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8)
2023(1981)
2022(1630)
2021(1607)
2020(1481)
2019(3463)
2018(3355)
2017(5699)
2016(3220)
2015(3840)
2014(3663)
2013(3285)
2012(2944)
2011(2808)
2010(2990)
2009(2664)
2008(2681)
2007(2393)
2006(2231)
2005(2087)
作者
(7438)
(6259)
(6099)
(6006)
(3984)
(2948)
(2946)
(2418)
(2382)
(2349)
(2083)
(2037)
(2032)
(1995)
(1895)
(1882)
(1848)
(1844)
(1790)
(1788)
(1629)
(1579)
(1532)
(1487)
(1454)
(1423)
(1368)
(1366)
(1320)
(1233)
学科
(10035)
经济(10023)
管理(5838)
教育(5451)
中国(4524)
(4083)
(3558)
企业(3558)
理论(3367)
教学(3113)
关系(2989)
方法(2734)
经济关系(2465)
对外(2373)
政治(2307)
思想(2290)
外经(2234)
对外经济(2223)
思想政治(2170)
政治教育(2170)
治教(2170)
德育(2166)
数学(2145)
(2116)
(2101)
数学方法(2067)
地方(2008)
(1915)
学校(1869)
工作(1826)
机构
大学(42622)
学院(35877)
研究(14506)
(12644)
经济(12303)
管理(11187)
(9819)
中国(9517)
理学(9393)
理学院(9214)
管理学(8778)
管理学院(8694)
教育(8171)
(7942)
师范(7912)
科学(7679)
(7061)
(6828)
北京(6660)
师范大学(6463)
(6449)
研究所(5990)
中心(5887)
(5522)
财经(4995)
(4927)
(4823)
(4580)
业大(4539)
研究院(4220)
基金
项目(21971)
研究(19015)
科学(17385)
基金(14633)
(11986)
国家(11865)
社会(11329)
教育(11088)
社会科(10617)
社会科学(10612)
科学基金(10123)
(8766)
成果(8705)
编号(8257)
(7729)
大学(7245)
基金项目(7094)
课题(6982)
资助(6100)
(6082)
(5751)
自然(5592)
自然科(5496)
自然科学(5494)
自然科学基金(5378)
重点(5273)
项目编号(5242)
(5199)
规划(5113)
(5107)
期刊
研究(17699)
教育(17537)
(15303)
经济(15303)
中国(15057)
大学(6342)
学报(6198)
(5771)
管理(5247)
(4732)
科学(4626)
图书(4401)
高等(4384)
学学(4119)
高等教育(3741)
书馆(3471)
图书馆(3471)
技术(3384)
农业(3315)
职业(2988)
经济研究(2934)
(2769)
金融(2769)
财经(2703)
(2472)
会计(2431)
(2411)
(2307)
成人(2186)
成人教育(2186)
共检索到701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周川  
"胡适之问"可以表述为:我们何以没有一所"像样的大学"?在胡适心目中,"像样的大学"有两个最核心的"真义",即"研究"和"独立"。"胡适之问"是胡适站在自由主义的立场上,以西方一流大学为参照,对近代中国大学的质疑和批判,集中反映了他的大学观及其科学与民主的价值取向,体现了时代的特征,也不失历史的意义。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章继华  
《图书馆杂志》以不平凡的经历和有目共睹的影响迎来了她20华诞,犹如一个人才一样,由婴幼行走向青年,更具青春魅力、感召活力、吸纳引力和推进动力,她既是信息源的集散地,又是作者经受考验的角逐场,也是广大读者吸取信息养料的领地,她以应变时代的栏目、朴实无华的编风、大中小兼容并包的鲜明特色,响誉图书馆界,影响海内外,沉淀于信息学子们的真知灼见中。追踪贵刊的发展轨迹,她仍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作者、编者与读者共同打造的社科成果,是一所没有围墙的信息大学,是创造新视觉的参照体系。我得益于贵刊并与她结下不解之缘,是因为虽与编辑们无任何谋面及裙带关系,却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道玉  
国内外的经验都表明,一所大学办得好坏,很大程度上与校长的领导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称职的大学校长,要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其决策之正确是办好大学的关键。要做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治校的职业校长,还应掌握科学的领导工作方法。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据2009年6月16日《半月谈》报道,全球第一所免费在线大学——人民大学创立,该大学总部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帕萨迪纳。学校的专家咨询委员会主要由美国耶鲁大学,杨百翰大学,纽约大学,赫福斯特拉大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九思  
华中工学院是"文革"后我国第一所突破苏联模式,实行改革的大学。经过1980年前后的改革,该校由一所纯工科大学开始转变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同时学校率先提出"科学研究要走在教学前面"的指导思想,并重视发展研究生教育,促进了科研、研究生教育与学校改革的良性循环。上述改革的成功实施,得益于上世纪70年代学校大胆地引进人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谷口房男  陈敏  张晓明  
从一所私立大学看日本的高等教育改革[日]谷口房男作陈敏张晓明译前言日本的近代教育始于明治初年。在高等教育中,作为官立大学最早的是明治10年(1877年)成立的东京大学,以后又陆续成立了京都大学等大学。这期间私立大学也开始相继建立。东洋大学的前身是一...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祺午  
5月28日,伴着如潮的掌声,天津市和教育部有关领导共同揭开了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牌匾,中国职业教育第一所"师范大学"宣告问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坚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体现重要的战略意义和鲜明的未来指向。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服务于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供根本保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卫灵  
南朝鲜教育事业比较发达,全境拥有高等院校500多所,而其中80%是私立学校。汉城的建国大学便是一所有46周年建校史的私立大学,从其建校宗旨、规模及其机构,可领略南朝鲜私立大学的一般风貌。建国大学是由1946年5月15日创立的南朝鲜政治学馆发展起来的,1959年正式升格为综合性大学。由于政治学馆创建于日本统治结束不久,因此该校始终把振兴民族、繁荣国家作为建校宗旨,并于1959年定名为建国大学。1988年,该校更明确地提出:“以宏扬民族精神为立校之本,以促进国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卫灵  
南朝鲜教育事业比较发达,全境拥有高等院校500多所,而其中80%是私立学校。汉城的建国大学便是一所有46年建校史的私立大学,从其建校宗旨、规模、及其机构,可领略南朝鲜私立大学的一般风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华长慧  徐亚芬  沈伟其  喻立森  
盎然回首.一所风格迥异、内涵殊同的国际化新型大学升腾在东海之滨.展现于世人面前。经过一年多紧锣密鼓的筹建。2005年9月17日,宁波诺丁汉大学在新建成的校园内庄严举行首届学生开学典礼,标志着一所具有独立校园、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的正式诞生。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典礼上指出:"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创建和成立,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与国外优质高等教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立  
澳大利亚第一所私立大学──邦德大学张立1989年以前,澳大利亚所有的大学均为公立大学,即经费来自州政府或联邦政府的拨款。虽然澳大利亚有为数不少的私立中学、小学,也有一些私立的大专学院(college),但1989年5月正式开学的邦德大学却是澳大利亚第...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向兵  伍聪  
大学精神内涵丰富而又比较抽象,要认识一所大学的精神十分困难,必须借助其外在的表现把握其形态和内容。在学校定位的层面上,大学精神体现了国家、政府和社会对学校的期望与要求;在学校历史的层面上,大学精神体现为历任学校领导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在社会影响层面上,大学精神体现为大学教学科研成果的特点;在个体认知层面上,大学精神体现了广大师生和校友在实践中对学校的认识。笔者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对此进行了阐述。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朱邦芬  
为什么成立于1938年的布朗克斯科学高中出了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什么李政道认为叶企孙创办的老清华物理系在发展的速度上,在办系的成功上,可以跟20世纪初的加州理工学院相媲美?通过案例探讨,本文从一个侧面来回答钱学森之问,阐述在大学阶段,学生应如何学习与研究;在急功近利的大环境下,学校、教师和学生应如何共同努力,创造有利于杰出基础科学人才脱颖而出的小环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谢翌  吴巧玲  邬志辉  
合并学校往往会存在文化冲突,如何实现文化融合是合并学校发展的关键。合并学校N中就是由两所具有不同文化个性的学校合并而成,合并之初面临着种种冲突,经由学校文脉的寻找,确立了新的发展愿景,并以此为魂重建了N中的学校文化,粘合学校的各个方面,引导N中成员从合并之初的"你、我"、"你和我"慢慢融合成"我们"。虽然N中的文化融合过程较为艰难,但随着文化之魂的确立,学校精神慢慢植根于成员心中,品牌学校的形象也逐渐建立起来;因为有了共享的学校文化,N中也有了持续的增值性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