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01)
- 2023(6061)
- 2022(5173)
- 2021(5118)
- 2020(4212)
- 2019(9360)
- 2018(9226)
- 2017(18451)
- 2016(9835)
- 2015(10570)
- 2014(10538)
- 2013(10330)
- 2012(9733)
- 2011(8960)
- 2010(9385)
- 2009(8853)
- 2008(8668)
- 2007(8147)
- 2006(7669)
- 2005(6864)
- 学科
- 农(47083)
- 济(39580)
- 经济(39533)
- 业(38712)
- 农业(31909)
- 管理(23453)
- 企(15785)
- 企业(15785)
- 业经(13839)
- 中国(11379)
- 策(11120)
- 制(10821)
- 方法(10609)
- 农业经济(10061)
- 数学(9697)
- 及其(9670)
- 收入(9564)
- 数学方法(9550)
- 财(9397)
- 地方(9375)
- 村(9183)
- 农村(9177)
- 政策(9024)
- 方针(8701)
- 发(8628)
- 述(8211)
- 阐(8210)
- 阐述(8210)
- 贸(8172)
- 贸易(8166)
- 机构
- 学院(139199)
- 大学(131376)
- 济(62942)
- 经济(61655)
- 管理(55842)
- 研究(48261)
- 理学(47756)
- 理学院(47366)
- 管理学(46699)
- 管理学院(46449)
- 农(45116)
- 中国(40754)
- 农业(33904)
- 财(27713)
- 科学(27366)
- 业大(26847)
- 京(26665)
- 中心(24331)
- 所(24294)
- 江(23161)
- 研究所(21538)
- 财经(20601)
- 农业大学(20316)
- 经(18751)
- 经济管理(18604)
- 省(18063)
- 州(17747)
- 范(17471)
- 师范(17377)
- 经济学(17173)
- 基金
- 项目(88237)
- 研究(70444)
- 科学(69888)
- 基金(63364)
- 家(53822)
- 国家(53198)
- 科学基金(45723)
- 社会(45074)
- 社会科(42232)
- 社会科学(42225)
- 省(35743)
- 基金项目(32967)
- 编号(31894)
- 教育(29791)
- 划(28218)
- 农(27214)
- 自然(27002)
- 自然科(26340)
- 自然科学(26332)
- 成果(26065)
- 自然科学基金(25871)
- 资助(25122)
- 发(20979)
- 课题(20211)
- 部(19958)
- 重点(18887)
- 性(18880)
- 制(18531)
- 国家社会(18319)
- 创(18130)
共检索到2218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兰宇 张鹏
基于2021年渝、滇、黔三省(市)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1171户农户微观调查数据,本文测算过渡期脱贫农户返贫风险,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检验“脱贫不脱政策”的防止返贫效应,并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脱贫不脱政策”防止返贫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脱贫农户返贫风险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分布。“脱贫不脱政策”具有防止返贫效应,但不同类型的帮扶手段具有异质性影响。具体来看,发展型帮扶手段能够有效防止返贫,但该类型帮扶手段对低返贫风险脱贫农户的政策效应更强;而兜底型帮扶手段仅对高返贫风险脱贫农户发挥防止返贫效应。机制分析表明,发展型帮扶手段能够通过提供非农就业机会、激发脱贫农户务工积极性降低脱贫农户返贫风险,而兜底型帮扶手段则不通过这一路径影响脱贫农户返贫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技能培训能够激发发展型帮扶手段的防止返贫效应,兜底型帮扶手段“退出”不会对低返贫风险脱贫农户产生明显影响。本文研究结论为分类优化调整过渡期帮扶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有助于完善“脱贫不脱政策”的瞄准机制。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杨婵娟
近年来,农村地区脱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返贫问题相伴相生,影响了我国脱贫质量。本文基于我国的农村地区,聚焦脱贫户返贫的影响因素,剖析脱贫户主要返贫风险主要集中于疾病、自主发展能力、自然灾害、人口老龄化等方面。研究认为:应加强农村地区医疗救助",智志双扶"注重培育文化能力,推进防灾救灾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等多渠道构建可持续长效脱贫体系。
关键词:
脱贫户 返贫 稳定脱贫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新建 左新锋
基于产业脱贫农户的深度访谈,研究分析了农户农业生产中的主要风险来源与风险管理措施,探讨了农户风险管理的缺失及返贫风险的形成逻辑。结果表明:脱贫农户面临复杂多样的农业风险,而农户对风险的应对措施非常有限,市场化和组织化的风险管理严重缺失,面临较高的返贫风险。为阻断农户返贫,应建立多层次的农业保险体系和风险分担机制,充分发挥合作组织的风险管理作用,提升农户的内生发展动力和全面风险管理能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陆远权 刘姜
基于2018年重庆市3个贫困县脱贫农户家庭的入户调查数据,利用LVI模型精准度量生计脆弱性,实证检验扶贫政策对脱贫农户生计可持续性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产业扶持贷款政策、教育扶贫政策以及安居房工程政策对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和扶贫项目开发政策的检验结果并不显著。在考虑了遗漏变量和地区异质性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研究结论表明:扶贫政策是提升脱贫农户生计可持续性的重要软环境,精准识别扶贫政策的影响效应、因地制宜地建策施策有利于促进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从而提高扶贫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脱贫农户 生计可持续性 扶贫政策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温雪 崔冉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如何激发脱贫农户有效创业,促进其可持续增收,从而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利用2022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脱贫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实证探讨社会资本、土地流转与脱贫农户创业三者的关系。研究发现:脱贫农户的社会资本对其土地流转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土地流转对脱贫农户创业具有正向影响;社会资本可以通过土地流转促进脱贫农户创业,且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不同区域和不同年龄组的回归呈现典型的异质性,社会资本在东部地区对脱贫农户土地流转和创业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脱贫农户中青年人通过社会资本促进土地流转和创业的影响作用最为突出,中年人次之,老年人并不显著。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土地流转 脱贫农户创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志武 卜晋玲 盛麒凝
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中国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虽然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由于脱贫质量不够稳定等因素使得脱贫人口存在着返贫风险,严重阻碍了我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进程。因此,本文有效识别返贫风险类型,构建乡村振兴战略下返贫防控的长效机制,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
脱贫户 返贫风险 返贫防控 长效机制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陈奇 张道南
湘西自治州是个老、少、边山区,在旧中国素有“中国盲肠”之称。解放后,经济建设虽有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仍很不发达,是全国贫困的地区之一。1985年全州工农业总产值为12.37亿元,占全省总而积十分之一,人口二十分之一的自治州,工农业总产值仅占全省四十分之一,农民人均纯收入221元,比全省低174元,比全国低176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肖轶 尹珂
[目的]尽管2020年后我国已经全面脱贫,但脱贫农户仍然面临自然、市场、政策等多重生计风险冲击,非常容易再次掉入贫困陷阱。识别与评估贫困山区不同生计策略类型脱贫农户生计风险,为政府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巩固脱贫成果提供实证依据,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方法]基于此,本研究以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的768户脱贫农户调查问卷为样本数据,运用ESI为综合评价指数,识别与评估不同生计策略类型脱贫农户的生计风险。[结果]结果表明:(1)样本区农业兼业型脱贫农户的户主平均年龄最大、家庭规模最小、劳动力数量最少、受教育程度相对最低;非农业兼业型脱贫农户的家庭规模最大;纯农型脱贫农户的家庭劳动力数量最多,且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相对最高。(2)不同生计策略类型脱贫的生计风险总值依次是纯农型>农业兼业型>非农业兼业型>非农业型,呈现出兼业程度越高,生计风险越小的特征;纯农型是所有类型脱贫农户中最脆弱的群体,生计风险和返贫风险都最大。[结论]当地政府一方面应积极帮助脱贫农户增强非农生计的能力;另一方面应完善农业生产配套设施,营造良好的外部基础设施环境,引导脱贫农户寻求适合自身资源的产业发展方式,提高其兼业水平和兼业质量。同时,继续加大对纯农型脱贫农户的政策帮扶,帮助他们增强现代农业专业技能,扶持他们发展特色精品农产品,引导他们深入农业产业链,分享现代农业发展成果,进而提升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潇 陈俞全 聂凤英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十四五”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任务。韧性治理作为一种新型治理理念,对于加强脱贫农户风险管理,保证脱贫农户生产与生计系统稳定具有启发性作用。文章在厘清韧性概念定义和内涵的基础上,探究其应用于脱贫农户风险管理实践的基本范式,并对比传统脆弱性治理理念,指出其动态调整与学习演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韧性治理理念在政策层面的实践路径和实施方案。研究认为,韧性治理在肯定外生风险对脱贫农户生产与生计系统正面价值的基础上,强调依托政府、市场主体及社会组织,增强农户在风险管理中的适应、转变和学习能力,帮助脱贫农户更好地处理与外部风险的互动关系,对于避免规模性返贫,提高脱贫农户抗风险水平具有显著政策价值。
关键词:
风险管理 适应性循环 韧性测度 乡村治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潇 陈俞全 聂凤英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十四五”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任务。韧性治理作为一种新型治理理念,对于加强脱贫农户风险管理,保证脱贫农户生产与生计系统稳定具有启发性作用。文章在厘清韧性概念定义和内涵的基础上,探究其应用于脱贫农户风险管理实践的基本范式,并对比传统脆弱性治理理念,指出其动态调整与学习演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韧性治理理念在政策层面的实践路径和实施方案。研究认为,韧性治理在肯定外生风险对脱贫农户生产与生计系统正面价值的基础上,强调依托政府、市场主体及社会组织,增强农户在风险管理中的适应、转变和学习能力,帮助脱贫农户更好地处理与外部风险的互动关系,对于避免规模性返贫,提高脱贫农户抗风险水平具有显著政策价值。
关键词:
风险管理 适应性循环 韧性测度 乡村治理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远东 张振 宫梦瑶
防范返贫是"后扶贫时代"反贫困的重中之重,社会资本对于防范返贫是否有显著作用?相较于脱贫阶段,其作用机制又有何差异?基于CFPS的家庭数据,分别测算社会资本的脱贫效应和防范返贫效应,并利用Shapley值分解法从结构上探究不同维度社会资本在脱贫和防范返贫两阶段作用机制的差异性。研究发现,从总体来看,社会资本在农户脱贫和防范返贫两阶段均具有正向效应;从结构来看,社会网络在脱贫和防范返贫阶段的贡献度均最大;整体而言,社会网络是农户脱贫的主要社会资本,而社会信任和社会声望则是防范农户返贫的关键社会资本。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多维贫困 脱贫 防范返贫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植民 杜轩
在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新时代背景下,脱贫人口返贫是巩固和拓展脱贫成果的重要风险因素。以“收入能力+债务承担能力-最低生活标准支出-突发风险所致支出”形成的收支缺口作为返贫风险信号,从返贫对象监测及识别、返贫风险预警、配套支撑3个方面构建返贫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其中:返贫对象监测层面以收支缺口作为标准,从动力、风险、经济、社会4个维度筛选多维有效指标构建返贫对象识别指标体系;返贫风险预警层面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构建返贫风险预警机制模型,从技术上对监测对象进行鉴定和识别,并发出预警;配套支撑层面则从计算机体系与数据库体系构建、技术创新和返贫风险应对协调机制3个方面进一步完善返贫风险监测预警机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玉山 陆远权
在攻坚期内脱贫不脱政策背景下,利用湘鄂渝黔毗邻民族地区脱贫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产业扶贫政策对脱贫农户生计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扶贫政策显著抑制了脱贫农户生计脆弱性。在考虑了遗漏变量和安慰剂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对于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力度较大的地区而言,产业扶贫政策对脱贫农户生计脆弱性的抑制效应更加突出。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分析,明确了生计模式和致富意愿是产业扶贫政策降低脱贫群体生计脆弱性背后的深层原因,其中生计模式呈现了更为明显的渠道效应。在消除绝对贫困转向缓解相对贫困的重要时间节点上,本文为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衔接提供了有益的决策参考。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蒙媛 陆远权 陈莉
基于湘鄂渝黔毗邻民族地区调研数据,本文考察精准扶贫政策对脱贫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1)精准扶贫政策对湘鄂渝黔毗邻民族地区脱贫农户家庭消费具有促进作用。就消费结构而言,精准扶贫政策使脱贫农户家庭居住和交通通信支出占总消费的比例提高,而教育和医疗支出占比降低。就消费类型而言,精准扶贫政策对生存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均有提高作用,生存型消费作用突出。就扶贫政策而言,产业就业扶贫政策作用最大,而保险扶贫政策作用最小。通过分位数回归、安慰剂检验等方法检验,上述结论仍成立。(2)异质性结果表明,精准扶贫政策对不同地区、民族和收入的脱贫农户家庭消费有明显差别,其中对湖南省、少数民族和低收入脱贫农户的刺激作用最大。(3)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因病致贫、因教致贫和脱贫边缘户这三类特殊家庭,他们通过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产业就业扶贫等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政策综合发力,家庭消费水平得以改善,家庭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本文旨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促进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柳士彬 马俊丽
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时期,防治农村脱贫残疾人返贫成为继续教育新的时代使命。基于优势视角,剖析《破解因残致贫的中国方案——残疾人扶贫典型案例》一书和"中国残疾人"网站"人物"栏中20位农村脱贫残疾人的脱贫增收轨迹发现,继续教育防治农村脱贫残疾人返贫的实然功能主要体现于实用技能培训助力农村脱贫残疾人赋权、社会协作学习促进农村脱贫残疾人对话和合作、自我反思教育提高农村脱贫残疾人抗逆力,从而有效发掘其优势潜能、防治返贫。为进一步防治农村脱贫残疾人返贫,未来继续教育应秉持助人自助理念,培植包容教育文化;完善继续教育方式,确保公平参与教育;尊重差异开展教育,提高内生发展能力;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塑造场域支持网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