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77)
- 2023(8199)
- 2022(6676)
- 2021(6251)
- 2020(4916)
- 2019(11084)
- 2018(10960)
- 2017(19662)
- 2016(10085)
- 2015(11098)
- 2014(10924)
- 2013(10083)
- 2012(9330)
- 2011(8165)
- 2010(8500)
- 2009(7628)
- 2008(7596)
- 2007(7285)
- 2006(6510)
- 2005(5656)
- 学科
- 业(32032)
- 管理(31870)
- 济(31182)
- 经济(31136)
- 企(28155)
- 企业(28155)
- 技术(15105)
- 银(14207)
- 银行(14201)
- 中国(13338)
- 行(13326)
- 制(13276)
- 农(11552)
- 技术管理(11495)
- 业经(10095)
- 方法(9937)
- 融(9274)
- 金融(9274)
- 度(8776)
- 制度(8775)
- 理论(8431)
- 财(8317)
- 地方(8211)
- 业务(7817)
- 农业(7657)
- 数学(7330)
- 数学方法(7258)
- 教育(7246)
- 银行制(6670)
- 教学(6220)
- 机构
- 学院(126636)
- 大学(126029)
- 管理(50384)
- 济(49902)
- 经济(48559)
- 研究(41748)
- 理学(41715)
- 理学院(41255)
- 管理学(40716)
- 管理学院(40427)
- 中国(37672)
- 京(26985)
- 财(25592)
- 科学(22572)
- 江(22218)
- 中心(21492)
- 财经(18814)
- 所(18670)
- 州(18207)
- 范(17928)
- 农(17884)
- 师范(17755)
- 银(17449)
- 北京(17224)
- 经(17121)
- 银行(16819)
- 研究所(16516)
- 技术(16170)
- 行(15727)
- 院(15596)
- 基金
- 项目(83501)
- 研究(68321)
- 科学(66764)
- 基金(58052)
- 家(50044)
- 国家(49078)
- 科学基金(42964)
- 社会(42910)
- 社会科(40461)
- 社会科学(40451)
- 省(35063)
- 教育(33035)
- 基金项目(30594)
- 划(28398)
- 编号(28278)
- 自然(25053)
- 自然科(24498)
- 自然科学(24493)
- 创(24296)
- 自然科学基金(24112)
- 成果(23927)
- 创新(21473)
- 资助(21208)
- 课题(21109)
- 重点(18945)
- 发(18428)
- 部(18229)
- 年(17838)
- 制(17672)
- 国家社会(17662)
共检索到218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解维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目前中国大量非金融类企业参股金融业,企业加速金融化与技术创新的关系需进一步深入探讨。本文基于2007-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非金融类企业参股金融业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参股金融业抑制了企业创新,而且这种抑制作用对发明专利申请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更为显著。上述抑制作用对面临融资约束、管理层业绩压力较大的企业更明显。因此,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就必须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鼓励实体企业提高实业投资,实现"脱虚向实"。
关键词:
十九大报告 金融化 参股金融业 企业创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博 谢家智 吴静茹
如何从政策层面推动实体经济“脱虚向实”,迈向高质量发展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关注的重要议题。以2002—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代表的创新驱动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机制检验发现,试点政策能有效增加企业创新投入、降低企业税负和交易成本,进而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政策效应在管理层语调悲观、区域营商环境较差和处于衰退期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可为进一步优化创新驱动政策,引导企业“脱虚向实”提供经验证据,同时也为加快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提供借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白云 刘紫薇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既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优化的必然选择。作为国家创新发展投入的主体,企业的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创新能力。本文以中国500强企业2005-2014年数据为样本,通过面板泊松回归和固定效应回归方法评估我国企业国际化对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重点考察资本结构、利润率和融资约束对二者间关系的影响,特别关注了我国企业国际化持续期对创新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企业国际化在当期显著抑制企业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中长期后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企业国际化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金琦
党的十九大正式将"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充分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符合中国共产党宗旨目标和价值追求,"一带一路"价值理念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指导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丝路基金作为我国专门设立的、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中长期开发投资机构,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定位,提高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 外交布局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伍戈 高莉
由"脱实向虚"转向为"脱虚向实",最终取决于深层次的市场化改革,标本兼治才是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的正道近年来,我国国内资产价格(尤其是房价)不断高企,与此同时,实体制造业(主要是民间投资)却持续低迷。特别是2016年的新增贷款中高达45%的是房地产相关贷款。对此,各界开始对资金的"脱实向虚"展开热烈的讨论,同时对其"脱虚向实"有了更多的期待。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抑制资产泡沫"和"振兴实体经济"。那么,抑制资产泡沫(尤其是房地产领域)果真能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吗?对上述问题,我们或难以直接预判。但借鉴国际经验并结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伍戈 高莉
由"脱实向虚"转向为"脱虚向实",最终取决于深层次的市场化改革,标本兼治才是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的正道近年来,我国国内资产价格(尤其是房价)不断高企,与此同时,实体制造业(主要是民间投资)却持续低迷。特别是2016年的新增贷款中高达45%的是房地产相关贷款。对此,各界开始对资金的"脱实向虚"展开热烈的讨论,同时对其"脱虚向实"有了更多的期待。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抑制资产泡沫"和"振兴实体经济"。那么,抑制资产泡沫(尤其是房地产领域)果真能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吗?对上述问题,我们或难以直接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的精辟论述,直指为人为政的根本,切中干事创业的要害,是各级领导干部行为的守则,也是履职的保障,必须时刻铭记、自觉践行。唯此,才能以己正立信,以无私树威,以务实兴业,为人民执好政、用好权,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担当起带领人民群众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使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成思危
创新的基本定义是指从外界引入或者在内部产生某种新事物而造成有益的变化,是人们为了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而采取的一些新的举措。创新型国家是以创新为主要发展动力的国家,创新型国家并不一定是科技大国,但必然是科技强国。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属于创新型国家,不能单纯以拥有多少科技人员、发表多少学术论文、取得多少科技成果等等为依据,更重要的是要看创新在国家的发展中是否起到主导作用。用"全球创新计分牌"(GIS)等方法对国家创新能力的评价结果均已表明,我国离创新型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正如"欧洲创新计分牌"(EIS)2006中所指出:"无论是阿根廷和巴西,还是印度和中国,无论在绝对指标还是相对指标上,都难以与任何一个创新较好的欧盟国家相比。看来这些国家的创新体系需要有实质性的改善,才能赶上创新绩效好的国家。"我国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提出了到2020年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四个指标: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据笔者测算,到2020年以前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的年均增速应为12%,才能保证到2020年时占GDP的2.5%;当前的技术进步贡献率约为25%左右;对外技术依存度为60%左右;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目前占第6位,但按人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0.7,发达国家的0.14左右;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篇均仅为国际水平(8次)的一半左右。由此可见,从国际的标准和我国自己提出的目标看来,建设创新型国家都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创新大体上可以分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三大类。技术创新是指将一种新产品、新工艺或新服务引入市场,实现其商业价值的过程;管理创新是指将一种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或新的组织形式引入企业或国家的管理中,并取得相应效果的过程;而制度创新则是指将一种新关系、新体制或新机制引入人类的社会及经济活动中,并推动社会及经济发展的过程。创新能力是国家和企业的核心能力。在当今世界上,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知识社会即将来临,为了适应环境的迅速变化,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要通过自主创新提升我国的产业结构,真正实现我国的新型工业化。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必须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环境,主要应当采取以下5项措施:①发展教育事业;②推进风险投资,实现金融资本和知识资本的结合;③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法律和政策环境;④培养创新的文化;⑤建立创新的支持系统。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要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一是要在制度上进行变革和创新,从科学推动模式转变为主要靠需求拉动的模式,根据市场的需求来改进老产品或开发新产品;二是企业应当逐渐增强自己的核心能力,走上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集约式发展道路;三是成为确定研发项目的主体,成为投入的主体,成为享受收益和承担风险的主体,还需要给予各方面政策的支持。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彭俞超 黄志刚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十九大报告对金融工作的重要要求。本文以金融体制为出发点,通过构建两部门内生融资约束模型,研究中国经济出现的"脱实向虚"问题。在企业缺少直接融资方式的情况下,模型中银行差别性对待风险异质性企业,将导致企业金融化和影子银行的形成。经营风险越小的企业能够从银行获得越多的信贷支持,进而将多余的资金投向影子银行体系,造成企业金融化。这一影响在国有银行占比较低的地区更严重。基于此,本文提出一个系统的金融体制改革框架,以实现金融稳定和经济效率的双重改进。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陶一桃
按照联合国"三元创新环境评价系统",深圳创新已鲜明地呈现由创新要素禀赋决定的"塔形创新体系"结构,并在市场规律作用下,"自发地"形成了SSCP发展范式。深圳所形成的"塔型双创体系",内含"工字型"双创与改革互动的逻辑关系。这一逻辑关系告诉我们,创新作为技术变迁的重要实践方式,还将以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力量推动,促进正式制度变革的持续发生。
关键词:
创新型国家 双创体系 制度变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婧菲 孙立
发挥数字产业化的金融引导功能是抑制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的重要选择。以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产权性质差异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数字产业化对金融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的影响及具体路径。研究表明:数字产业化可促进金融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并抑制实体经济“脱实向虚”。同时,金融科技创新是数字产业化抑制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的关键渠道。进一步研究显示,在金融开放水平较低地区,数字产业化对金融科技创新效应驱动效果更强。应大力孵化金融科技数字新基建、适度调整数字经济发展杠杆、拓展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边界,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方长平 侯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根据“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的要求,我国高校需要不断创新国际安全战略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新时代国际安全战略人才。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国家安全学 国际安全战略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肃昌
审计体制是具有鲜明政治属性的一种制度安排,对其的任何变革都需要考虑周全、稳妥推进。结合十九大报告精神和我国审计事业多年来发展实践以及现行审计体制,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应能够增强审计监督的有效性和独立性,应回归和突出国家审计基本职能,应以"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为方向,应在法治轨道上进行,应兼顾我国特有的政治关系和政治主体,应能够完善现行《宪法》和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于此,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新思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佩珈 梁婧
正确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既关系到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更关系到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国资金"脱实向虚"的宏观表现一是货币与经济增长相背离,货币增速较快,而经济增长不断减速且下行压力不减。近年来我国M2增速较快,尤其是2009年上升更加迅速,达到27.7%,M2增速与GDP增速、CPI涨幅之差高达19%,2012年以来这一差值呈上升趋势。这也带动了M2/GDP的快速上升,由2008年之前低于149%快速上升至2009年的175%,2015年末达到203%,高于2005~2014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佩珈 梁婧
正确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既关系到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更关系到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国资金"脱实向虚"的宏观表现一是货币与经济增长相背离,货币增速较快,而经济增长不断减速且下行压力不减。近年来我国M2增速较快,尤其是2009年上升更加迅速,达到27.7%,M2增速与GDP增速、CPI涨幅之差高达19%,2012年以来这一差值呈上升趋势。这也带动了M2/GDP的快速上升,由2008年之前低于149%快速上升至2009年的175%,2015年末达到203%,高于20052014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