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10)
- 2023(8011)
- 2022(6534)
- 2021(6458)
- 2020(5232)
- 2019(12264)
- 2018(12243)
- 2017(22743)
- 2016(12358)
- 2015(14365)
- 2014(14661)
- 2013(14198)
- 2012(13310)
- 2011(12097)
- 2010(12760)
- 2009(12058)
- 2008(11815)
- 2007(10957)
- 2006(9749)
- 2005(8567)
- 学科
- 济(52362)
- 经济(52302)
- 业(33262)
- 管理(31207)
- 农(27903)
- 企(23028)
- 企业(23028)
- 方法(22619)
- 数学(19969)
- 数学方法(19391)
- 农业(18462)
- 中国(16250)
- 业经(14385)
- 地方(12396)
- 财(11696)
- 制(11482)
- 学(10264)
- 理论(9618)
- 发(8742)
- 银(8444)
- 银行(8435)
- 行(8074)
- 教育(7911)
- 融(7899)
- 金融(7897)
- 农业经济(7890)
- 贸(7838)
- 贸易(7829)
- 策(7780)
- 易(7588)
- 机构
- 学院(175884)
- 大学(173600)
- 管理(65660)
- 济(65058)
- 经济(63277)
- 研究(58178)
- 理学(55516)
- 理学院(54881)
- 管理学(53320)
- 管理学院(53000)
- 中国(46834)
- 京(38004)
- 科学(36298)
- 农(34911)
- 财(30603)
- 江(29557)
- 所(29193)
- 中心(29158)
- 业大(27555)
- 范(26207)
- 研究所(25990)
- 师范(25972)
- 农业(25780)
- 北京(24158)
- 州(23605)
- 财经(22985)
- 省(21381)
- 技术(21042)
- 院(20765)
- 经(20682)
- 基金
- 项目(113064)
- 科学(87889)
- 研究(85550)
- 基金(78956)
- 家(68277)
- 国家(67556)
- 科学基金(57630)
- 社会(52411)
- 社会科(49113)
- 社会科学(49102)
- 省(46236)
- 教育(41158)
- 基金项目(40765)
- 划(37818)
- 编号(37476)
- 自然(36361)
- 自然科(35547)
- 自然科学(35542)
- 自然科学基金(34864)
- 资助(33552)
- 成果(31657)
- 课题(26617)
- 重点(25532)
- 部(24387)
- 发(24281)
- 创(22661)
- 年(21838)
- 大学(21473)
- 项目编号(21327)
- 科研(21210)
共检索到2835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景新 郭海霞 张羽
通过对毛泽东《才溪乡调查》中的8村回访调查,详细描述了85年来这8个村的境域、村域经济结构及农户生计方式的变迁;新时代才溪镇村经济持续发展,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治理独具特色,农民生活富裕,为中国山区长远发展、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新路径:一是基层立足实际,开创基层党委、政府、人大、村民自治组织、村民代表协同共治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二是保障村级组织和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走出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和乡村两级农民集体收益分享的新途径;三是激活现有资源,利用其生态、旅游等优势,助力苏区乡村经济的结构转型。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中国统计史研究"课题组 闾海琪 许亦频 曹麦 石庆焱
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开展的调查研究是中央苏区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指导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本文概述了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期开展调查的基本情况,总结其开展调查分析的方法,探究这些调查研究对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宇征
传统中国,国家政权无力深入乡村,农民以家庭、宗族为合作单位的乡族式社会资本占主导地位。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通过一系列手段对传统乡村社会资本进行改造,以期达到农民与国家协同行动、互惠合作的目的。然而,在打破农村传统社会资本的同时,政权并没有代之以行之有效的现代社会资本。
关键词:
毛泽东时代 乡村 社会资本 重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益龙 陈小锋
新时代的中国乡村社会正面临着人口与劳动力外流带来的结构与形态的巨变,乡村"空巢社会"将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乡村社会的新常态。乡村振兴虽是在城镇化、现代化大背景下推进的,但需要跳出城市中心主义及现代性的陷阱,重新认识乡村的社会生态价值,修复和重建乡村社会文化系统的功能。振兴乡村不同于城市化,因而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复制,而是需要因地制宜地探寻和发现多样性的道路,但可以朝着产业融合发展的大方向努力。在振兴乡村的路径选择问题上,还需要处理好国家意志与农民主体性、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等方面的关系问题,既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有效的政策措施保障国家"三农"发展目标的达成,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性,让乡村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着恰当的发展。
关键词:
新时代 乡村振兴 路径选择 多样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柏先红 刘思扬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全国各地因地制宜推进产业振兴,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提质增收,建设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取得初步成效。本文基于全国调研数据介绍了农民对乡村振兴的意愿及各地好的做法,并指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存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贫困户脱贫动力不足,基层组织建设和带动力弱,部分领域融合发展不够等问题。最后文章提出要以特色小镇建设、基层党组织和精准脱贫为抓手,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杜晓燕 李景平 尚虎平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邹金珠
文章以福建省将乐县具体实践为例,探究老区苏区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策略和可行性路径,为推动老区苏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吴奇修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党中央反复强调,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全国工作重中之重。财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准确把握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形势、新要求,按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狠抓政策落实,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祖云 姜姝
在乡村空心化的背景下,"城归"所引发的乡村人力资本革命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城归"作为乡村"人的回归",它是一种主体性的回归。"城归"之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们以倾向于乡村的姿态而出现,二是他们对中国乡村问题具有深切的社会知觉。以"城归"为核心,在乡村振兴的策略上,需要保持文化的"乡土性",需要培育乡村的"情感共同体"与塑造"新乡贤"的角色。
关键词:
城归 乡村振兴 主体性 人的回归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方正亚 张福坤 杨国万 沈振华 罗伟谟 黄德思
本文在原原本本学习毛泽东同志《长冈乡调查》的基础上,以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长冈乡为个案,综合运用召开座谈会、提纲调研、访谈调研等方式,深入实地详细考察了解了新时代长冈乡乡村振兴发展情况,探寻新时代长冈乡乡村发展"加速度"。调研发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长冈乡党委政府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乡村振兴给长冈乡带来了历史性巨变,主要体现在产业更加兴旺、环境更加宜居、乡风更趋文明、治理更加有效、生活更趋富裕;乡村振兴战略得到长冈乡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同时,长冈乡加快推进全面乡村振兴仍然存在产业发展力度不够大、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政策服务供给保障不够到位、乡村人才培养引进不足等困难和问题,需要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本文研究结果为地方党委政府加快推进全面乡村振兴提供建议参考,对做好新时代统计调查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新时代 长冈乡调查 乡村振兴 调查报告
[期刊] 求索
[作者]
吴起民
认识和革新乡村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文化建设的基本问题之一。在进入陕甘宁边区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乡村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持续系统地探索。战争环境下的文化动员政策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城乡文化建设的失衡问题,更难以实现革命文化扎根于乡土的目标。为应对这一问题,毛泽东力图通过群众路线实现中国共产党与乡村民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加强知识群体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提高中国共产党对乡村文化的整合效能,推进新文化扎根于乡村社会。这些理论思考和实践经验对于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实践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毛泽东 陕甘宁边区 乡村社会 群众路线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宏伟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中国乡村建设的发展方向。乡村振兴应该将对优秀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为主要方向,从而将乡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乡村文化的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题中应有之义,但是目前乡村文化建设面临农民价值观改变动摇文化自信、乡村日渐"空心化"破坏文化发展内生动力、行政化治理模式制约文化多样发展和乡村学校教育缺失乡村文化传承等困境,对此,要从弘扬文明乡风、整合乡村文化资源、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及发挥学校教育的文化功能等促进优秀乡村文化建设与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姜广多
振兴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也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之意。当前,乡村文化衰落、文化人才缺乏、乡村公共文化形式化等问题突显。分析上述问题成因,提出通过促进城乡文化融合互补共同发展,吸引人才汇聚力量,加强乡村文化治理能力等方面推动乡村文化建设。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 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才志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当前农村地区发展的薄弱点,乡村文化建设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突破原有的乡村文化冲突与道德困境。坚持以多维性、人本性和先进性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注重传统乡村文化的挖掘与转型,与时俱进的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的文化诉求。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文化建设 价值取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