于环境侵权之制度特征所致的信息不对称和地位的不对等。对现有环境民事侵权中举证责任倒置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所涉及的归责原则、侵权构成要件、因果关系推定以及当事人举证与法院依职权推定相结合原则的理解与适用是立法和司法需要加以重视的方面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福玲
在公益诉讼制度尚未建立起来的情况下,我国传统的私益诉讼制度实际上已经为环境诉讼提供了相对丰富的立法保障。为环境公益而诉,在传统私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问题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制度瓶颈。司法实践中原告资格在传统私益诉讼中已经成功地进行了扩张,早已突破了"直接利害关系原则",通过传统私益诉讼来达到维护环境公益的目的,适格的原告并不匮乏。司法系统在痛下决心后对环境诉讼给予的有力保障,在现有法律框架下,除了原告资格的有效扩张以外,还有许多亟待发掘利用的司法制度宝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宗宇 王热
由于环境侵权责任因果关系的特殊性,法律规定在环境侵权诉讼中实行因果关系推定。环境侵权诉讼中的因果关系推定是指法官根据法律规定,从已知的基础事实推定环境加害行为与环境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并允许当事人提出证据予以推翻的规则。实行因果关系推定,实质上是直接将证明因果关系不存在的证明责任分配给加害人。受害人证明基础事实的方法有很多,但标准只有一个,即须达到高度盖然性。加害人对基础事实的反驳属于反证,而对推定事实的反驳则是本证。开展环境侵权诉讼中的因果关系推定讨论,对建立我国环境侵权诉讼理论体系以及实务操作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环境侵权 因果关系 推定 证明责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培萍
环境诉讼中的共同被告的追加与否以及他们承担责任的形式,对原告的举证义务和赔偿救济来说意义重大。旨在对该问题进行简单探讨,为司法实践提供一点建议。
关键词:
环境诉讼 共同被告 责任形式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孙秀丽
本文从光大行政诉讼案出发,梳理本案所蕴含的行政法原则,并从现实逻辑、价值追求以及诉讼功能的角度探讨行政法原则在金融行政诉讼中适用的理论基础。通过比较研究不同法系代表性国家的域外实践经验,指出我国行政法原则在金融行政诉讼过程中适用的发展,尚需在学理上努力澄清、在性质上合理定位以及在立法上的充分准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吕霞
公益诉讼中的公益依主体构成不同分为多人公益和集体公益两种。前者是多个人分属的利益。之所以称为公益,是因为它是多个人的利益。后者是一种整体利益,是多数人组成的集体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利益。多人利益意义的环境公益诉讼实际上是侵权诉讼,这种诉讼的理论基础是私人权利。可以把它叫做环境公益诉讼。集体利益环境公益诉讼是为人类环境利益的诉讼,其理论基础是国家利益或人类共同体利益。可以把它叫做环境诉讼。环境公益诉讼和环境诉讼各有自己的理论基础。环境公益诉讼本质上是私益诉讼,其理论依据是公民权利;环境诉讼是真正的公益诉讼,这种诉讼的理论基础是人类利益理论、国家利益理论。
关键词:
公益 公益诉讼 环境公益诉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