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45)
2023(4130)
2022(3674)
2021(3445)
2020(2953)
2019(6875)
2018(6658)
2017(13246)
2016(7228)
2015(8138)
2014(7726)
2013(8010)
2012(7675)
2011(6822)
2010(7004)
2009(6344)
2008(6260)
2007(5588)
2006(5180)
2005(4814)
作者
(21715)
(18155)
(17673)
(17442)
(11521)
(8722)
(8057)
(6990)
(6978)
(6565)
(6507)
(6272)
(6112)
(6050)
(5945)
(5819)
(5482)
(5227)
(5221)
(5213)
(4631)
(4593)
(4527)
(4395)
(4198)
(4045)
(3979)
(3968)
(3835)
(3648)
学科
(29379)
经济(29347)
(22077)
税收(20640)
(20471)
管理(18731)
(16804)
(13368)
(13292)
企业(13292)
方法(13035)
数学(11882)
数学方法(11776)
中国(7894)
地方(7541)
(7228)
财政(6925)
(6594)
(5897)
(5769)
(5587)
财务(5574)
财务管理(5556)
(5283)
贸易(5279)
企业财务(5274)
(5132)
收入(5101)
业经(4841)
农业(4676)
机构
大学(99768)
学院(98053)
(42607)
经济(41864)
研究(38759)
管理(32948)
中国(29675)
理学(27887)
理学院(27544)
(27476)
管理学(26981)
管理学院(26812)
科学(24248)
(21642)
(21310)
(19711)
财经(19462)
研究所(18898)
(17694)
中心(16544)
(16419)
农业(15749)
业大(15165)
(14564)
财经大学(14403)
经济学(14281)
北京(13954)
(13861)
经济学院(13019)
(12506)
基金
项目(63029)
科学(48322)
基金(46334)
研究(42784)
(42529)
国家(42243)
科学基金(34473)
社会(27405)
社会科(26053)
社会科学(26043)
(23533)
基金项目(23394)
自然(22698)
自然科(22194)
自然科学(22178)
自然科学基金(21822)
(20730)
资助(20473)
教育(18694)
编号(15937)
重点(14765)
成果(14443)
(13897)
(13710)
(12694)
计划(12617)
科研(12517)
(12238)
国家社会(12174)
创新(12058)
期刊
(46270)
经济(46270)
研究(37821)
(21807)
中国(21045)
学报(20520)
(17009)
科学(15951)
(15272)
(15160)
大学(14436)
学学(13740)
税务(13529)
管理(12787)
农业(11387)
财经(9516)
(9273)
金融(9273)
经济研究(9130)
(8172)
教育(7910)
技术(6573)
(6417)
国际(6315)
问题(6031)
(5621)
业大(5108)
业经(5086)
统计(4893)
世界(4888)
共检索到1633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秀莲  李建明  
基于"营改增"倒逼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很有必要合理确定增值税收入在中央与地方的分享比例。本文假设:(1)"营改增"前后中央和地方税收收入分配格局基本保持稳定;(2)"营改增"后国内消费税和车辆购置税收入划归地方;(3)国内增值税仍然是中央和地方共享税;(4)不考虑"营改增"的减税效应,改革后的"国内增值税收入"等于改革前的"国内增值税收入和营业税收入之和"。然后利用1994~2013年连续20年的相关数据对"营改增"后中央和地方增值税分享比例进行了测算,最后得到了中央应分享70%、地方应分享30%国内增值税收入的结论。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明  王友梅  
本文以国内增值税为研究对象,并以"营改增"改革后增值税总收入(包括"营改增"后的增值税收入)、中央增值税收入为变量,对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如果按照改革前中央与地方的增值税、营业税收入规模划分,那么,"营改增"后增值税在中央与地方的分享比例将由目前的75∶25变为47.82∶52.18。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高凤  宋良荣  
本文以不影响地方财政收入为标准,利用2003~2010年数据模拟改革后地方增值税收入情况,提出增值税、营业税税收分成比例区间,进一步分析此次改革对于全国各省市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邢树东  陈丽丽  
增值税"扩围"改革仍是当前财税改革的热点问题。现行的增值税与营业税两税并行的局面已经严重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应尽快完善试点逐步推出。增值税收入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问题乃是扩围改革诸多问题中亟待解决的命题和难题,这一分享比例的确定,关系着地方政府能否积极响应、关系着增值税"扩围"改革能否顺利实现。本文研究认为,改革后增值税的分享比例应接近于6:4。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白彦锋  胡涵  
增值税"扩围"改革是我国近年来财税体制改革领域的热点问题,其中,增值税"扩围"后中央与地方的增值税收入分享比例等问题,堪称我国"十二五"时期财税体制改革的"牛鼻子"。本文从调整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角度出发,在维持地方现有财力不变的前提下,重点对增值税"扩围"改革后中央与地方的增值税收入分享比例进行了预测,并提出应加大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白彦锋  吴哲方  
根据分税制体制,增值税中央与地方的分享比例为"75∶25"。从表面上看,分享比例一目了然,但实际比例是否如此还有待考究。本文认为中央与地方增值税的分享比例要分三种情景进行研究:第一,仅考虑国内增值税时,在改革之初,中央分享的增值税比例实际上要远低于75%;第二,将进口环节增值税也考虑进来之后,中央的增值税分享比例就超过了75%。而且随着中国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进口环节增值税的大幅增加,中央的增值税分享比例也会越来越高;第三,将中央和地方所负担的增值税出口退税也考虑进来。由于中央负担了绝大部分的出口退税,所以中央的分享比例实际上会向75%回归,但仍呈现出不断攀升的态势。不论以上哪一种情况,中央与...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和祥  诸葛续亮  
"营改增"后地方财政面临失衡问题。本文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2009-2011年国内增值税收入和地方级营业税收入为测算样本,将增值税和营业税合并作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分析各地区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地方对中央税收上缴情况,得出"营改增"之后,按照50:50的增值税分享比例计算,绝大部分地区财政受损和得益不大,只有个别地区财政受损和得益比较严重,并提出适当调整个别地区的税收返还和上缴政策,以平衡各方的利益。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陈  陈庆海  
全国"一刀切"的传统增值税分享模式造成了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各地之间财力的不平衡,全面"营改增"后,增值税分享比例出现新博弈。借用超额累进税率的形式,从理论和现实依据两方面来看,以地方财政自给率为超额累进基准,建立增值税中央与地方超额累进分享新模式具有可行性。同时,以人口增长率和人均消费水平增长率对分享比例做适当调整,并根据19992014年各省财政自给率累计频率图设计出一套具体划分标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陈  陈庆海  
全国"一刀切"的传统增值税分享模式造成了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各地之间财力的不平衡,全面"营改增"后,增值税分享比例出现新博弈。借用超额累进税率的形式,从理论和现实依据两方面来看,以地方财政自给率为超额累进基准,建立增值税中央与地方超额累进分享新模式具有可行性。同时,以人口增长率和人均消费水平增长率对分享比例做适当调整,并根据1999~2014年各省财政自给率累计频率图设计出一套具体划分标准。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史明霞  
我国自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进入后"营改增"时代以来,增值税税率档次过多的弊端日渐凸显出来,它不仅会扭曲增值税税收中性,导致不同行业之间税负不公平,影响资源配置,还使得税收征管更加复杂。目前在简化增值税税率档次的认识上,国内外学者几乎达成一致共识,差异主要在于简并成单一税率或是多档次税率以及税率水平的确定等方面。笔者基于产业发展方向、增值税税率下降的趋势及避免税负全面剧烈波动的考量,在现行多档次差别税率的基础上,设计了四种增值税税率简并方案,运用投入产出表法模拟测算不同的方案对全国各行业税负的影响,通过对四种模拟方案的财政收入效应、企业分工效应和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的综合分析与比较,确定现行增值税税率简并的最优方案。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史明霞  
我国自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进入后"营改增"时代以来,增值税税率档次过多的弊端日渐凸显出来,它不仅会扭曲增值税税收中性,导致不同行业之间税负不公平,影响资源配置,还使得税收征管更加复杂。目前在简化增值税税率档次的认识上,国内外学者几乎达成一致共识,差异主要在于简并成单一税率或是多档次税率以及税率水平的确定等方面。笔者基于产业发展方向、增值税税率下降的趋势及避免税负全面剧烈波动的考量,在现行多档次差别税率的基础上,设计了四种增值税税率简并方案,运用投入产出表法模拟测算不同的方案对全国各行业税负的影响,通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冷琳  
2016年5月"营改增"的全面实施对增值税会计核算乃至财务报表列报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财政部新增了许多二级科目和专栏,进一步细化了企业增值税涉税的会计核算,导致财务报表项目列报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针对实务中容易出现的"预交增值税""已交税金""简易计税"等科目使用误区进行逐一剖析:"预交增值税"与"已交税金"核算内容不同,"简易计税"为一般纳税人使用,"销项税额抵减"主要用于核算差额计税业务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林木  张贻奏  周俊琪  
全面营改增减轻了企业负担,但在抵扣制度不完备和管理技术不高的情况下逃骗税形势仍较严峻。借鉴国际经验,建议利用增值税全覆盖的契机继续完善税制,强化管理:分步降低一般纳税人准入门槛,待发票管理系统智能化后取消小规模纳税人,健全增值税抵扣链条;全面推行电子发票,构建发票管理、会计核算与申报纳税一体化系统;建立出口退税信息监控网络,统一推行出口商品"免抵退"税政策,防范错抵错退和出口骗税。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林木  张贻奏  周俊琪  
全面营改增减轻了企业负担,但在抵扣制度不完备和管理技术不高的情况下逃骗税形势仍较严峻。借鉴国际经验,建议利用增值税全覆盖的契机继续完善税制,强化管理:分步降低一般纳税人准入门槛,待发票管理系统智能化后取消小规模纳税人,健全增值税抵扣链条;全面推行电子发票,构建发票管理、会计核算与申报纳税一体化系统;建立出口退税信息监控网络,统一推行出口商品"免抵退"税政策,防范错抵错退和出口骗税。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冯汉杰  
营改增对公办高校会计科目设置、会计处理方式及处理流程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从公办高校增值税涉税收入的范围入手,明确当前与增值税密切相关的收入主要包括横向科研项目收入在内的服务性收入。然后,根据《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并结合公办高校会计制度和经济业务的特殊性,重新设置了增值税会计核算科目,并在此科目基础上明确了增值税会计核算通用流程和列举了增值税会计核算真实案例。最后对公办高校使用增值税通用流程进行会计核算引起的资产管理混乱和项目收支账目难以理解等问题,提出了假设为价内税的会计核算理论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解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