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35)
- 2023(12150)
- 2022(10278)
- 2021(9794)
- 2020(8279)
- 2019(19127)
- 2018(18940)
- 2017(36466)
- 2016(19482)
- 2015(22006)
- 2014(21412)
- 2013(20880)
- 2012(19014)
- 2011(17005)
- 2010(16631)
- 2009(15425)
- 2008(15230)
- 2007(13795)
- 2006(11529)
- 2005(9835)
- 学科
- 济(78998)
- 经济(78918)
- 管理(58094)
- 业(57187)
- 企(47095)
- 企业(47095)
- 方法(39430)
- 数学(35172)
- 数学方法(34711)
- 农(22051)
- 财(20876)
- 中国(19574)
- 业经(16601)
- 技术(16468)
- 贸(15557)
- 贸易(15553)
- 学(15244)
- 易(15147)
- 农业(14862)
- 地方(14632)
- 制(13787)
- 务(13364)
- 财务(13322)
- 财务管理(13290)
- 企业财务(12585)
- 理论(12233)
- 银(11880)
- 和(11858)
- 银行(11853)
- 融(11668)
- 机构
- 大学(270827)
- 学院(270756)
- 济(113013)
- 经济(110856)
- 管理(107717)
- 理学(93781)
- 理学院(92821)
- 管理学(91180)
- 管理学院(90676)
- 研究(86013)
- 中国(64535)
- 京(54718)
- 科学(52221)
- 财(50018)
- 农(43685)
- 所(41895)
- 中心(41510)
- 财经(40725)
- 业大(40307)
- 江(39224)
- 研究所(38308)
- 经(37043)
- 经济学(35210)
- 范(34750)
- 农业(34489)
- 师范(34404)
- 北京(33540)
- 经济学院(31909)
- 州(31179)
- 院(31147)
- 基金
- 项目(186831)
- 科学(148072)
- 研究(136624)
- 基金(136365)
- 家(118302)
- 国家(117319)
- 科学基金(101625)
- 社会(88020)
- 社会科(83400)
- 社会科学(83377)
- 省(73833)
- 基金项目(72462)
- 自然(65415)
- 自然科(63966)
- 自然科学(63947)
- 教育(63816)
- 自然科学基金(62815)
- 划(61653)
- 编号(55368)
- 资助(54693)
- 成果(43950)
- 重点(41882)
- 部(41765)
- 创(41334)
- 发(39842)
- 创新(38793)
- 课题(37298)
- 国家社会(36657)
- 科研(36307)
- 教育部(36235)
共检索到3824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相万
当前东北亚地区扑朔迷离的形势可视为朝鲜核试验、萨德入韩以及美国的"亚洲回归"政策共同、交互作用的结果。美国的"亚洲回归"以及转而实施"亚太再平衡"政策其旨在应对中国的崛起,对中国进行"战略封锁"。在此背景下,朝鲜核试验(第四、五次)、朝鲜频繁的导弹试射、韩国部署萨德系统等破坏了东北亚既存的和平共处和战略均衡局面,大有使韩美日和朝中俄回归到"冷战式对立"之势,东北亚可能再现"新冷战"格局,地区"安全困境"也将日趋严峻。本文认为,美国积极推进"萨德入韩"的根本动因在于:一方面向日益紧密的中韩关系打入楔子,另一方面要实现对中俄的战略遏制。韩国同意部署萨德本身,一方面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它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则是明显的战略误判。"萨德入韩"使得半岛局势急转直下的同时,也使得半岛成为东北亚各国回归传统战略博弈的主战场。中国之所以对韩国同意部署萨德的行为产生怀疑并敏感的反应,原因在于萨德系统不能有效应对朝鲜的攻击,而是为了弥补美国应对中国的导弹防御系统(MD)的缺口。从这种意义上说,部署萨德的负面影响将日益凸显:一是它并不能减少朝鲜的安全威胁,反而有可能刺激朝鲜而使得韩国更加不安全;二是中韩关系将因此严重受损,两国政治、经济、人文交流与合作必将受到冲击;三是东北亚地区将可能再次回归到两极对立状态,朝鲜半岛的安全困境将日益深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邹函奇 刘彤
以米尔斯海默为代表的进攻性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其从历史分析与理论论证的角度为美国的东北亚政策提出了"离岸平衡手"的解读与构想。然而朝核危机爆发后,美国的东北亚政策正朝着建立多边安全机制的方向发展,进攻性现实主义提出的"中国威胁论"也不攻自破。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东宁
作为经典国际安全理论的安全困境理论无法充分说明后冷战时代东北亚区域国家安全状态。无论从体系引导型安全困境亦或国家引导型安全困境,都难以找到东北亚各国安全战略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东北亚各国间的安全互动已经形成了一个超越安全困境并以美国为核心的地区国家安全体系。通过对东北亚国家安全体系结构和流动性安全要素的考察可以发现,各国安全战略的不同与其在国家安全体系结构中的位置和对流动性安全要素的控制能力密切相关。这有助于进一步探寻东北亚国家间安全关系从双边困境到多边合作的路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庆四
由于错综复杂因素的交织,东北亚的安全两难一直是该地区国家寻求密切合作的最大障碍。并非区域内国家的美国却在东北亚安全关系中扮演主角,然而它深刻介入东北亚安全事务的结果是使地区安全困境愈益显现。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矛盾角色自有其复杂的内在动因,即通过轴心—辐条的安全格局把美国霸权利益凌驾于东北亚地区安全之上。东北亚畸形的安全态势对地区一体化进程及其安全构建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黄凤志
东北亚地区战略地位重要,是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依托地区。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安全机制的缺失使东北亚安全秩序问题始终未能解决。不仅朝鲜半岛和台海局势仍重兵对峙,两个热点问题呈持续升温之势,而且在大国关系结构性的矛盾之中,冷战意识仍然存在,东北亚安全秩序的构建陷入困境。要走出东北亚安全秩序的困境,必须构建东北亚地区安全与合作的共识,推动地区各国重新构建东北亚安全与合作的新理念,构建东北亚地区“多极”主导多边安全合作机制。
关键词:
东北亚 安全秩序 对策研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任东波
在后冷战时代,东北亚“混合型区域主义”的矛盾性、复杂性和流变性要求人们不要以西方的经验来评估和判定东北亚的区域主义,而在逻辑上和事实上呈现出多重张力的东北亚民族主义又使东北亚的安全现实日益严峻。对后冷战时代的东北亚安全观念建构而言,二者之间的张力构成了现实和理论上的双重困境。这种困境也昭示了后冷战时代东北亚安全观念建构所面临的复杂性、紧迫性和脆弱性。突破和超越这种双重困境的关键在于:东北亚各国如何消融国内日益增强的民族主义情绪,东北亚的知识界如何应对西方主导的全球主义意识形态和学术话语霸权的挑战以及东北亚社会如何汲取传统的东亚体系的合理因子,以避免新的帝国观念和帝国体系的出现。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华
自朝鲜战争结束以来,韩国安全政治中一直面临着严重的安全困境问题。韩国认为,周边强国之间的均衡关系是韩国生存与繁荣的保障。从现实情况看,韩国的力量难以同周边大国中的任何一个进行抗衡,归根结底,只有在大国间的力量取得平衡并相互制约的前提下,韩国的活动范围才能得以扩大。所以,推动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的建立,维持当前的地区力量均衡,防止因为周边大国实力的强弱变化导致的地区秩序瓦解,对于韩国意义重大。冷战后,韩国所提出的东北亚多边安全战略构想无疑将对维持该地区长期和平发挥关键性作用,韩国也能从中获得可观的和平红利。但由于其内在缺陷,这一构想并不能一劳永逸地化解韩国长期所面临的安全困境。
关键词:
安全困境 韩国 东北亚安全 安全战略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斌
石油安全是东北亚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以俄远东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核心 ,东北亚各国出于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 ,或合作、或竞争 ,展开了多方博弈。在远东能源格局中 ,中国利用远东能源资源的道路将是曲折的。
关键词:
东北亚、石油、战略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金汉信 乔均
本文认为,建设东北亚物流中心是由韩国首先提出的,其模式经历了从竞争模式到合作与竞争模式的转变。东北亚物流中心的建设是适应国际航运市场变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环境保护的需要,能够实现区域内资源在空间上的互补,节省成本,避免物流设施的供过于求。在此过程中,政府、行业物流协会和企业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东北亚 物流中心 原动力 合作 竞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沈滢 王亚君 郭晓立
东北亚地区具有地缘优势和较强的互补性,但是缺乏全面地的实质性的合作,特别是在能源安全领域。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合作是对东北亚区域各国都十分重要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采用系统工程中的解释结构模型分析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合作系统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而构建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合作系统的结构,并对其系统结构进行分析,为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合作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合作系统由信用子系统、行为体需求子系统和经济依存子系统构成。在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三个子系统的相互关系将影响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合作的模
关键词:
解释结构模型 合作系统 区域能源安全合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辛正承
在东北亚复杂的局势下,2013年韩国总统朴槿惠成功地进行了对华国事访问,得到中方的高度重视。自1992年建交以来,韩中关系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两国构建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尽管如此,近几年来,因缺乏相互信任和战略沟通,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实质效果遭到了质疑。在2013年6月27日,朴槿惠总统与习近平主席的首脑会议中,双方针对两国交流中存在的不足部分提出了诸多解决方案,本次会谈应该说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会面。中国认为今后10年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机会。韩国作为中等国家(Middle Power),也将通过与国际社会的合作,致力于韩半岛(朝鲜半岛——编者注,下同。)的和平与繁荣,积极促进基于信任的对外政策。在这种情况下,韩国和中国在安全及经济等多个领域的相互合作将持续扩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宋玥
经贸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涵。在东北亚区域开展经贸合作面临着美国、朝鲜以及日本等国的制约,但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又具备内生驱动,东北亚各国开展经贸合作是历史选择和必然趋势。"一带一路"建设为东北亚经贸合作指明了方向,应加强中美之间的务实合作,共享和平;加强"中朝韩俄经济带"建设,互惠互利;实现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与蒙古国"草原之路"建设的对接,共渡难关;加强东北亚地区的货币合作;加快东北亚区域内自由贸易区建设。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经贸合作 中朝韩俄经济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放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程广中,赵海军
目前,东北亚地区形成了四角七方的地缘战略格局,由于东北亚是亚太问题的核心和亚太和平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努力推进东北亚安全合作非常重要。同时随着美苏两极冷战格局的消失和东北亚经济合作的进展,加强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合作也成为可能。根据东北亚的实际情况,该地区的安全合作应是非结盟性的、活动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待条件成熟时,再建立能覆盖全区域的综合性安全合作机制
关键词:
东北亚,地缘战略,安全合作,模式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邱询立
进入21世纪,资源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而资源竞争的重心则是能源的竞争。近年来,东北亚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东北亚各国对能源需求逐年增加,各国间的能源竞争日趋激烈。能源安全再度成为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从东北亚能源合作的动因、必然性、局限性以及东北亚各国能源合作的基础等诸方面进行分析,可寻找出东北亚能源合作的原则及路径。
关键词:
东北亚 能源 安全 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