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53)
2023(8255)
2022(7085)
2021(6753)
2020(5844)
2019(13814)
2018(13681)
2017(24809)
2016(14860)
2015(17159)
2014(17584)
2013(16813)
2012(16207)
2011(14895)
2010(15239)
2009(14117)
2008(14245)
2007(13148)
2006(11524)
2005(10630)
作者
(44210)
(36757)
(36710)
(35401)
(23350)
(17869)
(17035)
(14511)
(14162)
(13329)
(12411)
(12407)
(11870)
(11800)
(11783)
(11771)
(11766)
(11054)
(10854)
(10683)
(9519)
(9299)
(9170)
(8542)
(8504)
(8501)
(8352)
(8313)
(7618)
(7556)
学科
(54576)
经济(54512)
管理(33453)
(31288)
方法(26707)
(24296)
企业(24296)
数学(23671)
数学方法(23404)
教育(20650)
中国(20142)
(16488)
(15548)
(13991)
理论(12035)
(10212)
贸易(10209)
地方(10155)
(10138)
农业(10099)
(9901)
业经(9859)
(8408)
(8318)
银行(8275)
(8088)
金融(8086)
(7901)
(7896)
财务(7886)
机构
大学(218181)
学院(210394)
研究(80243)
(78137)
经济(76113)
管理(69514)
理学(59468)
理学院(58545)
管理学(57153)
管理学院(56746)
中国(53677)
科学(50978)
(49068)
(42816)
(41461)
研究所(39152)
(38406)
师范(38028)
(36133)
教育(35361)
中心(35221)
(34271)
业大(33979)
农业(33155)
北京(31962)
师范大学(31229)
财经(28515)
(28290)
(26597)
技术(26585)
基金
项目(134805)
科学(104893)
研究(100229)
基金(93523)
(82955)
国家(82104)
科学基金(67025)
社会(59221)
社会科(55586)
社会科学(55562)
教育(54205)
(53790)
基金项目(48414)
(48382)
自然(43566)
编号(42986)
自然科(42497)
自然科学(42477)
自然科学基金(41713)
资助(39464)
成果(38355)
课题(33307)
重点(32591)
(31690)
(30284)
(27269)
教育部(26981)
(26694)
(26322)
科研(26169)
期刊
(85572)
经济(85572)
研究(71554)
教育(54758)
中国(51152)
学报(39128)
(36629)
科学(33096)
大学(29432)
(28616)
学学(26216)
农业(24515)
管理(23507)
技术(20652)
(16321)
金融(16321)
财经(14718)
经济研究(14032)
(13694)
职业(12975)
业经(12764)
(12745)
问题(11712)
(11455)
图书(10512)
(9957)
论坛(9957)
业大(9673)
技术经济(9651)
(9426)
共检索到3250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梦倩  杜成宪  
传统社会视儿童为"小大人"或成人的附庸,这种儿童观深刻影响了童谣与儿童的关系。童谣自诞生之日起即与政治生活缠杂不清,远离儿童。王阳明提出儿童教育当顺应"童子之情"后,童谣才见转折,开始贴近儿童和儿童生活。清末时,在"西学东渐"浪潮的冲击下,传统儿童教育踏入近代的门槛。而就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真正意义上的童谣集。故此,童谣发展的历史恰好清晰地反映了传统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变化的历史。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体秀  
鲁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在他光辉战斗的一生中,无论从事教育工作,还是从事文学工作,都是为了“立人”而后“事举”,以实现“兴国”的目地。为了造就大批新战士,他特别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他在实践中所形成的儿童教育观,不仅把儿童的成才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深刻地揭示了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发展规律并创造了特点鲜明的儿童教育艺术,它对于我们今天从事儿童教育和儿童教育研究,有着重大的启迪价值。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郑薏苡  
民间童谣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给予一代又一代儿童独特的教育。然而当代儿童对民间童谣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容乐观,这与当代儿童对地方方言、家乡文化的疏远以及来自教育和社会各方面的职责缺失有着密切的关系。建议家庭、学校和社区教育必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为当代儿童民间童谣的学习、传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丁道勇  
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假设是童年期的独立。这种儿童观与现代教育勾连在一起,呈现为一种相伴生的历史现象。基于此,现代教育的可能性和限度可以从儿童观的角度获得说明。但是,已有的研究表明,无论是从时间维度还是从地理的维度来看,儿童生活的样态从来都是多样的,不同人群的儿童观并不统一。现代教育在儿童观上的基本假设值得继续讨论。在前现代时期和前工业化地区盛行的教育形式,在儿童观上与现代教育有根本不同的选择。这种儿童观、教育观是具有典范意义的历史概念。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丁道勇  
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假设是童年期的独立。这种儿童观与现代教育勾连在一起,呈现为一种相伴生的历史现象。基于此,现代教育的可能性和限度可以从儿童观的角度获得说明。但是,已有的研究表明,无论是从时间维度还是从地理的维度来看,儿童生活的样态从来都是多样的,不同人群的儿童观并不统一。现代教育在儿童观上的基本假设值得继续讨论。在前现代时期和前工业化地区盛行的教育形式,在儿童观上与现代教育有根本不同的选择。这种儿童观、教育观是具有典范意义的历史概念。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肖建秀  石玉昌  
陈衡哲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热衷儿童教育的学者。她在《衡哲散文集》等作品中,对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方法、女子教育等进行了阐释,形成了自己的儿童教育观。她的儿童教育观的形成,可以从其成长经历中找到根源。陈衡哲的儿童教育观启示我们,要注重儿童良好成长环境的营造,同时要尊重儿童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流动加剧、农村社会衰落,加之城乡教育布局调整,留守儿童的规模迅速扩张而其成长环境趋于恶化,其身心健康和教育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忧思。学术界近十年来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开展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研究的问题集中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生活照料等。通常意义上的留守儿童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流动而本人留在户籍登记地的O~17周岁人口。因其成长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系统性破坏或缺损,留守儿童在身心健康、学习和社会化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问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周林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对天才儿童的教育开始兴起。1891年著名的剑桥方案提出,让智慧出众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在四、五、六年中学习四至九年级课程内容,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罗建河  
本文指出 ,在深化中国教育改革 ,实施全民教育 ,推行教育机会均等的进程中 ,保障流动儿童接受教育机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并通过分析问题的成因 ,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涂艳国  
幸福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儿童的幸福则是快乐的现在与美好未来的结合。教育要促进儿童的幸福,必须处理好儿童的现在与未来的关系。通过儿童的生活和活动把儿童的现在与未来联系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儿童认识自己未来的意义,引导他们向着未来发展。前苏联的合作教育学对如何处理儿童的现在与未来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我们认识教育促进儿童幸福的条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菊华  段成荣  
本文使用2000年人口普查0.95‰数据,比较农村地区11~14岁的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的教育机会(定义为是否在学)。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与其他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教育机会显著偏高,但流动儿童的教育机会显著降低;(2)与母亲一起留守儿童的教育机会得到改善,但与父亲一起留守儿童的教育机会显著降低;独自流动和与父母一起流动儿童教育机会受到不利影响,但与母亲一起流动儿童教育机会与其他儿童无显著差异;(3)女童教育机会明显低于男孩,但儿童类型对教育机会的作用不因性别而异。模型分析结果具有多方面的政策启示意义。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游韵  谭斌  
儿童作为一种悖论式的存在,一方面寄托着成人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另一方面又承受着来自成人世界以"小红花"为标志的对其天性的规训。这一悖论通过文学艺术中"另类儿童"的"小红花情结"得以显现。论文从描述影视文本中"另类儿童"的教育经历入手,反思以"小红花"为代表的制度化教育对儿童天性的规训,揭示教育在"天性与规训"之间的矛盾。论文受现象学教育学的启发,提出要尊重"儿童的秘密",在敬畏、尊重儿童天性的基础上给予其一种"恰当的教育关心",将儿童基于天性的成熟和发展合理地纳入到社会需要的轨道中。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梁丽敏  
分析儿童教育与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工作的关系,从儿童的发展特点谈阅读工作的开展,总结少儿阅读推广工作的方法,活动目标要全面;活动道具简而精;互动环节不可少;动作搭配很关键;主题活动要系统。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齐  
童谣作为儿童之间经常传唱的一种表现形式,因其形式简短,富有韵脚和格律,在中国历史上长期流传。而悠久的教育传统,西方教育思想的传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使得童谣在民国时期逐渐被教育学人所关注,并从思想性和内容上进行了改造。受此启迪,民间也创作出了一批新童谣。随着童谣教育功能的不断扩大,童谣与"儿童本位"之间的关系,也需要进一步讨论和思考。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文武  
留守儿童教育是教育的新问题。家庭教育的缺失、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对留守儿童的心理产生巨大的负面效果;社会环境的多样性和监护人的不到位影响着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完善留守儿童教育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等多方面的通力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