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59)
- 2023(10518)
- 2022(8423)
- 2021(7498)
- 2020(6072)
- 2019(13400)
- 2018(13129)
- 2017(26026)
- 2016(13939)
- 2015(15159)
- 2014(14978)
- 2013(14962)
- 2012(13803)
- 2011(12040)
- 2010(12366)
- 2009(11483)
- 2008(11507)
- 2007(10628)
- 2006(9584)
- 2005(9009)
- 学科
- 业(78626)
- 企(73716)
- 企业(73716)
- 管理(65174)
- 济(63519)
- 经济(63444)
- 业经(26632)
- 财(24834)
- 方法(24455)
- 农(23279)
- 务(19043)
- 财务(19023)
- 财务管理(19008)
- 企业财务(17980)
- 数学(17004)
- 农业(16965)
- 策(16848)
- 数学方法(16820)
- 环境(16385)
- 划(16083)
- 技术(15956)
- 制(15272)
- 中国(14390)
- 和(13903)
- 体(12499)
- 企业经济(11980)
- 理论(11617)
- 贸(11422)
- 贸易(11416)
- 经营(11337)
- 机构
- 学院(203879)
- 大学(194223)
- 济(91647)
- 经济(90019)
- 管理(87121)
- 理学(74152)
- 理学院(73580)
- 管理学(72835)
- 管理学院(72464)
- 研究(62044)
- 中国(51421)
- 财(44677)
- 京(39542)
- 科学(34243)
- 财经(34226)
- 农(33088)
- 江(33063)
- 经(31032)
- 所(30139)
- 中心(28925)
- 业大(27494)
- 研究所(26564)
- 经济学(26472)
- 农业(25714)
- 商学(25408)
- 州(25322)
- 商学院(25175)
- 财经大学(24833)
- 北京(24652)
- 经济学院(23900)
- 基金
- 项目(128135)
- 科学(104251)
- 研究(97638)
- 基金(94893)
- 家(80310)
- 国家(79529)
- 科学基金(71532)
- 社会(64340)
- 社会科(61221)
- 社会科学(61205)
- 省(52209)
- 基金项目(49644)
- 自然(45439)
- 自然科(44451)
- 自然科学(44441)
- 自然科学基金(43713)
- 教育(42757)
- 划(41649)
- 编号(38649)
- 资助(38061)
- 业(32766)
- 创(30612)
- 成果(29507)
- 发(29100)
- 重点(28178)
- 部(28106)
- 创新(27656)
- 制(27122)
- 国家社会(26413)
- 课题(26352)
- 期刊
- 济(110065)
- 经济(110065)
- 研究(60001)
- 中国(39218)
- 管理(38868)
- 财(38539)
- 农(31803)
- 科学(24944)
- 学报(22815)
- 融(21992)
- 金融(21992)
- 农业(21957)
- 业经(21063)
- 技术(20018)
- 大学(18663)
- 学学(18054)
- 财经(17146)
- 经济研究(16704)
- 教育(15621)
- 经(14882)
- 业(13994)
- 问题(13424)
- 技术经济(13020)
- 财会(11649)
- 现代(11574)
- 贸(11323)
- 商业(10781)
- 世界(10436)
- 经济管理(10324)
- 国际(9716)
共检索到3139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娆 李天虹
绿色并购作为一种新兴绿色投资方式是企业响应“双碳”战略、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基于2008—2020年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数据,以《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节能低碳”政策)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分析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1)“节能低碳”政策对推动重污染企业开展绿色并购作用显著;(2)从作用机制看,“节能低碳”政策通过节能约束激励机制驱使重污染企业实施绿色并购;(3)“节能低碳”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的推动作用在东部地区、非资源型城市、环境规制执行力度大的地区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高的行业中更为明显。基于此,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应结合地区和行业特征,差异化推进节能降碳工作;重污染企业要积极响应“节能低碳”政策,依托绿色并购实现绿色转型。
关键词:
“节能低碳”政策 绿色并购 重污染企业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娆 李天虹
“双碳”战略背景下,绿色并购是重污染企业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8—2020年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具有显著推动作用;从作用机制看,低碳城市试点政策通过增加环境规制强度和提供财政支持推动重污染企业开展绿色并购;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的推动作用在东部地区、非资源型城市、竞争度高的行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基于此,应综合考虑地区、行业和企业特征,针对性完善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重污染企业要积极响应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借助绿色并购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关键词:
低碳城市 绿色并购 重污染企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潘爱玲 刘昕 邱金龙 申宇
本文基于2012—2016年重污染企业并购数据,考察了媒体压力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的影响,并以绿色并购前后会计信息质量的变化为切入点,探究了媒体压力下企业绿色并购的真正动机。研究发现:媒体压力越大,重污染企业越倾向于进行绿色并购;在实施绿色并购后,重污染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显著下降,存在着降低信息透明度以减少外界关注的问题。同时,基于媒体压力的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规模偏小,并购后环保投资并没有显著增加,且并购后披露了更多的软环境信息。这些证据表明,重污染企业迫于媒体压力所实施的绿色并购仅仅是转移舆论焦点的策略工具,而非实质性的绿色转型。在拓展性研究中发现,企业CEO的环保经历、内部控制质量和外部市场化水平能够抑制绿色并购后的会计信息质量下降,有助于保障媒体环境治理功能。本文的研究丰富了企业绿色管理与绿色投资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也从绿色并购的新视角证实了媒体压力下企业环境行为改善的不可持续性,有助于理论界和管理部门正确认识媒体的环境治理功能和媒体压力下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的真正动机,从而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金 李江颖 段清清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近些年越来越多的行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进行绿色战略转型,特别是重污染行业,其绿色技术创新直接关系到我国企业能否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本文选取2008~2020年重污染行业中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数据,利用Tobit模型研究国有股权参与对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积极影响。研究表明:国有股权参与能够促进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国有股权参与能够通过优化企业外部资源配置、改善内部治理结构来提高企业创新意愿,从而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异质性研究发现,企业所在地区差异、企业融资约束程度差异均会影响国有股权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宋德勇 朱文博 丁海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能否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已有研究对企业数字化水平的度量缺乏统一的标准,并且没有对企业数字化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的微观路径进行全面深入的检验。区别于现有研究,文章不仅基于无形资产数据度量企业的数字化水平,还对上市公司年度报告进行了更细化的文本分析,用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业绩回顾”中的数字化词频占比来度量企业实际的数字化水平,并运用网络招聘大数据对构造的指标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文章考察重污染行业企业数字化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并运用上市公司专利申请明细数据对微观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与检验。研究表明,重污染行业企业的数字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这一结论在经过IV估计、反事实分析和改变估计方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主要通过提升企业的信息共享水平和知识整合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环保投资水平更高以及所在地区环境规制力度更强的企业,数字化产生的绿色创新激励效应更大。文章清晰揭示了企业数字化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的机理,拓展了企业数字化的相关研究,剖析了企业数字化与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兼容的路径。这对于中国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下实现经济绿色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也可以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融 陈效林 夏雨晴
双碳背景下重污染企业的绿色转型是必然趋势,而CEO在绿色转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2015—2019年重污染企业并购数据,研究了双碳政策实施以来CEO开放性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CEO开放性越高,重污染企业发起绿色并购的可能性越大;高管团队绿色注意力和短视倾向在CEO开放性对绿色并购的影响上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同时,CEO权力削弱了CEO开放性对高管团队绿色注意力的积极影响。另外,CEO开放性的提高会促进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并抑制普通并购,尽管重污染企业的绿色并购在短期内不会增加实质性绿色创新,但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异质性分析发现,CEO开放性的提高对绿色并购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高风险承担企业、低环境监管省份企业以及高行业期望绩效顺差企业中更大。因此,重污染企业在鼓励开放性CEO开展绿色并购的同时,要健全企业高管间的沟通机制,适当抑制CEO权力的过度使用,强化企业绿色发展意识,借助绿色并购实现企业绿色转型。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红 尹菁
绿色信贷政策旨在通过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推动经济绿色发展。为研究该政策实施能否以及如何影响重污染企业投资效率,本文基于2007-2020年A股上市非金融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总体上显著提升了重污染企业的投资效率,特别是对过度投资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重污染企业的投资不足;第二,在作用机制上,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通过调整企业债务期限结构及降低代理成本影响重污染企业的投资效率;第三,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替代性融资能力及所处区域金融市场化程度的差异使政策实施对重污染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论文从微观层面验证了绿色信贷政策提高重污染企业投资效率的有效性及作用机制,为绿色信贷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娆 刘晨 杨小伟
以2008—2021年我国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绿色并购对企业绿色形象的塑造作用、影响机制和作用场域。研究发现:绿色并购显著提升了重污染企业的绿色形象。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并购可通过提升绿色创新和社会责任水平塑造重污染企业的绿色形象;绿色并购塑造绿色形象存在明显的作用场域,主要发生于高管有绿色经历、上市公司位于环境重点城市和上市公司属于高质量人才密集型企业的情境下。将绿色并购与绿色形象相结合,不仅可拓展绿色并购的理论框架,同时,对企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树立良好形象亦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关键词:
绿色并购 绿色形象 重污染企业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盛光华 岳蓓蓓 龚思羽
通过绿色营销激发消费者的持续绿色消费行为是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提升绿色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但现有研究鲜少关注企业的购后绿色营销对消费者持续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企业的购后营销是否会对消费者的绿色重购行为形成反馈效应?本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温情理论和认知—情感理论,通过三个实验探讨了企业进行购后价值反馈(社会性vs.功能性)对消费者绿色重购意向的影响,并探究了上述关系中温情感的中介作用与反馈时机的调节作用。实验一表明,与无价值反馈相比,购后价值反馈能显著提升消费者的绿色重购意向,且社会性价值反馈比功能性价值反馈更能增强消费者的绿色重购意向。实验二表明,温情感在购后价值反馈与消费者绿色重购意向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且社会性价值反馈比功能性价值反馈更能增强消费者的温情感。实验三表明,温情感在购后价值反馈与绿色重购意向间的中介效应受到反馈时机的调节,最终对消费者绿色重购意向形成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本文为推动绿色重复消费提供了新视角,并为企业制定有效的购后营销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樊茂清
碳税是针对二氧化碳排放征收的一种税。它本质上可以看作是污染的价格。与常见的行政命令手段相比,它可以通过影响产品的成本,激励企业采用减少污染的技术从而达到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绿色技术创新特指有关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目前,国内外研究低碳经济与技术创新、税收政策与技术创新的文献比较多,研究碳税对技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章尹赛楠 李青原 李昱
绿色信贷政策是通过资源配置助力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实践。本文在利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异质性分析为绿色信贷政策下重污染企业的转型困局提供解决思路。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会促使重污染企业污染排放减少、生产的环境有益产品增加,但也导致重污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机制检验表明绿色信贷政策能约束重污染企业的长期融资,造成研发投入削减,且并未倒逼重污染企业创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重污染企业可以通过主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积极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推动绿色创新等方式保障生产效率。本文研究结论从企业视角为平衡绿色信贷政策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关系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颉茂华 刘铁鑫 张敬德
环保约谈制度是提高环境治理水平所实行的环境执法监督新方式,对于破解环境治理难题,提高环境治理绩效至关重要。本文利用环保约谈所产生的准自然实验变化,以2013—2019年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环保约谈对企业绿色投资的影响。双重差分法的检验结果表明:在环保约谈所涉及城市的上市公司中,环保约谈促进了企业绿色投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检验发现,环保约谈对绿色投资的促进效果较为明显的企业主要来自于全要素生产率较高,行业市场竞争程度低及融资约束低的企业。研究结论从企业加强环保绿色投资决策的角度为环保约谈的经济后果提供了微观的证据,这不仅对于我们了解环保约谈这一政策对微观主体企业的影响效应具有一定意义,同时,对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如何实施更好的环境治理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田淑英 孙磊 许文立 范子英
本文基于“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DID和多期多个体DID等方法,实证检验了绿色低碳发展目标下财政政策对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示范城市试点对企业转型升级有促进作用,表现为生产效率优化、技术绿色创新和产品附加值提升。机制检验发现,示范城市试点通过财政激励的“资源配置效应”和环境规制的“创新补偿效应”改善企业内部融资环境,加快研发创新和数字化转型。进一步研究显示,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环保重视程度以及企业所有制和所处行业类型会对政策实施产生差异化影响。最后,从促进财政政策与环境政策协同联动、打好激励约束“组合拳”以及政策精准化实施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欣 夏宇
城市群作为一种新型城镇化和区域一体化模式,为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将城市群政策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选择2009—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城市群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群政策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群内企业的绿色创新质量和绿色创新总量。基于宏微观层面的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城市群政策通过在宏观层面减少行政垄断和政府干预,促进微观层面资金要素集聚和人才要素集聚,进而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进一步探讨城市群政策的空间效应发现,城市群对核心城市和非核心城市的企业绿色创新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相较于单核心城市群,多核心城市群内企业绿色创新受到政策的正向影响更强。最后,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重点污染监控企业和国有企业中,城市群政策对绿色创新的促进效应更显著。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城市群政策评价和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也对于优化政府制度、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欣 夏宇
城市群作为一种新型城镇化和区域一体化模式,为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将城市群政策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选择2009—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城市群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群政策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群内企业的绿色创新质量和绿色创新总量。基于宏微观层面的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城市群政策通过在宏观层面减少行政垄断和政府干预,促进微观层面资金要素集聚和人才要素集聚,进而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进一步探讨城市群政策的空间效应发现,城市群对核心城市和非核心城市的企业绿色创新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相较于单核心城市群,多核心城市群内企业绿色创新受到政策的正向影响更强。最后,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重点污染监控企业和国有企业中,城市群政策对绿色创新的促进效应更显著。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城市群政策评价和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也对于优化政府制度、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