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72)
2023(9594)
2022(8095)
2021(7509)
2020(6320)
2019(14672)
2018(14193)
2017(28062)
2016(14593)
2015(16165)
2014(15576)
2013(15258)
2012(13632)
2011(11853)
2010(11251)
2009(9767)
2008(8918)
2007(7347)
2006(5923)
2005(4825)
作者
(36900)
(31350)
(31141)
(29714)
(19878)
(14880)
(14108)
(12137)
(11899)
(10596)
(10501)
(10413)
(9896)
(9579)
(9537)
(9423)
(9310)
(8893)
(8847)
(8829)
(7428)
(7357)
(7254)
(7139)
(7092)
(6956)
(6699)
(6327)
(6167)
(6114)
学科
(64981)
经济(64927)
管理(41551)
(41380)
方法(36009)
数学(33466)
数学方法(33114)
(32739)
企业(32739)
(17739)
(15962)
(15912)
贸易(15907)
(15644)
中国(15104)
(12260)
业经(12154)
地方(11255)
农业(11044)
(10525)
财务(10494)
财务管理(10471)
企业财务(9899)
(9719)
技术(9496)
(9390)
(9211)
银行(9200)
环境(9189)
(8745)
机构
大学(193843)
学院(193614)
(91104)
经济(89887)
管理(81973)
理学(72860)
理学院(72251)
管理学(71143)
管理学院(70790)
研究(58187)
中国(45042)
(40017)
(37430)
财经(33368)
科学(32480)
(30876)
经济学(30740)
中心(28588)
经济学院(28360)
(27812)
业大(27656)
(25941)
(25870)
财经大学(25513)
研究所(23847)
经济管理(23205)
商学(22601)
商学院(22407)
北京(21950)
农业(21820)
基金
项目(144640)
科学(117314)
基金(110997)
研究(104063)
(96406)
国家(95707)
科学基金(84865)
社会(71704)
社会科(68539)
社会科学(68527)
基金项目(58727)
自然(54534)
(54339)
自然科(53439)
自然科学(53429)
自然科学基金(52511)
教育(48143)
(45645)
资助(45295)
编号(39333)
(33774)
重点(32186)
国家社会(31874)
(30831)
(30652)
教育部(30103)
人文(29503)
创新(28928)
科研(28559)
成果(28558)
期刊
(82234)
经济(82234)
研究(52117)
(31275)
管理(28999)
中国(28822)
学报(26500)
科学(25730)
(23104)
大学(21684)
学学(20883)
技术(18326)
财经(16248)
(16214)
金融(16214)
农业(16149)
经济研究(15044)
(14037)
业经(12878)
教育(12048)
问题(11782)
统计(11141)
(11018)
技术经济(10560)
(9974)
理论(9195)
(9031)
决策(8929)
国际(8725)
财会(8587)
共检索到2615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彭飞  毛德凤  
合理的税制改革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营改增"能否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注入新的动力,破解供需失衡、效率降低的结构性难题,亟待深入研究。在此背景下,利用"营改增"改革的政策冲击,基于上下游行业关联的视角,运用三重差分方法讨论了"营改增"对企业出口行为和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行业关联较为充分的企业内,"营改增"改革降低了企业的出口成本,促进了企业出口收入增加和出口利润的深化,但是对企业的出口宽化作用影响较小。研究还发现,"营改增"对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其中,研发、信息技术行业的生产率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艳  唐宜红  李兵  
本文在理论上结合中国国内市场分割的国情,修改了Melitz(2003)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模型的一个主要假设,将国内市场细分为本市市场、本省市场、外省市场和海外市场,并分析了在不同市场进入成本组合中,不同效率企业进入不同市场的次序。在实证部分,主要采用了2005年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发现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低于销售到国内外省市场的企业;在充分考虑到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出口加工企业、资本劳动比等导致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因素之后,中国市场分割仍然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从而为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周世民  沈琪  
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之谜"现象已被经验研究所广泛证实,但至今仍未有理论层面的解释。本文通过修正企业异质性理论假设,加入针对中国转轨经济的特点,构建了两国三区垄断竞争模型,开创性地将市场分割和融资约束纳入到统一框架中,证明了市场分割下会产生出"重出口而轻内销"的中国特有的特殊企业类型,融资约束会加剧贸易扭曲现象,并直接形成过度出口,进而最终导致形成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之谜"现象。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春顶  尹翔硕  
本文用1998-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选取近300万家企业,分20个行业检验了我国企业出口与生产率的关系,结果显示:只供应国内市场的企业生产率反而高于出口企业;并且企业出口与生产率呈现负相关关系,即生产率越低的企业出口越多。此结论与新-新贸易理论的结论相悖,我们称之为"生产率悖论"。进一步检验还发现,企业规模是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而出口贸易对于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是不显著的。笔者认为,导致我国出口企业出现"生产率悖论"的原因可能在于我国加工贸易较多,且占据了出口贸易的主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剑波   麦骏南  
中国如何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战略导向,科学把握“双碳”目标的发展机遇,稳步迈向工业绿色发展的转型道路,需要充分理解工业各部门间的关联效应,切实共促全产业链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文章基于中国22个工业细分部门的出口隐含碳生产率,采用投入产出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对其产业前后向关联效应和网络关联结构展开研究,同时结合QAP回归方法进一步探讨工业出口隐含碳生产率的差异来源。研究发现:(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出口隐含碳生产率较低的部门,产业前后向关联度均较高,发挥碳承接与碳溢出的双重作用。(2)产业网络关联结构具有显著的马太效应,碳传导主要围绕能源和材料行业向其他部门辐射扩散。(3)研发投入经费的差异是导致各部门间出口隐含碳生产率分化的主要原因,而板块集聚关系的形成、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是弥合差距的关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静  
出口本身就是效率的体现。文章研究了出口集约增长、出口扩展增长与工业环境生产效率的非线性门槛关系,证明两种出口增长均存在提升工业环境生产效率的门槛效应。出口集约增长与工业环境生产效率无显著关系,但扩展增长能够显著提升工业环境生产效率。加工贸易负向影响工业环境生产效率,成为解释出口自我选择机制悖论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加工贸易与出口集约增长紧密相关,但与出口扩展增长无关,因此出口扩展增长能够跳出加工贸易生产效率之谜的陷阱,而出口集约增长则无法做到。出口扩展增长的自我选择机制是存在的,而集约出口增长自我选择机制则失灵。外部机制如FDI投入等因素能正向提升环境生产效率,但内部机制如信贷投入、研发与人力资本的投入对工业环境生产效率的提升全部失效。这是由信贷投入的低效率以及研发过度投资造成对人力资本的侵蚀效应所导致的。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静  
出口本身就是效率的体现。文章研究了出口集约增长、出口扩展增长与工业环境生产效率的非线性门槛关系,证明两种出口增长均存在提升工业环境生产效率的门槛效应。出口集约增长与工业环境生产效率无显著关系,但扩展增长能够显著提升工业环境生产效率。加工贸易负向影响工业环境生产效率,成为解释出口自我选择机制悖论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加工贸易与出口集约增长紧密相关,但与出口扩展增长无关,因此出口扩展增长能够跳出加工贸易生产效率之谜的陷阱,而出口集约增长则无法做到。出口扩展增长的自我选择机制是存在的,而集约出口增长自我选择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祝树金  黄一平  张雯娟  
采用细分的出口产品数据,结合修正的Feenstra方法度量了我国1993—2009年间工业行业出口多样化。我国工业行业的总体出口多样化有明显上升,相对出口多样化大于或等于1的行业从1993年7个增加到2009年的14个;资本或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出口多样化水平相对要高于资源或劳动密集型行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出口多样化的年度平均最高,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烟草加工业等出口多样化年度平均值相对最低。进一步建立计量模型,实证发现我国行业出口多样化显著促进了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并且与行业人力资本积累之间存在互补效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艺明  刘志红  郑东  
本文旨在研究"营改增"对进出口的影响效应。现有文献在理论分析中常将"营改增"试点的生产性服务业视为产业链最终环节,而本文将其视为制造业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其提供的产品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品,这样的分析角度更有利于分析营改增与制造业进出口的关系。根据本文的理论分析,"营改增"对进出口的影响可分为"增/减税效应"、"税负转嫁效应"以及"进项税抵扣效应",而总效应的正负取决于试点后试点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或小规模纳税企业的比例,以及其试点企业的税负转嫁能力。在理论研究基础上,本文应用Hsiao et al.(2012)政策评估方法,以上海和北京为例,对"营改增"的进出口效应进行实证评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倪红福  龚六堂  王茜萌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中国税制的重大改革,对中国居民福利、税收负担和收入分配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首次在测算税收负担的投入产出价格模型中引入增值税抵扣机制,并利用201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模拟分析了"营改增"的短期价格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研究表明:在维持现有税收征管能力和按现行"营改增"试点方案下,"营改增"总体上将使得所有行业的价格(成本)有所下降,减轻了企业负担。若"营改增"后行业的增值税按法定税率完全征收,将导致部分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邮政业、教育等)的价格和成本上升,进而加重这部分服务业企业的税收负担。"营改增"后,城镇各收入组家庭的人均税收负担的绝对额和...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杜莉  刘念  蔡至欣  
基于2012年投入产出表和各行业一般货物劳务税总税负测算模型,本文研究发现金融业营改增不仅有利于降低金融业本身的税负,也使其他相关行业的税负下降。由于金融服务广泛地成为其他行业的直接或间接的投入品,金融业对全行业总税负的贡献在所有行业中居于前列,金融业营改增对其他行业降低税负的意义更为重大。但由于当前购入贷款服务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规定,切断了金融业营改增的减税效应向其他行业传导的通道,明显削弱了金融业营改增的总体减税效应。因此,为消除融资成本和税收成本叠加对实体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宜尽早对金融业实行更为彻底的营改增。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汤二子  王瑞东  王纪敖  于长宏  
运用2005—2008年中国14个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分析企业出口的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中学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与生产率的关系违背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自我选择效应不显著,并且存在"生产率悖论";出口中学效应也不显著。虽然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与出口规模正相关,但在控制其他影响出口规模的变量后,生产率与出口规模则呈现负相关;在控制其他影响生产率的变量后,出口规模与生产率同样也会呈现负相关。中国企业出口的自我选择效应不显著的原因在于其加工贸易等现实条件与经典理论假设的背离;而中国企业出口中学效应不明显的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徐蕾  尹翔硕  
本文从贸易成本的角度解释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由于国内市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因此在国内市场经营的固定贸易成本甚至超过出口固定成本。本文拓展了Melitz(2003)的模型,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方法,基于logit(probit)模型,利用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对制造业整体样本及纺织服装制造业样本进行检验,分析了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市场选择的主要因素。国外市场更低的销售费用促进了企业出口,不同市场的贸易成本差异会对企业市场选择有重要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永进  冯笑  
本文通过比较不同出口方式企业的生产和出口特征,结合理论模型对中国混合出口企业的经验事实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混合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显著高于直接、代销和间接出口企业。此外,混合出口企业在总产出、销售收入、产品附加值、总资产、利润、研发支出、广告费用及产品种类等其他生产方面也显著高于其他企业,但其价格加成较低;在出口方面,混合出口企业倾向于将核心产品直接出口,相对于其他类型企业其总出口规模最大,但直接出口部分的产品价格和质量较低,目的国和产品种类较为集中,主要表现为向市场规模较大、距离较远、进口审批成本和契约执行成本较低的国家或地区销售劳动密集型、契约密集型以及产品差异小的行业产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晴  张燕  张先锋  
为何高出口密集度企业的生产率反而更低?通过将出口密集度和固定成本的取舍关系融入经典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本文阐述了出口密集度与企业生产率的关联机制。模型结论表明:低效率企业会通过"低固定成本—高出口密集度"方式参与对外贸易,高效率企业则通过"高固定成本—低出口密集度"方式同时在国内和国外市场进行规模化销售。当外需减小时,大规模高出口密集度企业可能首先退出市场。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本文为理论模型提供了稳健的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