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71)
2023(5879)
2022(5078)
2021(4881)
2020(4093)
2019(8986)
2018(8836)
2017(17167)
2016(9428)
2015(10208)
2014(10542)
2013(10185)
2012(9633)
2011(8714)
2010(8881)
2009(8382)
2008(8631)
2007(8209)
2006(7371)
2005(6468)
作者
(28056)
(23510)
(23327)
(22445)
(15031)
(11667)
(10660)
(8936)
(8770)
(8663)
(8201)
(7978)
(7844)
(7356)
(7346)
(7313)
(7088)
(6914)
(6874)
(6823)
(5881)
(5748)
(5688)
(5407)
(5381)
(5349)
(5297)
(5206)
(4867)
(4841)
学科
(35486)
经济(35325)
管理(25055)
(23546)
(20800)
企业(20800)
方法(17373)
数学(11721)
数学方法(11488)
理论(10459)
(10100)
(9909)
中国(9753)
(9715)
业经(9562)
(8074)
(7412)
农业(6483)
(6373)
银行(6361)
(6154)
财务(6139)
财务管理(6121)
地方(6066)
(6047)
企业财务(5884)
经济理论(5659)
(5525)
金融(5524)
教育(5383)
机构
大学(137744)
学院(137257)
管理(49050)
(47413)
研究(46949)
经济(46122)
理学(41824)
理学院(41216)
管理学(40171)
管理学院(39899)
中国(35521)
科学(31234)
(29479)
(25867)
(24348)
(23667)
(22552)
师范(22295)
研究所(21982)
(21829)
中心(21732)
财经(20326)
业大(19587)
北京(18622)
农业(18482)
(18332)
师范大学(17964)
(17626)
(16497)
(15149)
基金
项目(88743)
科学(69781)
基金(65018)
研究(62322)
(57546)
国家(57032)
科学基金(48410)
社会(41716)
社会科(38278)
社会科学(38262)
基金项目(34521)
(34395)
自然(31748)
自然科(31055)
自然科学(31046)
自然科学基金(30509)
教育(29331)
(29047)
资助(27547)
编号(24434)
成果(20923)
重点(19858)
(19367)
(18204)
(17233)
(17225)
课题(17132)
科研(17131)
国家社会(16797)
教育部(16534)
期刊
(57938)
经济(57938)
研究(39305)
中国(28496)
学报(26069)
科学(23371)
(22424)
(20771)
大学(19573)
学学(18404)
管理(17860)
教育(17462)
农业(15074)
(12483)
金融(12483)
财经(10667)
技术(9549)
(9232)
业经(9160)
(8509)
(8432)
经济研究(8390)
(7486)
问题(7253)
图书(6736)
(6676)
旅游(6676)
(6676)
业大(6561)
统计(6159)
共检索到2090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闫子龙  谢彦君  
该文从旅游活动中的旅游行为失范现象切入,研究具体情境中旅游伦理感知的作用机制,从概念辨析、逻辑思辨和科学实证等不同进路对情景化旅游伦理感知及其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机制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伦理感知的作用机制是一种体验动机导向的主观建构。社会层面的旅游伦理是一种共识性的伦理理型,其作用机制有赖于旅游者在伦理的情境性感知基础上所形成的个人建构结果。个体对于情景化旅游伦理的感知建构是一个体验导向的主观选择过程,此过程不仅受到客观层面建构障碍的阻遏,还与旅游者主观层面的建构历程相关,二者的交互作用共同发生于旅游情境当中,从而使旅游者的伦理建构往往呈现出某种遮蔽现象,进而导致旅游者行为呈现出失范倾向,甚至会出现旅游交往的社会情境因不伦扰动而失序的情况。为此,本文根据建构障碍和建构过程在主客观层面的不同影响,将旅游行为失范进一步划分为伦理失察与伦理僭越两大类型,并据以辨析不同旅游行为失范背后成因的差异,为纾解或消除旅游行为失范提供理论参考,以期进一步丰富旅游伦理领域的相关研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恩允  薄存旭  
当前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出现诸多伦理失范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内部权力分配机制削弱了伦理关系的组织支撑力度,社会调控机制的失衡则加剧了服务伦理失范的可能性。为此,需要协调社会与自我期望间的关系,以提高服务伦理规范的认同度;拓展高校自治空间和能力,为提升伦理道德自觉意识和能力提供组织支撑;消减外围失衡的调控机制,为提升伦理道德践行能力搭建平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引兰  王慧芳  
旅游经济的发展呼唤着旅游伦理,孕育了旅游伦理。旅游关系是旅游伦理产生的客观基础,旅游活动、旅游伦理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是旅游伦理调节的主要对象。旅游伦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旅游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设旅游伦理不仅有利于旅游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而且也有利于整个社会。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颖玉  柯平  刘海鸥  
[目的/意义]算法推荐凭借其高效精准的个性化配置方式逐渐成为信息负载时代应对内容超载危机、实现内容市场供需适配的必然选择,对算法推荐伦理失范动因以及人机共处方式进行追问与探讨有助于防范和纾解算法伦理失范风险,减少技术逻辑与社会伦理的碰撞。[方法/过程]基于对算法推荐伦理失范风险的分析,结合隐私观念、科学技术、财富关联与法律机制对伦理失范问题出现的动因进行审视与追问,从伦理、法律、技术与文化4个维度探讨人机的相处模式与关系走向。[结果/结论]正视智能算法技术的两面性,通过人本价值观与技术规范性对算法推荐技术的发展进行双重引导与规制,提倡人机共生、建构人机和谐生态,实现算法工具理性与人类价值理性之间的平衡以及推送效率与公共责任之间的良性互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庄晓平  
目前,我国旅游研究大多基于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或是社会学、人类学的视角,而从伦理学的角度研究,不论从著作成果、影响力或是实际从事研究的学者数量上看,所占比例非常少。究竟,从伦理学视角研究旅游即旅游伦理的研究重要不重要呢?笔者认为旅游伦理的研究(尤其对中国的旅游发展而言)相当重要,原因在于当今旅游发展的现实困境及旅游伦理理论的指导性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隽  金丽  
旅游伦理道德是旅游业,也是整个社会顺利运转的润滑剂和粘合剂。伦理道德涵盖了许多方面,本文讨论了旅游企业伦理道德、旅游者消费伦理道德、生产伦理道德、政府伦理道德和生态伦理道德,并将其贯穿于旅游经营活动的始终,进而推动旅游伦理理论和道德观的发展。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衡中青  张红  
讨论了网络社会伦理失范的表现及根源,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理想主义、天下和谐的科学理念、以人为本的人文传统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放精神四个方面来构建网络社会伦理规范的框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凌  
区别于传统的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建构主义强调思维视角上的建构性、社会性、互动性和系统性与方法论上的相对主义。这一新的研究范式在旅游研究中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文章从理论上概述了建构主义的本质和特点,并分析了建构主义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随着旅游研究的深入,建构主义范式在旅游研究中的体现将主要在3个方面:重视旅游现象中话语系统(包括语言和图像)的作用;重视符号和意义的建构;注重研究旅游建构的主体、对象、途径,以及围绕建构而形成的社会互动过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传军  
灾难性新闻报道是新闻传播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新闻伦理规范在此项报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存在一些新闻伦理问题,应从人文关怀出发,建立正确的伦理规范。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倩  
作为互联网向传统产业强力渗透的重大成果,互联网金融正在极大地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重构与再造着我国的金融体系与运行机制,同时也使社会伦理传统道德在这一全新的领域遭遇到了十分严峻的挑战。警惕与纠正互联网金融中诸多伦理道德的失范,不仅有助于提升与释放互联网作为全新商业基因改造传统产业的功能,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永博  沙润  梁幸平  
当前,我国转型期的社会分化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在借助乡村旅游实现脱贫致富的过程中,社区居民的经济利益、环境利益以及价值观念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化,社会分化加剧不仅影响着当地的社会和谐,而且对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了解旅游业背景下我国农村社会分化的基本状况,文章对"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广西桂林恭城县红岩村进行了细致调研,分析了案例农村社会分化的基本状况,并采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和方法对案例农村不同社群间的利益关系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得出了结论,并对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农村社会整合提供了建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张新勤  
文章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伦理失范的现象,分析了信息伦理失范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的相应对策。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陈晓慧  卢佳  赫鹏  
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着力点。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多元化效应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关注的核心之一是教师实践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这种有效性已与教师、学生和社会各界之间产生了多维关联。本文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当下境况进行分析,依据伦理失范的判定方法,总结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伦理失范的典型表现,分析产生原因,从教育治理角度提出伦理失范现象的解决措施。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谢家建  梅雄杰  
高等教育完全按照市场的逻辑来运行,并且政府与市场的权力使用不当,是目前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中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从伦理学的视角来对高等教育市场化进行分析,高校主动适应外在环境需求是获取市场资源的合理性表现,政府的有效监管是提升高校办学水平的保障。学术、行政与市场保持平衡就要让学术权力回归到学术本身,完善德育体系,实现从功利化到理性化的突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