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93)
2023(8149)
2022(6668)
2021(6184)
2020(5106)
2019(11722)
2018(11189)
2017(20786)
2016(10657)
2015(12205)
2014(11774)
2013(12102)
2012(11780)
2011(11185)
2010(11157)
2009(10583)
2008(10313)
2007(8998)
2006(8496)
2005(8092)
作者
(31654)
(26530)
(26329)
(25606)
(17201)
(12553)
(11924)
(10285)
(10208)
(9416)
(9361)
(8738)
(8727)
(8649)
(8536)
(8265)
(7831)
(7651)
(7648)
(7077)
(6884)
(6313)
(6312)
(6199)
(6039)
(5957)
(5706)
(5407)
(5348)
(5191)
学科
(74013)
经济(73958)
管理(26520)
方法(23951)
(21799)
数学(21361)
数学方法(21222)
中国(19608)
地方(16893)
(16546)
企业(16546)
(14631)
(12622)
地方经济(12614)
(12254)
贸易(12242)
(11900)
业经(11875)
(10220)
(10130)
环境(9724)
(9474)
金融(9474)
关系(9379)
(8867)
银行(8854)
(8715)
(8636)
(8604)
农业(8319)
机构
大学(171283)
学院(165606)
(89572)
经济(88333)
研究(69085)
管理(58467)
中国(53336)
理学(49004)
理学院(48374)
管理学(47772)
管理学院(47419)
(38041)
(37325)
科学(36563)
(34806)
研究所(31345)
经济学(30945)
财经(30186)
中心(28654)
(27668)
经济学院(27608)
北京(24885)
(24191)
(23800)
(23279)
(22441)
财经大学(22384)
师范(22291)
科学院(21146)
研究中心(19561)
基金
项目(102849)
科学(82270)
基金(78399)
研究(76805)
(68497)
国家(68021)
科学基金(57230)
社会(54171)
社会科(51527)
社会科学(51516)
基金项目(39304)
(34852)
教育(34170)
自然(33129)
资助(33111)
自然科(32188)
自然科学(32173)
自然科学基金(31637)
(30407)
编号(27443)
(25009)
国家社会(24897)
中国(24176)
成果(23867)
(23796)
重点(23737)
教育部(22050)
人文(20557)
(20383)
发展(20363)
期刊
(104355)
经济(104355)
研究(61043)
中国(35954)
(27707)
管理(24832)
学报(24092)
科学(23735)
(21280)
经济研究(19073)
大学(18892)
学学(17457)
财经(17122)
(16959)
金融(16959)
教育(15496)
(15138)
农业(14457)
(14011)
问题(13965)
技术(13859)
世界(13101)
国际(12686)
业经(11923)
技术经济(10310)
统计(9591)
(9016)
经济问题(8617)
(7892)
经济管理(7680)
共检索到273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俞忠英  
一、“自然经济人”的提出 “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的核心。这个假定有其科学性,因为“经济人”及其内涵切合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实际,以其为核心的全部理论体系也切合这些国家的实际。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韬  
合作人是介于自利的"经济人"和利他的"道德人"之间,既具有自利性质又具有利他性质的一个新假定。这种合作人的特质不是孤立的、抽象的存在,而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发生和表现出来,并以一定的制度和环境条件为前提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唐昌黎  
经济活动有两类人参与:一是从事生产交换活动的人,是为私家人(经济人);二是为经济活动建立制度规则、维持秩序的人,是为公务人。古代和近代是一种小规模生产,制度规则长期固定,公务人的参与被遮蔽,只显示出私家人活动,由此亚当·斯密提出了经济人假说。工业革命后,生产走向社会化,制度规则的变革加快,公务人与公务活动的作用增大。而在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占统治地位,这种制度凸显私家人,因而在西方经济学各种理论框架中,经济人假说是一大理论支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公务人与公务活动的作用更大,两类人假说更为适用,可为开创21世纪中国经济学提供一个理论支柱。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叶烽  叶航  汪丁丁  
实验经济学对传统经济人假设的系统反驳促使社会偏好理论应运而生。社会偏好理论的各个模型试图在维持理性假设下,通过将基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诸如公平、互利等与"自利"假设有着明显涵义辨识度的一些人类社会性情感因素纳入到效用函数中来进而修正经济人假设,并以博弈论为基本的分析工具力图构建新的博弈均衡来解释实验经济学所揭示的一系列悖论。本文围绕社会偏好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背景、模型、测度、外溢以及检验等问题作了一个详细而系统的梳理。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许光伟  
从时代条件出发,需要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蕴涵的本真思想进行认识还原,达成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及一切非批判的和庸俗化了的经济思想之确实批判,同时确实依据实践态的历史对之加以思维还原和语言还原,实现辩证法时代转向——工作思维及工作语言的具体化、民族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建构之路只能归结为唯物主义史观上的一个"具体发生学",乃是在开放结构中不断予以实践锚定的规定。这一实践逻辑工作路线旨在彻底冲破"资产阶级牢笼"、大写化和凸显"唯物主义发生学"。具有如下工作内涵:以"唯物主义逻辑"实践化理解研究对象结构,引出认识生产的社会规定性;以"唯物主义辩证法"规定性摒弃科学主义,全面拒绝解释学的主张。从而其作为"唯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龚伟华  
“经济人”假定 ,作为西方经济学的最基本假定 ,自斯密提出以来 ,学术界对此褒贬不一 ,其分歧焦点在于“经济人”是否有其存在的现实依据。事实上 ,“经济人”假定本质上不过是资本的人格化———资本家的化身。“经济人”的本性无非是资本本性的外在表现。这正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之为人的社会性的高度抽象。而且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资本外延的扩大 ,“经济人”假定的内含和外延随之变化 ,具有发展的不平衡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魏成元  
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人”是有限理性的经济行为人、一种内在的经济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其原本属性规定有别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其深刻的理论内核和思想精髓使之成为西方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石 ,并为整个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和市场经济制度的选择与安排奠定了基础和基本框架。“经济人”假定对科学构建我国市场经济制度、规范社会分工与经济社会秩序同样具有前提性的基础作用和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卢新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学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和创新,这一过程带有深厚的引进和模仿的色彩,也具有某种无序性。要使中国经济学真正成为根植于中国经济现实土壤的自成体系的一种学说乃至新的范式,有必要对此进行更高层次的综合。而对中国经济学基本前提和基本假定的概括则是这种综合的重要步骤。构成中国经济运行最重要的特征或事实,或者说中国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可能有制度变迁假定、不完全信息假定和儒学文化假定等。作者对各自的内涵逐一作了说明,当然这种论述还是很不成熟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富强  
现代主流经济学植根于西方社会的文化和心理,其理论假设和分析框架都是基于西方根深蒂固的自然主义思维;而中国社会的文化伦理和现实环境却与西方社会存在很大的差别,这是中国经济学人在主流经济学领域很难做出相应贡献的根本原因。正因为经济学具有强烈的本土性,其理论的构建和发展必须建立在本土行为机理的契合性基础之上,因此,中国经济学的实质发展贵在思维本土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开云  
在中国的经济学界,由于一种"诺贝尔奖情结"与"诺贝尔奖情绪"的长期并存、磨合及博弈,不仅折射出中国本土学者学术素养、学术风格、学术习惯以及思维模式、冶学方法的某些局限或缺陷,而且也形成了一个困扰中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邓仲良  张可云  
要素在产业与空间上的错配造成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异,并影响了区域协调发展向更深层次推进。本文在空间经济学框架下构建了一个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利用2004—2014年中国277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层面、四大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城市规模以及考虑空间关联性等角度对经济增长空间分异的理论机制进行验证。研究表明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异来源于要素结构与产业关联、城市规模与产业结构、市场规模与产业选择的三个匹配机制。要素结构与产业关联的正效应在劳均资本相对占优时才会发生,城市规模则通过相对最优城市规模"门槛效应"影响了与产业关联的正效应,市场规模与产业结构"服务业化"正相关。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大城市提高经济比重的关键,中小城市则应重点构建符合本地优势的工业体系。本文从要素空间匹配的视角为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空间优化和城市产业分工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经验证据,也为地区经济转型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叶德珠  
我国地方政府由于任期制等原因而形成"短视"认知偏差,过分注重项目的短期收益状况,从而会表现出对能带来大量即期收益的"政绩工程"类项目的投资冲动和对需要大量即期成本支付的环保类项目的投资拖延。以此可以部分地解析地方政府过度投资在我国历次经济过热中的作用机制。绿色GDP的提倡和一票否决制度作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投资的反偏差干预手段,也可在此框架内得到统一的逻辑解释。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守一  
在前几年思考的基础上,1996年我对理论经济学提出了一个假说,这就是经济对策论、非均衡论、非线性论、经济周期论,表面上各研究各的问题,本质上存在一致性.经济对策是因,非均衡是果,非线性与经济周期是两种表现形式。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吴大新  
一、"经济人"的涵义随着西欧商业社会的兴起,经济学在18世纪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逐渐成为社会科学中的一门"显学"。如今,经济学的一些专门术语为社会科学各领域所广泛使用。"经济人"(Homo oeconomicus或economic man)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概念之一。不过,概念的广泛使用并不必然意味着对它的真正理解。直到现在,将"经济人"等同于"自私自利之人"的看法仍然存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