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53)
- 2023(12887)
- 2022(10927)
- 2021(10297)
- 2020(8746)
- 2019(20140)
- 2018(19869)
- 2017(38890)
- 2016(20363)
- 2015(22751)
- 2014(21906)
- 2013(21172)
- 2012(19047)
- 2011(16822)
- 2010(16754)
- 2009(15252)
- 2008(14470)
- 2007(12302)
- 2006(10266)
- 2005(8471)
- 学科
- 济(88766)
- 经济(88689)
- 业(63892)
- 管理(63738)
- 企(53955)
- 企业(53955)
- 方法(48771)
- 数学(44439)
- 数学方法(43793)
- 财(22791)
- 中国(21153)
- 农(21122)
- 技术(19034)
- 业经(18078)
- 地方(15334)
- 贸(15121)
- 贸易(15111)
- 易(14677)
- 农业(14656)
- 务(14552)
- 财务(14498)
- 财务管理(14468)
- 制(13953)
- 企业财务(13743)
- 理论(13703)
- 技术管理(13220)
- 学(12723)
- 融(12669)
- 金融(12668)
- 银(12523)
- 机构
- 学院(275270)
- 大学(274360)
- 济(121102)
- 经济(119132)
- 管理(117659)
- 理学(103951)
- 理学院(103043)
- 管理学(101262)
- 管理学院(100739)
- 研究(80298)
- 中国(62119)
- 财(54618)
- 京(54034)
- 科学(44935)
- 财经(44757)
- 经(41123)
- 中心(39186)
- 经济学(38863)
- 江(38306)
- 业大(36689)
- 所(35998)
- 经济学院(35470)
- 农(34892)
- 财经大学(33866)
- 北京(32828)
- 研究所(32699)
- 商学(32254)
- 范(32245)
- 商学院(31970)
- 师范(31955)
- 基金
- 项目(195253)
- 科学(158771)
- 基金(146824)
- 研究(143905)
- 家(125857)
- 国家(124866)
- 科学基金(111690)
- 社会(96089)
- 社会科(91538)
- 社会科学(91523)
- 基金项目(77218)
- 省(75775)
- 自然(71887)
- 自然科(70461)
- 自然科学(70450)
- 自然科学基金(69266)
- 教育(68444)
- 划(63049)
- 资助(60459)
- 编号(56382)
- 创(45930)
- 部(44501)
- 成果(43336)
- 重点(43145)
- 创新(42133)
- 国家社会(40960)
- 发(40769)
- 教育部(39876)
- 人文(39026)
- 课题(38175)
- 期刊
- 济(116794)
- 经济(116794)
- 研究(76035)
- 中国(47568)
- 管理(44919)
- 财(42736)
- 科学(34987)
- 学报(33906)
- 农(29643)
- 大学(28159)
- 技术(27747)
- 教育(27682)
- 学学(26631)
- 融(24139)
- 金融(24139)
- 财经(21961)
- 经济研究(20844)
- 农业(20421)
- 业经(19200)
- 经(18842)
- 统计(16694)
- 策(16209)
- 技术经济(15504)
- 问题(15060)
- 决策(13767)
- 商业(13479)
- 科技(13457)
- 理论(12355)
- 贸(12012)
- 业(11989)
共检索到381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师博 张瀚禹
"营改增"的政策目标不仅在于减轻企业税负,而且在于瞄准经济转型升级,助力创新驱动。本文选择基于模糊断点回归的自然实验方法,采集1988—2015年147家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分析"营改增"影响企业创新行为的机制和效应。研究发现,相较于倍差法,模糊断点回归能够更加精准地识别逐步试点政策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差异化影响。"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使得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出现明显断点,并且在提升创新数量的同时,更有利于企业创新质量的提高。民营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和竞争性行业企业的创新行为对"营改增"反应更为敏锐。
关键词:
“营改增” 创新质量 自然实验 政策识别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珮 李硕 马原驰 朱珮尧
本文基于营改增背景,以沪深两市A股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为研究对象,根据2009~2017年相关财务和技术创新数据,运用模糊断点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营改增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营改增对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营改增对非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力度更大;营改增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更为显著。本文最后提出进一步释放营改增改革红利及企业如何利用税改契机加快技术创新的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瀚禹 吴振磊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是目前我国较为典型的政府干预企业创新行为的政策文件,政府筛选出特定企业给予税收优惠等倾斜政策鼓励企业进行创新,然而简约的认定条件同样存在企业为获取“政策租”而诱发研发操纵和策略性创新行为导致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下降的可能。本文采集2008—2020年上市公司数据,应用模糊断点回归策略,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政策效果展开评估。研究发现,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在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3%的阀值处存在明显断点。全样本层面的估计表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创新数量和质量,但进一步基于最优窗宽的检验却得到截然相反的结论。由于信息不对称,制度安排会诱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伪高新技术企业”旨在攫取政策租,会将研发支出占比策略性地保持在政策达标线上。研发操纵区间的“高新技术企业”会缩减专利总量和发明专利数量。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政策效果,并识别出完善制度设计的“靶向”区域,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以及后续旨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政策完善提供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杜剑 刘窈 杨杨
基于营改增背景,以A股上市公司2009—2019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考虑到营改增分行业、分地区实施的特点,运用模糊断点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营改增全面实施后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效应。研究发现:营改增显著提升了企业竞争力。进一步研究发现,营改增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效应在非国有企业、法制环境优的地区以及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更为显著;不同行业受营改增政策影响存在差异,营改增显著提升了创新型行业和制造业的竞争力,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税制、产业政策并优化法制环境。文章基于企业竞争力这一视角考察营改增的政策效果,丰富了营改增对微观层面政策效果的研究,为未来税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等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关键词:
营改增 企业竞争力 模糊断点回归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赫 贾男
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的过程中,提高脱贫群众健康状况、预防脱贫群众因病返贫是最基础的工作。为了检验现行稳定脱贫政策能否产生健康效应,起到预防因病返贫的目的,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2019年的数据,借助2014年全国范围内建档立卡行动这一准自然实验,通过模糊断点回归方法估计了稳定脱贫政策的健康效应。结果显示:稳定脱贫政策具有显著健康效应,这一效应对边缘易致贫户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群众更加明显,但对户主为女性的脱贫群众并不显著。机制研究表明,稳定脱贫政策主要是通过提高脱贫群众所在地区医疗资源供给质量、提升脱贫群众医疗资源需求的渠道产生了健康效应。以上研究结论为进一步优化稳定脱贫政策、提升脱贫群众健康状况提供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稳定脱贫政策 健康效应 断点回归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陶黎娟 韩倩倩 张瑜
聚焦我国非国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严格筛选样本,构造精确断点回归模型,专注研究我国全面内部控制评价和披露政策本身的因果干预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的内部控制强制披露政策有正的干预效应,内部控制政策的实施使得公司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果得以提高,合规本身对企业来讲意义重大。建议进一步推进我国上市公司全面内部控制建设和披露工作,将强制实施范围扩展到非主板上市公司,在全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内部控制强制披露和审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鄢伟波 王小华 温军
本文通过多维断点回归设计,研究了在分层制度的三套不同标准下,新三板挂牌企业由基础层进入创新层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发现:(1)通过盈利标准进入创新层的股票,Amihud价格冲击指标和换手率分别提升了74. 1%和45. 1%,成长标准存在操纵报表进入创新层的情形,通过做市标准进入创新层的股票流动性未能得到显著提升。(2)做市商制度对分层制度的流动性提升效应不明显;相比于协议转让,做市转让的股票流动性更低,对于做市转让的股票,其流动性与做市商数量正相关。本文对新三板分层标准的逐步调整和做市商制度与分层制度的协调配合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新三板 分层制度 流动性 多维断点回归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黄娅娜
本文基于Wind资讯中国PEVC数据库,利用外生性的制度冲击设计断点回归,考察了外资占比的提高对整体创投机构的投资行为和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外资创投机构占比的提高确实有利于提高募集基金的金额,但是对投资项目个数、投资项目金额、投资阶段选择和投资绩效均没有显著影响,印证了地理距离和文化制度差距是创业风险投资的重要障碍。
关键词:
风险资本 投资行为 退出率 断点回归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邹红 喻开志
本文基于国家统计局城镇住户调查(UHS)2000—2009年的家户数据,利用退休制度对城镇男性户主退休决策的外生冲击,在断点回归设计框架下采用工具变量参数估计法和非参数估计法检验了我国是否存在退休消费骤降现象,并探讨了其原因。结果表明:退休显著降低了城镇家庭非耐用消费支出的9%、与工作相关支出的25.1%、文化娱乐支出的18.6%和在家食物支出的7.4%,消费骤降主要源于退休后与工作相关支出和文化娱乐支出的减少;企业职工、单身独居、教育水平较低和储蓄不足的老年家庭,退休后更易于降低非耐用消费支出;从非耐用消费支出中减去与工作相关支出、文化娱乐支出、在家食物支出和医疗支出之后,家庭其他消费支出在...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陈梅 张梦皙 石智雷
本文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发展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公共托幼服务对一孩家庭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效应和机制。断点回归结果显示,托幼使居民的二孩生育意愿提高了约16.2%—20.5%。相较于一孩由祖辈照料的居民,托幼对一孩由父母照料的居民影响更为显著。机制检验发现,公共托幼服务通过就业释放效应和闲暇释放效应提高居民二孩生育意愿,但是托幼服务支出的增加也会降低居民生育意愿。
关键词:
公共托幼服务 生育意愿 断点回归设计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席建成 孙早
以《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作为工具变量,在模糊断点回归设计框架下运用参数和非参数估计方法,检验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产业升级的作用。研究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客观上助推了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相对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因高技能劳动力供给能力和产业结构的异质性,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具有显著的差异。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上升 产业升级 断点回归设计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徐娜 张莉琴
高校扩招政策的实行,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该政策是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平等性,在学术界始终没有定论。文章采用断点回归设计的思想,利用CGSS2010年和CGSS2013年的数据分析发现:在整个高等教育中,高校扩招政策的确缓解了城乡、不同阶层之间的教育机会不平等;但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在本科教育中,扩招政策并未减少不平等,甚至拉大了不同阶层获取教育的机会,说明更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中的不平等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
关键词:
高校扩招 教育平等 断点回归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瑞龙 任羽卓 王治喃
从子女代际向上支持的角度,对新农保政策的实施予以评估。基于2015年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5和CHARLS2018)数据,采用断点回归设计实证检验了新农保对子女给予父母代际支持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农保的实施使子女对父母的转移支付每年显著增加约1700元,但给予父母的时间陪伴也显著下降了约10%。新农保对子女的代际经济支持有着正向的“挤入”作用,而对时间支持有着负面的“挤出”作用,经济与时间支持间存在明显替代性。进一步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新农保的实施使老年人隔代照顾孙子女的时间增多,出于“交换动机”,子女增加了对父母的转移支付,同时因自身资源约束而随之减少了对父母的陪伴。研究结论对如何更好地提升中国社会公益类服务整体质量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席建成 孙早
以《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作为工具变量,在模糊断点回归设计框架下运用参数和非参数估计方法,检验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产业升级的作用。研究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客观上助推了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相对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因高技能劳动力供给能力和产业结构的异质性,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具有显著的差异。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上升 产业升级 断点回归设计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程欣炜 龚璐 岳中刚
2018年个人所得税改革新增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为探索家庭赡养行为的税收经济调节机制,本文以江苏11535户城镇家庭受赡关系为样本,采用基于被赡养人年龄阈值的模糊断点回归设计,考察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对医疗、非医疗和总赡养支出的处理效应,并针对主赡养人身份、赡养人性别和被赡养人性别进行异质性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具有税收激励和孝亲示范效应,对非医疗赡养支出的处理效应明显高于医疗赡养支出且存在过度反应,改变核函数和带宽计算函数的结论仍稳健。主赡养人身份和赡养人性别对赡养行为结构存在差异化影响;填报扣除提前兑付女性被赡养人的赡养支持预期。当前赡养扣除标准可从被赡养人数量和年龄阈值、赡养行为细分、扣除分摊限额等方面进行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