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67)
- 2023(18713)
- 2022(15568)
- 2021(14331)
- 2020(12149)
- 2019(28021)
- 2018(27637)
- 2017(53810)
- 2016(28826)
- 2015(32294)
- 2014(32382)
- 2013(32206)
- 2012(29758)
- 2011(26724)
- 2010(26901)
- 2009(25105)
- 2008(25249)
- 2007(22878)
- 2006(20094)
- 2005(18368)
- 学科
- 济(134170)
- 经济(134040)
- 业(109849)
- 管理(98707)
- 企(97121)
- 企业(97121)
- 方法(59619)
- 数学(49624)
- 数学方法(49140)
- 财(40657)
- 农(38088)
- 业经(36576)
- 中国(34498)
- 务(29188)
- 财务(29133)
- 财务管理(29077)
- 地方(28954)
- 企业财务(27726)
- 农业(26597)
- 制(26031)
- 技术(24471)
- 贸(23018)
- 贸易(22998)
- 易(22276)
- 和(21390)
- 理论(21209)
- 学(20868)
- 银(19943)
- 银行(19910)
- 策(19597)
- 机构
- 学院(417607)
- 大学(412154)
- 济(179669)
- 经济(176231)
- 管理(168978)
- 理学(144810)
- 理学院(143395)
- 管理学(141348)
- 管理学院(140561)
- 研究(133732)
- 中国(106167)
- 京(86089)
- 财(84939)
- 科学(77830)
- 农(66954)
- 财经(66861)
- 所(66326)
- 江(64392)
- 中心(63219)
- 经(60703)
- 研究所(59202)
- 业大(57976)
- 经济学(54494)
- 北京(54165)
- 农业(52159)
- 州(51076)
- 范(50510)
- 师范(50005)
- 财经大学(49373)
- 经济学院(49322)
- 基金
- 项目(269255)
- 科学(215060)
- 研究(199060)
- 基金(197031)
- 家(169307)
- 国家(167817)
- 科学基金(147190)
- 社会(128837)
- 社会科(122404)
- 社会科学(122376)
- 省(107077)
- 基金项目(104120)
- 自然(94438)
- 自然科(92354)
- 自然科学(92332)
- 教育(92000)
- 自然科学基金(90780)
- 划(88418)
- 资助(80789)
- 编号(80381)
- 成果(63892)
- 发(61174)
- 部(60292)
- 创(60228)
- 重点(60096)
- 创新(55630)
- 课题(55137)
- 国家社会(53162)
- 教育部(52432)
- 人文(51634)
- 期刊
- 济(202291)
- 经济(202291)
- 研究(122045)
- 中国(83460)
- 财(71196)
- 管理(68387)
- 农(61411)
- 学报(56338)
- 科学(55705)
- 大学(44191)
- 融(42237)
- 金融(42237)
- 学学(41862)
- 农业(41781)
- 教育(41099)
- 技术(40473)
- 业经(34900)
- 财经(34153)
- 经济研究(31864)
- 经(29404)
- 问题(26485)
- 业(25061)
- 技术经济(24094)
- 统计(21037)
- 贸(20867)
- 商业(20477)
- 财会(20384)
- 策(20132)
- 现代(19633)
- 世界(19186)
共检索到632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本照 逯婧
本文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中的创新型企业为例,实证检验"营改增"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具体通过对"营改增"企业与非"营改增"企业的横向对比,并对"营改增"企业进行自身纵向对比,分析"营改增"给企业研发投入所产生的即时效应和短期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即时效应对应的研发投入改善,主要源于企业的超常规研发和政府的直接补助,这种改善难以持续;短期效应对应的研发投入改善,则是企业的理性选择,但削弱了政府直接补助的支持力,总的来看,这种改善在未来具有可持续性。
关键词:
创新型企业 营改增 研发投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肖建华 谢璐华
文章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法(PSM-DID),选取我国上市企业2009-2018年的数据,实证分析"营改增"政策对企业创新资源流向的作用。实证发现:第一,"营改增"能有效引导企业创新资源流向,改善企业创新资本资源和人力资源配置情况;第二,"营改增"政策能引导创新资本资源和创新人力资源流向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第三,营改增"政策能够大大加强不同权属企业的创新资源流向,对于创新资本资源来说,流向国有企业效果最为明显;对于创新人力资源而言,流向混合制企业效果最佳;第四,"营改增"政策作用下,不同行业的创新资源流向变化呈现差异性,它能够有效引导科技创新资本资源流向科技制造行业,但对科技服务行业的创新人才的流入有抑制作用。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邹洋 吴楚石 刘浩文 束燕燕
营改增作为一项重要财税制度改革,不仅会影响企业税负,也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目标有紧密联系。为探究营改增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通过选取企业研发投入作为中介变量,分析营改增通过中介变量影响企业创新产出的作用机制;其次选取沪深A股科技服务业上市公司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营改增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营改增对科技服务业企业创新产出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周密
以"营改增"为代表的财税体制改革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通过调整税基优化企业支出结构、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减轻企业税收负担的同时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从微观数据分析出发,对比"营改增"前后企业生产函数中税收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利用2009—2016年wind数据库上市企业年报数据以及CSMAR上市企业系列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固定效应模型评估"营改增"对企业研发创新的政策效应。研究显示:"营改增"显著激励了企业研发投入,并且随着时间推移的政策效应更加明显。政策效应因企业异质性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特大城市的民营企业的政策效应更强,完善企业研发费用抵扣制度是"营改增"政策促进企业研发创新的未来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袁从帅 刘晔 王治华 刘睿智
逐步推广的"营改增"改革相当于一种"自然实验",本文选取了239家上市公司2007-2013年的面板数据,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该政策对企业投资、劳动雇佣以及研发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营改增"显著促进了企业总投资,不过在房地产市场及企业规模等因素的干扰下,对设备类固定资产及部分无形资产投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不过人均资本量却得到了显著提高;"营改增"对劳动力雇佣没有实际影响,但显著提高了工资水平;同样,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企业研发投入。根据研究结果,本文也对"营改增"后续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薇 艾华
本文以2010~2016年我国60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均具有促进作用,并且研发投入在政府补助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政府补助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不同行业中始终存在且存在差异,对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研发投入的部分中介效应也存在差异。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袁从帅 包文馨
我国于2012年开始进行"营改增"的税制改革试点这一政策给投资形势带来了新格局。研究发现,不论是总量还是人均,"营改增"都显著促进了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的创新型无形资产投资,这有利于形成创新研发的经济氛围,对当下经济转型升级也具有重要意义,"营改增"的进一步扩围将更有利于企业投资和产业融合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唐勇军 王昭阳 张鹭鹭 杨璐
为探索研发创新在股权激励与企业价值作用过程中的桥梁作用,将股权激励、研发创新、企业价值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构建了股权激励通过研发创新作用于企业价值的中介效应模型,并运用2011—2014年中国颁布并已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数据进行检验。研究发现:股权激励对企业价值具有正向影响,部分是通过研发创新的中介作用来传导实现的,且这一影响存在时滞性,滞后效应显著期为2年;国有企业研发创新对股权激励与企业价值关系的中介效应没有非国有企业显著,国有企业需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产权,降低国有比例,明晰资本的产权,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效率,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汤晓建
本文通过对2007年-2012年沪深A股主板589家制造业企业数据的分析,进行了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费用粘性水平的对比研究。研究发现:上交所公司的总费用、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均比深交所公司的更"粘";对于上交所公司而言,销售费用比管理费用更"粘";对于深交所公司而言,管理费用比销售费用更"粘"。本文的发现为沪深两所提升两所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保护投资者利益以及为整个资本市场的完善提供了一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沪深交易所 费用粘性 水平 对比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曹平 王桂军
文章以"营改增"试点服务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2008-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借助政策实施前后公司专利数量的变化,从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双视角经验研究了"营改增"对服务业企业技术创新意愿的影响。双重差分模型(DID)、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模型(PSM-DID)以及三重差分模型(DDD)的估计结果都一致地表明,"营改增"政策显著地抑制了服务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意愿;进一步地,通过作用机制检验发现,"营改增"对服务业企业技术创新意愿的抑制作用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绩效实现。上述检验结果意味着,"营改增"通过提高服务业企业的经营绩效使得企业在较低的创新水平上也能够很好地生存,鉴于技术创新的高风险性,企业行为更趋于短期化,对技术进步和提高生产率缺乏足够的动力和热情。文章不仅丰富了"营改增"之于企业创新的实证研究,而且有助于理解中国企业缺乏创新动力的制度性诱因,对政府后续产业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而明晰的政策含义。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方健
关联方交易作为企业间特有的一种交易形式,对企业的财务、运营及管理等均产生影响,但目前基于供应链风险管理视角,探究关联方大客户交易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内在机理略显不足。以2016—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例,研究发现,关联方大客户交易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正相关,与技术创新产出呈倒U型关系。由于真实盈余管理在关联方大客户交易与技术创新产出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当关联方大客户交易额较大时,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并没有提高相应的技术创新产出。进一步,融资约束抑制关联方大客户交易对技术创新产出的有利影响,内部控制则减轻关联方大客户交易对技术创新投入的不利影响。异质性检验证实,国有性质、成立时间长以及竞争程度较高行业等企业的关联方大客户交易与其技术创新活动更相关。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支撑。微观企业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其研发创新能力关乎整个国民经济的创新活力与质量。本文通过利用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企业实际社保缴费成本对其研发创新存在正向激励作用。进一步通过异质性讨论发现:企业的劳动密集程度、所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以及所在区域创新发展水平不同,其实际社保缴费成本对研发创新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因此,本文提出当前微观企业需转变固有认识,综合看待社保缴费性质,并且建议政府应当精准实施社保缴费政策,以切实减轻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缴纳负担,同时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以优化企业创新环境。
关键词:
社保缴费 企业研发创新 异质性分析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黄禹 韩超
在中国能源结构的转型和新能源企业上市过程中,R&D投入是企业战略发展核心的推动力。文章分析了R&D投入对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绩效影响机理,并根据对中国20家新能源上市公司在2006—2010这五年的财务数据,用面板数据模型从新能源上市公司的股价收益率和营业收入占资产总额比重两个维度作为绩效衡量标准,分析新能源上市公司R&D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过去五年,R&D投入对企业绩效之间不存在明显关系,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并没有把R&D投入有效转化成企业绩效,从企业发展、研发进程、新能源企业自身特点方面剖析原因,并给出了有效提高R&D投入影响企业绩效水平的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绍萍
营改增政策试点过程中,物流企业存在税负偏重、各业务环节增值税率不统一、涉及发票种类繁多、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无法统一纳税、会计核算调整执行难度大等问题。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应根据其产业特点和物流企业一体化、社会化、网络化、规模化发展要求,将其作为独立的服务产业看待,统筹完善有关税收政策,如增加增值税进项税抵扣项目、统一物流业各环节增值税税率、加强物流企业发票管理、允许物流企业集团统一纳税、明确试点物流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等。
关键词:
营改增 物流业 上市公司 税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勇 陈文妮 李蓬实
选取2010—2018年中国所有A股"营改增"试点行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采用标准双重差分模型和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从上市公司整体和细分行业的角度,检验"营改增"政策对企业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投资决策的影响。标准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从整体来看,"营改增"对中国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均有显著影响;但是从细分行业来看,该政策对不同行业影响存在差异。在进行了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之后,研究发现"营改增"政策在不同时期对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都具有不同的影响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专利能改善企业绩效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专利数据的实证研究
研发投入、碳排放权交易与企业绩效——来自碳交易试点省市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数字普惠金融能驱动企业双元创新吗?——来自沪深上市公司数据的经验证据
“营改增”、企业议价能力与企业实际流转税税负——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营改增”对物流业税负影响实证研究——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定向增发能促进企业创新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资本结构、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
“营改增”政策对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基于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的实证研究
描述性创新信息披露能够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吗?——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新型政商关系能促进企业创新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