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12)
2023(11192)
2022(9299)
2021(8411)
2020(7229)
2019(16138)
2018(16026)
2017(31537)
2016(16971)
2015(18902)
2014(18605)
2013(18638)
2012(17002)
2011(14821)
2010(14867)
2009(14413)
2008(14524)
2007(13108)
2006(11811)
2005(11126)
作者
(45681)
(38351)
(38342)
(36387)
(24666)
(18231)
(17228)
(14575)
(14482)
(13939)
(13279)
(12929)
(12534)
(12268)
(12086)
(11573)
(11283)
(11091)
(10992)
(10924)
(9528)
(9343)
(9299)
(8987)
(8612)
(8598)
(8557)
(8470)
(7501)
(7471)
学科
(83539)
(76816)
企业(76816)
(75237)
经济(75109)
管理(71201)
(31903)
方法(29392)
业经(28429)
(26617)
(22260)
(22056)
财务(22039)
财务管理(22018)
数学(21466)
数学方法(21341)
企业财务(20866)
税收(20793)
(20613)
(19950)
农业(19580)
技术(16987)
中国(16542)
(15433)
(15230)
(14687)
(14490)
地方(14372)
体制(13444)
理论(13289)
机构
学院(242104)
大学(235646)
(105472)
经济(103527)
管理(98411)
理学(83914)
理学院(83099)
管理学(82266)
管理学院(81787)
研究(73286)
中国(60889)
(58392)
(48793)
财经(43976)
科学(40280)
(39622)
(39220)
(36929)
(35247)
中心(34287)
经济学(32072)
财经大学(32031)
业大(31383)
研究所(30633)
北京(30237)
(30120)
经济学院(29039)
农业(28524)
商学(28399)
商学院(28142)
基金
项目(151367)
科学(121864)
研究(116071)
基金(111968)
(94599)
国家(93694)
科学基金(83394)
社会(76738)
社会科(72726)
社会科学(72710)
(59816)
基金项目(59791)
自然(51779)
教育(51589)
自然科(50577)
自然科学(50567)
自然科学基金(49763)
(48056)
编号(47048)
资助(44156)
成果(37652)
(35789)
(34986)
(34628)
(33901)
重点(33089)
(32554)
国家社会(31982)
创新(31787)
课题(31476)
期刊
(126444)
经济(126444)
研究(77952)
(50920)
中国(48237)
管理(42053)
(35846)
科学(29441)
学报(28496)
农业(24342)
大学(23172)
(23145)
金融(23145)
技术(22362)
业经(22251)
财经(22225)
学学(22067)
教育(19309)
经济研究(19268)
(19108)
(17939)
问题(16658)
(16038)
(15141)
财会(15091)
税务(14257)
技术经济(13994)
现代(13142)
会计(12855)
(12318)
共检索到3775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普亮  贾卫丽  
基于制造业企业减税获得感的视角考察营改增的减税效果。理论分析表明,营改增对制造业企业减税获得感的影响是外购营改增试点行业服务进项税额抵扣引致的减税效应和营改增后税收征管加强引致的增税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减税效应和增税效应的分化导致制造业企业对营改增的减税获得感呈现明显的个体差异。基于对百家制造业企业的税收调查发现,制造业企业营改增的减税获得感总体并不乐观,实证结果显示,外购营改增试点行业服务状况和税收征管强度对制造业企业的减税获得感具有重要影响。在后营改增时代,税制改革和减税降费的顶层设计应统筹考虑营改增对制造业企业不同税种税负影响的联动性以及由税收征管强度提升引致的增税效应,加快传统制造业企业向服务型制造业企业转型,从而持续提升制造业企业源于营改增的减税获得感。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万广南  魏升民  向景  
针对近年来减税降费政策力度很大但部分企业"获得感"不及预期现象,本文尝试从认知偏差视角予以解释,并运用东部某省企业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税费负担下降不能完全解释企业减税降费"获得感"变化,非税因素通过"锦上添花""雪中送炭"两种效应影响"获得感"。建议协同推进财税、环保、金融等领域降成本改革,全方位增强企业"获得感",同时立足全球经济竞争税收竞争视角,进一步降低我国宏观税负特别是大口径宏观税负水平。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魏升民  戎晓畅  向景  
"获得感"一词具有鲜明时代特征,近年来其应用语境和范围愈发普遍和广泛。本文利用我国东部某省问卷调查数据,从"获得感"视角研究了2016年-2018年企业减税降费获得感情况。研究发现:超五成企业减税降费总体获得感明显,其中近2/3企业减税获得感明显,约1/3企业降费获得感明显;影响企业减税降费获得感的重要因素包括环保规制趋紧、融资难融资贵、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等。建议协同推进减税降费和相关领域降成本改革,提升企业整体获得感,同时积极构建减税降费获得感指标体系,动态衡量和监测企业获得感,为下阶段减税降费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宋恒  李川川  宫方茗  
本文基于2008—2014年的中国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将“营改增”视为税制结构调整的准自然实验,从企业创新能力和绿色技能人才外溢的维度考察了税制结构调整对制造业企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相较于没有实行“营改增”的省份,经历“营改增”省份的制造业企业碳排放强度显著降低,这一结论在考虑了平行趋势检验、更换被解释变量、子样本回归和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营改增”对制造业企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主要从以下两个渠道发挥作用:一是研发外包效应,即“营改增”后企业会通过“抵扣渠道”增加外购的研发和技术服务,通过提高创新能力来减少企业的碳排放强度;二是绿色人才外溢效应,即改革导致了绿色服务部门扩张,推动了绿色人才向制造业流动,进而提高了制造业企业的能源使用效率和绿色排放意识,最终降低了企业碳排放强度。本文从碳减排的新视角探讨了“营改增”对制造业的影响,并基于增值税抵扣、研发服务税收优惠和低碳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三个视角,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新生   刘振华   修浩鑫  
深化税制改革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制造业转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2016—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2018年和2019年增值税税率下调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值税减税提高了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市场竞争地位高、国有产权、处于成熟期以及高市场化地区的企业而言,增值税减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显著。渠道分析表明,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投入以及资本配置效率是增值税减税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渠道。因此,政府部门应继续深化增值税改革,缩小制造业与其他行业的税率差异,切实减轻制造业企业税收负担,同时应加大对民营、初创等弱势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全面提高各类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高玉强  王文丽  谭婷元  
本文使用沪深A股59家文化产业上市公司2009~2016年财务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营改增对文化企业的减税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比较评估营改增对不同类型文化企业减税效应存在的差异。得出营改增确实对所有文化企业的减税效应均显著,且在时间维度上具有持续性,但不同类型文化企业的减税效应存在明显差异的结论。本文针对已得出的研究结论并立足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从企业响应与政策优化两个层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振宇  
减税降费政策作为逆经济周期调节工具,对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企业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制造业为例,探讨了减税降费政策对制造业企业减负的效果,认为应将企业所得税纳入减税范围,实现企业减负效果均衡,促进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实现减税降费政策执行到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秀英  刘胜  
增值税转型政策实践是否可以释放改革红利,是政策制定者与学界共同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文章基于增值税改革"准自然实验"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考察增值税转型改革对新建制造业企业空间布局行为的影响及差异。研究发现:增值税转型释放的减税效应对新企业落户具有显著的吸引力,且对非出口、小规模、内资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吸引力更为明显;同时,增值税转型对制造业企业选址的吸引力还受到地区集聚经济的影响,在供需可达性和集聚经济更强的城市,其吸引力更强。因此,在进一步优化增值税转型政策及地区营商环境时,不仅要推动增值税实质性减税政策落地,还应根据企业及地区的异质性特点精准设计"减税降费"政策,协同利用好"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促进实体经济空间布局优化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怡  耿纯  
本文使用工业企业数据库,测算了如果金融业实行"营改增"可能给制造业企业带来减税效应,分析了该影响在不同地区、出口选择、行业要素密集度、行业、所有制类型的企业群组中的差异。研究发现,西部地区、出口企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国有企业可能从未来金融业"营改增"的改革中受益更多。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梦月  强国令  
本文以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2009-2016年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的专利数据,考察营改增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为:营改增政策显著抑制了制造业企业创新水平,且对非国有企业和低技术水平企业的抑制作用更显著。虽然营改增政策对制造业企业创新有抑制效果,但是营改增政策对制造业企业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对非国有企业绩效促进效果更显著。本文研究表明,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促使制造业企业通过专业化分工来提高绩效,但由于不同类型企业选择的升级路径不同,企业自主创新意愿影响也不同,营改增政策对整体制造业企业创新激励作用并不明显。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静  贺颖  
自2012年推行的生产性服务业“营改增”改革,会通过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促进下游企业的服务要素投入和固定资产投资。本文基于大样本微观企业数据,借鉴强度双重差分法的思想,根据产业集聚理论,利用不同地区因改革前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差异所产生的政策影响程度的差异,识别生产性服务行业“营改增”对下游企业的改革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生产性服务业“营改增”显著促进下游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2)上述政策效果是通过减少外购服务的重复征税、降低下游企业的经营成本,从而缓解其内部资金约束而产生的。这一机制体现在“营改增”更大地促进了融资约束程度高、留抵税额较少的下游企业的投资。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而有助于理解我国近年以增值税为主体的减税改革逻辑。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卫兵  王利霞  
减税降费是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支持实体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企业经营策略有着重要影响。作为一项重要的结构性减税政策,"营改增"可能通过两个方向相反的机制影响企业金融化,即增加企业经营性投资而抑制企业金融化的替代效应,以及缓解融资约束而增加金融资产配置的富余效应。本文基于我国 "营改增"改革这一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减税降费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机制及程度,结果表明:第一,"营改增"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第二,"营改增"主要通过刺激企业经营性投资的替代效应对企业金融化产生抑制作用,但并未显著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和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第三,"营改增"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强于国有企业,且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效应主要存在于存贷比较高的地区。上述研究结论表明,减税降费政策除了可直接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外,对抑制企业金融化、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也有积极意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余红艳  沈坤荣  孙丽  
基于2004—2019年省级数据,实证分析增值税减税对地区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与作用路径。结果表明:增值税减税显著提高了地区制造业生产率;地区制度环境发育越好,其增值税减税效应越突出,且“营改增”后增值税减税对制造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有所增强;增值税减税通过技术创新、融资约束路径影响制造业生产率,人力资本积累路径则不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增值税减税所带来的税制结构优化推动了地区制造业生产率的提升。鉴于此,立足财税环境现实,增值税减税应注重策略的调整,在税制优化中增强减税成效;提升增值税减税的技术创新、融资约束路径红利,加强人力资本积累方面的减税力度;同步优化直接税制,拓展税制结构转变所带来的减税空间,推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文红  张骁  翁智明  
以往研究认为跨界搜索是制造企业从外部获得异质性知识,从而促进服务创新的关键。但制造企业的服务创新需要来自技术、顾客和市场等更广泛的知识,需要进行更大范围的搜索,因此企业在进行跨界搜索时,常常面临着成本与收益的两难局面。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与服务中介机构的关系在解决上述难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服务中介机构不仅是重要的服务创新知识源,同时还是制造企业进入各种异质性社会网络的桥梁,从而能够帮助制造企业解决跨界搜索难题,促进服务创新。进一步,本文基于市场有效性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检验了行业竞争强度和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发现市场有效性理论更符合中国目前的情境特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肖挺  
服务化转型是我国实体产业实现产业升级之路。本文聚焦服务化决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我国部分行业的上市制造企业为样本,在充分控制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的服务化实践仅仅与技术型员工比重呈现正相关性,而与利润率以及产品销售额的关联则较为复杂,总体上服务化企业并没有在绩效上赢得相对于非服务化企业的优势,反而在涉足服务领域之后的短期内更容易陷入"服务化-利润陷阱",企业的服务化程度与翌年的平均利润率相关性达-6.2%,需在几年之后才会呈现服务化与企业利润率以及销售收入的正相关性。而在不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