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06)
2023(8754)
2022(6807)
2021(6393)
2020(5066)
2019(11436)
2018(11455)
2017(21882)
2016(11377)
2015(12751)
2014(12291)
2013(11684)
2012(10141)
2011(9324)
2010(9624)
2009(9301)
2008(8420)
2007(7520)
2006(6593)
2005(5343)
作者
(30252)
(25213)
(25043)
(23935)
(15729)
(11985)
(11222)
(9652)
(9447)
(8890)
(8566)
(8422)
(7857)
(7673)
(7656)
(7412)
(7357)
(7338)
(7203)
(7050)
(6112)
(6061)
(6042)
(5886)
(5737)
(5601)
(5556)
(5483)
(5033)
(4893)
学科
(47863)
经济(47818)
(31373)
管理(28138)
(26365)
(21658)
企业(21658)
方法(20951)
数学(19094)
数学方法(18579)
农业(17441)
业经(14639)
中国(13424)
(9937)
地方(9768)
(9558)
(7967)
理论(7947)
农业经济(7620)
(7598)
贸易(7593)
(7394)
(7387)
(7189)
(7070)
银行(7068)
(6803)
发展(6725)
(6718)
(6430)
机构
学院(157759)
大学(150789)
(61552)
管理(61508)
经济(60094)
理学(53595)
理学院(53100)
管理学(51759)
管理学院(51498)
研究(47216)
中国(36547)
(30285)
科学(28416)
(27967)
(26741)
(23359)
业大(23243)
中心(23069)
(22029)
(21289)
财经(21183)
师范(21129)
农业(20458)
研究所(19946)
(19120)
(19114)
经济学(18639)
北京(18275)
技术(17396)
(16944)
基金
项目(107632)
科学(85593)
研究(82259)
基金(77055)
(65787)
国家(65190)
科学基金(57111)
社会(53054)
社会科(50038)
社会科学(50025)
(44476)
基金项目(39845)
教育(38604)
(35813)
编号(35747)
自然(35153)
自然科(34405)
自然科学(34401)
自然科学基金(33714)
资助(31303)
成果(28195)
课题(24352)
(24089)
重点(23954)
(22838)
(22741)
国家社会(21636)
创新(21178)
项目编号(20746)
(20742)
期刊
(72586)
经济(72586)
研究(42079)
(32538)
中国(31577)
科学(21468)
农业(21375)
管理(21327)
学报(20937)
教育(19562)
(19367)
大学(17233)
业经(17125)
学学(16392)
技术(15243)
(14574)
金融(14574)
经济研究(11330)
财经(9540)
统计(9281)
农业经济(8900)
问题(8813)
(8810)
(8673)
(8545)
农村(8488)
(8488)
(8243)
商业(8093)
决策(7726)
共检索到2249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晓华  张小林  
市场经济发展与全球化浪潮加速了苏南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传统苏南乡村发展模式出现了变革,苏南乡村发生了经济、空间和社会的多层面转型,乡村经济形态由内发型转向开放型并带动了县域经济迅速崛起,乡村经济空间由分散走向集中从而促进了乡镇工业园区快速成长,传统乡村向城市化乡村转变进而向城乡一体化方向发展。基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乡村转型的主要调控措施是乡村重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斯敏  
回顾乡村治理结构变化的历史过程,农村社会结构以及不同治理主体间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多中心乡村治理格局正在成为目前中国农村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主要方式。农村社会组织作为治理活动中的重要主体,在协调不同治理主体关系、实现村民利益有效表达、推动农村社区民主意识形成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由于自然嵌入农村社会结构,农村社会组织通过组织运作实现了不同治理主体的广泛参与,这与目前乡村多中心治理格局目标相得益彰。乡村治理过程显然需要组织运作机制与传统村民自治机制有机结合。因此,农村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并与农村党组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赟玥  秦鸿  
20世纪末21世纪初,馆藏建设由纸质资源向电子资源转换,传统采购扩展为纸电采访并行。由于对流通率的积极影响,需求驱动采购(DDA)和用户驱动采购(PDA)在采购市场上逐步占据一席之地。面对持续增长的预算压力,市场双方针对采购模式开始了新的探索与实践,从按需采购到循证采购,经历了一个迅速转变。循证采购是一种新兴的数字资源采购模式,既实现了用户需求及馆员素养之间的平衡,同时也实现了图书馆与出版商之间利益的平衡。通过国际循证采购案例实践分析可以发现,循证采购模式的全生命周期包括需求调研、方案商谈、资源揭示与推广、参考用量的多维评估及决策、用户需求的积极引导等方面。除此以外,图书馆还应重视采访馆员预算编制的专业培训、谈判技巧的适用、基于需求满足的技术创新,以及标准化建设的推进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红玲  
以R&D领域多视角的层次递阶性研究为理论基础、以工农业区位学中的基本表述为概念基础,提出了R&D领域的市场距离概念,构建了基本的市场距离概念模型。通过调查访谈等质化研究方法,对该概念进行了初步验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许晓星  彭明成  
社区教育的诞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发展也必然要遵循基层社会治理的逻辑。在基层治理模式从单位治理转变为社区治理的过程中,社区的功能定位发生根本性变化,尤其是将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当前阶段,社区教育乏力的根源可以归结为与社区治理的严重脱节。对此,有必要借助结构功能主义视角厘清基层治理模式的变迁轨迹,并重新审视新时期社区教育改革的要义,包括明确善治教育目的,形成上下互动格局;培育多元教育主体,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关注民生教育内容,共享优质社区资源;构建灵活教育方式,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丁金华  纪越  
低影响开发模式是一种与自然最大程度协调适应的过程中,维持或重现场地开发前的原始水文状态,减少开发建设对自然生态系统冲击的新型土地利用开发策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以低影响开发模式为理念的乡村景观规划,将更有效地解决目前乡村面临的高建设问题。在充分了解苏南水网乡村生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以避免影响、缩小影响和控制影响为目标,以低干预、低建造、低维护为导向的水网乡村景观规划框架,并以苏州思古甸村为研究对象,从方案设计、运行措施、后期管理三个层面,提出水网乡村低影响开发模式的规划方法,为协调生态保护和开发建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宇翔  陈建华  
以乡村治理模式为研究对象,把时间界定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主要分析了乡村行政建制、官员选拔制度和土地赋税对乡村治理模式的影响,认为古代乡村治理模式呈现出皇权与绅权、皇权与族权相结合的特点,并依据这些影响因素和主要特征把古代乡村治理分成官方主导治理模式、官绅结合治理模式、士绅主导治理模式三个时期,把乡村治理模式的变迁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彦彬  
孟加拉国的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在实践中创立了为农村贫困阶层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新理念,在该理念的支配下,产生了以小额贷款为主要业务的乡村银行。作为扶贫济困的特殊金融机构,乡村银行受到了农村的普遍欢迎,其运作模式也在不同国家进行复制和改进。乡村银行未来必将依据金融发展的内在规律和金融市场规则,不断进行组织和机制创新,逐步实现自身的独立运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祖云  韩鹏云  
乡村秩序与乡村社区公共品供给密切相关。在乡村秩序形态的演进中形成了不同的村社公共品供给模式,在传统乡村社会,内生秩序占主导的乡村社会形态形成了村社自足的公共品供给模式。而新中国建立后至税费改革前,外生秩序占主导的乡村社会形态形成了国家统合的公共品供给模式。时至当下后税费时代,乡村社会外生、内生秩序出现了双向并弱的态势,造成了公共品供给的困境。由此,必须重塑乡村社会秩序,并通过国家与村社的有效接合。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华彦玲  
诺斯的理论:制度变迁存在"路径依赖"诺斯在其《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一书中指出:制度变迁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因此,"人们在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同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冯健,张小林  
乡村社区是指一定乡村地域上具有相对稳定和完整的结构、功能、动态演化特征以及一定认同感的社会空间,是乡村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和空间缩影。通过乡村社区研究可以较为全面地洞察乡村社会的组织结构、空间特征与过程及其变迁的动力机制。苏南是中国乡村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小城镇的蓬勃发展促进了现代乡村社区的变迁。本文回顾了苏南现代小城镇发展历程与特点, 从乡村社区观念、经济、文化、聚落和保障5 个方面剖析了小城镇发展对苏南现代乡村社区变迁的作用, 并系统分析了苏南现代小城镇建设与乡村社区的发展趋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汤莹玮  
商业信用是信用制度的基础,票据则是在商业信用基础上所产生的最有代表性的信用工具。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变迁,票据发展出汇兑、支付、结算、融资等功能。在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票据的核心功能最终演化为融资。中国票据市场服务于中国经济市场化转型的需要,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票据市场制度体系也需要与时俱进进行修复调整。票交所作为票据市场重要的制度创新,推动票据市场从区域分割、信息不透明、以纸质票据和线下操作为主的传统市场向全国统一、安全高效、电子化的现代市场转型。在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建设,深化票据市场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功能,尤其是发挥好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廖进球  吴昌南  
我国电力产业改革后,电力产业运营模式由原来的垂直一体化模式转为纵向分离模式。目前我国电力产业正处于输配售一体的模式。随着电力产业运营模式的变化,电力普遍服务的主体也发生了变化。在垂直一体模式下,电力普遍服务的主体是政府;而在输配售一体模式下,电力普遍服务的主体是电网企业。由于电力产业改革使电力普遍服务主体发生了变化,相应的补贴机制也需要重新设计。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沈新艺  
我国的乡村治理模式是建立在传统农业经济、计划经济基础之上的,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及市场化的逐步推进,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转变乡村治理模式已成为乡村发展繁荣的当务之急。本文对转变乡村治理模式的必要性作了阐述,分析了现有乡村治理模式不适应新形势的表现,并对如何转变乡村治理模式作了自己的探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