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84)
2023(15015)
2022(12275)
2021(11636)
2020(9607)
2019(21601)
2018(21682)
2017(40652)
2016(22075)
2015(24977)
2014(24390)
2013(23493)
2012(21379)
2011(19392)
2010(19914)
2009(18618)
2008(18138)
2007(16752)
2006(14833)
2005(13320)
作者
(61345)
(52002)
(51158)
(48651)
(32608)
(24695)
(22989)
(19892)
(19548)
(18469)
(17647)
(17429)
(16623)
(16242)
(16054)
(15724)
(14985)
(14983)
(14844)
(14814)
(12965)
(12750)
(12547)
(12153)
(11643)
(11610)
(11431)
(11374)
(10421)
(10376)
学科
(86124)
经济(86010)
(71577)
管理(65940)
(50810)
企业(50810)
(50456)
农业(33630)
方法(32453)
数学(28039)
数学方法(27442)
业经(26385)
中国(25180)
(22040)
(21227)
技术(19955)
地方(18747)
(16488)
(16312)
理论(15183)
(15108)
银行(15082)
(14495)
(13952)
金融(13945)
(13899)
(13862)
(13409)
贸易(13399)
(13025)
机构
学院(305086)
大学(298829)
(121273)
经济(118524)
管理(118406)
理学(101466)
研究(100621)
理学院(100432)
管理学(98421)
管理学院(97871)
中国(79197)
(65311)
(62870)
科学(60547)
(56944)
业大(49929)
农业(49824)
(49611)
(49535)
中心(48409)
研究所(44394)
财经(43359)
(40967)
(39457)
(39181)
师范(39039)
北京(38835)
(36415)
经济学(35292)
(34804)
基金
项目(203540)
科学(161152)
研究(153916)
基金(145044)
(125811)
国家(124622)
科学基金(107819)
社会(97297)
社会科(91791)
社会科学(91769)
(83985)
基金项目(76279)
教育(71233)
(68347)
自然(67871)
自然科(66336)
自然科学(66320)
自然科学基金(65150)
编号(64386)
资助(57881)
成果(52128)
(46728)
重点(45864)
课题(45706)
(44560)
(44411)
创新(42912)
(42312)
国家社会(39678)
(38078)
期刊
(145052)
经济(145052)
研究(88566)
中国(75033)
(68404)
学报(46351)
农业(46165)
管理(44726)
(44315)
科学(43946)
教育(40910)
大学(37029)
学学(34759)
(31453)
金融(31453)
技术(30827)
业经(29694)
(22936)
财经(21052)
经济研究(20234)
问题(19067)
(18065)
(17086)
科技(16414)
技术经济(15800)
农村(15619)
(15619)
农业经济(15248)
统计(14512)
(14453)
共检索到4728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姜爱林  
“苏州模式”具有范围的特定性、对象的特殊性、使用的有偿性、流转的规范性等特点。从苏州实际运作的情况看,所谓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指集体建设用地的使用权通过有偿、有限期转让、出租等方式引起土地使用权属转移或实际使用人发生变更的行为。也就是易主、易位、易用三个方面。流转的标的不是所有的建设用地,而是农村集体土地中已经依法办理过使用手续的非农业建设用地和农业建设用地,不是农用地,也不包括业已使用且仍属非法使用的任何建设用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姜爱林  叶红玲  张晏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满明俊  
探索改革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以及加强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规范管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论文着重梳理了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的演化路径,总结提炼了部分省区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典型模式,以更好地把握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改革动向,最后针对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佳琳  
我国当前正处理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其市场经济发展作用下,土地以一种相对较为特殊的商品出现。对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而言,我国立法已经对其土地使用权流转进行了非常严格的规定。但在现实中,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存在许多隐形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立法与实践出现脱节的问题。基于此,针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创新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会广  陈利根  马秀鹏  刘沫含  
基于对各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的地方制度特征研究发现:各地模式的最大不同正是在于市场替代政府或政府替代市场的程度,由此产生了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与市场并重型多样化的地方制度特征。目前地方制度安排对将来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法律行动具有重要的影响,今后集体建设用地立法的主要目标是切实赋予农民参与工业化的土地权利并以此获得长期稳定的预期。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建萍  朱朝晖  
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特殊性,目前对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性质、任务、模式等重大理论问题仍然没有统一定论。随着经济的发展,建设和谐新农村,使得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更好地加强审计监督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基于制度变迁的视角,结合典型的审计关系的分析,对现行的中国农村审计模式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的创新路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文良  罗明忠  
由于征地时间不一致、布局分散、产权不清等原因,留用地普遍存在引资难、办证难、规模开发难等问题。分析了留用地开发难的制度与政策原因,并从租金耗散的角度,分析了留用地开发制度创新的路径。通过广州某区留用地开发经营的实践,进一步分析了留用地开发经营制度创新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并提出促进留用地规模经济和合理利用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米旭明  
选取省级统计数据和沪深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和双重差分法,评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改革对技术创新的具体影响,从而考察建设用地使用权跨城乡优化配置促进创新的制度功能。研究结果显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改革能够显著提升地区专利活动密度、增加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和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这意味着建设用地使用权跨城乡优化配置能够有效增加技术创新活动的数量,并改善其质量。进一步的影响渠道研究表明,建设用地使用效率与民营经济发展是重要的影响渠道,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通过这些影响渠道作用于技术创新。这一研究从技术创新视角出发,拓展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改革的研究,有助于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角度理解中国建设用地使用权跨城乡优化配置改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田光明  臧俊梅  
苏南模式的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创新,强化了农民享有使用权物权属性,对于推进城乡一体化有显著效果;让市场介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配置,不仅体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价值,同时还能让农民充分享受土地增值收益;完善规划体系建设,构建新型城乡空间结构。但产权安排、市场化改革模式的选择与当地经济发展条件密切相关。基于此,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当:强化农村土地使用权的物权属性;建设城乡一体的建设用地市场制度;改革农地收益分配机制,建立收益"返还"机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仇叶  
不同于一般的农地制度创新,沿海农村的土地制度变迁属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范畴,其核心是土地开发权的界定问题。乡村工业化既推动了土地开发权从国家向集体转移,也影响了这一权利的配置方向。本文研究发现,不同乡村工业化模式形塑出不同的土地制度,珠三角的外资充裕型、苏南的外资竞争型、浙江的内生资本稀缺型工业化模式,分别产生了保护股民利益的土地共有制,强调政府统筹能力的土地集体所有制与有利内生资本积累的"公有私占"的土地制度类型,三者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区域性工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这表明,评价土地制度的绩效,必须着重考虑具体的工业化模式。当前,中国正处于全球资本竞争与产业升级的重要时期,仍然需要发挥土地集体所有制统筹土地开发权的优势,为建立服务于工业发展的高水平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保障,同时,也应当加强土地的再分配功能,保护农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权利,提高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制度合法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久苗  
在对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制度的欠缺及其入市流转的法律缺陷等问题分析基础上 ,针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 ,提出完善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创新空间 ;根据全国各地试点经验的总结 ,进一步设计出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制度 ;最后 ,对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在目前所涉及的若干重大和现实问题进行了讨论 ,认为该制度的创建和实施在目前主要应考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建设 ,农民土地财产权的保护 ,入市流转的基本原则 ,流转的法律保障以及对当前征地制度改革的影响等问题。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朱朝晖  陈建萍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是提高农村经济效益、维护农村经济秩序的有效保障。现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站审计的模式已经落伍,委托CPA审计的辅助模式也有很多弊端。基于国家审计机关主管的相对统一的"农村经济审计监督中心"的审计模式是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创新模式的运行保障机制主要有明确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法律地位、建立配套的审计制度、规范审计程序、深化审计内容、拓展审计类型,提高审计能力、建立高素质的审计队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润秋  高松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存在严重的资金时差悖论,导致难以利用集体土地本身进行融资,土地整理融资难反过来又成为阻碍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瓶颈性因素。现有流转模式难以协调各种利益,不能对流转各方产生足够激励,变相征地的方式削弱了农民的土地持续收益能力,未能真正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同质、同价、同权"。因此,应根据利益协调的原则创新制度设计,以地权激励引导社会资源投入,促进集体建设用地顺畅流转。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梦琳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实质是政府和农民的参与程度和作用力度不同。政府主导型与农民自主型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在节约交易费用和保障农民权益方面各具优劣,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外部环境与内部治理结构和集体土地产权结构决定的。为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实现利益分配结构的合理化,应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提供立法支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进行协调和博弈,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等方面进行制度选择与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迎春  尹君  张贵军  王彦魁  
本文通过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范围、形成过程、社会功能以及流转要求等方面的分析,对比转权模式与保权模式两种流转模式制度创新思路,提出了选择转权模式作为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