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72)
- 2023(19314)
- 2022(16070)
- 2021(15112)
- 2020(12715)
- 2019(29028)
- 2018(28619)
- 2017(55387)
- 2016(30046)
- 2015(33867)
- 2014(33793)
- 2013(33040)
- 2012(30142)
- 2011(26735)
- 2010(26913)
- 2009(25391)
- 2008(25124)
- 2007(22304)
- 2006(19842)
- 2005(18343)
- 学科
- 济(131542)
- 经济(131373)
- 业(110362)
- 管理(103233)
- 企(97128)
- 企业(97128)
- 方法(58815)
- 数学(49233)
- 数学方法(48749)
- 财(43397)
- 农(39236)
- 业经(36235)
- 中国(35991)
- 制(30509)
- 务(29401)
- 财务(29337)
- 财务管理(29286)
- 企业财务(27895)
- 农业(26806)
- 贸(24521)
- 贸易(24505)
- 易(23907)
- 策(22706)
- 体(22443)
- 地方(22425)
- 技术(22011)
- 理论(21510)
- 银(21480)
- 银行(21462)
- 划(20641)
- 机构
- 学院(425246)
- 大学(420388)
- 济(188743)
- 经济(185343)
- 管理(171546)
- 理学(146808)
- 理学院(145458)
- 管理学(143488)
- 管理学院(142665)
- 研究(136182)
- 中国(111043)
- 财(92756)
- 京(87082)
- 科学(74373)
- 财经(72366)
- 经(65955)
- 所(65520)
- 江(64528)
- 中心(63355)
- 农(61739)
- 经济学(58417)
- 研究所(58108)
- 北京(54837)
- 业大(54637)
- 财经大学(53605)
- 经济学院(52714)
- 范(50760)
- 师范(50359)
- 州(50319)
- 院(49199)
- 基金
- 项目(271898)
- 科学(218703)
- 研究(206058)
- 基金(201511)
- 家(171571)
- 国家(170084)
- 科学基金(149841)
- 社会(135426)
- 社会科(128593)
- 社会科学(128565)
- 基金项目(105293)
- 省(104191)
- 教育(96130)
- 自然(93704)
- 自然科(91622)
- 自然科学(91604)
- 自然科学基金(90076)
- 划(86632)
- 编号(83289)
- 资助(83017)
- 成果(67918)
- 部(62680)
- 重点(60259)
- 创(58467)
- 发(58025)
- 课题(57239)
- 国家社会(56711)
- 制(55558)
- 教育部(55508)
- 人文(54141)
- 期刊
- 济(211857)
- 经济(211857)
- 研究(131093)
- 中国(84299)
- 财(76607)
- 管理(69864)
- 农(57927)
- 科学(54108)
- 学报(52233)
- 融(46481)
- 金融(46481)
- 教育(43381)
- 大学(43088)
- 学学(40632)
- 技术(40410)
- 农业(39318)
- 财经(37171)
- 业经(34872)
- 经济研究(34263)
- 经(31976)
- 问题(27860)
- 贸(23991)
- 业(23185)
- 技术经济(22754)
- 世界(21730)
- 国际(21168)
- 统计(20522)
- 财会(20501)
- 现代(20210)
- 商业(19337)
共检索到6495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强国令 王梦月
企业在制度环境的变迁中做出的经营决策关乎其生存与发展。作为"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由点到面推开的"营改增"增强了企业自觉适应市场环境的活力,其带来的巨大减税效应以及专业化分工效应是否会促使企业放弃被误认为"粗放型发展"缩影的多元化经营策略呢?本文利用"营改增"这一准自然实验作为外生冲击,基于我国2010—2017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发现,"营改增"政策促进制造业企业多元化经营,且注重横向多元化经营,主营业务中制造业业务增多,制造业业务收入增加。同时发现在"营改增"政策背景下,企业价值也大幅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从"营改增"政策角度为多元化溢价论还是折价论的争议提供了部分结果,也为我国"营改增"政策实施效果的进一步评价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营改增” 专业化经营 多元化经营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春景 马文超
作为企业财务战略之一的资本结构决策必须要考虑未来经营预期的影响。本文利用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研究发现,当企业预期盈余下降时,将会变卖资产偿还债务并通过降低股利支付率的方式降低负债率。该结论与认为预期盈利能力和负债率正相关的资本结构权衡理论一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预期盈余对资本结构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负债的税收利益和财务困境成本变动来调整最佳资本结构。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薛有志 周杰
产品多元化与国际化战略是公司成长的两种重要模式。本文以2002-2004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路径分析法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公司在实施产品多元化与国际化战略的程度上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体现了两种战略的互补效应,并且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推进,这种关系更加显著。此外,利用2002-2004年三年的混合样本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这两种战略对公司绩效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但对公司绩效的间接影响存在着互补效应。
关键词:
产品多元化 国际化 公司绩效 互补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兴龙 李萌
本文首次从企业经营战略的视角切入,分析多元化经营如何影响研发投入,并对中国企业研发不足状况做出解释。分析发现企业多元化战略通过协同效应、内部资本市场及风险共担效应间接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实证发现,相关多元化与研发投入存在显著正U型关系,相关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陷阱效应";不相关多元化对研发存在不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对于非国有企业,不相关多元化经营显著抑制研发;地区市场化改革未能改变多元化对企业研发活动的不利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恰当的多元化战略是导致部分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的重要原因。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鲁学博
本文以2013—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经营风险显著负相关,表明数字化转型能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在运用一系列敏感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内部控制质量、信息透明度和企业创新是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中介渠道。研究还发现,相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国有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经营风险的负向作用更强;所在地区的市场化环境越好,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经营风险的负向影响越小。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孙晓华 翟钰
研发投资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回报周期长的特征,盈利能力是企业研发决策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与现有研究不同,本文创新性地从盈利水平、盈利质量和盈利持续性三个维度,全面分析了盈利能力与企业研发决策的理论关系。实证研究中,将研发投资分为"是否研发"和"投入多少"两个阶段,选择Heckman与2SLS相结合的方法解决样本选择性偏误和内生性问题,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数据为样本,从三个维度检验了盈利能力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发现盈利质量与盈利持续性对企业两阶段研发投资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盈利水平对于研发强度的作用并不明显。异质性检验的结果显示,国有、私营和外资企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盈利能力的提升能够促进私营企业研发投资,却无法有效提高国有和外资企业的研发强度;对于不同要素密集型企业而言,盈利质量和盈利持续性仅对技术密集型企业的研发投资存在显著的推动作用,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企业依靠技术创新实现转型升级依然任重道远。
关键词:
盈利能力 研发决策 Heckman两步法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杨水利 陈娜 李雷
数字化已成为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制造企业如何挖掘数据价值提升创新效率是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2007~2019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探讨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显著促进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提升,该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行业竞争程度越高、市场化程度越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越明显。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数字化转型和企业创新领域相关研究,而且对优化公司治理,改善企业创新环境,助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辽 黄蕾琼
从理论上分析技术多元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着重探讨创新开放度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并利用沪深两市高技术上市公司2004-2018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间呈现倒"U"型关系,技术多元化水平上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在创新开放程度较高环境中被进一步放大。据估算,企业创新开放度每提高10%,技术多元化程度上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将增加0.011个百分点。此外,企业技术多元化战略经营绩效提升作用具有明显的技术密集属性和行业产权结构属性差异,高技术密集型企业技术多元化水平每提高1%,企业经营绩效水平将实现高达0.052 4%的攀升幅度,且低国有化企业实施技术多元化战略的效果明显优于高国有化企业。
关键词:
技术多元化 创新开放度 企业绩效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国鼎 张会丽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多元化与专业化经营战略何者更有利于企业提升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成为众多企业家关注的焦点。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等传统理论观点认为,多元化经营可以分散企业的财务风险。然而事实却表明,金融危机期间一批欧美大企业的破产倒闭大多与企业的多元化扩张有关。笔者运用经修正的AltmAn Z值作为财务风险的测度指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对其财务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元化经营并不能有效分散企业财务风险。这意味着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等传统理论观点尚不适用于解释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财务风险后果。进一步地,我们检验结果表明多元化经营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修宗峰 黄健柏
企业产能过剩是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本研究考察了市场化改革和企业过度投资等对企业产能过剩的影响。研究证据表明:(1)制造业产能过剩是导致该行业上市公司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2)市场化改革对地方国企类和民营类上市公司产能过剩的抑制效果明显,但对央企类上市公司产能过剩的影响不显著;(3)企业过度投资导致企业产能过剩的论断仅适用于央企类上市公司,在地方国企类和民营类上市公司中这一关系并不明显;(4)央企类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对其产能过剩作用的敏感性要强于地方国企类上市公司。另外,市场化改革对企业产能过剩作用的敏感性,地方国企类上市公司要强于央企类上市公...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曹平 王桂军
促进试点行业发展是"营改增"的主要目的之一,鉴于此,对"营改增"影响试点行业企业价值的经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文章以2009~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营改增"分行业、分阶段实施这一政策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经验研究了"营改增"之于试点行业企业价值的政策后果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营改增"政策显著地提高了试点行业的企业价值,且影响幅度呈逐年上升的动态趋势;(2)"营改增"提高企业价值可以通过提高市场竞争程度实现。进一步地,利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了稳健性测试,上述结论保持不变。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龚静 尹忠明 何悦
本文基于2006—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数据以及万象云专利数据,实证分析了制造业生产投入的服务化程度对制造企业创新数量与创新质量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生产投入的服务化呈向右上方倾斜的W型波动上升趋势;制造业生产投入的服务化程度可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数量与质量的双重提升;该促进作用在成长期企业、投入研发技术、交通物流、金融保险及商务服务,以及国内投入的服务化上表现更为明显;在作用机制上,制造业生产投入的服务化程度可通过增加研发强度来提高企业的创新数量与创新质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苏昕 王立民 刘昊龙
探析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对合理阐释其战略决策及绩效差异具有重要意义,引起国内外学界的持续关注和探讨。已有研究指出,农业上市公司组织冗余存量和结构决定其战略选择和发展态势。据此,基于战略选择理论,以A股农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组织冗余不同类型对其多元化经营的影响,并验证了管理层持股和股权性质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农业上市公司未吸收组织冗余对多元化经营产生负向作用但边际递减,管理层持股和非国有股权弱化了二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已吸收组织冗余提高了农业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水平,而管理层持股弱化了该正相关关系。因此,农业上市公司应合理配置组织冗余资源,充分发挥管理层持股和股权结构特征的积极作用,在聚焦农业主业的基础上实现适度多元化经营。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谢卫红 刘瑾 张茜 郭海珍
数字化创新重塑了价值创造逻辑,为企业效率提升注入新动力。基于2011—2020年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在借助Python爬虫技术和文本分析方法测度企业数字化创新水平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化创新对制造业企业效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化创新有效促进了制造业企业效率的提升,价值共创是数字化创新提升企业效率的重要路径;基于行业和地区异质性分析发现,价值共创在数字化创新与制造业企业效率之间的中介作用集中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研究结论有助于评估企业数字化创新的经济效应,为企业管理实践和政府政策制定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新争
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克服“生产率悖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基于2010—2021年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水平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U型关系,数字化转型初期存在“生产率悖论”。机制检验表明,创新策略选择和要素配置效率是导致数字化转型与全要素生产率U型关系的内生性根源,转型初期,数字化会降低企业的实质性创新水平和要素配置效率进而导致“生产率悖论”。拓展分析表明,较高的专业化和内部控制质量可以帮助企业及早摆脱“生产率悖论”区间,而当资本密集度过高或过低时,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递减性更加显著。因此如何合理地选择创新策略、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优化要素配置结构、强化专业化分工、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企业克服数字化转型中的“生产率悖论”至关重要。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全要素生产率 生产率悖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多元化经营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超常增长与数字化转型——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多元化经营、代理成本与公司业绩——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关于集团模式多元化经营的实证研究——来自“派系”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化转型与企业绩效——来自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公司治理结构与多元化投资——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在职消费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税收征管、纳税遵从与企业经营效率——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房价上涨对企业经营投资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非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现金周转速度与企业经营业绩分析——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