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58)
2023(16231)
2022(13904)
2021(13333)
2020(10917)
2019(25051)
2018(25182)
2017(46971)
2016(26509)
2015(29573)
2014(29719)
2013(28310)
2012(25857)
2011(23402)
2010(23437)
2009(21255)
2008(20251)
2007(17624)
2006(15265)
2005(13284)
作者
(72832)
(60109)
(59891)
(57047)
(38257)
(28903)
(27424)
(23616)
(22940)
(21641)
(20549)
(20092)
(19032)
(18955)
(18698)
(18590)
(18412)
(17951)
(17451)
(16988)
(15034)
(14929)
(14411)
(13914)
(13517)
(13516)
(13411)
(13177)
(12112)
(12047)
学科
(89182)
经济(89057)
管理(70716)
(65168)
(54998)
企业(54998)
方法(41160)
数学(34707)
数学方法(34255)
中国(28843)
(25345)
(24352)
教育(24001)
(23726)
理论(20626)
业经(20484)
(18669)
(17702)
贸易(17696)
地方(17444)
(17223)
(15896)
技术(15892)
农业(15831)
财务(15818)
财务管理(15791)
(15724)
金融(15715)
(15500)
银行(15453)
机构
大学(358233)
学院(354317)
管理(134042)
(129793)
经济(126659)
研究(121022)
理学(116304)
理学院(114884)
管理学(112686)
管理学院(112027)
中国(85014)
(77198)
科学(75861)
(61513)
(60661)
(56778)
研究所(55628)
(55266)
师范(54770)
中心(54026)
业大(52875)
(51983)
财经(49302)
北京(48969)
(44966)
农业(44756)
师范大学(44598)
(44260)
(42291)
教育(42097)
基金
项目(244186)
科学(192178)
研究(182950)
基金(173902)
(151570)
国家(150192)
科学基金(128008)
社会(111709)
社会科(105527)
社会科学(105503)
(96459)
基金项目(91774)
教育(89978)
自然(83245)
(83107)
自然科(81319)
自然科学(81298)
自然科学基金(79810)
编号(76846)
资助(71041)
成果(64829)
重点(55581)
课题(55226)
(54792)
(52142)
(51003)
项目编号(47788)
教育部(47364)
创新(47268)
科研(46633)
期刊
(140166)
经济(140166)
研究(109719)
中国(73562)
教育(68143)
学报(58361)
科学(51549)
(51016)
管理(47949)
(46408)
大学(44381)
学学(40461)
农业(35626)
技术(32284)
(28403)
金融(28403)
业经(23886)
财经(23345)
经济研究(22718)
(20000)
图书(19388)
(18456)
问题(17788)
职业(17416)
科技(16606)
(16549)
理论(15995)
(15499)
论坛(15499)
商业(14889)
共检索到5200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赵杨  
"自我"与"他者"是体现主客体二元对立关系的一组概念,多见于哲学和文学讨论。本文借用这组概念,呈现国际中文教育存在的多种主客体关系,如中文母语教师与非母语教师、中国语言文化与其他语言文化等,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讨论这些关系。宏观层面考察语言文化间"自我"与"他者"关系,中观层面考察中文学科"自我"与学科外"他者"的关系,微观层面考察中文教学内部"自我"与"他者"关系。本文认为,国际中文教育要处理好每一个层面的"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即主体间性,促进主体与客体以及不同主体之间的融合,让国际中文教育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师生关系是一种基本的教育关系。在主体性视野中,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象化关系。主体间性超越师生的对象化关系,走向师生之间的平等交往,这是师生关系认识和实践的进步。但它仍以主体的"为我性"为根基,外在主体间性反映的是主体间的利益互惠关系,内在主体间性反映的是主体间的精神同一性。列维纳斯对主体间性提出了批判,他以"他者"来界定"自我",他者是绝对的差异性,自我是作为他者的自我,自我是具有为他性的主体。在他者性的视域中,师生关系是非对称的伦理关系,学生作为他者,意味着教师对学生发展负有无限的责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周勇   严红燕   邵亦鹏  
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是事关国际中文教育运行的一整套标准系统,涵盖国际中文教育实践活动的相关主体及内容。建设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是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颁布第一部涉及国际中文教育的标准以来,标准的修订与开发一直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但离建设一个统一且兼容的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的总体目标还有一定距离。本研究在对我国现有的和规划开发的国际中文教育标准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探索构建一个符合国际中文教育需求和发展趋势的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框架,从结构上对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初步构建了分层分类的、以“标准族”作为次级组织形态的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提出了纳入标准体系的准入原则,为国际中文教育标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爱旭   刘兴顺   魏建培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晨   梁晓冬  
基于吉尔特·霍夫斯泰德的权力距离理论,本文从不同权力距离环境中的教师地位、类型、惩戒方式三个方面,对12位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的教师角色展开叙事研究。研究发现,高权力距离环境中的志愿者拥有高地位和高权威,低权力距离环境中的志愿者与学生地位平等,只是传递知识的“专家”;相比高权力距离环境中的教师偏重惩罚,低权力距离环境中的教师则侧重惩戒。进而,本文运用传统宏观权力论和现代微观权力论详细分析高、低权力距离环境中教师地位、类型、惩戒方式的形成原因。最后,文章指出不同权力距离环境中的教师差异根源在文化。因此,志愿者要认清自身角色,尽快增强跨文化环境中的适应性,努力提高跨文化环境中的教学能力,不断加强跨文化环境中的管理水平。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培挺  
现代管理思维是一个逐渐优化的过程。这种优化经历了由线性思维向关系思维的转向。关系思维的研究是多层次的,文章专注于主体认知模式的诊断。从思维主体视角看,现代管理思维的优化就是从"自我之我"到"他者之我"的主体认知模式的转向。"他者之我"的关系思维主体认知,本质上是一种反馈型的回路思维模式。文章基于现代管理学元理论视角,利用概念辨析与比较的方法,把主体认知转向放在现代管理思维变迁中对其进行细致辨析发现:这种主体认知模式转向对组织管理制度、组织管理者,都有深远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培挺  
现代管理思维是一个逐渐优化的过程。这种优化经历了由线性思维向关系思维的转向。关系思维的研究是多层次的,文章专注于主体认知模式的诊断。从思维主体视角看,现代管理思维的优化就是从"自我之我"到"他者之我"的主体认知模式的转向。"他者之我"的关系思维主体认知,本质上是一种反馈型的回路思维模式。文章基于现代管理学元理论视角,利用概念辨析与比较的方法,把主体认知转向放在现代管理思维变迁中对其进行细致辨析发现:这种主体认知模式转向对组织管理制度、组织管理者,都有深远影响。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康伟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对主体性教育研究的重视,既是教育研究的一大理论收获,也对教育实践起到了积极指导作用。但是,主体性教育研究背后的主客二元对立哲学基础,使主体性教育面临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和局限,即用“学生是主体”的理论指导“学生是客体”的实践。笔者明确提出对象的二分法(对象包括主体与客体两部分)、主体性二分法(主体性包括客-主体性与主-主体性两部分),对主体性教育理论进行分析扬弃,确立主体间性教育在主体教育研究中的本体地位,认为主体间性教育就是主体间主体性和理解性平等共在的指导性学习。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21世纪人类的交往实践格局 ,呼唤类主体的出现。类主体是 2 1世纪教育所要培养的目标。类主体不同于个人主体 ,个人主体的主体性表现为一种以占有为目的的单子式主体性 ,类主体表现为以存在为目的的主体间性。前者的产生诉诸于主—客二分模式 ,后者的产生诉诸于主—主交往模式。当今研究主体教育 ,必须明确培养学生的主体间性 ,同时用交往的精神审视和改造现代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佳妮  黄依玲  白志勇  
新闻报道中的“中国教育形象”是媒体话语所建构的国内外公众对中国教育的总体感知和价值判断。本文以中外新闻媒体2002—2022年涉及中国教育的PISA新闻语料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学的量化方法及批判性隐喻分析的质性方法,对中外媒体近二十年的“中国教育形象”话语生产进行共时与历时性分析发现:宏观结构层面,全球场域里中国教育的话语热度由边缘逐渐走入中心。在国际媒体鲜明的西方中心主义凝视语境之下,中国媒体在向世界补充被忽视、被隐去的中国教育教学专业化优势及中国学生全面的能力画像方面作出了可见的努力。微观结构层面,中外媒体对中国教育的表征从早期工业化的“工厂”隐喻逐渐过渡为面向“第三次产业革命”的“生产投资”隐喻。中国媒体的话语生产中,基于文化优势和价值观引领的原创性概念、理论解释与隐喻建构十分匮乏。未来的中国教育发展应扎根中国、融通中外,从多途径、多渠道梳理中国经验,消融文化差异,构建更具普适性的教育知识,在世界舞台讲好中国教育故事。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宝贵  庄瑶瑶  曲福治  
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工程,学术体系是“三大体系”建设的中间环节和关键步骤。现阶段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学术体系研究尚无法为学术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提供足够的学理支撑和方向指引。本文基于已有研究,将国际中文教育学术体系细化为范畴体系、理论体系、知识体系、方法体系及平台体系等五个子体系并提炼各子体系的构成要素,认为构建国际中文教育学术体系应秉承专业性、原创性、整体性、先进性、国际性等主要原则,并提出凝聚学术范畴共识、生成前瞻性理论、构筑本土知识矩阵、融合多元研究方法、打造国际化平台等国际中文教育学术体系建设的优化路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郭晶  
本研究借鉴经济学领域中的指数工具,首次提出"国际中文教育本土化发展指数"概念,并构建了国际中文教育本土化发展指数模型。该指数体系构成内容包括:中文融入当地国民教育体系情况、中文师资和中文教学资源情况。由3个一级维度指标和4个二级单项指标组成,一级指标包括中文教育政策本土化发展指数、中文师资本土化发展指数和中文教学资源本土化发展指数。二级指标包括:法律和政令中的中文教育本土化发展指数、中文教师本土化发展指数和中文教材本土化发展指数。该指数是客观评价各国中文教育本土化成效的有效手段,有助于了解国际中文教育本土化发展进程,对把握世界各国中文教育本土化状况,精准对接各国中文教育需求,提高项目支持效益,促进中文国际传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方环海  沈玲  陈庆真  
语言活力评估是一个兼具基础性和理论性的研究领域,作为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学科的研究基础,这种基础性的语言活力评估工作是在国际社会中开展汉语宏观趋势研究的根本依据。根据改进后的"语言活力评估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包括社会指标、经济指标、政治指标、文化指标等四项,文章运用改进后的语言活力评估体系和案例研究法,对汉语在美国加州圣荷西地区的语言活力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汉语活力指数值在经济领域中最高,其次是社会领域与政治领域,最后是文化领域,圣荷西地区汉语活力综合指数值为20.78%,语言活力等级为2级,活力程度较低。研究分析表明,汉语在目前美国社会中工作领域的低工具性价值、在教育和媒体领域尚缺乏制度性支持,以及美国政府基于"单语思维"的语言政策等,是造成汉语在圣荷西地区较低语言活力等级现状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欣骅  
OBE理念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就是通过有效的组织和设计,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获得感。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来讲,其本质上就是主体间性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通过以主体间性理论为研究视角,深入分析OBE理念的内在精神实质,探讨其在大学教育中的具体运用,以期实现学生主体性和老师主导性的统一。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孟越   闫智文   许东辉  
现代产业学院属于多元主体共建共享的新组织形态,这意味着不同主体间的相互协同成为了现代产业学院内部质量以及效率提升的关键。文章运用新公共治理理论,对现代产业学院间的主体关系以及价值关系进行了剖析与构建。促进了政府、高校以及企业之间的协同共治,并提出了两条优化路线:由公共生产到公共设计再到公共创新以及由服务主导到价值共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