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07)
- 2023(11956)
- 2022(10390)
- 2021(9899)
- 2020(8425)
- 2019(19837)
- 2018(19933)
- 2017(38726)
- 2016(21244)
- 2015(24188)
- 2014(24186)
- 2013(23894)
- 2012(21758)
- 2011(19547)
- 2010(19552)
- 2009(17801)
- 2008(17118)
- 2007(14883)
- 2006(12942)
- 2005(11287)
- 学科
- 济(83626)
- 经济(83530)
- 管理(58543)
- 业(55379)
- 企(46789)
- 企业(46789)
- 方法(42600)
- 数学(37292)
- 数学方法(36592)
- 农(21092)
- 中国(20323)
- 学(20258)
- 财(19094)
- 业经(17870)
- 地方(16703)
- 理论(15627)
- 贸(14345)
- 贸易(14338)
- 农业(14125)
- 易(13892)
- 和(13782)
- 制(13473)
- 技术(12888)
- 环境(12302)
- 务(11985)
- 财务(11911)
- 财务管理(11886)
- 教育(11365)
- 划(11301)
- 企业财务(11214)
- 机构
- 大学(300282)
- 学院(297866)
- 管理(119174)
- 济(111363)
- 经济(108796)
- 理学(104083)
- 理学院(102916)
- 管理学(100662)
- 管理学院(100164)
- 研究(99273)
- 中国(71742)
- 科学(65714)
- 京(64819)
- 农(51345)
- 所(50833)
- 财(49245)
- 业大(48410)
- 研究所(46854)
- 中心(44674)
- 江(42923)
- 北京(40918)
- 农业(40717)
- 财经(39999)
- 范(39445)
- 师范(38970)
- 州(37758)
- 院(36424)
- 经(36307)
- 技术(33529)
- 经济学(32282)
- 基金
- 项目(210387)
- 科学(163758)
- 基金(151292)
- 研究(149446)
- 家(133603)
- 国家(132535)
- 科学基金(112880)
- 社会(90638)
- 社会科(85726)
- 社会科学(85698)
- 省(83219)
- 基金项目(80090)
- 自然(76978)
- 自然科(75205)
- 自然科学(75183)
- 自然科学基金(73782)
- 划(70639)
- 教育(69455)
- 资助(64615)
- 编号(61089)
- 成果(49160)
- 重点(47266)
- 部(45475)
- 发(44155)
- 创(43510)
- 课题(42550)
- 科研(40897)
- 创新(40546)
- 计划(39731)
- 大学(38849)
- 期刊
- 济(118039)
- 经济(118039)
- 研究(84359)
- 中国(54588)
- 学报(52023)
- 科学(46721)
- 农(45808)
- 管理(43703)
- 大学(38554)
- 学学(36257)
- 财(35647)
- 教育(35441)
- 农业(32368)
- 技术(27150)
- 融(21660)
- 金融(21660)
- 业经(19454)
- 经济研究(18936)
- 财经(18424)
- 业(17000)
- 图书(16988)
- 经(15541)
- 科技(15340)
- 问题(15055)
- 理论(14571)
- 技术经济(14505)
- 版(14280)
- 业大(13993)
- 统计(13754)
- 实践(13527)
共检索到423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一力
本文以区域人力资本结构理论为依据,认为温州和苏州的区域人力资本结构分属于企业家人力资本富裕型和专业人力资本富裕型。通过温州和苏州的区域经济发展实践,对两种模式的发展过程和结果进行比较。两者在制度变迁、资本来源结构等发展过程方面存在明显不同;而在主导产业、产业集群、企业规模和数量、人均生产总值和可支配收入的对比等发展结果方面两者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包括“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最终将殊途同归地向双高型演进。
关键词:
温州模式 苏南模式 人力资本结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建君
本文通过对我国转型经济中两个有代表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的研究,探讨了经济发展中政府和市场(企业家)对经济平等和社会分层的影响。同传统的智慧和人们的直觉——认为市场有产生不平等的天然倾向,而国家(政府)则有再分配和校正不平等的能力和企图——不一致的是,本研究发现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苏南)导致了更大的不平等,产生了收入和社会结构的两极分化,而企业家推动的发展模式(温州)则出人意料地导致了相对平等的结果。导致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地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机会结构的不同。研究结论对于我们寻求在发展的同时尽量达到公平和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发展模式 机会结构 经济平等 参与式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洪银兴 陈宝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洪银兴 陈宝敏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谢健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云龙 何文虎
本文研究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观因素的不同组合和配置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建立了包括政府、市场和地区文化三个维度在内的包含8种动态均衡模式的四维模型;将地区文化维度固定后,建立了包括政府和市场两个维度在内的包含4种动态均衡模式的三维立体模型,并运用所建立的模型,较好地解释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的形成和变迁。
关键词:
地区经济增长 地区文化 政府 市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董锋 谭清美 李晓晖
苏州凭借外资主导的出口加工模式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而温州依靠低成本、低附加值和低技术含量的民营经济也使人均收入居于长三角前列。文章依靠协整分析这一工具对"苏州模式"和"温州模式"进行研究和比较,从中可以看出"苏州模式"典型的外资经济特征和"温州模式"典型的民营经济特征,最后建议在目前苏州和温州经济发展都遭遇瓶颈情况下,外资经济和民营经济相结合的苏温模式是两地的正确选择。
关键词:
苏州模式 温州模式 协整分析 出口加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浦文昌
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苏南农村经济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在80年代中期以前的时间里,苏南农村的经济发展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从1976—1986年的11年间,苏锡常三市农村农副工总产值增长了8倍以上,乡镇工业总产值更猛增了17倍。从1978—1986年,苏锡常三市农村乡村工业总产值由25.93亿增长为270.26亿元,增长了9.42倍,年递增率达34%。其中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分别递增35%、33%、31%。创造了全国著名的“苏南速度”,同时也使这一地区成为全国乡镇工业最发达、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但是,进入80年代后期,情况起了明显的变化。随着深圳、珠海等沿海特区经济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谢健
温州的一举成名在于改革开放初期数十万温州农民致力于发展农村家庭工业,这也被一些经济学家称之为"温州模式"。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宏观背景下,在中国向市场经济进一步迈进的进程中,我们重新审视温州模式,其理论和实践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温州经济本身。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尚华艳 黄明知 李文军
通过对温州模式产生的背景、温州模式的本质以及温州模式和浙江经验移植的必要性、必然性和可能性的分析,认为温州模式是典型的自组织的市场经济,具有普适性,只要处理好政府与企业间的关系和企业的发展动力问题即产权问题,温州模式和浙江经验就是可移植的。
关键词:
温州模式 浙江经验 可移植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朱汝鹏
今日“苏南模式”朱汝鹏近年来,社会上对苏南模式的发展命运和前景议论颇多。多数人对它看好,但也有一些人为它担忧,认为苏南模式“不行了”“衰退了”,开始走向它的“衰落期”“危机期”,苏南模式已完成了历史使命。其实,作为一种发展模式,特别是已被社会广泛接受...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学良 孙斌栋 刘伟 潘鑫
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比较分析了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产生、运行以及目前状况,通过比较发现,两地的文化背景、意识形态以及政府在其区域经济发展中作用差别很大,进而带来了两者发展路径的差异。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过去的发展定型了现在的发展,进而导致目前两地发展的特点以及困境。要突破困境,一方面要民营经济的自主独立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市场化进程,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
制度变迁 温州模式 苏南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